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像扶贫一样安抚企业家的心

秦朔朋友圈浏览:12.2万

各位喜马拉雅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秦朔朋友圈。7月21日,中央领导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这一期的大视野,我写的题目是像扶贫一样安抚企业家的心。想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自己都有些被惊倒了,因为很容易招骂。人们都在讲贫富分化,你说要安抚企业家的心,他们已经有那么多财富,你还觉得不满足吗?中国的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饭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科创板等为企业家才能资本化打开通道的制度创新也越来越多。环境对他们应该已经够好了吧?不少人为富不忍,发的是不义之财,你也要安抚。

首先我说的是安抚企业家的心,不是不仁不义,不择手段的心。其次,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是****国务院的要求,是国家的大政方针。纪念中央领导也多次与企业家座谈,为企业家鼓劲,让企业家安心。对其他理论颇有研究的刘贺先生曾经说过,经济的真正动力阶层在于企业家,他们把新的思想,新的技术通过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制度投入市场。并且不断地开拓市场,这样使得经济得以发展。他****应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给其应有的回报,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企业家阶层。他还说,风险投资家也是企业家,所以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学理上,安抚企业家的心,这个命题并没有错。那为什么提出来要像扶贫一样呢?因为十八大以来,扶贫是中国发展的全局性战略之一。

中央国务院有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从上到下高度一致,目标明确,部署细密,措施到位,执行力强。没有人说一个不字。我曾去国家级贫困县调研过,亲眼看到县里的四套班子成员和县一级的干部包乡镇包片,县里各级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各乡镇和行政村实现了单位帮扶的全覆盖。帮扶单位在各个村儿都设立了减贫摘帽的攻坚队,每个队员负责村内十户左右的群众,再加上企业,社会的慷慨帮扶,只要找准和市场对接的造血型项目以及致富的带头人。贫困地区的面貌是完全可以改变。扶贫之所以如此有效,我觉得是因为我们把扶贫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的重要使命,所以从上到下没有杂音杂念,没有说一套做一套,而是真抓实干,贯彻到底。回到企业家这个话题,方方面面是不是已经真正形成统一认识?从招商引资需要企业家这个角度,各地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

要说关心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恐怕有些人就有些犹豫,不敢像讲扶贫那样理直气壮。其实,我国宪法规定,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中的企业家当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更不用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中的企业家。宪法还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他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国法律的保护。可见,各种类型企业的企业家,只要守法经营,都是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容的,他完全应该很安心,很安全的从事经济活动,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并获得应有的管理收益和资本收益。安抚企业家。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中美之间的摩擦加剧,中国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而持有战拼的是综合国力和人民的团结一心。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不能停摆,生产力不能下降,创新不能止步,国力不能衰退。

经济呢,还要更有韧性,争取发展得更好。那谁是创新的主体和经济动能的挖掘者,激发者呢?是企业家。如果企业家心散,中国经济前途堪有。所以我提出像扶贫一样安抚企业家的心,是希望从本质上,从战略上增强全社会对企业家的认识。那具体来说,为什么要安抚企业家的心?我想到了五个理由,一,企业家的作用很大。到去年底,中国有1.23亿户的市场主体,其中企业有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有八千两百多万户。他们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民营经济更是具备56789的特征。在所有市场主体中,企业家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第二,企业是脆弱的物种。很多人一想到企业家,就会想到实力雄厚,财富滚滚,但其实企业往往九死一生,朝不保夕,充满了不确定性。关于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有说是3.9年,有说是2.4年,不明楚楚,很难采信。我能找到的官方权威报告是原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据此报告,截至2012年底,全国一千三百多万户的内资企业中,生存时间五年以下的占企业总量的接近一半。企业五年内累计销往三成以上。近五年推出市场的企业平均寿命是6.09年,寿命在五年以内的接近六成。

我认为这些数据偏乐观,因为报告定义的退出市场是只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到工商部门注销掉营业执照。而不少企业其实是名存实亡。当然,企业跟人不同,企业死了以后,企业家还可以****,但从总体上说,办企业失败率很高。第三,企业家是一种高压力的职业。企业家面临外部市场,社交和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对身心健康的透支很大,幸福感并不高。2008年到2012年四年间,中国有超过20位的知名企业家因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先后去世。

