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悖论:文化的两难选择

2023-06-12 02:02:2611:12 41.7万
购买 | 199 喜点

青莲_l0

听得心情好悲痛

回复@青莲_l0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想改名字r

我,已沉睡了无数个日月,在今天,睁开了惺忪睡眼。然而,曾经的日月,没有照亮此刻的天,我茫然四望,何去又何从?纷飞的战火,暴露于外的贪婪,风雨飘摇碎骨粉身,有谁知道,那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千万里的奔波,远走他乡的辛劳,有谁在意,我将来秋水望穿的凄凉。或许,有人知道,就像我知道一样,可是,那,又能如何?我不再挣扎,空洞的眼睛,穿过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我看到了犹豫,看到了不舍,看到了痛苦,还有茫然无措。我惨然一笑,坐着不知去往何方的车队,遥望泣血的残阳……

1869668ggfn 回复 @想改名字r

呜呜呜呜呜 呜 哇 哇

华Liu

听着今天的课,不知怎的,秋雨老师在周末电视节目《朗读者》中最后时刻的身影总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是《朗读者》节目顾问一个文化大家作为朗读者的身影;那是登上小楼读万卷书的身影;那是行万里路出万卷书回国时的身影;那是归来时身在尼泊尔思念故乡的身影。床前窗口一束奇特的光是东方的旭日射过喜马拉雅的光;是祖国折射过来的光;是父母之邦故乡折射过来的光;更是中华文化折射过来的光。谢谢喜马拉雅让出了一条回归“故乡”的路。同时谢谢“喜马拉雅”让出了“中国文化必修课”的大文化之路。这条路,尽管有再多的两难和选择,有时是义无反顾,有时是彷徨困惑,我终于听到了沙漠里狼嚎般男子汉的哭声……感恩秋雨老师!

老张邦 回复 @华Liu

🚐r '这

1869668ggfn 回复 @华Liu

徒徒兔兔兔兔。 v。

开心播客

在那战火纷飞动荡的年代,一车车中国敦煌文物,离开他的出生地被带到遥远而陌生的他乡,确实非常的令人悲痛、伤感,然而细细想想,在当时的环境里,有让斯坦因带一部分到英国博物馆更好的办法吗?文物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物本身也是为懂他的人而生的;非常有幸能听到余老师的课程,谢谢,辛苦了。

就是可伊

的确想哭。先生的《文化苦旅》已载入文学史册,它令人动容,欣喜,与此同时,还有无尽的哀伤,深邃的忧思。。。这一切,构成了先生学者散文的独特审美,令人难忘。而今,翘首企盼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独到解读。谢谢~

吾师余秋雨_66

在社会大转型时期,文化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站立?这个问题答案繁多,但再多的答案也无法消解问题本身的尖锐。在社会大转型中,最难转型的是文化,我在好几篇文章中都曾以明清、清民之际为例,说明文化转型要比军事、政治、经济的转型复杂得多,因此文化人的立身处世也就艰难得多,有时会艰难到连生命都没有着落。文化看似温文尔雅、流荡飘逸,却是每一种社会形态中最内在、最稳定的精神生态。如果立身旧形态,可以固执得超乎常人;如果立身新形态,则可以激奋得惊世骇俗。这两方面所产生的执着,都超过烽火铁血。先生《转型期的文化态度》

即墨柯 回复 @吾师余秋雨_66

说一说你自己的理解吧,而不只是摘录

伽蓝sx 回复 @吾师余秋雨_66

文化转型要比军事、政治、经济的转型复杂得多,因此文化人的立身处世也就艰难得多,有时会艰难到连生命都没有着落。文化看似温文尔雅、流荡飘逸,却是每一种社会形态中最内在、最稳定的精神生态。

当前评论用户

716

简介:一行诗,一段文,一首乐,一个人,世间风生水起,我亦踽踽独行。岁月荒凉,只将此生寄于诗行,悲欢喜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回首向来萧瑟,未来风雨兼程……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