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7子夏曰:贤贤易色

2024-02-23 17:06:36虚空济03:45 3.9万
声音简介

子夏曰:贤贤易色。第一个贤是动词。我们在选择夫妇的时候,选择人生伴侣之时,我们要尊重、选择有贤德的人,不要那么重视外貌。

我们再来延伸贤贤易色这四个字,我们不光是选伴侣要贤贤易色,这件事情的根本,是我们自己的性情,我们自己的思维观念当中,对任何事情都是贤贤易色的。

平时我们追求的任何东西,都是和贤德相邻近的。轻色,这个色指的所有的物质,好的东西我们都把它称为色,这个就是广义上的色了。

我们轻货物,轻外在的享受,而重视自己贤德的培养,亲近有贤德的人,学习圣贤的文化,这个时候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内在的变化有了之后,无论是选择感情,选择事业,选择工作,选择朋友,是不是都是贤贤易色的?可是如果我们不懂得修贤贤易色,我们一定是先被色相所迷惑,先被欲望所引诱,就被我们的情绪贪念牵着走了,而忘记了贤德这件事情。

我们去带领团队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懂得贤贤易色这四个字,我们在物色人才的时候,更重视的是这个人有没有贤德,这个人的品性如何,而不是看他长得如何,看他是不是能说会道,反而被表象所迷惑,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隐患。

再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懂得贤贤易色这四个字的重要性。我们从小培养和教育孩子,应该重点地培养让他成为一个有贤德之人,而不是让他停留在物质的表面,让他过度地享受,过度地奢华,过度地追求外在的东西,将来这个孩子的性情当中,一定是贪婪、贪图享乐的,从而没有了人性的光辉,不会成为一个贤德之人。

即使是我们交朋友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内心是有贤德的人,我们交朋友就会交有贤德之人,而不是重视朋友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他本来的品性,否则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交际圈变得越来越乱。所以首先让我们自己去修贤贤易色这四个字,接下来就可以广泛地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 两个贤是一个意思吗

《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中的两个“贤”不是一个意思。前面一个“贤”是动词,是尊重的意思。后面一个“贤”是名词,本意是指贤达之人,这里引申为妻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尊重妻子的品质,而不应注重其外貌。

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见贤思齐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译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大意】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论语》中“贤贤易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论语》中“贤贤易色”这句话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什么叫“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雪公讲要】 此章说伦常之义。伦者五伦,常者不变也。此为人伦之学,时代有变迁,此学不能变。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 贤贤,上贤字作贵重讲,下贤字作贤德讲。易色,易作轻字讲,色是美色。此明夫妇之伦。夫妇重德不重色,以正人伦之始。事父母能竭其力,此理之当然。君者国之领袖,国为大团体,既曰事君,则必先公后私,故曰能致其身。公教人员,食于民,当以民事为先。交友必须信实,办事、言语,皆无欺,可谓有信。五伦为学之本,行在五伦,即是学矣。 刘氏正义:今案夫妇为人伦之始,故此文叙于事父事君之前。汉书李寻传引此文,颜师古注,易色,轻略于色,不贵之也。 【雪公讲义】 【考证】集解:孔曰。易色,言以好色之心好贤,则善也。 皇疏:凡人之情,莫不好色,而不好贤;今若有人,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于贤,则此人便是贤于贤者。 阳湖刘申受言:是关雎之义也,此贤贤易色,指夫妇之切证。 论语述何曰:(节)六经之道,造端乎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故首举之。 吴氏曰:子夏之言,其意善矣。然辞气之间,抑扬太过,其流之弊,或将至于废学。 (附)翁方纲论语附记,亦载吴氏此条。疑系陆陇其门人吴元音者,曾协编四书大全,或以为同时之人,姑隐其名。 刘正叟曰:其人既能此等之事,而自言未学,吾必谓之已学,盖此等非学不能也。 【按】此章之首,愚采阳湖刘氏及论语述何等说。盖于首次等章,皆一脉络,而于有子一章,尤足证其义旨。虽曰未学二句,只采刘正叟氏之说,不致后学谤经。

贤贤易色到底怎么讲?

出处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贤夫贤妇持以和悦的态度侍奉父母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指贤男,第二个贤指贤妇。易色:和悦的态度。

贤贤易色到底怎么讲?

出处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贤夫贤妇持以和悦的态度侍奉父母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指贤男,第二个贤指贤妇。易色:和悦的态度。

“贤贤易色”什么意思?

呵,那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啊。只不过一个是本义,一个是引申义。 贤贤易色,出处:孔子与弟子子夏对话。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引申含义是指看到比自己贤能的人,心里充满了恭敬。第一贤是动词,表示尊敬、恭敬;第二个贤是名词,表示有才德的人。

贤贤易色什么意思?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贤贤易色是什么意思

呵,那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啊。只不过一个是本义,一个是引申义。 贤贤易色,出处:孔子与弟子子夏对话。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引申含义是指看到比自己贤能的人,心里充满了恭敬。第一贤是动词,表示尊敬、恭敬;第二个贤是名词,表示有才德的人。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