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收官《可爱的苏东坡》6

2023-05-10 15:03:1415:08 2524
所属专辑:宋词鉴赏辞典
声音简介

  五、心如已灰之木

  1097年,苏东坡六十二岁时,被贬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当时北宋疆土最远最远的地方。东坡真的没地再贬了,再贬就是大海了。
  他给自己的朋友写信道“身无还期,死有余责”,又说“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与王敏仲书》),还说到了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他很明白,这次贬谪,已不再是像往常一样,是警告性的,这次主要是打击报复。章惇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把苏东坡整死。
  从黄州到惠州再到海南岛的儋州,苏轼被朝廷贬谪到了天涯海角,生无还期。他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但超脱的他,很快跳了出来。
  他在海南岛曾写过一篇名为《试笔自书》(又名《在儋耳书》)的文章: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四海中之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呼?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写得很白话,意思是:我刚开始到海南岛时,环顾四面大海无边无际,凄然为此悲伤,说:“什么时候才能够离开这个岛呢?”一会又停下来想想,天地都在积水中,九州也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小海中,难道有生下来不在岛上的吗?把一盆水倒在地上,小草叶浮在水上,一只蚂蚁趴在草叶上,迷茫的样子不知道如何渡过。一会儿水干了,蚂蚁于是径直下叶走。见到同类,哭着说:“我差点再也见不到你了。”知道一小会后就出现了四通八达的大道呢?想到这个可以笑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和客人喝少许酒微醉,随笔写下这篇文章。

  这就是苏东坡无与伦比的达观。
  他在海南岛,没有房住,就自己搭了几个棚居住,十分简陋,仅仅可遮蔽风雨,还是十几个乡亲父老帮忙做的,在他的《答程天侔书三首》(之一)有记载:

  ……近与儿子结茅屋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矣。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

  房子的周围都是桄榔树,故苏东坡给房子取名为“桄榔庵”。(庵,有圆形草屋的意思,文人的书斋多称“庵”。当然还有尼姑住的地方也称“庵”)
  在海南,环境恶劣,伙食不好,再加上年纪大了(那时60多岁),苏东坡渐渐消瘦,他知道弟弟苏辙就在海的另一岸,所以写去信和弟弟开玩笑,且看信是: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従来此腹负将军,今者固宜安脱粟。
  俗谚云:大将军食饱扪腹而叹曰:我不负汝。
  左右曰:将军固不负此腹,此腹负将军,未尝出少智虑也。
  人言天下无正味,蝍蛆未遽贤麋鹿。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僮仆。
  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
  (《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

  诗里面很多怪东西不好翻译,我试着翻译大概的意思:

  (我来到海南后)每五天吃一顿五花肉,每十天吃次黄鸡粥。
  土著人每顿都吃芋头,还推荐我熏老鼠、烧蝙蝠吃。
  我曾经听到小老鼠就作呕,最近也入乡随俗吃这些玩意。
  想当年在京城十年连肥嫩的羊羔都讨厌吃,每天都山珍海味。
  从前肚子辜负了自己,现在正好吃糙米回敬肚子。
  有个谚语说:有个大将军吃撑了,抚摸着肚子说,嗨,伙计,俺可是对得起你哦。
  同伴们说,将军你虽然没有辜负这个肚子,可是肚子却辜负了你,你那肚子没有给你出过一次的好主意呢。
  人们都说天下之大没什么好吃的,蜈蚣没有快速超过麋鹿。
  当海南别驾还能干吗,帽子变宽大总是掉下来吓到小孩子。
  我们俩互相看看,就像是两个清瘦的神仙,要是再回家乡,咱们一定可以骑黄鹤归去了。

