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丹凤街01-25(1940年代)

2023-05-31 07:45:15423:19 397
所属专辑:名著鉴赏
声音简介

民国记忆:张恨水和他的《丹凤街》,朴素而充实的烟火人生


如今的南京繁花似锦,以前的南京是什么样子的呢?民国时期的南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写南京的小说很多, 但是以南京的一条街为名字的小说却很少, 并且故事又发生在这条街上的小说就少之又少了。张恨水的《丹凤街》就是一部处处体现70年前南京丹凤街人情风貌的小说。

《丹凤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底层人家的秀姐为生活所迫,误入达官贵人的圈套,沦为大户人家的外妾;一帮市井穷朋友路见不平, 想尽办法要帮助她脱离苦水。尽管他们的义举以失败而告终,但张恨水仍然在结尾处称这些可敬可爱的普通人为“英雄”。小说中不见六朝的脂粉气, 充满了市井真情, 让人们明白了温情脉脉的南京其实骨子里也有一股行侠仗义的江湖豪情。

小说中的故事就发生在丹凤街上,张恨水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地记述了南京人的生活情态,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南京繁荣热闹的早市——“男女挽篮子的赶市者,侧着身子在这里挤”“那些勤俭的主妇,或善于烹饪的主妇,穿了半新旧的摩登衣服, 挽了精致的小篮子,在来往的箩担堆里撞了走”“蒸笼盖子打开了, 升起一团团热气,这热气有包子味,有烧卖味,引着人向里挤……”

寥寥数笔,已勾勒出了浓浓的烟火气息,也勾勒出了南京人朴素而充实的生活。

民国时期, 丹凤街是一条既充满市民气息又人文荟萃的街道, 它紧挨着老中央大学, 原丹凤街52号就是中央大学的宿舍, 住满了中央大学的教授与学生。1928年, 徐悲鸿被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就“半个月住上海, 半个月住南京丹凤街”,并在位于丹凤街的住宅里创作了油画《田横五百士》。1935年以后, 剧作家田汉暂住丹凤街老宿舍, 先后创作了《黎明之前》《洪水》《械斗》《卢沟桥》等多部抗战题材作品,时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谢寿康、美学家宗白华等人也经常出入于这条繁华的街道。

上世纪30年代,张恨水就已经成名,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作家, 当时他的一部长篇小说可得稿酬4000元, 相当于现在12万元左右的收入。那时候,张恨水已经在北京买下了一所王府, 还自备一辆小汽车,生活算是比较宽裕。

1936年,张恨水举家迁来南京,他原来打算在南京近郊买块地,盖几间房子安居乐业,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合作创办《南京人报》, 开始了新的事业旅程。报纸出版第一天就创下了当时小报日销量的新纪录15000份。这在当时人口不足100万却有数十种报纸同台竞技的南京,算是非常高的发行量了。

就这样,张恨水暂时住在唱经楼一处老式民居中,与丹凤街仅一步之遥,一代文豪与一条街道的情缘悄然开始了。对于这个每天经过的街市,张恨水在散文中这样描述:“丹凤街是一处老式市井,鹅卵石铺路,,路侧排立着油盐杂货店、米铺、柴炭行、酱坊还有茶馆。每日中午以12点为界,整个上午是热闹喧嚣的菜市,日影过午,便静寂空落,给人以时光倒流的感觉。”那时候进香河还在,环岸长着粗壮的垂柳,柳梢上头便是紫金山淡淡的青灰色的影子。

他在散文中回忆自己经常光顾的夫子庙附近的茶馆奇芳阁, 他说:“无论你去得多么早, 这茶楼上下, 已是人声哄哄, 高朋满座……踏着那涂满了‘脚底下泥’的大板梯上那片敞楼, 在桌子缝里转个弯, 奔上西角楼的突出处, 面对楼下的夫子庙坐下。”他接着描述:“这里的点心有牛肉锅贴、菜包子、各种汤面, 茶博士一批批送来。然而说起价钱, 你会不相信, 每大碗面, 七分而已。还有小干丝, 只五分钱。熟的茶房, 肯跑一趟路, 替你买两角钱的烧鸭, 用小锅再煮一煮。这是什么天堂生活!”