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平均年龄48岁,死于癌症的平均年龄46岁。慈明体检集团2013年有一项调查表明,企业高管级别越高,健康越差,且高管的健康异常率高达98.5%。他们的血压,血糖指标比普通员工高5%到10%。企业家在脂肪肝,血脂异常和肥胖三个指标上高出全国平均发病率20%以上。颈椎异常发病率高出全国平均40%以上。清华大学的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杂志和爱康国宾合作的2014年中国企业家健康绿皮书指出。97.5%的企业家至少减除一项指标异常,近60%的企业家减除了五项及以上指标的异常。那最近这些年呢,企业家更在意自己的身体,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我想呢,这个情况应该有所改善。

但从我本人和企业家群体,尤其是四零后,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这些企业家的接触来看,无论是和他们的实际年龄相比,还是和其他比较稳定的职场的从业者相比。他们普遍比较显老,身体的毛病不少。第四,企业家是一种高危职业。根据******中国企业家**预防研究中心2016年中国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企业家**的规模较前几年明显上升。所触犯的罪名数量从201415年的五十一个,五十七个增加到二零一六年的七十七个。2017年的中国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又显示,在2292人的企业家**中,共涉及到了八十四个具体罪名,其中,国有企业家的高频罪名是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

民营企业家的高频罪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单位行贿罪,职务侵占罪,合同诈骗罪啊。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企业家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共是415次,那其中呢?国有企业家只有一次,而民营企业家有414次。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家是刑事**的高发群体,特别是在融资的方面。但近年来很多大型企业的企业家呢也纷纷出世。

金都律师事务所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刑事**报告****年度。这个报告指出,****年,93家的上市公司卷入了刑事案件,其中41家上市公司关联主体涉嫌构成刑事**。20位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董事长陷入刑事追责程序,包括集资类**,职务类**,经营类**,证券类**等等。第五条呢,就是企业家的内心充满纠结。一方面呢,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机会,是全球最佳的创业创富热土之一。但另一方面,在转型转轨,政策变动频繁,公权率强势,行政性干预名目繁多,非公经济存在很多天生的不公平等等背景下。

很多企业家行为都是不情愿的,扭曲的,被迫的,比如只能挂靠某些部门,才能进入某些行业,交牌照费寻租。有些行为是不如此,就很难生存,如税费太高,不得不掏,很多企业家有了困难也不敢对外面说。说了官员就不愿意再来,银行开始抽贷。所以企业家表面很风光,内心很纠结。很多风光都是做给外面看的,内心是万般纠结千般苦。对上面这些情况呢,中央领导其实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在2018年11月1日的这个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就指出。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有些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调整适应期。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有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期贷不敢贷,甚至直接抽贷断贷。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行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这次讲话之后,最高法,最高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最高法还发布了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十大典型案例。提出了三个慎重,慎重采取拘留,逮捕等人身强制措施。慎重查封,扣押,冻结涉案非公有制企业财产。慎重发布非公有制企业案件的新闻信息。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安心作用。

那未来写这样一篇文章呢?我最近问了自己熟悉的一些优秀企业家,他们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从外部环境说,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全球化倒退,经济下滑,改革开放逆行,社会不稳定,民粹化情绪波及到企业家身上。从营造企业家健康发展的环境的角度,他们普遍认为中国营商环境的改进是明显的,特别是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今年发展较快的一些中心城市。他们并没有更多的要求,只是希望政策稳定,政府说到做到,企业不被干预就好了。我还看了****年六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的发言摘灯。那么从这里呢,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内心的需求。有的企业家说,希望加大力度,让有恒产者,有恒心,真正成为所有民营企业家的定性版。这讲的是产权问题,有的说各级政府征求我们的意见,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是我想大家的回答是一致的。第一条一定是安全,包括企业和企业家生命财产的安全问题,业务正常运营的安全问题。有的说最根本的是两条,一是产权保护,二是民营企业家的权益保护。

