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篇】孝道根源

2023-04-25 09:16:33曾仕强学堂00:40 10.2万
声音简介

孝义马家来源

阿波罗把埃阿涅斯带到他在特洛伊的神庙里,而造了一个假替身放在战场上,阿波罗叫战神阿瑞斯制服狄奥墨得斯,于是阿瑞斯变鮙色雷斯(Thracia)英雄阿卡玛斯(Acamas)跑去鼓舞特洛伊人,而埃阿斯兄弟、奥德修斯及狄奥墨得斯则在指挥希腊人,然而希腊军却被杀得连连后退,战斗中,希腊军的特勒波勒摩斯(Tlepolemus)被宙斯儿子萨尔佩冬用长矛刺死,萨尔佩冬也因腰伤而被拖走了。赫拉和雅典娜见大事不妙,雅典娜便变身为英雄斯滕托尔(Stentor)鼓舞希腊人

孝姓 孝氏家谱 孝姓起源 孝姓名人 孝姓的来源 孝姓简介

孝姓来源 以谥为姓。齐有孝公,秦也有孝公。支孙以谥为氏。 孝姓分布 今山东省新泰市有孝姓。山东省滨州市、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临沂市及东北、贵阳等地均有该姓氏出现,其中滨州市有中孝村、北孝村,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有孝姓居住。天津市静海县一带也有该姓氏的人口。但是非常零星仅有几户。辽宁沈阳一带也有该姓氏人口,同样也是十分零星的一两户人家。其他暂不详。孝姓起源齐孝公之后,子孙以孝为氏。另,据说孝是秦的变姓。

孝经讲考孝道的根本,要终于什么?

孝经讲考孝道的根本,要忠于孝道,孝于忠心。 孝道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什么是“孝”?怎么“孝”?为什么“孝”?

“孝”不等同于“孝顺”,而是“孝道”、“孝敬”,是对父母及长者的尊重和报答,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

什么是孝,为什么要孝,如何尽孝

孝的标准太多,弟子规上罗列了那么多规矩,太繁琐了。我认为能做到对父母“生养死葬”,就可以算孝了。父母活着的时候,奉养他们。奉养除了经济上的保证以外,还要注意两条。一是对父母的态度,要尽可能的和蔼,要顾及他们的感受。二是要力所能及的多陪伴父母,让他们不要觉得被边缘化了。至于“死葬”现在一般没有什么困难,只要注意一点,就是“与其奢也宁戚”,即不要讲排场,但是一定要寄托我们的哀思。我想,这样的标准,既符合孔子的要求,又完全可以为现代人所接受。

孝的故事的二十四孝

第01集董永与七仙女  第02集孝父节  第03集宽以待人  第腔烂04集卖公公  第05集烹鱼踢刺  第06集孟宗哭竹  第07集孝媳保家1  第08集孝媳保家2  第09集哭塔救母  第10集慎终追远  码圆渣第11集天下无双  第12集彩衣娱亲  第13集侍疾救父  第14集无怨无悔  第15集缇萦救父  第16集杨香打虎  第17集辞官寻母  第18集闻雷护坟  第19集孝感盗匪  第20集代父从军  第21集舍身救父  第22集学画补憾  第23集采椹事母  第24集扮鹿取乳  第25集锅巴奉母迟悄  第26集郑老爹一  第27集郑老爹二  第28集哑子正光  第29集老汉的木箱  第30集三娘  第31集黄金树  第32集八尖山  第33集神仙花  第34集纸鸢恩怨情  第35集苦旱记  第36集木婆婆  第37集千两黄金  第38集婆媳药  第39集虎娃  第40集三春晖

孝心小品,孝心歌曲

孝心到永远 演唱:Q熊妹妹 母爱似针,父爱似线 一针针一线线,把亲情相连 在父母怀抱,幸福温暖 一天天一年年,快乐的童年 上下五千年,华夏儿女 百善孝为先,薪火永相传 不管长多大,无论走多远 父母养育恩,永远记心间 孝顺似针,孝心似线 一针针一线线,把亲情相连 为母缝床被,替父添件衫 孝心常相伴,幸福的晚年 母爱似针,父爱似线 一针针一线线,把亲情相连 在父母怀抱,幸福温暖 一天天一年年,快乐的童年 上下五千年,华夏儿女 百善孝为先,薪火永相传 不管长多大,无论走多远 父母养育恩,永远记心间 母爱如海,比海水更深 父爱如天,比天更高远。 不管多少代,无论多少年。 生生世世一代代,孝心永不变。 生生世世一代代,孝心永不变。 生生世世一代代,孝心永不变。 孝心小品 郭冬临《签约》 冯巩《返乡》

谁知道关于孝的名言和孝的故事

孔子的学生曾子的孝道十分出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奉养父母,虽然生活十分俭朴但是每餐必有酒肉供养父亲。还有就是“父母在不远游”,放弃了多次去异地做官的机会。 二是尊敬父母,与父母在一起时不敢大声说话,曾子做什么事都请示父母。 三是取悦父母,“耘瓜受杖”的故事就是曾子刻意取悦父母的典型事件。话说曾子跟随父亲在在瓜地里劳动除草,但是失手锄断了瓜根。父亲曾皙很生气,拿起杖(大棒)打他,把曾子打昏了。但他醒后仍然弹琴歌唱,作出快乐的样子。 四是思念父母。曾子三十一岁时,父亲去世,曾子七天没喝一点汤水,并守孝三年。有一次他吃生鱼,感觉味道很鲜美,但却把它吐了出来,别人问起原因,他说:“我母亲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生鱼的味道,现在我却吃了生鱼的美味,所以就把它吐出来了。”从此以后,终生不再吃生鱼。双亲去世以后,曾子每次观看丧礼,都会想起死去的父母,经常泪水浸湿衣襟。

孝是什么,什么才是孝?

多回家陪陪父母爷爷奶奶就是孝

五则孝亲孝老故事

一、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 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四、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到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到家中有事,当即弃官返乡。回到家中,知道父亲已重病两日,经医诊治,疗效甚微。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如果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担忧,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亲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五、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天长(今安徽天长县)人,字康叔。七岁那年,他的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妒忌,只好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终于得到线索。于是决心弃官到陕西去寻找生母。他告别家人,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走到陕州(今河南陕县),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苏轼和王安石曾经用诗歌赞美朱寿昌的孝心。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