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5 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之二

2018-10-25 16:50:0011:26 1217
所属专辑:品读 知鱼之乐
声音简介

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之二

欢迎来李想,我们继续品读《知鱼之乐》,上期节目,我们分享了《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的书里的内容。这一期按老规矩,自然是谈谈李想个人的理解。

我想首先补充一下书里提到的演绎法。我估计是因为篇幅有限,又不想把内容搞得太难懂,所以把演绎法表述得比较简单。但我们因为是音频节目,不太容易在一小段内容上反复琢磨,所以李想对于这一段就需要人为地反复一遍,这样才更容易理解。

首先,我们如果去别的书里查演绎法,都会看到一个叫三段论的东西,所谓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段。我们拿上一期节目里的天鹅做例子,大前提是“天鹅是白色的”,小前提是“大洋洲有天鹅”,结论就是“大洋洲的天鹅是白色的。”这三段都叫“命题”,那些符合规律的命题叫真命题,所以上一期结尾提到的,维特根斯坦说“真命题之总和即是全部自然科学”,就是说像“大洋洲有天鹅”这样的真命题都聚在一起,就是自然,像“天鹅是白色的”和“大洋洲的天鹅是白色的”都被排斥在外。

其次,这三段论是有条件的,否则会出来很荒谬的结论。而且并不是像刚才的天鹅这个例子得出的结论,天鹅这个例子只是因为大前提的命题“天鹅都是白的”是假命题造成结论错误的。这种错误真的是没办法,是真的因为认知局限造成的。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宇称不守恒定律。这个宇称守恒,我们姑且认为是照镜子吧,镜子内外总是对称的,如果镜子足够平整的话。那么在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这个定律之前,是没人想到宇称不守恒,因为从所有的观察结果来看无论在什么尺度下,镜像的物质它的运动规律都是对称的。即便这两为物理学家把论文发布之后,人们都不愿意相信,因为人们就是遵循这个三段式的演绎法,“物质镜像后运动规律都是对称的”这个大前提,然后观察的对象比如“K介子是物质的一种”,这是小前提,结论当然就是“K介子镜像后的运动规律是对称的”。结果杨振宁和李政道说它们不一定对称,这就违反了这个三段式。直到吴健雄用钴60作出试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下,宇宙不守恒,这个定律才被人们接受。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人类认知的局限造成的演绎法得出错误结论的。但是演绎法也得有规则,否则即便在常识内一样可以得出荒谬的结论。比如大前提“中国人在十一期间去各国旅游”,小前提“李想是中国人”,结论是“李想在十一期间去各国旅游”。呃……,李想瞬间变成孙悟空了,有分身术。这里其实还有语言学上的一些变化,使得我们的概念变得模糊,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战国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论点中一个让人头晕的概念,就是集合名词。集合名词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接触过,但是在学汉语的时候,会发现很少谈论它就是因为在汉语中集合名词和代表个体的名词往往是以同样的形式出现,就比如上面例子中的中国人,在说到“中国人在十一期间去各国旅游”时,中国人是一个集体名词,代表中国人这个群体,而小前提提到的“李想是中国人”里的中国人是一个中国人,所以说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并没有完全一致的表述对象。但我们通过群的概念知道李想是一个中国人,是“中国人”这个集体概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如果按照这样的三段式推论,得出的结论是“李想在十一期间去了各国中的一个去旅游。”至少这样李想就是正常人了。所以李想绕了这么多时间,想说明演绎法它本身是有一些局限,或者我们不说局限,就说陷阱吧,对于人类自身的思维是有一定挑战的。

