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72 小雅 · 瓠叶

2021-08-26 07:00:13甘霖即桂楠09:15 1.3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30 喜点/集
声音简介

《诗经·小雅·瓠叶》:下酒菜——兔头

《诗经·小雅·瓠叶》:下酒菜——兔头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酒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一种轻量麻醉剂。之所以说它是轻量麻醉剂,是因为无论从生命个体的健康,还是从社会有机体健康的角度看过去,它本身的危害性,都是极轻微的。之所以又称它为麻醉剂,是因为它本身有放松神经的作用,同时又具一定的成瘾性。 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话说父子两人挑着两担酒到集市上去卖。走到半道上,酒坛子忽然烂掉了一个。做父亲的见多识广,爬到地上捧起就喝。做儿子的没见过这种阵仗,傻愣愣地站在那里。做父亲的便骂他——你个呆子站在那里难道还要等菜? 笑话归笑话,间接说明要想喝好酒,最好是有那么几道下酒菜。 两千多年前,最好的下酒菜,应该是鱼了。《诗经·小雅·鱼丽》中的“鲿鲨”“鲂鲤”“鰋鲤”,都是用来招待贵客的上好下酒菜。《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干脆将“南有嘉鱼”与“君子有酒”联系起来。似乎“嘉鱼”与美酒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绝配。 《诗经·小雅·瓠叶》的招待水准,似乎一下子降低了不少。整首诗共四个小节,每个小节四句话,千两句话写下酒菜,后两句写敬酒喝酒。整首诗一共出现了两道下酒菜。一是“采之亨之”的“幡幡瓠叶”——拿采来的瓜叶烹煮成一道菜。二是“炮之燔之”“燔之炙之”“燔之炮之”的“有兔斯首”——也就是经过反复烧烤、加工的兔头。 客观来讲,这里的“有兔斯首”未必就是今天我们常见的麻辣兔头,但如果理解成整只兔子的话,似乎与前面的“采之亨之”的“幡幡瓠叶”有违和感。随便采来瓜叶烹调做菜,和随便拿出本来准备自己享用的兔头来招待客人,可能更能见出主人的诚恳、朴实。如果端出来的是一只整兔的话,多少有些不够完美。 除了对两千多年穷家待客真诚与朴实的描写,这首诗在用字上的讲究也是可圈可点的。关于兔头的炮制,诗中共有三句话,分别是“炮之燔之”“燔之炙之”“燔之炮之”。“炮”是裹起来烤制的意思,“燔”是用火烤熟的意思,“炙”是在火上熏烤的意思。三个字本身意思相近,合在一起颠倒使用则是另外一重意味。表明菜虽不好,主人却是极尽热情,想尽各种办法保障它的口感。再加上面对“幡幡瓠叶”时的“采之亨之”,菜虽然只有一荤一素,荤菜还是上不得台面的兔头,但诗人却在菜的加工上不吝笔墨,外空心思。间接表明主人待客的尽心。 关于饮酒,诗人分别写了“酌言尝之”“酌言献之”“酌言酢之”“酌言酬之”。“酌”是斟酒的意思,“尝”是品尝,“献”是敬酒、敬献,“酢”是回敬,“酬”是主人再敬酒。从试探性的品尝,到敬酒、回敬,再敬,宴席上宾主双方的情谊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瓜叶翩翩瓜果香,随手采来做成汤。君子备上香醇酒,斟满一杯请客尝。 取来兔头作珍馐,烤它煨它香悠悠。君子备好醉人酒,斟满敬客将之留。 拿出兔头做土豪,烤它熏它成佳肴。君子备好醉人酒,斟满回敬礼节到。 兔头待客礼不亏,煨它烤它成美味。君子备好醉人酒,斟满一杯复一杯

诗经 瓠叶 翻译

随风飘动瓠瓜叶,把它采来细烹饪。君子家中有淡酒,斟满一杯请客品。   白头野兔正鲜嫩,烤它煨它味道美。君子家中有淡酒,斟满敬客喝一杯。   白头野兔正鲜嫩,烤它熏它成佳肴。君子家中有淡酒,斟满回敬礼节到。   白头野兔正鲜嫩,煨它烤它成美味。君子家中有淡酒,斟满劝饮又一杯。

【瓠瓜】的意思是什么?【瓠瓜】是什么意思?

