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大宋为何富而不强?钱没花对地方!

2018-10-29 00:00:0118:36 5472
所属专辑:中国古代史
声音简介

本期节目内容:
  公元960年,后周的禁军将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赵匡胤当皇帝后,就想着怎么终结安史之乱以来的乱局。安史之乱是755年爆发的,到赵匡胤登基的960年,已有200多年,怎样建立一个稳定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是赵匡胤需要处理的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北宋很可能会成为后周以后的第六个朝代。在此之前,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总共只有53年,最短的后汉只有4年。赵匡胤有个铁哥们赵普,他们多次商量后,决定采取措施。
  主要分为两部分来做,一部分是加强中央集权,一部分是加强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问题就是指藩镇问题,要解决藩镇问题就要搞清楚藩镇是怎么来的,节度使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权力。唐朝初期的时候,对外采取扩张态势,扩张到顶点之后,就开始转攻为守了。接着就轮到少数民族进攻了,少数民族以骑兵为主,进攻唐朝边境的时候通常都是采用闪电战的方式,来去匆匆。为了有效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唐朝这边就得快速反应。打仗需要钱,需要粮,那边敌人都打来了,这边军区司令还在和财政厅长扯皮,那肯定不行,所以后来唐朝就慢慢把军权、财权和行政权都交到了节度使的手中,便于提高效率了。
  原来节度使领导的藩镇只是在边境,为了防备少数民族,安史之乱以后全国到处都是藩镇,宋朝初期的时候也是这样。假如我是节度使,我手中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那我造反还缺什么?这么好的条件我都不干它一票,太遗憾了。
  赵匡胤为了解决藩镇问题,把节度使手中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剥夺掉。派文官担任知州,掌握行政权。文官造反的可能性就小多了,首先文官大部分是通过读圣贤书,科举考试上来的,忠君爱国的思想浓厚,在主观上造反的意愿不大。此外在客观上,文官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和才能,就算想造反也很难成功。就这样,赵匡胤还不放心,为了再加个保险,另外派通判下到地方监督知州,这就是双保险。通判既负责监督,也是地方政府的二把手,和一把手知州一起管理地方事务。苏轼就做过通判。
  财政方面,派转运使下去,把地方上的钱粮大部分都运到中央,只给地方保留一小部分,够发工资、够维持地方政府基本运转就行。地方政府没有钱,更不可能造反。
  军权方面,把地方的精兵强将都调到中央,加入中央禁军。宋朝的禁军不是通常意义上皇帝的禁卫军,当时的禁军就是正规军,宋朝的地方部队叫厢军。
  禁军就类似于现在的解放军,打仗主要靠禁军,厢军就类似于现在的武警部队,在地方上维持秩序呀,搞搞建设呀,现在咱们的武警不也经常去河里挖挖淤泥,领导开会的时候去站站岗,或者春运的时候去火车站维持下秩序。厢军肯定打不过禁军,现在武警怎么可能打得过解放军,所以宋朝皇帝就不怕地方部队造反。
  把禁军交给一个部门管理也不放心,万一禁军造反怎么办?赵匡胤把禁军交给三个部门来管,相互牵制。假如其中一个部门造反,其他两个部门也能带部队联合镇压叛乱。
  经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中央集权的问题在宋朝就基本上解决了。从宋朝到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古代再没有出现过军阀割据的情况。当然明朝出现过几次藩王造反,清朝出现过三藩叛乱,这都是个别现象了。这也是为什么课本上介绍明清的时候只介绍君主专制,不介绍中央集权了,因为中央集权的问题在宋朝已经基本解决了。
  下面介绍加强君主专制的情况
  唐朝中后期的时候政事堂的权力就很大了,政事堂就是中书、门下合一块了,尚书省因为只负责执行,后来就基本不参与决策了。隋唐的皇帝搞三省六部就是为了分权,把决策流程两刀三段,分给三省,结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时间一长,官员为了省事儿,为了偷懒,权力就又捏到一起了,这对皇帝又是威胁。
  赵匡胤考虑还得分权,不分权万万不行,大臣的权力太大,皇帝觉都睡不好,但又不能再像隋唐一样分权,那种路子已经被证明不管用。赵匡胤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分权方案。 
  老赵这一次不按照决策流程来分权,而是按照业务类型分三块,分别是行政、军政、财政,那这一次我看你怎么把权力往一块捏。
  中书门下现在是大权在握,中书门下的一把手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那我现在就设一个参知政事,分你的行政权,再设一个枢密使,分你的军权,再设一个三司使,分你的财权。
  三司使的衙门叫三司,枢密使的衙门叫枢密院,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可以和合称为二府,所以我们可以称这个体制是二府三司。
  这个体制的设置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力,事实证明,按业务类别进行分权比按决策流程分权明智,谁都会把自己这块权力把的死死的,三司使肯定不会把自己的财权让给别人,不用担心权力会重新整合,皇权得到加强。
  在这三种权力中,军权最为特殊,掌握军队对皇帝至关重要,所以军权也不是单独交给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没有统领军队的权力,统兵权在三衙手中,三衙就是前面我们说的统领禁军的三个部门。但是三衙并不带领军队去打仗,到打仗的时候再安排具体哪个将军领兵去打仗。