说完演绎法,再说说归纳法,归纳法我们在归纳的时候其实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就是时间连续性。也就是将来和过去一致,也就是我们拿经验去预测未来的根本原因。你可能会说没有啊,天气预报就是由很多模型计算出来的,虽然,现在不是非常准确。我们先不说准不准确,我们先说天气预报的模型及其复杂,除了我们常看到的气压、风力,气旋等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和地球本身的自转、月亮对于地球的引潮力、太阳对于地球的引潮力等等都有影响,而且这些影响还和其他区域的气流、地理环境有关,但这些影响因素都是根据过去发生的经验总结并抽象出来的。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些都是属于物理的范畴,而物理学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从经验累积,到归纳,到验证,再到预测,再到验证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物理学不断发展的轨迹或者说是原因。但我么有没有发现,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将来的时间是连续的,这里先排除从质变到量变的这种变化哈,因为即便是这种变化,也是在时间连续的前提下的,但如果时间是非连续的呢?或者不是平滑前进的呢?将来会变得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而时间的非连续性在非常小的尺度下,是有一定效应的。我们也先不去讨论究竟时间是否连续性的,这种问题应该由专家来讨论,我们这些在不专业的人再讨论也是枉然,但是有一点,“时间连续”这个前提本身也是一个归纳出来的经验。这就给归纳法本身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再来看书里引用的那个纯逻辑推理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当然书里也已经论证了用“数”这种思维来解释宇宙的不可确定性,以及如果需要加以证明的不能穷尽性。但在这里,我只想说纯逻辑推理有它自己的自洽性。比如我们说的数学或者几何学,都是由有限的公理推导出的,庞大的数学大厦。这里的公理也是无法证明的,说白了,就是假设。比如假设:两条平行线之间永远不相交,就是一个假设,基于这个假设我们可以推导出一大堆定理。这些定理都组成了一套自圆其说的体系,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欧氏几何,也就是平面几何。同样的,如果假设:过直线外的一点,一条平行线也得不出来,那也能得到一大堆定理,这些定理也是都能自圆其说,这就是我们听到的,解决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数据工具——黎曼几何。再比如假设:过直线之外一点有唯一的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也还是能得到一大堆自圆其说的定理,这就是罗氏几何。我们不是听到过很多思想实验吗?李想在之前的节目里还提到过“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还有在很多科普量子物理时提到的“薛定谔的猫”,都是属于思想实验,而数学本身就是思想实验,并且因为某种自洽的体系的原因,我们可以把它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没错,是应用,也就是说是拿现有的一些现象来套用,发现这套思想实验得出的结论在现实中可以得到验证,并可以预言一些现象,所以就拿来用了,但是也说明在某些时候用不上。就比如说相对论,就没有办法拿欧氏几何来套用,所以就找了黎曼几何来套用,结果发现,诶,可以用嘛!所以就在解释相对论,特别是广义相对论时,就用了黎曼几何。这样李想就有一个观点,纯逻辑只是纯逻辑,它本身只是一个工具,是人类思想实验的体系性的结论,当然还会不断补充,但它绝不是客观现实。

所以说到这里,李想对于这一章的感受也就出来了,在我们自己思想里自洽的理论只是个人的理论,也只是个人的自洽系统,不代表任何客观对象,而当我们试图去理解客观,我们首先是分不清客观与主观,这点在上一章《庄周梦蝶和笛卡尔的疑虑》中解释过,如果在很明确的客观对象上,我们也只是用自洽的逻辑去套用,去总结,并试图去理解已经出现的部分,并预言将来的部分,当预言的部分和后来的观测相吻合时也绝不说明我们是知道它们的。这是我们应该抱有的谦恭的态度。

好了,这就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读了这一章之后的想法,大家也可以搬砖拍过来哈!我大不了躲一下就是了,重点是可以讨论就好。别的不多说了,就继续安利我另外一档在喜马拉雅的节目叫《万象》,包罗万象的“万象”,正在更新的是TED演讲的内容。欢迎大家订阅收听。我们下期继续讨论,这回轮到的是真善美的话题了。好,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血虚有寒

感觉脑子不够用

李想主义

在6:43发现有口误,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是从质变到量变

猜你喜欢
我我

常石磊暖声献唱电影《28岁未成年》主题曲《我我》温情首播由乐视影业有限公司出品、张末执导,倪妮、霍建华、马苏、王大陆联袂主演的奇幻爱情喜剧片《28岁未成年...

by:华语音乐

我即我脑

本书是DickSwaab教授在脑科学领域深耕45年的沉淀,涵盖了生物学和哲学,描述了大脑的发育、功能、病变,介绍了大脑在人类的低级和高级的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by:J_A_N_E

选我选我

如果我和他爱上同一个你?你会选我吗?这首《选我选我》是朱元冰与汪苏泷在音乐上的首次合作,歌曲讲述了两位男生同时爱上一个女生,为了让心爱的女孩选择自己所做的一切...

by:华语音乐

我是即我是

这是一本写给成年人的童话,讲述了一个人寻找自己、寻找生命意义的故事。希望更多人听到这个故事,这样世界上就多了一个勇敢的人。跟随爱亚的脚步,也许你也能找到真实的自...

by:爱笑的双子666

《我医我素》

香港执业医师卢丽爱素食二十年的分析研究,科学有条理,以医学剖析,倡议健康素食方程式:吃素+整全食物+尽量食生,是饮食健康的必读书。播讲人倡导低脂蔬食,结合从事健...

by:王仁华

我就是我

张咪新歌《我就是我》首发,诠释真我生活态度《我就是我》是由霍尔果斯模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银乐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听见时代传媒代理发行的《丝绸之路国际...

by:华语音乐

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词、曲:缪杰演唱:每一天的阳光照亮我的梦想让内心的渴望指引我的方向追逐梦的路上有欢乐有分享让怀疑的目光伴我骄傲的成长...

by:华语音乐

Momself-我是妈妈,我是我自己

不做被定义的妈妈,只在乎我的感触、经验、趣味和困惑,关心真实而非正确。我是妈妈,我是我自己。

by:崔璀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