【瓠瓜】的意思是什么?【瓠瓜】是什么意思? 【瓠瓜】的意思是:瓠瓜hù guā 1.  植物名。也称葫子、瓠子、夜开花。实圆长,首尾粗细略同,可食。  ●宋梅尧臣《题刁经臣山居时已应辟西幕》诗:「岂期同瓠瓜,长系蒿莱根。」 2.  星座名。有星五颗,在河鼓东。  ●《隋书•天文志中》:「瓠瓜五星,在离珠北。」  ●唐杨炯《浑天赋》:「瓠瓜宛然而独处,织女终朝而七襄。」  ●宋晁冲之《古乐府》:「大星何历历,小星烂如石……峥嵘北斗着地垂,手去瓠瓜不盈尺。」★「瓠瓜」在《汉语大词典》第11437页 第8卷 281★「瓠瓜」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52页★「瓠瓜」在《汉语辞海》的解释★「瓠瓜」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瓠瓜hù guā 1.    植物名。也称葫子、瓠子、夜开花。实圆长,首尾粗细略同,可食。   ▶ 宋·梅尧臣《题刁经臣山居时已应辟西幕》诗:「岂期同瓠瓜,长系蒿莱根。」 2.    星座名。有星五颗,在河鼓东。   ▶ 《隋书•天文志中》:「瓠瓜五星,在离珠北。」   ▶ 唐·杨炯《浑天赋》:「瓠瓜宛然而独处,织女终朝而七襄。」   ▶ 宋·晁冲之《古乐府》:「大星何历历,小星烂如石……峥嵘北斗着地垂,手去瓠瓜不盈尺。」 瓠瓜的拼音hù guā 瓠瓜是什么意思 瓠瓜 hù guā 1. 植物名。也称葫子、瓠子、夜开花。实圆长,首尾粗细略同,可食。●宋梅尧臣《题刁经臣山居时已应辟西幕》诗:「岂期同瓠瓜,长系蒿莱根。」 2. 星座名。有星五颗,在河鼓东。●《隋书•天文志中》:「瓠瓜五星,在离珠北。」●唐杨炯《浑天赋》:「瓠瓜宛然而独处,织女终朝而七襄。」●宋晁冲之《古乐府》:「大星何历历,小星烂如石……峥嵘北斗着地垂,手去瓠瓜不盈尺。」 ★「瓠瓜」在《汉语大词典》第11437页 第8卷 281 ★「瓠瓜」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52页 ★「瓠瓜」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瓠瓜」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瓠瓜 hù guā 1. 植物名。也称葫子、瓠子、夜开花。实圆长,首尾粗细略同,可食。 ▶ 宋·梅尧臣《题刁经臣山居时已应辟西幕》诗:「岂期同瓠瓜,长系蒿莱根。」 2. 星座名。有星五颗,在河鼓东。 ▶ 《隋书•天文志中》:「瓠瓜五星,在离珠北。」 ▶ 唐·杨炯《浑天赋》:「瓠瓜宛然而独处,织女终朝而七襄。」 ▶ 宋·晁冲之《古乐府》:「大星何历历,小星烂如石……峥嵘北斗着地垂,手去瓠瓜不盈尺。」 瓠瓜的英语单词1.bottle gourd2.calabash gourd3.makino bottle gourd

