汪曾祺:兽医

2023-08-07 20:28:20有书09:23 5.8万
声音简介




姚有多是本城有名的兽医(本城兽医不多),外号姚六针。他给牲口治病主要是扎针,六针见效。


他不像一般兽医,要把牲口在杠子上吊起来,只是让牲口卧着,他用手在牲口肚子上摸摸,用耳朵贴在牲口的肠胃部分听听,然后从针包里抽出一尺长的针,照牲口肚子上连下三针。


牲口放了一连串响屁,拉了好些屎。接着他又抽出三根针,噌噌噌,又下三针,牲口顿时浑身大汗。


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稻草灰,用笤帚在牲口身上拍一遍。不到一会,牲口就能挣扎着站起来,好了!围看的人都说"真绝"。


据姚有多说:前三针是"通"。牲口得病,大都在肠,肠梗阻、肠粪结……肠子通了,百病皆除。后三针是"补"。——扎针还能"补", ——"能,不补则灵,灵则无力"。


他有时也用药,用一个木瓢把草药给骡马灌下去。也不煎,也不煮,叫牲口干吞。


好家伙,那么一瓢药,够牲口嚼的。把牲口领起来遛几圈,牲口打几个响鼻,又开始吃青草了!






姚有多每天起来很早,一起来绕着城墙走一圈,然后到东门里王家亭子的空地上练两套拳。他说牲口挨针扎,会踢人,兽医必须会武功,能蹿能跳。


姚有多的女人前两年得病死了,没有留下孩子,他一个人过。


谁都知道姚有多不缺钱,但是他的生活很简朴。早上一壶茶、三个肉包子。本地人把这种吃法叫做"一壶三点"。


中午大都是在吴大和尚的饺面店里吃一碗面、两个插酥烧饼。晚饭就更简单了:喝粥。本地很多人家每天都是"两粥一饭"。


他不喝酒,不打牌。白天在没有人来请医的时候,看看熟人,晚上到保全堂药店听一个叫张汉轩的万事通天南地北地闲聊。


姚有多有一天下午在刘春元绒线店的廊檐外看到一个卖油条的孩子在跟一位老者下象棋。老者胡子花白,孩子也就是六七岁。


一盘棋下了一半,花白胡子已经招架不住,手忙脚乱,败局已成,旁观的人都哈哈大笑,收拾了棋盘棋子,姚有多问孩子:


"你是小顺子吧?"


"你怎么知道?"


"你还戴着你爹的孝哩!——长相也像。"


"你认识我爹?"


"我们从前是很好的朋友。"


"你是姚二叔。"


"你认识我"


"谁不认识!"


"你妈还好?"


"还好。"


"小顺子,回去跟你妈说,你也不小了,不能老是卖油条。问她愿不愿让你跟我学兽医,我看你挺聪明,准能学出个好兽医!"


"哎!得罪你啦二叔!"


顺子前年死了爹,剩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顺子卖油条,他妈给人洗衣裳,顺子的爹生前租下两间房,这房的特点是门外有口青麻石井台的井。


这样用起水来非常方便。顺子妈每天大件大件的洗,洗完了晾在井口边的竹竿上 。顺子妈洗的被褥干净,叠的衣裳整齐,来找她拆洗的人很多。


顺子妈干什么都既从容又利落,动作很快,本地人管这样的人叫" 刷刮"。


她长得很脱俗。个头稍高,肩背都瘦瘦薄薄的。她只有几件布衣裳,但是可体合身。发誓一边插一朵绒线的小白花,是给丈夫戴的孝。


她的鞋面是银灰色的。这双银灰色的鞋,使她有一种说不出的风韵。


顺子妈和街坊处得很好。有求她裁一身衣裳的,"替"一双鞋样的。


绞个脸的,她无不答应,——本地新娘子嫁前要用两根白线把汗毛"绞" 了,显出额头,叫做"绞脸"。




但是她很少到人家串门,因为她是个"半边人"——本地称寡妇为"半边人" ——怕人家忌讳,她经常走动、聊天说话的是隔壁的金大娘,


开茶炉子卖开水的金大力的老婆。金大娘心善人好,只是话多,爱管闲事。


一天晚上,顺子妈把晾干的衣裳已经叠好,金大娘的茶炉子来买水的也不多了,她就过来找金大娘闲聊,——她们是紧邻。


金大娘说:"二嫂子",——她总是叫顺子妈为"二嫂子"——"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讲错了,你别生气。"


"你说!"


"你也该往前走一步了。"


本地把寡妇改嫁叫"往前走一步。"


"我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忘不了死鬼。"


"你不能守一辈子!"


"再说,也没有合适的人。我怕进来一个后老子,待顺子不好,那我心里就如刀挖了 。"




"合适的人?有!"


"谁?"


"姚有多。他前些时还想收顺子当徒弟,不会苦了孩子。"


"我想想。"


"想想!过两天给我个回话,摇头不是点头是!"


姚有多原来也没有往这件事上想过,金大娘一提,他心动了。走过来走过去,总要向井台上看看。


他这才发现,顺子妈长得这样素雅,他心里怦怦直跳。


顺子妈在洗衣裳,听到姚有多的脚步,不免也抬眼看了看。


事情就算定了。


顺子妈把发髻边的小白花换成一朵大红剪绒喜字,脱了银灰色的旧鞋,换上一双绣了秋海棠的新鞋除了孝。


刘春元的刘老板、保全堂药店管事卢先生算是媒人。


顺子妈亲自办了两桌席谢媒。


把客人送走,洗了碗碟,月亮出来了,隔着房门听听,顺子已经呼呼大睡。

姚有多轻轻闩上房门。


姚有多已经上床。


顺子妈吹了灯,借着月光,背过身来解钮扣。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私信回复“福利”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汪曾祺的散文有何特点 汪曾祺的小说有何特点

脊绪论殴侗蝗虫伊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中的汪曾祺是活泼有趣的人吗?

