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收官《可爱的苏东坡5》

2023-05-25 10:38:3425:27 2713
所属专辑:宋词鉴赏辞典
声音简介

可爱的苏东坡【四、身如不系之舟】

 

  文/泊静居士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高太后染病,不久于人世,而小皇帝也十八岁了,可以自己处理朝政了。次年九月,高太后病亡,哲宗亲政。他一上台,就恢复了与新党人物的关系密切的人的职务。

  一场政治风暴又要袭来。

  苏东坡被任命为定州知州等职,按照规定,大臣外出做官需要向皇帝当面告辞,可是,哲宗居然以各种理由拒绝接见苏东坡——那个曾教过他五年的老师。接着,他罢免了一些旧党人物,启用了大批新党人物。苏东坡是典型的旧党分子,必定遭到大大的打击。

  1094年四月,第一道诏命下达,取消苏东坡翰林学士等称号,撤销定州知州职务,改派英州(今天的广东英德)知州。不多久,他又被降级。新党人物还不放心,又上书皇帝,最后,哲宗皇帝干脆下了一道诰命,说还是担任英州知州,但永远不能升迁了。

  苏东坡从河北定县往广东英德赶,六月份到了安徽,又接到诰命,贬为惠州节度使。苏东坡的命运真是曲折,他又成为了像在黄州一样的犯官,甚至比黄州更惨,因为环境更加恶劣。经历的艰苦难以言说。他乘船入赣江,经过江西万安县的惶恐滩。面对这险滩,远离故乡和朝廷,生命渺茫的苏东坡,用他达观的精神,写下了这首诗: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大概意思是:我这个头发斑白的老人,只身飘零于离故乡七千里外的荒野,乘着小舟穿越赣江十八个险滩,就像在激流漩涡中翻滚的一片树叶。过那危险的惶恐滩时,忽然回想起四十年前,从四川取道陕西赴京赶考,经过“错喜欢铺”(一个店面命)的情况。年轻时功成名就,原以为可以大有可为服务百姓,可是如今却不过是错喜欢,只有垂泪孤臣的无限惶恐。

  船过了险滩,就遇到长时间的顺风,殷勤相送我这个远来的客人。船帆受风,好像鼓起的大腹。雨也下了很久,江水暴涨,我在船上已经看不见水流石头上的鱼鳞波纹,真有点美中不足。我完全可以充当个水手,为官府驾船;我一生经历如此多的风浪,岂止是仅仅知道几个渡口而已?

 

  十月二日,苏东坡千辛万苦,终于到了惠州。

  惠州的生活相当苦,他写过一篇小文章自嘲,大意如下:

 

  惠州这地方真穷,每天才杀一只羊。当官的把羊都买走了,我又不能跟他们去抢,怎么办呢?我就招呼手底下人说,去,把剩下的羊骨头买回来。羊骨头买回来怎么做呢?先放在锅里头煮,咕嘟咕嘟咕嘟,煮半天就煮熟了,拿出来以后在米酒里头泡一泡,然后再放到火上烤一烤,烤啊烤啊,烤得差不多的时候怎么办呢?弄个牙签,就从这羊骨头缝里把这肉给剔出来。你们以前吃肉,都是一口下去都找不着骨头,牙齿就埋没在肉里边了,你们永远不会体会到我吃羊肉的体会。我这是吃螃蟹,这是把吃螃蟹的方法用来吃羊肉,对身体很补,大补。这个方法我告诉你,你可以试用一下,不过这个方法让一种动物很不喜欢,就是狗,“众狗不悦矣”。这狗听到我们都用这方法吃羊肉了,狗很不高兴的,抢它生意了。(《与子由书》)

 

  绍圣元年,苏东坡的表兄程正辅正做广南东路提典刑律(掌管所属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有人马上会想,这是好事啊,好歹还可以照应一下自己家!可恰恰相反,朝廷可没这么好心,刚到惠州,苏东坡就意识到朝廷的用心:就是想让程正辅搞死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程正辅既是苏东坡的表兄,也是苏东坡的姐夫。苏东坡的姐姐八娘自幼饱读诗书,能诗善文。16岁时嫁给表兄程正辅。但是八娘嫁到程家以后,公婆一直不喜欢她,经常虐待她。第二年,八娘产下一子并因此身患重病,而程家却不给她治病。父母只好把她接回娘家诊治。病情刚刚好转,公婆却兴师问罪,责备八娘不尽媳妇孝道,并抢去她的婴儿,以致八娘伤心不已,旧病复发,含恨而死。苏东坡的父亲宣布与程家断绝关系,从此两家成为仇家。

