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庄夜话丨和牲口们亲密接触的岁月(知青生活回忆之九)

2022-09-14 01:58:4518:41 159
声音简介

更多有内涵、有知识、有趣味的小故事,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qrcode_for_gh_52c36053c2a1_258.jpg

黎云昆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林业部科技司副司长,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造林司绿化司副司长。从事林业工作40余年,熟悉珍贵树种培育、森林经营、红木产业、生态产业、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以及中国古典家具的型制、结构及文化表达。

现担任中国林产工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业产业协会红木分会顾问、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杜仲发展促进会理事长、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医学与健康促进会顾问等。

黎云昆先生在朋友圈里号称“黎叔”。黎叔阅历丰富,在进入林业部前,作为“老三届”的他,当过知青,作过工人,恢复高考后,又入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他爱好旅游,名山大川、古宅陋巷,凡有可能,必至一游;他手不释卷、勤学好问,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不拘一格。此外,他爱好广泛、涉猎颇多,文史、政治、书法、绘画、体育、跳舞、交友无所不好。黎叔所见所闻颇多,还有记日记和随手记事的习惯,他积40余年层层心血、笔耕不辍,现已著有数百万字、近千余篇文章及诗词。厉害了,我的黎叔!


01


生产队里的牲口主要是马、牛、驴。

驾驭这些牲畜的一个充要条件是必须会当地人的“国骂”——“灰葛炮”。“灰”是坏的意思,应该还算汉语;“葛炮”是“野种”的意思,大概不能算作是汉语,也许是蒙语(实在惭愧,在内蒙整整十年,居然一句蒙语都不会讲),也许是匈奴语、鲜卑语,也许什么语都不是。

反正在当地,无论男女老少,不管是人还是牲畜,包括猪狗,没有不懂的。你只要会了这个“国骂”,当然要学得像,你就可以驾驭这些大牲畜。

但我不会。学了,怎么也不像。


02


队里有两挂马车,从大同运煤、到县里交公粮,或租出去跑运输挣点零花钱,都指望这两挂大车。因此必须养几匹马。

作为知青的我们,偶尔也会骑骑马。这大约是一种高级的享受了。但农民舍不得,也看不惯我们的做法,他们认为这是浪费畜力。

不过这种享受是有代价的。马知道骑在他背上的是些什么人。乱蹬乱跳,连踢带咬,那都是草原上野马耍的伎俩。我们这的马都是被彻底驯服过的文明马,不屑于玩这种野蛮的把戏。

不过你只要是骑上他,你就会立刻领略到他的厉害。他会以小碎步沿着山路慢跑,这对你的尾骨和尾骨附近的软组织可以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你能两腿用力夹紧马的肚子,尽量减少屁股与马背的接触,能坚持得住,不致被他的凌厉“小碎步”攻下来,他又会从山路上直冲进树林中,这时候你很可能会被横生的树枝刮下马来,甚至会被树枝碰伤。


03


牛是最老实的。

他们的任务是在春天的时候耕地,秋天的时候收获。其他时间,他们都可以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但春秋两季对他们来说却是无尽的苦难。他们白天要干那没完没了的农活,还要忍受着农人的叫骂和皮鞭的抽打。只有到了夜间才能被赶到山上借着月色吃点青草。当然,有的时候是枯草。如果夜里下雪,雪把草盖住了,他们就什么也吃不上。到了第二天早上,还得饿着肚皮,被人套上犁具,又去干上一整天的农活。没办法,那里的牛和人一样,活得都不容易。

牛是感情动物。

一次队里从外面请来了几个皮匠,在队部熟牛皮(牛皮经熟制后才可做成各种物件)。他们带来了几个大木盆,把欲熟的牛皮放在盆里,再放满了含硝及其他药剂的水。

正在皮匠们干得热火朝天时,牛回来了。牛圈就在队部旁边。牛们一嗅到牛皮的味道,立刻就疯狂起来了。牛们实在是气坏了,他们给人们累死累活的干,到头来,人们还要剥他们的皮,吃他们的肉,还把他们死去的同伴的皮子拿到他们家门口来泡制,简直是欺牛太甚!谁是牲口,人们才是真正的牲口!

于是,牛们集体冲上队部的高台,将泡牛皮的大盆顶翻,用蹄子踩烂,然后从高台上将踩烂的木盆顶了下去。暴怒的牛群还四下里追赶那些被吓得失魂落魄的皮匠,追不上皮匠的,就得着谁追谁,一时间吓得人们四处逃散。有的牛就干脆趁乱破坏公物,连队部的大门都差点被牛们拱倒。后来,队里调集了全队的青壮劳力,才算把牛群的暴动制止下去。

我们下乡后的第二年的春季,由于我的“国骂”不行,没法指挥牛来耕地,只好被分配在夜间放牛。当然,是和队里一个年轻的农民一起。

在农村,能驾牛耕地是农村壮劳力的基本技能,夜里放牛,那是旁门左道、无足轻重的事。好在牛很听话,当然不是听我的话,而且牛不怕狼,狼见了武装到头顶的庞然大物,自然会退避三舍。所以,不用担心牛像羊一样被狼拖走。当然也不用担心狼把我们拖走,和牛在一起,我们也安全了。一旦遇到了狼,牛会保卫我们。连续放了几天牛后,我们两个也就松懈下来了,反正是平安无事。

