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电台:钩担-永不再现的风景(上)

2022-08-17 00:10:4213:08 99
声音简介

作者:新浪博主“不想凋谢的花”

演播/编辑:刘巍


上次节目里提到了一句话:“万浩挽挽系钩担的钩绳,要挑着走。” 上网查到了不止一篇钩担的资料,这里演播了两篇。第一篇来自新浪博客:


十月一,回老家陪父亲。原先没注意,这次看见房檐下的木头橛子上,依旧挂着钩担。原来每当挑完水,都要把钩担挂到墙上这儿。老地方放着老物件,想来都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还在这儿——位置、样子,一点都没变!

 

在老家,钩担曾经是每家每户必备的一种家什;只要吃水,就离不开钩担挑。看着钩担,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我与它有着特别的情感,看钩担棍,应该不知换过几次,但铁钩环还是原来那副,因为两个钩子不同:一个钩子敞口,另一个窄口。我刚开始挑水时,总是记着,用窄口的钩子提水。


挑水要会摆水桶,把钩担伸进井里,一两下,把水桶歪倒,灌满水提出来。钩子与桶梁子像粘到一起不分开。有的人不会摆水桶,弄不好就把水桶掉井里了,得找人用长杆子下到井里打捞出来。铁桶还好,有的泥罐子掉下井就报销了。为了保险,初学者就用绳子把钩子桶梁捆住,提一桶倒进另一桶里,费时间。


我记不清多大开始学挑水的,反正很早就干这活了。开始,个子矮,母亲教我把钩担环挽起来,水桶就不触地,力气小就挑小半桶、半桶。那时特羡慕小桶小罐。印象最深的是帮老奶奶挑水,她用的是小罐,去的是东泉子【地名】,泉子的水很甜。刚下过雨,水呈乳白色,我们都叫它大米茶(米汤),非常好喝;若是现在,谁也不敢喝,会认为让啥污染了。泉子的水很浅,不用钩担摆水,用手提就行。当时我就想练习练习钩担摆水,就在提出泉口时,小罐“嘭”一声碰到石头沿上碎了,一个罐子打了。不甘心,第二个又碰烂了。


懊悔地挑了两个罐系(稻草拧成的粗绳子)回家,老奶奶不但不怪我,反而夸我:“还知道东西中用,把罐系拿回来,这样买了新罐不用再弄罐系了。”受宠若惊的我弄不明白,到底是罐值钱还是罐系值钱呢?直到有了铁桶,才不用担心打碎。我家的铁桶,碰瘪、凹凸的地方,多数是我磕碰的。后来慢慢长高有力气了,挑起两桶水,像大人那样颤悠起来,挺得意。


说起来,我就帮妈妈挑水推磨,别的活她也不让干。那时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吃喝、洗涮、喂牲畜用水,全靠妈妈一人挑。妈妈个子矮,又是小脚,看见她挑水(我)就想:自己能挑水,一定不让妈妈再受这个累,我后来一直履行这个心底的诺言,每天早上或晚上都要把水缸挑得满满的,妈妈用水从来不浪费一滴。


上中学时,冬天早上早起去挑水,井里还黑乎乎;就仗着熟练的摆水感觉,一连挑三四趟,赶上做煎饼就得五六趟。挑水回家,一溜上坡,几趟下来浑身冒汗。挑完了,舀上冒白气的井水洗刷【也说成洗涮,这里主要是洗脸洗头,本文两个词都用,维持原貌】好,去学校跑操,一点不耽误。因此,冬天我都用刚挑的井水洗刷,严冬里洗完脸,留海【刘海】都结冰碴子。妈妈心疼得不止一次问:“冷不冷?”我都满不在乎地说:“不冷,挑水出了汗,正好凉一凉!”那时真没觉得多累多苦,就觉得:自己上学已经够好了,能帮家里干点活,应该的。多年后妈妈向弟妹不止一次说起:你们谁也没像你大姐挑那么多水,受那么多累。


说到大家都去挑水的情景,那真叫壮观。一般下午,一天的水用完了,要准备第二天用的水,黄昏时人们都出来挑水。那时,半截庄子就一口井,通往水井的路就叫井水路子;各条街巷的人像条长龙,挑着空桶汇集到水井这儿。提水得排队,挑水的人来往不断,挑空桶的人要为挑满桶的让道。井水路上很热闹,两边天天像下雨。听听人们打的招呼:


“三爷爷,您也来挑水啊!”

“嫂子,你挑几趟了?”