 

  苏东坡担心自己的表兄伺机报复,但又想,两家已经42年未通过音信了,此事似乎到了应该了结的时候了。他托一位同乡带信给程正辅,表达了和解之意。信中还说:最近得到一个酿酒的良方,酿出的酒,色香味俱佳,不知表兄何时前来,定当预先酿好此酒接待。

  程正辅同样想趁此机会了结上一代人留下的恩怨,便来惠州看望苏东坡。两人一见如故,冰释了42年的恩怨。

  苏东坡利用与程正辅的良好关系,做了很多为民请命的好事。例如,他见惠州驻军“多阙营房”,大都“散居市井”,有扰民的现象,就致书程正辅,建议他修建300间瓦房做军营,较好地解决了这个困扰惠州老百姓的问题。绍圣二年,惠州粮食丰收,米价大跌,官府收税要钱不要米,农民用贱价卖出两倍于往年的粮食才能凑齐税款。苏东坡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就写了一封长信给程正辅,指出这无异于敲诈农民。他希望程正辅尽快与相关官员商议,准许“任从民便,纳钱纳米”。这一问题不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使惠州和整个广南东路10多个州的农民受益颇多。

  很快,达观的苏东坡便与当地人打成一片。他看到惠州西枝江阻隔两岸,百姓往来不便,于是捐出犀带,带头募捐修桥,建起了东新、西新二桥,为百姓称颂。

  名闻天下的苏东坡来到岭南,颇得粤地的官员尊重。第一年,他就接到广州太守王敏仲的来信,告知广州正流行瘟疫,百姓死亡人数众多,特地想讨教有何良策。王敏仲这下确实问对了人,此前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就曾处理过瘟疫流行的情况。当时苏轼为救济病人,发动官员捐款,不足处又带头捐献私帑旧称君主的私有财物。五十两,于城中置病坊一所,名“安乐坊”,招募僧人主管,收容病人治疗。那时候苏东坡还拿出了这独门的绝学,他有个秘方,叫“圣散子”。这是啥玩意儿呢?就是一种药,治瘟疫的。说起这圣散子来,还挺有意思:苏东坡在黄州的时候碰到他一个好朋友,叫巢谷,俩人闲聊天的时候,巢谷就跟他说,我有个秘方。苏东坡一听秘方,眼睛就亮了,就死气白赖地跟他要这个秘方。这巢谷就死活不给地,因为他太爱这个秘方了,连亲儿子都不传。后来苏东坡是死缠硬磨,这巢谷把他拉到长江边上,指着江水要他发毒誓:不准传给别人,只可自己享用。苏轼答应了,嘴上答应了,心里不以为然,苏东坡不喜欢这种垄断行业。他拿到了圣散子这个秘方之后,那次碰上瘟疫,就把这秘方拿出来,让人到山上去采草药。因为这圣散子有个特点:它的原料非常地便宜。然后准备几口大锅,天天熬这圣散子。凡是从这路上过的,每人给喝一碗,免费的。但这也不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喝多少碗才能解决瘟疫呢?苏轼就想到应该办医院。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公共医疗设施。都是一些道人、僧人给人看病。苏轼当时自己掏了五十两黄金,又从公款里拨了两千贯钱,建了一所病坊,他起的名字叫“安乐坊”。据不准确的统计,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所公办的,官家办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医院。这个安乐坊在疫情过后仍得以延续,三年间医愈千人,此事曾被朝廷嘉许,让各地仿效推广。苏轼于是回信向王敏仲详细介绍自己的经验说:“广州商旅所聚,疾疫之作……莫可擘划谋划,经营一病院,乃长久之计……”我估计肯定又献出了自己的秘方,圣散子也。

  除了建议设立病坊,苏东坡还特地介绍了罗浮道士邓守安关于改善饮水的建议。邓守安是苏东坡在惠州结识的朋友,既是指导苏东坡养生的老师,也是惠州建桥时出力最多的合作者。邓守安对广州的情况最为了解,得知广州疫情后,他当即指出:“广州一城人,好饮咸苦水,春夏疾疫时,所损多矣!”