他也爱南京城的杨柳——“扬子江边的杨柳, 大群配着江水芦洲, 有一种浩荡的雄风, 秦淮水上的杨柳两行, 配着长堤板桥, 有一种绵渺的幽思。而水郭渔村, 不成行伍的杨柳, 或聚或散, 或多或少, 远看像一堆翠峰, 近看像无数绿障, 鸡鸣犬吠, 炊烟夕照, 都在这里起落, 随时随地是诗意……” (《白门之杨柳》)

张恨水生于安徽潜山, 40岁上下时才迁居南京, 但是年近中年的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风景秀丽、文脉深远的城市, 尤其让他流连忘返的还是南京人简单从容、知足常乐的性格。他在南京生活的时间并不长, 两年后南京沦陷, 他辗转至重庆, 抗战胜利不久又从南京调往北平工作。在南京短暂而平静的生活是张恨水一生难以忘却的, 他俨然把南京看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他的小说《石头城外》《秦淮世家》、散文《白门十记》《南游杂志》《忆南京》等都对这片故土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张恨水离开了他深爱的南京, 离开了他居住过的古老街道, 丹凤街上的老房子也在一次次旧城改造的工程中消失殆尽了。所幸的是,他用娟秀的字迹记录下了自己与这座金粉之都朴实的因缘, 让几十年后的人们重新看到了丹凤街上一幕幕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场景, 品味着那似曾相识的亲切。

丹凤街,一条市井的充满烟火气息的街道,萦绕着一代文豪的真挚性情。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丹凤街 张恨水

张恨水先生作品。也是我刚开始喜马拉雅时的水平很差的朗读,背景嘈杂,读的也是不忍重听。如果以后与机会很想重录一遍。请各位轻拍

by:天涯倦客_m5

丹凤街|张恨水作品

《丹凤街》是张恨水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一部长篇佳作,原名《负贩列传》,从书名可以看出作者是想为下层的肩挑小贩们立传。小说讲述的是以童老五为首的一帮丹凤街上自食其力的...

by:顾16

丹凤街

《丹凤街》是张恨水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一部长篇佳作,原名《负贩列传》,从书名可以看出作者是想为下层的肩挑小贩们立传。小说讲述的是以童老五为首的一帮丹凤街上自食其力的...

by:虹雨书库

名家经典|张恨水|丹凤街

《丹凤街》是张恨水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一部长篇佳作,原名《负贩列传》,从书名可以看出作者是想为下层的肩挑小贩们立传。小说讲述的是以童老五为首的一帮丹凤街上自食其力的...

by:素心_语

《丹凤街》,张恨水经典小说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男,安徽安庆潜山县人,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自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

by:彭城观月

品读《丹凤街》

一幅描绘民国南京城市风情的画卷,一本讴歌南京人侠义情怀的小说,民国文人张恨水的作品《丹凤街》,讲述了民国时期南京怎样的市井百姓生活?“市民学堂”特别节目“书香南...

by:南京市民学堂

《丹凤街》|张恨水民国小说|民国南京版清明上河图

最有民国南京味道的小说!南京方言一听就上瘾!南京的...

by:燕外之音

西安-丹凤门大街

地址西安新城区二马路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全天开放乘车信息暂无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

by:恋景旅行APP

张恨水随笔

张恨水笔耕一生,有许多文字是关于北京的。除了故事背景发生在北京的几部作品,比如《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外,还有许多的散文随笔。张恨水说:35岁以后,...

by:静逸JJ

丹凤青霜

秦岭,中国南北气侯的分界线,号称中国的阿尔卑斯山。雄奇而神秘。孤山峰壁立千帆,矗立于秦岭山脉之中,万山环抱,苍翠欲滴。这里是四面深涧环绕,湖水深不知几许...

by:善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