  我们拿水浒传来举例子,枢密使是童惯,三衙的太尉是高俅,到打仗的时候是呼延灼这些人领兵去打仗这样把军权也一分为三。
  宋朝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分权,在地方上,知州管行政、转运使负责财政,通判负责监督,军队都是老弱病残。在中央,把国家权力三分,中书门下负责行政,三司负责财政,枢密院负责军政。因为军权比较重要,军权还得再分,枢密院负责调兵、三衙负责统兵、将领负责临战指挥。统兵权再分,交给三个衙门,分别是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总之权力能分多细分多细,就是为了防止造反。之前武将造反的教训太深刻了。
  在经济方面,农业灌溉工具又有了改进,高转筒车出现,高转筒车有两个大轮子,一个轮子高,一个轮子低,这样可以把低处的水弄到高的地方,假如我家的地在山上,就用得到这种设备。
  耕作制度方面,之前是一年一熟制,现在出现了一年两熟制。
  宋代手工业有制瓷业和丝织业。制瓷业方面出现了五大名窑,分别是钧窑(今河南许昌,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都说明了钧窑瓷器的宝贵) 、汝窑(今河南平顶山) 、官窑(宋朝政府烧的,北宋在开封烧制,南宋在临安烧制)、 定窑(今河北保定)、 哥窑(这个地址学者们还没有研究出来)。
  景德镇成为瓷都,为什么叫景德镇呢?因为宋真宗的年号叫景德,所以就把这个烧瓷器烧的比较好的镇改名叫景德镇。
  在丝织业方面,宋代织锦吸收了花鸟画当中的写实风格。
  宋代商业空前繁荣,和之前朝代相比,有了跨越性的发展,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虽然政府还是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对商人的限制没有那么严了,导致商业非常繁荣。
  第一个表现是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政来源。宋朝非常有钱,宋朝的国土面积没有明朝大,但宋朝的财政收入是明朝的很多倍。宋朝军队就是打仗不行,和少数民族打仗,胜少败多。
  宋朝对待少数民族政权的态度就是,你打我不就想抢点钱、抢点东西嘛,现在你别打我,我给你不就完了嘛。但是宋朝商业很发达,只要宋朝和少数民族做生意,肯定是宋朝挣少数民族的钱。
  比如在澶渊之盟当中,宋朝和辽国达成的协议是宋朝每年给辽国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在性质上可能有点屈辱,但是数量上确实不大,这只相当于宋朝两个县一年的GDP。再说宋朝在停战以后和辽国做生意,每年可获80万贯的顺差,(一贯是1000个铜钱,就等于1两银子)我每年给你30万,但通过和你做生意每年又挣你80万,我还是赚了。
  以前,我上学那会儿,主流观点总是说宋朝太屈辱了,就知道丧权辱国、屈膝投降,就知道赔款,应该重用寇准这些主战派,打到底。我们以前总是把主战派看成是好人,把王钦若这些主和派看成是坏蛋,以后对待岳飞和秦桧,也基本上是这种观点。其实主战派和主和派只是政见不同,不涉及人品问题。他们的争论主要有两个,该不该打?能不能打?
  该不该打指打仗和求和哪个更划算?能不能打是指有没有能力彻底打败辽国?
  如果单从经济学上考虑,求和赔款比打仗划算,赔款一年只需要赔30万,打起仗来,耗费损失也远远不止30万。此外,能不能打赢还不一定,万一打不过辽国,被辽军突破黄河,靖康之耻就可能会提前到来。
  退一万步说,就算打个十年八年,最后宋朝能打赢。那得死多少人。对小老百姓而言,和平比什么都重要,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即便是我们看来最普通的一个生命也都是伟大的。在那些主战派眼中,李大牛也许只是一个小兵,死不足惜,但是在大牛的妻子和孩子眼中,他就是整个世界。也许我们本来就不应该把所谓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凌驾在普通人的生命之上,也许你认为天朝的尊严比生命都重要,但并不代表别人也必须要这么想。
  宋朝商业繁荣的第二个表现是出现了纸币交子,交子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学界还有争议。但大体原因是商业繁荣。发行纸币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控制发行量,但当时的政府没有相应的经济理论做支撑,很容易滥发纸币,导致货币贬值,最后就搞不下去了。
  商业繁荣的第三个表现是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宋朝以前坊和市是分开的,市有固定的区域,在唐朝的时候长安城就两个市场,一个东市,一个西市。你说你生活在长安,也算是首都居民,但生活很不方便,买东西只能去市场买,假如中午做饭没酱油了,临时去买酱油,等买回来恐怕就该做晚饭了。你说晚上想去ktv,对不起,市场关门了,晚上不营业。宋朝就打破了这种限制,草市是打破了空间限制,现在买酱油在家附近也可以买了,夜市和早市是打破了时间限制。不管大晚上还是大早上都可以去ktv了。
  第四个表现就是海外贸易发达,因为宋朝的时候,陆上丝绸之路被少数民族政权给切断了,所以重点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及东欧北非等地。
  在南宋的时候,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已经完成,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江南得到了开发,但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说明当时的经济重心还在北方,安史之乱的时候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的时候完成南移。直到现在经济重心还是南方。我国一线城市有四个,北上广深,北方只有一个,南方有三个。