瓠瓜的意思瓠瓜的意思是什么

瓠瓜的词语解释是:瓠瓜hùguā。(1)葫芦的一个变种;亦指其果实。 瓠瓜的词语解释是:瓠瓜hùguā。(1)葫芦的一个变种;亦指其果实。拼音是:hùguā。结构是:瓠(左右结构)瓜(独体结构)。注音是:ㄏㄨ_ㄍㄨㄚ。 瓠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植物名。也称葫子、瓠子、夜开花。实圆长,首尾粗细略同,可食。引宋梅尧臣《题刁经臣山居时已应辟西幕》诗:“岂期同瓠瓜,长_蒿莱根。”⒉星座名。有星五颗,在河鼓东。引《隋书·天文志中》:“瓠瓜五星,在离珠北。”唐杨炯《浑天赋》:“瓠瓜宛然而独处,织女终朝而七襄。”宋晁冲之《古乐府》:“大星何__,小星烂如石峥_北斗著地垂,手去瓠瓜不盈尺。” 二、国语词典 壶芦的别名。参见「壶芦」条。词语翻译英语bottlegourd法语gourde 三、网络解释 瓠瓜瓠瓜,为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在河北一带的某些地区,“瓠瓜”专指西葫芦,“瓠子”则用来专指瓠瓜。中国古时以其老熟干燥果壳作容器,也作药用。《诗经》中已有记载。瓠瓜是可消肿结、润肌肤的药用瓜菜。中国自古就有栽培,嫩果可供食用,老后不能食用,是民间夏令常吃的佳肴。相对其他果蔬,营养价值较低。其食用部分为嫩果。瓠瓜品质细嫩柔软,稍有甜味,去皮后全可食用。可炒食或煨汤。瓠瓜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南方栽培普遍,近几年北方也开始引种栽培。 关于瓠瓜的诗句 瓠瓜留恋几星霜岂期同瓠瓜瓠瓜星舍明边 关于瓠瓜的成语 屈谷巨瓠种瓜得瓜,种李得李玄酒瓠脯抱蔓摘瓜瓜熟蒂落绵绵瓜瓞破瓜之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关于瓠瓜的词语 浮瓜沉李瓜蔓抄破瓜之年千金一瓠齿如瓠犀屈谷巨瓠屈_巨瓠抱蔓摘瓜玄酒瓠脯瓜代之期 关于瓠瓜的造句 1、另外,雨水形成的渍害对青菜等产量影响较大,造成大棚番茄、茄子、瓠瓜、南瓜等时令蔬菜上市期推迟。 2、瓠瓜造型的鸟盖壶据说鸟嘴还可以开合,巧思加能工的代表作。 3、园主陈清海去年初在后院辟了约四、五坪大的瓠瓜园,因仅供家人食用,完全不放农药,偶而施点有机肥。 4、开封老城还有一种曾经闻名全国的回族风味素包子,叫做瓠包,是以瓠瓜为馅,用羊脂、胡椒粉调味,风味特异。 5、葫芦和市场上的蒲瓜都属于瓠瓜,目前正是蒲瓜上市的时候。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瓠瓜的详细信息

大瓠之用的意思

大瓠之用的意思如下: 1、大瓠之用,汉语成语,意思是事物不同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后指量材使用。 2、出处、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逍遥游》【释义】瓠:葫芦。 3、原指事物不同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后指量材使用。【押韵词】衙官屈宋、没轻没重、礼轻人意重、赏一劝众、血气未动、世轻世重、梦梦铳铳、人多势众、火耕水种、龙胡之痛。 4、大瓠之种、这篇寓言故事传达了庄子的思想,有以下启示:庄子的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随顺自然的形象,以及惠子斤斤计较、锱铢必争的形象,展示了不同事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价值。 5、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 6、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 大瓠之用寓意 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事物的最大价值。 这个故事还暗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法改变某些事情的结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寻找新的用途和价值。 即使某些事物或方法看似无用,我们也可以尝试从中找到有用的方面,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因此,“大樗树”“大瓠之种”的故事也可以看作是鼓励人们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在困境中寻找突破和创新。

五石之瓠的现实意义

《五石之瓠》的现实意义:万物皆有所用,同样一件东西,由于人们的眼光和见识不同,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对待事物,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大乎迅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顷裂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滚此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启示: 对待事物价值大小的问题,要达到因物尽用,用物之大用;最大限度地发掘事物的价值和作用,关键在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够发现事物的特点,才能够发现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够发现事物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瓠子什么意思

瓠子的意思介绍如下: 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花白色,果实细长,圆筒形,表皮淡绿色,果肉白色,可做蔬菜。 ②这种植物的果实。有的地区叫蒲瓜。中国各地有栽培,长江流域一带广泛栽培。瓠子喜温暖、耐高温、怕低温霜冻,生长发育适温20-25℃,种子在15℃开始发芽,最适发芽温度为30℃左右,要求有较强的光照,特别是结瓜期,光照充足,有利于坐瓜和瓜条发育。 瓠子的汉语拼音读作:【瓠子 hù zǐ】。 瓠子的相关造句如下: 1、也许我不如千句并一句告诉你,那个萝卜瓠子的生意我是不干定了。 2、见到婆婆的胳膊肿的像大瓠子,抱起来找牙眼要吸*。 3、*弯婚宴上还忌吃一种咸粥,即内掺菜瓜瓠子、虾仁等物的咸粥。 4、小葫芦、小瓠子也来拜菩萨,他才醒过来。 5、瓠即现在用来当菜吃的瓠子,细而长,犹如丝瓜;匏即农家作水瓢用的瓢葫芦;壶即扁圆葫芦。 6、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 7、放到茶几上,自己就垂发合掌,侍立于侧,樱桃般的嘴唇半开,瓠子般的牙齿微露,双目一眨也不眨。 8、大军渡过济水、濮水之后皇甫嵩率军驻扎在东郡的治所濮阳,三日之后大军再渡过瓠子河沿黄河东进,最后把苍亭包围的严严实实。