要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成**来处理,防止把民事责任变成刑事责任。还有的说,要保障被积压的民营企业家非涉案信息的畅通,充分保障其会见律师的权利,以保障其可以在积压期间仍能管理企业。是企业正常运营,降低连锁风险的爆发。还有的企业家说,要梳理非公企业的财产同样不可侵犯的司法意识。查封,冻结和执行涉案财产时,应严格区分个人财产和法人财产,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被告个人财产与家庭财产,涉案企业和人员的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不能够任意扩大涉案处置资产的范围和数额。

要慎重处置民营企业的决定性的生产经营财产,避免因为一个案子毁了一个企业。还有的说,不要轻易的把企业家的一些创新和经营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罪,不要轻易将民营企业家的合法财产认定为非法所得。对于骗取贷款罪等经营性的罪名,要根据客观情况审慎的认定。所以综上所述啊,我们看到中国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更关心的是世界和中国的走向问题,而更广大的企业家群体,除了关心这些,他们还关心产权安全,人身安全和经营安全这其实也不是杞人忧天。我这里呢,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在南方的一个省会城市,我的朋友告诉我,去年打击黑恶势力的过程中,当地抓了一个啊**分子,他交代说十几年前曾经和某人做过生意。

那公安呢,就认为这就是黑社会团伙,就把这个人抓了。他是开酒楼的,流水做得很大,生意做得也很好。家里呢,有几千万的现金,这些钱全部被冻结,说有洗钱的嫌疑,那么他人不在流动,资金也不畅,所以酒楼也垮。现在呢,是他妻子在四处奔走求助,但没有结果。那么还有的企业呢,向我反映说,早几年政府部门鼓励*****创新的时候呢,他们成立了一家网贷公司,当时没有哪个部门来监管,等行业出了问题就***全部终止。开始说先整顿再推进备案,后来几乎全部取缔。

他们平台的债券基本都是真实的,其负责人也没有把这个钱拿出去挥霍或者自容。但是整个企业包括在外地一共被抓了六十多个人,而追交借款人欠款的工作,企业负责人处置资产变现的工作就无法有效地展开。我是长期研究商业有名企业家精神,我一向倡导诚信经营,正道光明的企业精神,且触犯法律,当然要依法办事,但相当多的问题呢,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历史性的理解,一通抓人,冻结资产,一个企业就完了。更重要的是,由此产生的示范性会让更多人心里不安,甚至心惊肉跳,宁可做少一点,或者移民转换身份,图个安全。当前的中国经济既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同时有相当大的压力。展望未来,形势会更加的严峻和复杂。时代需要广大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家牢牢树立坚韧的意志和对国家,民族深切的责任感。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宏阔的中国企业家群体。

越是沧海横流,越是展现企业家精神的时候。时代需要中国企业家临危不乱,危中见机,自我超越,开辟新局。但是中国企业在完成这些时代交付的使命,也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让他们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一边你鼓励建立信心,一边因为种种原因让信息流失,那就会像漏水的木桶,怎么也难以装满。我认为呢?企业家精神它不止于企业,政府,社会,学校,医院,各种组织都有企业精神发挥的空间。一切从事以人为本的价值创造活动,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有勇气做出决策的人,都具有企业家精神。

我们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一起努力,共创,鼓励做事,而不是*难做事的环境。我们需要更多做事,做实事的人,那种只会盯着管着别人怎么做事的人,那尽量再减少,特别是从两种人的比例上,前者的比例越高越好,后者的比例越低越好。即使那些做事的人有偏差和失误,也应该以建设性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帮助他们改进,而不是一味惩戒,过度惩戒,甚至以惩戒为由去寻租,这样会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有无比深刻的反感。多年前,有一位守护榜上的企业家对我说,你觉得我成功吗?我只要深夜躺在床上,想到那些让我生厌却又不得不面对和陪笑的面孔,就觉得毫无成功可言。所以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情感是平等和尊重。郑和岛创始人刘东华在中国企业担任社长时曾说,所有成功的企业家内心都结满了厚厚的讲字。此时此刻,让我们像扶贫一样安抚这些解满讲字的心吧。

不用更多的政策倾斜,就只要真正的平等,公平和尊重,将心比心。中国企业家一定不会辜负这个需要他们更加前行和奋斗而不是后退和躲闪的时代

发布时间:2023-10-29 04: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