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简单的引、斥与复杂的引、斥

2018-09-07 16:28:3805:45 356
声音简介
适合听众:哲学爱好者、真理探索者

内容原文:
简单与复杂并无严格的界限。它们之间仅是程度差,因参照系的不同,在此为简单,在彼则为复杂,两者是互根,相互渗透。简单中包含着已被中和了的复杂,复杂中又包含着简单的本质。在复杂的比较中才能鉴别出真复杂,在简单的比较中才能鉴别出真简单。真简单的现象与真复杂的现象总是两极相通,相反相成。不懂简单的人也不懂复杂,反之亦然。简单属于综合,复杂属于分析,不善分析的人就不会综合,不会综合的人也不善于分析。《孙子兵法》把军事学综合成五个字:“道、天、地、将、法”,把良将综合成五个字:“智、信、仁、勇、严”,可算是够简单的了,而当他讲到兵之形时,最后又把复杂推到了无形的极限。短短的十三篇至今几千年仍是军事家学无止境的经书,即其一例。
最简单的引、斥,莫过于基本粒子,但至今任何基本粒子,在严肃的物理学家面前,都只是承认,它仅仅是受目前科学的局限,暂时使用罢了。每一次对粒子的一分为二,它自身都将表现三种性:即阴性,阳性和中性,(中子)。在未被分开以前,它所表现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中的所谓同性或异性本身,都是中和结构与相关物体在相互作用中所表现的引力或斥力,仅仅是自身在中和后被抵消和淹灭所剩余的引、斥差。人们已知的引、斥力。从基本粒子到原子、分子、有机物、生物、人、社会、星际,每一次中和后都有一部分引、斥力被抵消,而在相关的结构和系统中只体现剩余的力。结构越复杂力也越复杂,时间、空间、色、声、味、波、频,以及七情六欲、道德、法律、宗教、军事、政治、经济、天文、地理、艺术等等。无论现象多么复杂,本质上都是吸引、排斥的强弱在不同时空的增减现象。科学的任务就是把握研究对象引、斥强度在不同时空变化的必然趋势,不管科学给研究对象引、斥强度在不同时空变化的必然趋势,给研究对象取什么样的复杂名称,包括语言本身在内,都是对已知的引、斥现象给取个抽象的代名词罢了。每一个新名词都相当于是模糊方程的符号。如果不知其中包含的引、斥力,就不称其为科学。对引、斥力了解到什么程度,人们利用和改造它也就达到了什么程度。人类已能制造火箭和机器人,这就是人类目前对研究对象引、斥力达到的深度。人们不能制造飞碟,是由于人们对基本粒子内在力已知的界限尚不能突破。人类目前尚不能消除战争,是由于社会科学对人自身的引、斥力了解的还不够精密,用老子的话讲就是“没得一”(中和点)。其所以了解的不够精密,也像自然科学一样,是对社会因素中本来应该一分为二的认识,仍按传统的惯性认识停留在合二而一的阶段。而分与合也是两极相通。无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到什么程度就将合到什么程度。当社会科学能把爱与憎,敌与我进一步再分一次时,社会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也必将出现一次新的合。大至整个人类社会、国家、种族、民族、小至家庭细胞无不如此。这也可以称为是一种规律和法则。顺便讲一下,当把规律分成客观时,不要忘记客与主的相对性、互根性、渗透性和比较性。否则越是强调客观,就越缺乏对自己主观性的自知之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华经典十三讲

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提升人们的综合修养,助力人们创造更高的文明,为人类谋福。​卓越的人应该如何提升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修养?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为追求卓越人生...

by:一德源

中华经典十三讲

阅读传世经典,修智慧人生。

by:Cunli小方

中华经典十三讲

微信请加:18050450113(陈老师)一个卓越的人不仅仅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造福人民,更是社会的一面旗帜和风向标,为大家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动力和方向...

by:新时代创业学堂

十三叔偶尔讲笑话

偶尔乐一乐挺好(欢迎评论,投稿!)偶尔乐一乐挺好(欢迎评论,投稿!)偶尔乐一乐挺好(欢迎评论,投稿!)偶尔乐一乐挺好(欢迎评论,投稿!)偶尔乐一乐挺好(欢迎评论...

by:壹叁剧社_废柴叔

十三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

十三咒

你怕鬼吗?其实每一个厉鬼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或凄凉,或无奈,或遗憾的故事......一个千年的诅咒,一段不为世人接受的孽缘,一个不停缠绕的诡异噩梦,一个平凡无奇女...

by:阿尔静

《世说新语》十三讲

伴随朱光潜一生的经典,鲁迅誉之为“名士的教科书”,听复旦名师骆玉明精讲《世说新语》,带你领略个性恣意的魏晋风度。

by:终南山外

十三经

《十三经》,南宋时并称的十三部儒家经籍,为历代文人推崇。为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汉代立诗...

by:补桐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