坚瓠无用的故事

1 坚瓠无用的故事 齐国有一个名叫田仲的人,自命清高,不愿与达官贵人为伍而隐居乡间,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十分明智的。 宋国有个叫屈谷的人到田仲那里去见他,对他说:“我听说过先生的大义,您是不愿仰人鼻息的人。我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只会种庄稼蔬菜,特别是种葫芦很有方法。现在,我有一个大葫芦。它不仅坚硬得像石头一般,而且皮非常厚,以致于葫芦里面没有空窍。这是我特意留下来的一只大葫芦,我想把它送给您。” 田仲听后,对屈谷说:“葫芦嫩的时候可以吃,老了不能吃的时候,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东西。现在你的这个葫芦虽然很大,然而它不仅皮厚,没有空窍,而且坚硬得不能剖开,像这样的葫芦既不能装物,也不能盛酒,我要它有什么用处呢?” 屈谷说:“先生说的对极了,我马上把它扔掉。不过先生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您虽然是不仰仗别人而活着,但是您隐居在此,空有满脑子的学问和浑身的本领,却对国家没有一点用处,您同我刚才说的那个大葫芦不是一样的吗?” 2 坚瓠无用的故事点评 坚瓠无用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不将自己的本领贡献给国家、社会,仅仅只是在那里笑傲山林,就算他有高洁的名声,实质上这种处世之道并不明智。到头来,他的智慧与贡献还远不及那位种田的农夫屈谷。

五石之瓠两个故事是什么

五石之瓠由两个故事组成:一个是惠子讲的大葫芦的故事,一个是庄子讲的"不龟手之药"的故事。 大葫芦的故事为:大葫芦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但是用它来盛水,却装不了水;用它做瓢,又无处可容,最后惠子认为它无用就把它击破了。 不龟手之药的故事: 宋国有擅长做不让手龟裂的这种药的,他们世世宴吵以做漂洗的工作为职业。他们经常与水打交道扮蚂,手就会龟裂的,所以做了不让手龟裂的药。 有一个外地人听说了,请求用百金来买他这个方子,这个会做药的人,就把他的宗族都给召集起来量说:‘我们世世代代就做这个漂洗的工作也没挣到多少钱,现在一朝把它给卖了,就可以得到百金,希望你们都支持我把这个方子卖给他’。 那么他的宗族和这个人的想法是一样的,把这个晌缺侍方子卖给了这个客人。这个客人得到以后,就去游说吴王去了。”

五石之瓠有用和无用的关系

庄子在《逍遥游》中与惠施谈到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 惠施着眼于物的“有用之用”,即物的实用价值,就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认为的“美在效用”,一个物必须对人有用,满足人们的某种功用,才能有其实际价值。庄子着眼于物的“无用之用”,而“无用之用”也可以分两个层次解读:一方面“无用之用”之用,因为庄子在反驳惠施时亦是着眼于“用”;另一方面是“无用之用”的审美超越,突破“用”的限制,达到从“用”到“无用”的审美超越,回归物的本然,达到逍遥自由的精神境界,就是庄子所说的“游”的境界。本文着重从“无用之用”之用和“无用之用”的审美超越两方面解读庄子的“无用之用”观点,来诠释庄子由“用”超越到“无用”的逍遥自由的境界,藉此来探究“无用之用”的审美意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 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 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为事。客 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 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 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 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 的容积。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硬程度却禁不起举。剖开来作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 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因为它没有用处,所以我把它打破了。 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 人,祖祖辈辈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 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议道:“我们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 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吧。”那人得了药方,便用它去说服吴王。越国来侵犯 吴国,吴王便命他率领军队。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 吴王便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能不使手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而有 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就是因为用途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 不考虑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忧它大得无处可容,可见你的心如蓬草 一样屈曲不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