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41号令-3

2022-09-18 16:22:07姚上岸助你考上辅导员10:33 103
声音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学生不得转学的情形有哪些?

【答案】:1.入学未满一学期或者毕业前一年 2.高考成绩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同一生源地相应年份瞎顷段录取成绩的 3.有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4.定向就业招生录取的 5.研究生拟转入学校专业的录取控制标准高于乎陆其所在学校专业的 6.无正当磨誉转学理由的

普通话三声变音规则?

普通话没有三声变音规则。只有当第一声字与第四声字紧挨一起时,为避免声调的大起大落,规定了第一声应变为第二声来读。 比如,七上八下,这四个字中七(一声)与上(四声),八(一声)与下(四声)分别紧挨一起,这时七与八都应读作二声,七(二声)上(四声)八(二声)下(四声)。

普通话绕口令

灰化肥会挥发……

学普通话的绕口令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语言游戏,下面是关于学普通话的绕口令的内容,欢迎阅读!   1、华华园里有一株藤萝花,佳佳园里有一株喇叭花。佳佳的喇叭花,绕住了华华的藤萝花,华华的'藤萝花,缠住了佳佳的喇叭花。也不知道是藤萝花先绕住了喇叭花,还是喇叭花先缠住了藤萝花。   2、嘴说腿,腿说嘴,嘴说腿爱跑腿,腿说嘴爱卖嘴。光动嘴不动腿,光动腿不动嘴,不如不长腿和嘴。   3、铜勺舀热油,铁勺舀凉油。铜勺舀了热油舀凉油,铁勺舀了凉油舀热油。 一勺热油一勺凉油,热油凉油都是由。   4、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望运厅枣无边。兰兰的天似绿水,绿绿的水如蓝天。 到底是天连水,还是水连天?   5、司小四和史小世,四月十四日十四时四十上集市,司小四买了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史小世买了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司小四要拿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换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不换司小四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司小四说我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可以增加营养防近视,史小世说我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可以织绸织缎又抽丝。   6、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了个蓝布棉门帘,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摘了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   7、妞妞轰牛牛拧,妞妞拧牛。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脚,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8、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 牛郎牛年恋刘娘,刘娘年年念牛郎。 郎恋娘来娘念郎, 念娘恋娘,念郎恋郎,念恋娘郎。   9、冬瓜冻,冻冬瓜,炖冻冬瓜是炖冻冬瓜, 不炖冻冬瓜不是炖冻冬瓜,不炖冻冬瓜,不吃炖冻冬瓜。   10、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黑不发灰,灰化肥发灰不发黑。   11、营房里出来两个排,伏橘直奔正北菜园来,一排浇波菜,二排砍白菜。剩下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没有掰。一排浇完了波菜,又把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掰下来;二排砍完白菜,把一排掰下来的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背回来。   12、石小四,史肖石,一同来到阅览室。石小四年十四,史肖石年四十。年十四的石小四爱看诗词,年四十的史肖石爱看报纸。年四十的史肖石发现了好诗词,忙递给年十四的石小四,年十四的石小四见了好报纸,忙递给年四十的史肖石。   13、一葫芦酒九两六,一葫芦油六两九。六两九的油,要换九两六的酒,九两六的酒,不换六两九的油。   14、教练和主力 蓝教练是女教练, 吕教练是男教练, 蓝教练不是男教练, 吕教练不是女教练。蓝南是男篮主力, 吕楠是女篮主力, 吕教练在男篮训练蓝南, 蓝教练在女篮训练吕楠。   15、红红糊红粉灯笼, 给军属送光荣灯; 芬芬糊粉红灯笼, 给军属送灯光荣; 红红糊完红粉灯笼,糊粉红灯笼; 芬芬糊完粉红灯笼, 糊红粉灯笼。   16、油一缸,豆一筐,老鼠嗅着油豆香旁拆。爬上缸,跳进筐,偷油偷豆两头忙。又高兴,又慌张,脚一滑,身一晃,扑通”一声跌进缸。   17、出西门走七步,拾到鸡皮补皮裤。是鸡皮补皮裤,不是鸡皮不必补皮裤。 我家有只肥净白净八斤鸡,飞到张家后院里。张家院有只肥净白净八斤狗,咬了我的肥净白净八斤鸡。 我拿他的肥净白净八斤狗,赔了我的肥净白净八斤鸡。   18、生身亲母亲,谨请您就寝,请您心宁静,身心很要紧,新星伴月明, 银光澄清清,尽是清净地,警铃不要惊,您醒我过来,进来敬母亲、   19、朱家一株竹,竹笋初长出、朱叔处处锄,锄出笋来煮、锄完不再出,朱叔没笋煮、竹株又干枯,朱叔痛苦哭、   20、吕良气吕娘,吕娘怨李良.李良气吕娘,吕良怨李良.李良怨吕娘,吕娘气吕良.   21、八百标兵奔北坡,标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吧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小漫画