一天夜里,我们躺在青草地上,望着满天的星斗,竟然糊里糊涂的睡着了。第二天一睁眼,一片银白世界,我们两人也被厚厚的积雪盖住了。下雪了,而且很大。

我们四处一看,坏了!牛不见了,全都没有了踪影!我们躺下的时候,牛就在我们身边吃草,可现在,牛哪去了?我们立刻明白了,我们摊上事了。春耕时节,宰杀一个耕牛都是现行反革命行为。

我们把队里的耕牛全部搞丢了,这可如何是好?我们立刻翻身起来,抖掉身上的积雪,顺着牛留在雪地上的脚印,追了下去。

牛真是绝顶聪明的动物,他们是沿着回队部的路走的。

我们追到队部的时候,他们的领队刚走进牛圈。看守牛圈的老人,一看牛群回来了,事先打开了牛圈的大门。其余的牛们,还都在后面排队等候进入。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赶到了,就站在最后一条牛的后面,而且一条牛都不少,全都在这儿。我们犯的弥天大罪被这些聪慧的牛们成功地遮掩起来了。牛们真是忠于职守的好典范,他们知道,天亮了,该回队部了,然后按照队里分配的任务,跟着农民去指定的地块去犁地。他们从懂事的时候就明白,这是他们的天职。

这事真是太侥幸了,如果那天夜里,牛离我们而去,剩下我两人躺在草地上睡着了,这时候狼来了,那可就糟透了。


04


在农村,干得最苦的不是牛。牛只是耕地,那里的土质是细腻的黄土,土壤松软,犁地的阻力不很大,牛耕起地来显得很轻松。

干得最苦的是驴。驴的最重要的工作是秋收。不管是收麦子,收土豆,都是驴们的工作。

对我们知青来讲,最困难的是和驴打交道。

以收土豆为例,妇女们把从地里挖出来的土豆装进麻袋里,每个麻袋装200斤。男劳力必须把200斤重的麻袋抱起来,放到驴背上。

如果是农民,驴会很听话地站着麻袋旁边,等着农民把麻袋放到他背上。

如果是知青,那可就麻烦了。你把他牵到麻袋旁边,他站着不动,你举起200斤的麻袋,他也不动,你往他背上一放,他往前一窜,麻袋落空,掉到地上了。有时,你抱起麻袋,他就跑了,你不可能抱着200斤重的麻袋追他,即使能,也绝对追不上。你只能把他牵回来,再放一次。

有时候,要放三四次才能把麻袋放到驴背上去。抱着200斤的麻袋,望着一次又一次跑开的驴子,真把你逼得眼泪都能掉下来了。

驴可真是最狡猾的动物。

驴的速度比牛快,而且走起山路来行动敏捷。

我们几次进山砍柴,驮运工作都是由驴们来完成的。这些驴们背着小山似的木柴,在崎岖是山间小路山上,健步如飞,你空着手追,都很难追上。

一次,一只驴驮着木柴在过一条石阶路时滑倒了。驴的身体重重地摔在一块大石头上,木柴垛又死死地压在驴身上。几个强壮的农民费了好半天的力气才将驴身上的木柴垛卸下来。但驴已经受伤了,驴站起来时,一只腿瘸了,身上一处还在往外淌血,一个农民抓上一把黄土往他身上的伤口上一抹,就不再管他了,木柴垛照样还是架在这只驴的身上。

驴实在是走不动了,但其他的驴已经是满负荷了,不可能替他分担。

于是,这只还在流血的瘸驴,一拐一拐地驮着重物在后面慢慢地跟着,他的腿在发抖,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但是,他明白,他不能半路上撂挑子,他必须把东西驮回去。

就这样,他坚持着又走了十里山路。这只驴回到驴圈以后,便卧在地上,再也没能站起来。

第二天,这只驴死了。

刚改革开放那会儿,听说有的队分了田,但牲口没分,由队里分派,各户轮流使用。有的农民便拼命使唤这些牲口,以至有打伤,累死的现象发生。每当听到类似的传闻,我便想起了下乡时候的那头可怜的瘸驴。

驴,作者:Fay Huang

驴子驮柴.png


当地农民常说,“人在百天有仇,牲口在百天有恩”,牲口在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时,常常会比人做得好。你和他们接触过,你也一定会总想着他们。






推荐阅读

知青生活回忆之六丨老铁

知青生活回忆之八丨狼影迷踪

知青生活回忆之三丨虱子传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夜话

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有一个有趣的灵魂,走进我的世界里,来聆听我对生活的理解,人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生,我想要我的生活变得神行合一,人生最长久的永恒就是时时刻刻...

by:莯莯紫

夜话

午夜”私语“---夜话!

by:听友14642453

夜话

一个人不孤单想一个人才孤单愿我的声音伴你安眠!!

by:不吃人的狮子m

夜话

接下来,你将轻松拥有以下提升:1.治愈原声:亲声演绎,治愈原声直抵内心2.知人晓事:融会贯通人生智慧,帮你提升情商,轻松交际3.情感疗愈:深入浅出,倾情解读,帮...

by:冬梅细语Z765499

夜话

如果真的是你,晚一点,真的没关系!

by:流风月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