  我们会发现,东坡的日子真是苦到了极点,都是个老头了,吃的东西却是青蛙蝙蝠老鼠之类这些恶心东西(虽然在当地很正常,但苏东坡从内地而来,就算当初在恶劣的广东还是可以偶尔吃吃好东西的),可想而知,生活环境是多么的难熬。
  生活艰难,然而苏东坡还是坚持养生保健。梳头和沐浴据说是他的两大爱好,但在海南不能天天洗澡(因为没家伙什,也就是洗澡盆之类的器具。东坡说海南“陶匠不可求”,也就是找不到做陶器的师傅)所以就只能“干浴”。 “干浴”,道家的办法,睡觉前揩摩全身。不过还好,在海南东坡可以“夜卧濯足”,半躺着泡泡脚,剪剪指甲,做做按摩。
  当然,就算到了海南,他还是勤于写书。但海南岛上,很少好墨,东坡决定自己制作。据东坡儿子苏过说:有一天,制墨名家潘衡来访,家父就和他在一个小屋子里制墨,烧松脂制黑烟灰,到了半夜,那间房子起了火,差点把房子烧掉。第二天,从焦黑的残物中取到了几两黑烟灰,但是没有胶,父亲只能用牛皮胶把这些灰混合起来,可能是因为凝固不好,只得到了几十条像手指头大的墨,父亲大笑了一阵,不久,潘先生就离开了。而老潘回到杭州,他的墨生意做得非常火爆,因为他声称自己做墨的技术是和苏东坡学的。很显然,他是借东坡的名气在卖墨,讲究的是明星效应,而苏东坡,就是他的形象大使了。
  苏东坡非常多朋友。前面已经说过一人,那就是拥有治疗瘟疫“圣散子”配方的巢谷。他跟苏东坡是同乡、好朋友,对他非常好。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岛之后,巢谷当时七十多岁了,听到这消息非常着急,徒步要从老家四川出发去海南岛看他,他先到达的梅州,见到了苏辙。苏辙吓一跳,感动的叫他“您呀,别再走了”,可他还要再去。苏辙又说“这个地方要到那个地儿去,更远,路途更艰难,千万别去了”。他非坚持走,结果走到一个叫“新会”的地方,包被小偷偷了,老头报了案之后接着走,等走到“新州”,知道小偷被抓了,他又返回去想把仅有的一点路费给拿回来,但是岁数太大了,走了不久就病倒了,还一病不起,就去世了。老头这么大的岁数,走那么远的路,就为了想去陪一陪苏东坡。这个事让苏东坡非常地难过,非常地过意不去,给他写文章祭奠。苏东坡在海南,还写了一百七十多首诗,散文、赋、颂铭等一百五十多篇。在那期间,他向隔海的广州朋友借阅了千余卷图书,修订了《易传》和《论语说》,还写完了《书传》。还完成了“应和陶(陶渊明)诗”的工作,共109首,其中在海南和了15首。
  不仅写书,还教学生。公元1099年九月,在海南,有个叫姜唐佐的读书人慕名前来求学,大概过了半年,他辞别而去,临行前,他请求老师苏东坡在他的扇子上题诗一首,东坡提起笔来,写道:

  沧海何尝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并说,等你将来考到了进士,我再为你完成这首诗。姜同学没有辜负东坡的厚望,好几年后他考中进士,可惜的是,东坡已经去世了。续诗的任务当然由弟弟子由完成,苏辙为他写道:

  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目长。(苏辙《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并引》)

  东坡不仅为培养海南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培养出了进士,还教当地人开荒种植稻米,劝诫不要杀牛祭祀来治病,要爱惜耕牛,教牛犁地。《琼台记事录》中还说:“宋苏文忠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新。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再生缘_xy

🍉🍊🐶👠🐰🐮

茉莉清辉

真不错!

秋语荷塘 回复 @茉莉清辉

谢谢朋友

夫子YYY

挺好!

东坡没有肉_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潸然泪下,古往今来屡遭贬谪还能拥有如此达观的胸襟,试问有几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大多数人不是郁郁寡欢便是一蹶不振,所以我爱苏东坡。

猜你喜欢
苏轼篇

苏轼文章小集

by:我行其嘢

苏轼词

苏轼词古典文学经典

by:夏筠依依

苏轼传

这是一部以苏轼传世作品为依据,结合对宋代历史文化的分析叙写苏轼的一生生活轨迹、政治作为、文学创作,以及他领悟人生的思想升华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by:青禾原

苏轼传

无论人世如何变迁,月光总在那里,照临万物,无怨无悔;无论沧海如何浮沉,宋词总在那里,飘飘洒洒,清清淡淡。令人对待人生有一份深度和开阔!

by:欣赏生命之美

苏轼集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by:明月社

苏轼传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

by:故磊溪边

苏轼传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

by:蹒跚的小白

声音主播

72713854.3万

简介:虚度五十春秋,传道授业已三十载。 徒有其名,但自强不息的精神至死秉持。 不愿与不齿之人宣战。受到误解多多,承受压力多多,淡然一笑,只当是过眼云烟。 喜欢独处,公平交往,说真话,讲实情,坚信世上好人多! 崇拜辛弃疾一人,只为他是真正的文武集于一身而不只是擂动战鼓摇旗呐喊的一类。 优缺点皆突出,自己喜欢跟自己叫板。理想是有生之年骑车跑够十万公里。 自豪的事情是妻贤子孝,自己的个性很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原谅。每日笑声常伴,此生所图,莫过于此。 坚信自己以后的文字会更精彩!我的公众号:秋语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