这回重读的汪曾祺,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文人气质最浓……

汪曾祺是哪里人

江苏高邮人。。。。最近经常看到有问汪老的问题呢

有关汪曾祺(自己)的小故事

太多了,选一个吧。 1.汪曾祺小时候是个“惯宝宝”,家里人怕他长不大,按当地民俗,认了好几个干妈,还在和尚庙、道土观里都记了名枣汪曾祺的法名叫“海鳖”。1925年,汪曾祺人县立第五小学幼稚园学习。这个幼稚园只有一个女教师,名叫王文英。王文英见汪曾祺小小年纪戴着妈妈的孝,十分心疼他,对汪曾祺,她是老师,也是母亲。56年以后,即1982年,汪曾祺回到故乡,特地去看望王老师,并献诗一首:“小羊儿乖乖,把门儿开开,歌声犹在,耳畔徘徊。念平生美育,从此培栽。我今亦老矣,白髭盈腮。但师恩母爱,岂能忘怀?愿吾师康健,长寿无灾。”诗后还有两行字:“敬呈文英老师,五小幼稚园第一班学生汪曾祺。” 2.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 四十年代的小说有哪些

《复仇》、《绿猫》、《落魄》、《鸡鸭名家》、《小学校的钟声》等。 《汪曾祺全集》的第一卷多为其早期作品。

汪曾祺孩子?

汪朗,江苏高邮人,1951年生于北京,是汪曾祺长子,是散文作家、美食家、资深媒体人。

汪曾祺的名人名言

1、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说故事。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 《冬天》 3、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汪曾祺《文与画》 4、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 惟悠闲才能精细。 不要着急。 ——汪曾祺《岁朝清供》 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汪曾祺《五味》 6、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辈古人》 7、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跑警报》 8、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汪曾祺 《大淖记事》 9、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汪曾祺《徙》 10、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 ——汪曾祺《邂逅》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读后感?

《汪曾祺读本》读后感汪曾祺写的书有许多,小说有:《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其中《小学生汪曾祺读本》里的《我的家乡》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的视线……《我的家乡》中汪曾祺写了他的家乡高邮。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汪曾祺的家乡是个水乡,家乡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叫高邮。运河里有着许多的大船;许多捕鱼的鱼鹰;许多造船修船情景;许多我在西堤上跟小朋友玩的趣事;还有许多那里的特产,例如:湖蟹、咸鸭蛋……我在看到用鱼鹰捕鱼这段描写的时候,不禁眼界大开,心里也在嘀咕着:竟然还有这种奇特捕鱼的方法。人们一般都是两条船,一条船有八只左右的鱼鹰排成阵形,捕鱼人把篙子一挥鱼鹰就纷纷跃进水里,叼着一条鳜鱼上来,捕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扣子,奖励它们一条小鱼,它们就会心甘情愿地又跳进水里为人捕鱼。这种捕鱼的方法真奇特呀!汪曾祺把高邮的特产写得很有趣,字里行间还包含着深意呢!像这句:江浙一带人见面问起我的籍贯,答云高邮,多肃然起敬,曰:“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好像我们那里只出咸鸭蛋似的!这句话写出了高邮不仅仅出咸鸭蛋,还出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如:秦少游,散曲作家王磐,经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顺便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我妈妈的家乡也在高邮,下次我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去汪爷爷写到的地方游览一下。

汪曾祺作品

汪曾祺的作品如下: 1、《受戒》: 汪曾祺作品以短篇小说闻名,这篇《受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尽管由于题材、风格“另类”,在《受戒》问世的当年主流评论界保持沉默,但是它受到读者的欢迎,发表后获得了《北京文学》评选的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的“获奖作品”奖。 2、《大淖记事》: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最值得看的作品之一,发表于1981年第4期《北京文学》,小说通过书写小锡匠十一子与挑夫之女巧云出于自然率真的人性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展示了大淖地区的风土人情、民俗世态。 在《北京文学》首发后,它迅速被《小说月报》、《新华月报》等杂志转载,并获得了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是汪曾祺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3、《逝水》: 《逝水》是汪曾祺散文集中的代表作品,不同于其他名人作者的散文集,汪曾祺的散文集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都是贴近作者本人生活与感悟的散文精品,文如其名,逝水,平淡似水,暖暖地浸入读者的心灵深处。 汪曾祺的文风优美而淡雅,用词讲究小小“熟悉”和“熟习”的使用,便“泄露”了汪老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底。 4、《异秉》: 汪曾祺小说中这篇《异秉》也非常有名,它是汪曾祺四十年代创作而在新时期又重新修改发表的短篇小说。 作者以简洁恬静的笔调描绘了苏北小镇的风十人情,世事云烟,刻画出王二等勤俭谦恭的凡俗人物矜持萎琐以至于自虐般的生存状态。虽然此作一如汪氏其它小说一样有着仿佛和谐温存的情致,亦含作家对人物生命形式的审视,是对苦涩人生的悲悯与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