  因为广州水质向来不好,一直导致瘟疫多发。有钱人可以买井水饮用,但贫苦百姓就没有办法了。邓先生建议从白云山蒲涧引水入广州,具体做法是:在蒲涧的山岩下置一大石槽储水,用五管大竹驳接转接相连,随地高下,直入城中。竹子之间以麻缠之,漆涂之。在广州城中,则设一接水大石槽,将水储蓄起来。然后,用五管竹将水分散引入城中各个方位,并设小石槽盛之,以便百姓汲取。

  邓守安还估算了一下这套供水系统的用材和费用,“不过用大竹万余竿,及二十里间,用葵茅苫盖,大约不过费数佰千可成”。如果能够实现,那么长期以来困扰广州的饮水卫生问题就可以解决。苏东坡听后十分高兴,在信中向王敏仲详细转述,还推荐让邓守安去操办此事。

  王敏仲十分重视苏东坡的意见,将此建议付诸实施。苏东坡虽不能擅离贬地前往广州,但很关心工程进展,不久他又去信,谈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他建议,引水的竹竿“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因为引水途远,日久肯定会出现堵塞的情况,有了这些小孔,就可以查知堵塞位置,而不致于盲目地拆除竹竿来检查。

  另外,东坡还提醒每年应有一定的经费用于更换堵塞或损坏的竹竿,按他估计每年大概更换50多根就可以了,希望王敏仲能做好维护规划,使这项工程“永不废”。从信中不难看出,苏轼对广州的引水工程是多么的关注,对人民百姓是多么的关心,当然也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多么出色且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

  据广州人说,广州的这套引水系统,是广州城有记载的最早的“自来水”工程。民国初年,广州拆城墙时曾发现一个南宋的石水笕jiǎn连接起来引水用的长竹管,长43厘米、宽19厘米、高21厘米,石面刻“城南厢信女傅氏二娘,舍钱造石水笕,祈保平安者。绍定三年七月中元题”。石水笕就是苏东坡信中所说的用来连接竹竿的石制管道,由此证明了到南宋时广州仍在应用这套“自来水”设施。

  东坡虽然为广州建设“自来水”工程花费了不少心血,但他身为贬官,不敢张扬此事。他在给王敏仲的信中特别叮嘱“慎勿令人知出于不肖(指自己)也”。幸好这些信件内容都完好地保留下来了,使这一段掌故不致湮没。

  苏东坡在惠州的时候,不仅做工程。他还写了《和陶渊明诗》,对陶渊明的每一首诗都作了呼应。弟子黄庭坚当时在贵州,听到这些事之后,也写了一首诗作回应:“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子瞻百世士,出处岁不同,风味乃相似。”意思是说:苏东坡被贬到岭南,但朝中的人仍可能会杀他,而东坡却过着清淡的生活,吃惠州的饭,和了陶渊明的诗;表面看来苏东坡、陶渊明虽然在时间上有极大的差异,但其令人可敬的风格却是相似的。

  绍圣三年(1096)春,苏东坡在惠州水东白鹤峰购地数亩,意欲终老惠州。新居有20余间,其中包括“思无邪斋”和“德有邻堂”。苏东坡还打了一口深达4(一丈≈3. 33米)丈的水井,供自己和邻人吃水之用。然而,就在入住仅仅两个月之后,他又被贬谪出中国本土之外,要到海南儋州去了。

  据说当时章悖(朝廷新党宰相,位高权重)他们通过玩文字游戏的方式来决定被贬元祐臣僚的贬所:苏东坡字子瞻,贬儋州,因为儋与瞻偏旁相同,苏辙字子由,贬雷州,因为雷字下有田字,其他人都以此类推。

