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13:夏三月(中)

2018-08-10 15:20:2024:47 1.5万
声音简介

我们看这篇《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的原文: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前面是夏三月,此谓闭藏。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这是在讲大自然的规律,然后,讲完了大自然,接着就开始讲人的养生。


夜卧早起的意思是让人晚上晚一些睡,早晨早一些起床。


在古代,深夜是从几点开始的呢?

我们看一下:

我们之前讲过,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中午是午时,午时过后,就是黄昏。

黄昏是从申时开始,3点到5点。

然后,酉时,5点到7点。这是黄昏。

 

然后,从7点到9点,这是戌时。从戌时开始,就入夜了。

在古代,都有打更的更夫,更夫几点开始打更呢?就是戌时,7点开始。所以,晚上7点,这是入夜开始的时间。

然后,7点到9点,戌时,这是一更。

9点到11点,亥时,这是二更。

11点到1点,子时,这是三更。三更又叫半夜,表示夜才过了一半。

1点到3点,丑时,这是四更。

3点到5点,寅时,这是五更。5点过后,就已经天明了,就是第二天了。

 

在古代,大臣上早朝的时候,通常是什么时间呢?

通常是五更。

在四更快结束的时候,大约3点,或者3点到4点,大臣们就要早早地来到朝门口等着上朝了。

然后,五更开始,皇帝和大臣们都要上朝,开始讨论国家大事。

然后,上完早朝之后,君臣沟通完国家大事之后,大臣们再回到各自主管的部门,开始发布命令,处理自己部们的事情,这样的话,就不影响本部门的工作了。所以,古代的早朝开始得都很早。

我们通常读历史的时候,总会感觉到在古代,做一名皇帝很自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做皇帝,也很辛苦的,还要早起,上早朝。

而我们现在,一般的人,都起不来那么早,由此可见,古人要比我们勤劳得多。

 

然后,说完了早朝,我们再说夜卧早起是怎么回事。

在古代,通常的时候,比如冬天,或者其它的季节,一入夜之后,人就要睡觉了,也就是晚上7点的时候,就开始睡觉,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电,也更没有电视,没有其它的娱乐活动,通常,也没有夜生活,而且,古代的很多时候,通常还有宵禁,就是不让你晚上出来,吃吃夜宵,或者参加娱乐活动。这在古代的很多时候都是禁止的。

 

所以,早睡早起,通常是从晚上7点就开始睡,然后,早晨大概四更末,五更初,就要起床了

不光是古代,上个世纪的时候,很多上一代的人,也是这样,比如在农村,很多人在农忙的时候,通常都是天不亮就起床。

然后,起床早了,晚上睡的自然就早了,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然后,我们再看夜卧早起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而且白天又长,天黑得晚,所以晚上就睡得晚一些,那应该是几点睡觉呢?

通常,就是二更,9点到11点,从9点开始,就睡觉,这叫夜卧早起

然后,起床的时间还是早晨五更,四五点钟就起床了。

这是古代关于的概念。

 

中医还认为,晚上11点到凌晨3点的这段时间,是肝系统工作的时间,这段时间,人应该处于深度睡眠的状态。

所以,每天晚上9点过后,就开始入睡,也是为了能够让身体机能处于休息的状态,休整和恢复的状态。

然后,第二天,人才能更有精神工作。

 

说完了夜卧早起,我们再看无厌于日

无厌于日,这一句话的解释,历来有很多争议。

这个字,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厌恶喜欢的意思。这个解释,我们大家都清楚。

还有一个意思,是满足的意思。

比如《论语·述而篇》里面有一个词:学而不厌。学习的时候,不骄傲自满,这是作满足讲。还有一个成语,叫贪得无厌,这是形容一个人太贪了,不知道满足,也是满足的意思。

 

无厌于日是指白天,或者时间,夏天的时候,白昼时间长,夜晚时间短,尤其是在每年夏至的节气,是一年中白天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候。

 

这个无厌于日,具有代表性的解释,大致就有两种:

一个是《类经》里面的解释

无厌于长日,气不宜惰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讨厌白天太长了,夏天的时候,人不能太懒散,如果太过懒散了,则人的气就会消沉,那样对健康不利。

为什么呢?

因为,人的身体是效法大自然的,道法自然,身体才能健康。

根据大自然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和夏天,是阳气生长壮大的时候,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到了夏天,大自然界中的阳气达到了极点,因为夏天的时候,北半球的日照最足,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阳气也长到了最大。

而阳气的特点,是动的,阳气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积极的,所以,我们看小孩子通常都非常活泼好动,还有年轻人也是,浑身充满了阳光和活力,我们如果把小孩子比作人生之中的春天,那么,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就相当于人生中的夏天了,这个时候,一个健康的年轻人,也应该是充满了阳光,能量十足的。

这是阳气的特点。

和阳相对应的是阴,阴的特点是静止的,消沉的。

 

所以,这个无厌于日,就是人在夏天这个时候,不能太懒惰,要经常活动身体,多做运动,不能让自己的心气太消沉,否则的话,就不利于养阳气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养生的基本规律。


这是《类经》里面所讲的关于无厌于日的说法。

《类经》是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作,这部书是对《黄帝内经》的解读,它在学术界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除了《类经》,明代的另一位医学家马莳在《素问注证发微》里面,也是这种观点:

“起早而无厌于日,盖夏日昼行之度,较夜最永,人所易厌也。”

 

马莳对《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都作过注:《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

他的观点是:

人在夏天应该早点起来,然后,不要厌烦白天。

由于夏天的时候,白天天长,比夜晚长,昼行之度,古代的计时器,有精密的刻度,来度量时间的长短,昼行之度,就是白天的长度,较夜最永,这个永是长久的意思,白天比夜最长,这是在说夏至的时候,这个时候,人所易厌也,人就容易厌烦。

 

不光是人容易厌烦,动物也是一样。

我们看家里养的狗,到夏天的时候,整天趴在那里,懒得动,然后,中午天热的时候,就张开嘴,不停地喘气。

而且,夏天的时候,小动物们也非常容易急躁易怒,所以,夏天通常也是狂犬病的高发季节。


我们在夏天的时候,尤其是一进入到三伏天之后,每天都能听到蝉在叫。三伏天一共有四十天,蝉就叫四十天,每天都在叫,而且蝉是典型的夜间休息,半天叫,而且,在蝉看来,这个白天,通常是从子时过后就开始了,只要过了半夜,比如子夜1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凌晨1点,黎明将要开始的时候,蝉就开始叫了。

这是不是蝉也在对夏天感到厌烦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以我们人的感觉,感觉蝉会像我们一样,不喜欢夏天,所以我们人类管夏天叫做苦夏

 

这是古代对无厌于日比较主流的看法。

 

清代的一位医学家汪昂在《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杂论篇》里面说

“厌,足也。无过行日中而伤暑,与冬必待日光相反。”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这显然也是一部解读《黄帝内经》的书,约注,就是简单的地注解,这是作者谦虚的说法。


根据汪昂在书中的观点,这个厌,是满足的意思,饱满的意思,夏天的时候,不要晒太阳晒过了,那样,就会伤暑了,就会中暑了。

所以夏天中午的时候,不要长期在户外接受阳光的暴晒,这就和接下来要学习的冬三月里面所讲的: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正好相反了。人在冬天的时候,应该多接触阳光。

而夏天,阳光太足的时候,应该主动回避一下,以免中暑。

这是汪昂的说法。

 

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个对呢?

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们在这里,也不去评判古人的说法,究竟谁对谁错了。

 

反正,对于无厌于日,大致有这两种解释:

一种是不要厌烦夏天的昼长夜短;

另一种解释是既然白天那么长,高温的时间也很长,人就应该主动避开。

无论哪一种解释,都很有道理。

 

这些年,也还有一些研究养生的学者,把无厌于日解释成:

不要厌倦晒太阳,夏天要多出去,到户外晒太阳。

这也是一种解释。

 

这种解释是怎么来的呢?

这大概是因为现在的人,生活条件提高了,很多人夏天的时候,都坐在屋子里面,整天吹空调,然后,出门的时候,开车出行,车里面也有空调,然后,去单位上班,工作的地方,还有空调,于是,一整天的吹空调,有很多地方,到了晚上温度仍旧很高,还得吹空调,于是,整个夏天,过的就不是夏天了,就相当于春天和秋天了,这样下来,很多人身体又太寒凉了,空调吹得太多,身体的阳气又不足了。

所以呢,有的养生专家就建议这样的人,夏天要多晒太阳。

 

反正,晒太阳的时候,要当心,不要中暑。

这样就好。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49695877

老师,我可太喜欢夏天啦!热情洋溢,充满活力,喜欢晒太阳,讨厌空调!每年夏天一过就开始盼望着下一个夏天的到来!

愚者静缘

老师!您的易经课程怎么获取!

听友292901651

我也是今天才听到的,老师你讲的太棒了,我如获至宝,感恩感恩!

云溪国学讲堂 回复 @听友292901651

见即是缘,互相学习

小可爱_Wm

我是初学者,这种讲解通俗易懂,对其它方面的色列也是一种教导。感谢分享,谢谢老师

云溪国学讲堂 回复 @小可爱_Wm

嗯,加油!

听友186831198

核心内容很好,老师学识广博,但是讲课牵扯进来的教化信息太繁杂,淹没了对主要内容的连贯掌握。

云溪国学讲堂 回复 @听友186831198

好的。谢谢建议,今后会改进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02四气调神大论

值得用心去听的书!!!《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

by:杵峰工作室

村长侃|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养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by: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周美岭详解《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主讲人简介《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天、地、人关系,与如何做到天人合一的伟大著作,是一部修养身心的智慧之书。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书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

by:周先生医道

二十四节气立夏

立夏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吧。

by:未央新声

有趣的凉茶《黄帝内经·素问》篇二《四气调神大论》完

1.关于篇名:四,四季。气,气象。四气,此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四气调神者,...

by:導法自然1

四气调神(姒姜作品,免费单播)

作者:姒姜。代表作《上穷碧落》《情何以堪》《落蕊重芳》一个病入膏肓的大少爷遇上貌似乖巧无名的小医女,满腹权谋算计尽融于淡淡药香,最美的爱情不过是你是我唯一的药,...

by:蓦等等_白玉京

春夏秋冬 廿四节气

听听二十四节气歌,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和富含人生哲理

by:姚姚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