“就这一趟,不挑了。”

“婶子,你挑这么多趟,明天推磨呀!”(推磨,就要用泡地瓜干、粮食啥的,磨成糊状,摊煎饼,用水格外多。)


有的趁挑水之际,找人说事情,拉拉闲呱【聊聊闲天】。有一位,我叫大叔,爱闲侃;借挑水,在外偷会儿懒。挑水回家后,大婶生气地说:“你怎么死回来了?我刚寻思找人去井里捞你呢!”这位大叔嘻嘻笑:“你不知道,这会挑水的人多,咱又不能和别人抢,就等会呗。”


后来有了压水井,再不用挑水,钩担也很少用了,这些都成为了遥远的回忆。

 

凡夫俗子HXY 留言

钩担——挑水。令凡夫俗子感概不已!我们淄博叫“担仗”,刚8岁就跟母亲去挑水,快挑到家了,下坡时,一块石头打碎了一只水罐,担仗一挑,另一只水罐也打碎了,到家的水没了!

不想凋谢的花 回复

老乡说得太生活形象了!让我想起挑水在拐角时,前面罐子碰石头,后面罐子掉下,水洒一地的情景。哈哈,现在说起来好笑,当时可气恼得没法!原来有少数的人家用木桶,很笨重,但是打【打碎】不了。用泥罐子挑水,不小心碰破的事经常发生。有了压水井、自来水后,挑水成了稀罕事。

 

小屏空间 留言

补上——你的文章也让我想起了十年的农场劳动,那时可没少挑担子,不光有水,还有猪食、大粪、土、蔬菜,基本所有东西都靠扁担来挑。我最能干的时候是一副担子上挂四个水桶,都是很大的那种,浇菜地需要天天挑水秧苗。因为没把劳动看成苦难,所以一直都很快活地干;练就了自己的铁肩膀,即使现在我也是肩膀最有力量。

不想凋谢的花 回复

感谢您百忙中还要评复!交流中才知道您不是一般的能干,您当时的力量在农村也属于棒劳力

 

灵魂的反叛者 留言

我们的老祖宗的确聪明,在肩膀的承重过程中能够适时改进工具,制造出了颤颤悠悠的扁担,灵活勾挂东西的担钩。西方人在好几百年前的演化中就不懂这个,硬是用一根圆溜溜的短棍把自己压成驼背。还有筷子,现在看见印度人还用手抓着吃饭,我就暗自感到豪迈:咱们中国人,在一万年前就知道撅两根树枝代替手了,这可是古老文明中实实在在的智慧哦!(刘巍:这一点存疑,我最好问问我的国际同事们)

不想凋谢的花 回复

谢谢朋友的惠评!作为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的后代确实自豪骄傲!

 


文字编辑&演播:刘巍

新浪微博:大闪蝶

喜马拉雅:刘巍的青语青文


《云缝中的黄昏天空》(skybetweenclouds)是文字+声音+跨文化交际控——刘巍的个人公众号,专注于推送高质量的原创视觉有声书,题材包括各种文艺作品,尤其是跨文化题材和不为人知的沧海遗珠,以及外文歌曲的译配中文版。

我期待与音乐人、出版家和各界朋友的合作与交流。欢迎你的一切意见和推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国内首部游戏评书【寄生前夜】刘巍

刘巍,神木之声公益主播。河北廊坊人,80后,配音、评书爱好者,文字控。北京神鸟文化签约翻译,曾任青檬校园台主持人。《寄生前夜》是他对新题材评书的第三次尝试。

by:陕北之声

永不抱怨

不抱怨是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明如老师在本书中介绍了很多实用的不报怨,不生气的原理和方法,在各大博客都有登载,广受读者好评,相信您听完这个专辑会有很大收获...

by:圆奇

永不后退

迈克.泰森唯一自传

by:吕韦读书

火星电台-火星电台

關於火星電臺-《火星電臺》2000年的春天,兩個熱愛生活異想天開的年輕人熱火朝天地在一間被地毯包裹了四壁的小屋裡寫歌和錄製DEMO,這些歌有幸被當時華納唱片...

by:流行风ING

火星电台II-火星电台

《火星电台II》2020这是火星电台第二张录音室专辑,上一张唱片是跨越了10年的创作,而这张是2019-2020年内的记录,互联网、物质世界、病毒、让我们生活在...

by:流行风ING

旺旺屋电台|电台故事

一个能触动你心灵的情感电台,一个能听了就会上瘾的声音。每天用我们温暖的声音陪你和这个世界说一声晚安!创始人,电台主持人,歌手,作家等。

by:旺旺屋

永不止步

寓信念于行动的惊人力量,分享寻找目标与有效行动的智慧《人生不设限》姊妹篇

by:懿言花开

资本永不眠

资本永不眠,看穿本质不亏钱!喜马拉雅FM独家音频呈现原创团队来自中国顶尖财经媒体与金融机构

by:安博财经

永不止步

力克胡哲,天生没手没脚可他说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他冲浪、游泳、潜水,他踢足球、溜滑板、打高尔夫,样样在行。他永不止步,行走五洲,超...

by:有声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