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首页 > 表达技巧 > 黏住听众耳朵的秘密武器:建立“对象感”

黏住听众耳朵的秘密武器:建立“对象感”

有些主播节目本身内容很好,但是由自己的口中表述出来,却总显得僵硬不生动,缺乏吸引力。这是因为他们在准备稿件、练习表述、后期制作时,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一、稿件准备

1. 熟悉稿件

生动表达最重要的前提是对文稿内容的绝对熟悉。如果稿子出自你自己之手,自然对于稿件非常熟悉,在讲述的时候也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如果稿件出自他人,那第一步就是要熟悉稿件,把稿件吃透。


2. 口语化表达

口语的最大特点是相对生动灵活,富于变化。录音的时,如果主播直接用书面语录制,听众会觉得不够自然。所以在稿件创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多使用口语化词汇。比如,像“不知何故”可以用“不知道为什么”替换。遇见专有名词或其他非口语化的概念,记得用口语解释一遍。

书面语转化为口播语言:
①适当添加语气助词,“啊”、“呀”;
②多使用口语中可能会出现的句式,例如,“咱比方说哈”
③表述体验化:不用非常专业术语,而用一些更加形象的话去表述,例如在介绍车的容量时就可以说:“我的后备箱能塞下一个郭德纲,你的只能塞下一个 papi 酱。”诸如此类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3. 使用短句

书写时使用一些精雕细琢的华丽辞藻,读起来很能凸显作者的写作功底。但是音频表达则完全不同,使用长句会让听众听起来很累。深入浅出的短句形式可以降低听众的理解门槛。比如,“幻灯片放映”说成“PPT播放”显然更加容易理解。

4. 增强对象感

录制节目的时候,要想象你的对面坐了一些听众,或者其他想象出来的人。你是在和他们交流,交流内容就是手里的文字稿。但是,你需要把文字“讲”给他们听,同时你还要观察他们,哪里笑了,哪里皱眉头了,哪里烦了,哪里吸引注意。这样你讲述出来的内容才有互动感和对象感。

(1)尽量多使用提问,如“这事的原理是这样的……”,处理成“那事情的原理是什么呢?原来……”。
(2)许多观点的陈述都可以用“那这是为什么呢?”来开启。
(3)多使用总结和串场,帮助听众理解及记忆,如“三个要点都讲完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或“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等等。

5. 内容要点

(1)健康积极(若涉嫌违规,一经发现立刻下架处理)
(2)普通话相对标准(少数方言类节目除外),听得懂还记得住,听众才会觉得有收获。
(3)有自己的观点。不妨用“总分总”的形式表达你的观点,即,先介绍核心观点,再一一展开,最后再总结一遍,方便听众记忆。
(4)核心观点是否能用一句“金句”总结?试试把这个核心信息放在标题里。
(5)支撑观点的故事和案例,要简单、具体、可信。
(6)给用户提供一些新的信息,或者实用的信息,在开始一期节目前,想一想听众把这期节目分享给朋友的理由是什么?

6. 节目进程安排

①片头:尽量控制在15s以内,通常字数在10-25个字之间;
②口播:最能体现节目整体调性的一句话;尽量控制在12字以内;
③入题:60s之前需要进入到今天的主题;
④片中:可有可无,不是必须项,通常低于20min的节目不加片中
⑤结束语:结束语尽量不超超过10s,低于10min的节目建议无结束语;
⑥单条声音:单条声音最长不要超过20分钟,不然容易引起厌烦。


二、口语练习

那些“口吐莲花”的主播,除了自身的语言天赋,大部分归功于平常的勤奋练习。“台上一分钟,台下七年功”,想要金句频出,还得背后下苦工。


1. 模仿

在听广播、看电视、电影时,你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模仿他们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久而久之,你的口语表现能力就会有一定提高。在模仿中要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2. 复述

对于之前看过的材料,要在不看稿件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语言直接讲述出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组织和概括,既是语感的训练,也是创造力的拓宽。如果能够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机结合起来,你的表达会更加流畅。

3. 描述

描述类似于看图说话,是把所看到的景观、事物、人物用描述性的言语表达出来。这种训练能够帮抓住大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条理性,这也是播音专业的人必须训练的一项基本功。

4. 讲故事

讲故事前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对材料进行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一致,从而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惟妙惟肖,语言生动形象。另外练讲的同时,可以注意设计自己的表情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