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的笑话

普通话的笑话 一个方言土音很重的外地人,在市区迷了路,见一个斯胡梁银文的小姐走过来,便迎上去问:"兔子(同志),亲吻(请问)一下......"话还没说完,小姐便气得满脸通红。 一南方人来到北京一家小吃店,对女服务员说:"睡觉一晚(水饺一碗)多少钱?"服务员一听,神色大变,尖声道:"渣埋流氓!"南方人一听,说:"才六毛,便宜,来一晚(碗)。" 有一对农民兄裤宴妹用板车拉着小麦到市场去卖,一个南方人来到他们兄妹跟前,问:"大哥,你的小妹(小麦)怎么卖呀?"大哥气得额头上青筋暴突。 牛老伯在大声叫卖:"卖月饼了,四块钱十个。"很多人都围上去买这"便宜"月饼,到付钱时,才明白老伯的月饼是十块钱四个。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1955年,国家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定义和标准,将它正式定名为“普通话”,意思是“普通”、“共通”的语言,同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内涵,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促进社会交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9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把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学校管理常规,纳入基本技能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在校园内普及使用普通话,可以提高交流效果、规范师生言行、提高师生文明意识、美化校园育人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因此,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推广使用普通话工作。我们中和小学将普及普通话纳入教育教学要求,作为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内容,将普通话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有关要求与少先队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引导并训练学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内容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内容为学好普通话,不会闹笑话。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前身是明清官话,到了雍正年间,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普通话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音节内可以连续出现几个元音(最多三个),如坏,而且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即没有像英语lightning(闪电)、俄语Встреча(遇见)那样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表达性。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能够较强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内容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内容为学好普通话,不会闹笑话。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前身是明清官话,到了雍正年间,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普通话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音节内可以连续出现几个元音(最多三个),如坏,而且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即没有像英语lightning(闪电)、俄语Встреча(遇见)那样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表达性。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能够较强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全面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意义重大。四年来,围绕贯彻实施该法律,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国家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我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各级学校积极把普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纳入学校管理常规,采取措施消除使用方言和不规范汉字的落后现象。自2000年3月梅州市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成立以来,对全市教师以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普通话培训测试达4万多人次,其中三级甲等以上教师约占总测人数的85%,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普及普通话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的实施,社会上自愿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逐渐增加。从今年起,每年的6月和12月,将定期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普通话在全社会的普及。 在国家机关,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均能自觉使用普通话。梅州市教育局公务员在8月份接受了系统的普通话水平培训并进行了测试,这是我市首次面向公务员开展的一次普通话水平测试。对国家公务员进行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也是高效执行公务、确保政令畅通、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也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我市广电部门积极实践这一精神,大力加强对普通话的普及。为了丰富节目形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的普通话节目,有效地增强了市民的推普意识。 规范语言文字需要齐抓共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 然而,推进语言文 字的规范化工作并非易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1996年4月8日至10日,由市语委会、市政府办负责组织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工商局、市城管、市电视台、梅州日报社、市广播电台、各县(市、区)语委办等有关人员组成的检查组,对梅州城区社会用字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共查字1649****个,查出不规范字470个,不规范率0.29%。此数字表明,社会用字不规范,不仅有损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对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认知会造成不良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用字管理工作,今年8至9月,市政府再次发文要求各单位开展清理整顿梅州城区社会用字工作;团市委也将在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组织青年志愿者上街检查我市户外广告、招牌、标语等规范汉字使用情况,再交由工商、城建等部门进行整顿,以进一步提高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 国家语委强调,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健康,不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关系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大问题。当前,社会语言应用空前活跃,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日益突出,这种情形下,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力度尤为迫切。再者,我市属客家方言区,这决定了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家语委有关负责人认为,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键在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及时出台具体的相应法规或实施办法。同时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和监督。由于涉及面广,这项工作不仅要依靠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其他部门也必须协同配合,齐抓共管,以举办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良好风气。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