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逼孩子,丧失了人生的色彩

2023-08-10 13:48:5014:13 4133
所属专辑:槽值
声音简介

本文首发于网易原创栏目《槽值》,微信公众号ID:caozhi163。主播:安然


电影《机械姬》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是六岁小孩,没有喜欢的颜色。”暗示了成年人的生活,很多是没有色彩的。

一份有趣的外国研究发现,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害怕休假,患上了“周末焦虑综合症”:工作日,每天人们都过着忙碌的生活,周末有了受自己支配的时间反而感到无所适从。

没有规划和安排的空闲时间,成了最大的焦虑制造机。

“沉迷工作,无法自拔。”生活过得灰扑扑,宛如一潭死水。

孩子们的日常就充满色彩么?其实也未必。

“我的心里只有学习。”未成年人那里,有一句和成年人相似的调侃。

《2017版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显示:54.6%的小学生、61.4%的初中生、66%的高中生放学后,几乎没有和朋友一起玩耍的时间。

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不少孩子被迫从起跑线开始,走上了和成人相似的人生。



关于教育和人生,一个名为《Alike》的西班牙短片,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短片主人公,是一对的父子,他们生活在一座色彩单一的城市。除了这对父子,所有人都有着相似的颜色,行动如行尸走肉,在固定的时间完成内容不变的工作,毫无波澜。

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初生牛犊不怕虎,总是蹦蹦跳跳,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他的爸爸,对孩子的活泼无动于衷,每天面无表情地把无数书本塞进小小的书包,然后把书包压在儿子的肩上,带着他,一同出门,上班上学。

城市中央的一棵大树,和树下站着的音乐家,是城市里父子以外仅存的一抹亮色。

路过那棵树的小主人公,眼底布满了对拉琴人的向往:他瞪大了眼睛,听着悠扬的旋律,不由自主地想模仿演奏人的动作。

毫无生气的城市里的一段音乐,一方颜色,让他渴望伸手触碰。

但父亲不允许孩子背离所有人都在遵守的人生轨迹。他把书包摆在儿子面前,无视他脸上大写的失望。

爸爸目送儿子走进学校,自己则走进了学校对面公司的格子间。

他看着面前摞成几堆的文件,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心情低落,身上的颜色也瞬间消失。

被工作压着的父亲,没有办法维持住身上的色彩,和其他没有颜色的人没什么两样,皆被困在格子间的方寸之地。

孩子在教室里上课,脑海中却忘不了大树下默默奏乐的音乐家,在作业本上画下了记忆中的一幕,满怀期待拿给老师看,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可是,老师收走了他的画,重新拿给了他一张作业纸,指了指上面的字母,要他按要求抄写完。

终于,结束一天工作和学习的父子俩又见面了。

儿子奔向爸爸,扑进爸爸张开的双臂中,两人搂在一起。

孩子用热情,把爸爸身上的颜色成功救了回来。原来,父亲的颜色,是孩子的馈赠:“因为你,我平淡无奇的世界才有了颜色。”

坐在小镇公路边的长椅上,父子俩开心地分享着一天的经历。

但当孩子拿出那张画着小镇中央音乐家的画时,爸爸的表情一下子又变了。

他开始用自己的情绪和实际行动,阻止儿子再去尝试和别人不相似的人生。

在书包里塞下更多的书;路过大树时,就直接把孩子拉走……

渐渐地,小孩对世界没了那么多期待,开始如家人的愿望,遵从着黑白世界的规则,过着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生活。

他不再画出对音乐的畅想,开始一板一眼地抄写字母,慢慢融入那个相似的世界。

当父亲下班,张开双臂,等待拥抱时,却发现自己已经等不来色彩的馈赠了。

孩子悲伤地看着音乐家,面无表情地背着书包、佝偻着背向前走。

父亲慢慢意识到,自己好像做错了,他决定做出改变。

爸爸拿出了曾经令自己不高兴的那副画,向孩子示意,可以再去大树下看看音乐家。

两个人第一次都满怀着期待,走近那棵生机盎然的大树。

但这次,他们没能看到曾在这里演奏的音乐家:树下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了。

孩子的失落溢于言表。

看到这一切的父亲默默走到大树下,站在音乐家曾经站的位置上,“演奏”起音乐。

第一次,他没有依靠孩子,恢复了自己的颜色。



人生中有许多问题,都不能用正确来回答,指向的也并非成功。

短片中的父亲,欣喜孩子能抢救回自己的颜色,却怕孩子不走寻常路,亲手将其好奇、向往之心扼杀。

亲情本该让人生变得丰富而充满勇气,现实中,却制造了种种束缚。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类似这样的话,给孩子的生活划上了边界:世界很大,却有一堵墙挡在面前;选择看似很多,你已提前告诉他们前面是死路。

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世界,左右着他们的发展方向。

孩子或许可借助父母的人脉轻松一些,但很多父母,忘记问一句:“你愿意吗?”

前斯坦福新生学院院长Julie Lythcott-Haims 认为,事无巨细地管理孩子的生活,并把自己认为好的期望给托在儿女身上,其实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长大,去过他们的一生,就不要把他们塑造成自己的翻版。

那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人生。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有独一无二的生活。

日本动画《蜡笔小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科学家发明了一台机器,把所有人的梦境连接到了一起,在梦里,他们的想象力有多大,脚下代表梦境的球体就有多大。

睡梦中,他们能实现一切想要实现的愿望,满足一切渴望满足的要求。

大人们的梦往往是现实的延续:想要更多的钱,想活得体面些……他们脚下,代表想象力的球是小小的一颗。

孩子们的世界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他们在梦里用对世界的好奇构建出了无比巨大的幻想世界。

长大后的世界不容易,但至少儿童时期曾有过童话。

而很多父母,正逼着自己只有几岁的孩子,早早忘记孩提时的美好。



你知道么,人长大了,就变笨了。

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能是孩子窥探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罗素罗兰说: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

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好奇的种子,比把他们培养成机械学习的机器重要太多。

生命中,除了那些一定要完成的,还要多点无用的小事,这些没用,或许才是最美的回忆。

当大人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时,却忘了自己生活的理由,以穷忙、机械应对生活。

别让孩子告诉你,你已经丧失了自己。

救救孩子,也救救自己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客官不可能

儿童世界的美好 大人已经遗忘了 但至少可以做到不剥夺那份美好

合适吗

每天我也是这样,有点对不起儿子。

猜你喜欢
必要的丧失

没有丧失,就没有未来

by:朔州心理学沉默的3山

必要的丧失

没有丧失就没有未来。因为担心自己可能被抛弃便缠着自己的爱人“别离开我,没有你我就一无所有。没有你,我活着也没有意义了”我是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曹波,与朋...

by:德容心理曹老师

必要的丧失

作者:(美)维奥斯特著,吴春玲,江滨译这本书讲述为了成长我们必须要放弃的东西,不仅包括与所爱之人的分离,还包括我们有意无意的浪漫、梦想的...

by:厚朴_lyz

必要的丧失

这本书阐释得与失之间的重要联系,讲述了为了成长我们所要放弃的东西。人的成长之路由放弃铺筑而成。终其一生,我们都通过放弃成长着。我们放弃深交挚谊,我们放弃自...

by:山谷回声一一起读书吧

必要的丧失

没有丧失,就没有未来丧失铺就人的成长之路人的一生会经历哪些丧失,心理学家带你深度探索《必要的丧失》作者:【美】朱迪斯•维奥特斯译者:吴春玲江滨江苏人...

by:郝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