【更新时间】每周一周五
【更多节目】打开高考必备—贴心电台—学习—历史音频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59455222

实在是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

节目内容:如何管好自己的非理性,提高情商,使生活工作更美好主播介绍:大家好,我是一一,分享我喜欢的书籍,祝你我在优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适合人群:1、想自我改...

by:陈菇娘C2512576612

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

自我即仇敌:战胜自己,你就赢了自控心性:从现在起,做一个快乐的人心灵越狱:你不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不会恨你保持理性:从此不再焦虑和紧张不再依赖:你的人生只能由...

by:好运欢颜

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强大的自制力。在这本书里,讲授了很多原理和练习,为的就是让你学会征服自己的惰性。我相信,只要将这些练习付诸行动,很快你就可以体会到那种久...

by: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

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

哈佛大学参加影响全球千万人的行为管理课

by:尔耳多

女孩为何要“富”着养

一个受人欣赏的女孩是出色的,拥有一个受人欣赏的女儿的父母是幸福的。让你的女儿更加“赏心悦目”,像鲜花,既有美丽的形象,又有芳香的气质。而这需要父母的全力支持和富...

by:A瑕不掩瑜

大宋权相

【内容简介】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大厦将倾,歪木能支乎?南宋末年,皇帝昏庸,朝廷腐败,奸佞横行,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低下,蒙古铁骑虎视耽耽。虽有文天祥、张世杰、李...

by:小老虎艺炀

大宋绝恋

【内容简介】本小说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叹。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中,赵匡胤和他结发妻子贺敏的爱情故事。从少年时期拉开序幕,经历五代十位帝王,两人谋生亦谋爱、险相环生后终...

by:荏苒凝音有声

大宋蜀商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大宋蜀商》采用宋“平话”的话本体裁,风格与小说背景时代相吻合,有一定文学价值和积极现实意...

by:蓝狮子电子书

女不强大天不容

《女不强大天不容》是著名作家、编剧六六最霸气随笔集,是六六十年血泪史。通过随笔闲聊的方式、犀利睿智的笔调在嬉笑怒骂中道出了六六“从小妇人蜕变成大女人”的成功秘诀...

by:沐雪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