  而对苏东坡还有一种说法,原因却还是犯了老毛病:祸从口出。因为他在惠州曾作过一首叫做《纵笔》诗: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据说这首诗传到京师,章悖恶狠狠的道:“哼,老子在京城日理万机,累得要命;你苏子瞻睡得挺美,活得还挺快活嘛!”于是把苏东坡贬得比所有人都更远。

  苏东坡这年六十二岁了,长期流放积劳成疾,身体虚弱。接到皇帝御批,晓行夜宿一月有余才来到抚州。就在这时,他弟弟苏辙也被流放到雷州从这里经过,兄弟一见面,抱头痛哭。苏东坡想,圣上不明,我虽有报国之心,可落到这步田地,还有啥指望啊,他越想越生气,就在抚州病倒了。

  常言说,愁断肝肠,这话可真没假说,只几天工夫,苏东坡就眼窝塌陷,骨瘦如柴,躺在床上像一具僵尸。苏辙看哥哥已经不行了,急忙差人往家乡送信,置办后事。

  在苏东坡养病的客栈里,有个店小儿叫杜和陶,他看这老人心慈面善,久病卧床,吃啥药也不见效,心里也很难过。有一天,他翻箱取衣服,忽然想起从家乡带来的一瓶杜康酒,家乡人都用杜康酒散郁解忧,这老人的病何不也用杜康酒试试。于是就拿着杜康酒来到病床前。苏东坡看见杜康酒,眼睛就亮起来了。一连饮下三杯,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连叫道:“好酒,好酒,我可又见到你了!”

  那苏东坡对杜康酒为什么有感情呢?原来,他在汝州做团练使,曾到杜康村觅胜观光,多次喝杜康酒。后来苏东坡又被流放江南。跟杜康酒失去了缘分。曹孟德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自从苏东坡饮了杜和陶的杜康酒,很快忘了千种忧愁。病又慢慢好起来。谁知这事又被章悖知道了,于是连下金牌,催他速往海南岛。东坡叹道:“今天喝完这瓶酒,这一辈子恐怕再也难见杜康酒了。”于是,便写下“从此东坡室,不立杜康祠”的名句。

  真的,自从苏东坡到了海南岛,从此再也没有喝过杜康酒。后来,哲宗死,徽宗即位,看到东坡的诗词,忽动恻隐之心,于是让苏东坡离开海南北归,并由京师开封准备十坛杜康酒为苏东坡接风。可惜苏东坡几经折磨,已经形神分离,还未回到京师,就去世了。

那么苏东坡在儋州的日子怎么样呢?他又是怎么去世的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再生缘_xy

🥝🥑🐔🍒👣🐸

1304780vdpl

可爱的苏东坡一一人生偶像

秋语荷塘 回复 @1304780vdpl

是啊

猜你喜欢
苏轼篇

苏轼文章小集

by:我行其嘢

苏轼词

苏轼词古典文学经典

by:夏筠依依

苏轼传

这是一部以苏轼传世作品为依据,结合对宋代历史文化的分析叙写苏轼的一生生活轨迹、政治作为、文学创作,以及他领悟人生的思想升华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by:青禾原

苏轼传

无论人世如何变迁,月光总在那里,照临万物,无怨无悔;无论沧海如何浮沉,宋词总在那里,飘飘洒洒,清清淡淡。令人对待人生有一份深度和开阔!

by:欣赏生命之美

苏轼集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by:明月社

苏轼传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

by:故磊溪边

苏轼传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

by:蹒跚的小白

声音主播

72713854.3万

简介:虚度五十春秋,传道授业已三十载。 徒有其名,但自强不息的精神至死秉持。 不愿与不齿之人宣战。受到误解多多,承受压力多多,淡然一笑,只当是过眼云烟。 喜欢独处,公平交往,说真话,讲实情,坚信世上好人多! 崇拜辛弃疾一人,只为他是真正的文武集于一身而不只是擂动战鼓摇旗呐喊的一类。 优缺点皆突出,自己喜欢跟自己叫板。理想是有生之年骑车跑够十万公里。 自豪的事情是妻贤子孝,自己的个性很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原谅。每日笑声常伴,此生所图,莫过于此。 坚信自己以后的文字会更精彩!我的公众号:秋语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