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丹凤街26-49(1940年代)

2023-05-31 07:37:13330:38 229
所属专辑:名著鉴赏
声音简介

张恨水《丹凤街》堪称民国版南京“清明上河图”

《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春明外史》……写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的张恨水,直到如今仍被很多现代作家认为是天字第一号的人物。他一生笔耕不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总字数三千余万,是中国小说史上最高产的小说家。

在南京传世名著推荐书目中,张恨水上榜的是最能体现南京味道的《丹凤街》一书。书中,南京人义字当头的文化性格特征和民族大义,更是让人五体投地。


丹凤街的沧海桑田 民国南京的市井民俗汇集于此


今天的丹凤街,已成为手机数码一条街的代名词。而在张恨水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丹凤街》中,丹凤街是一处老式市井,鹅卵石铺路,路侧排立着油盐杂货店、米铺、柴炭行、酱坊还有茶馆,菜场、鱼市、布店等也是人声鼎沸。

《丹凤街》原名其实叫《负贩列传》,从书名可以直白地看出,作者就是想为普普通通的平民英雄著书立传。小说讲述的是以童老五为首的一帮丹凤街上自食其力的小菜贩、小酒保们,不畏强权,忍痛挨饿,甚至不惜倾家荡产,东奔西走,只为解救被舅舅卖给赵次长做姨太太的穷姑娘陈秀姐。在主人公们穷苦粗粝的外表之下,都包藏着坦荡、真诚、一诺千金的侠士精魂。这群人活得普普通通,又活得轰轰烈烈。从书名到故事内容以及书中方言口语,都充满了纯正的南京味。小说前期铺垫冗长而后期进展飞速,令静下心来沉浸于其故事的读者大呼过瘾。

商贩群体在民国南京的社会中占有较大比重。据当时金陵大学教授路易斯·史密斯的调查显示,1938年3月南京市从事商业活动的有13500人,占该市全部从业人员的67%。《丹凤街》选择商贩为叙述对象,既有着历史现状,也体现了作者的创作考量。书中也不乏对时代的讽刺,《丹凤街》里那个与秀姐相依为命的老娘,一开始不忍卖了女儿去做姨太太,但哭哭啼啼后,拿着女儿卖身换来的钱,倒也生活得有滋有味。

南京大学文学院卞秋华认为,《丹凤街》书中童老五等“义士”,暗合张恨水的“名士才情”与价值期待的理想化的市民文化人格。而当时国难当头的时代,以熟悉的国都南京为背景来展现这种理想化的市民精神,张恨水也有着明确的目的。在该书序言中张恨水直言:“读者试思之,舍己救人,慷慨赴义,非士大夫阶级所不能亦所不敢者乎?朋友之难,死以赴之,国家民族之难,其必溅血洗耻,可断言也。”书中,童老五等“重然诺,助贫弱,尊师、敦友”的“丹凤街的英雄们”,最终也走上了街头,报名参加抗日集训,担负起抗日救亡的重任。

“在中国新文学的长廊里,还没有一部长篇小说能够像张恨水的《丹凤街》这样生动地描绘出民国首都南京的市井文化风俗长卷的。”南京大学教授丁帆认为,《丹凤街》虽不是张恨水最顶尖的力作,但在风俗画、风情画和风景画的描写上足见功力,是民国南京的“清明上河图”。


张恨水笔下的南京 六十多年前石城的山水风月令人神往


丹凤街写得如此生动,是因为张恨水曾在丹凤街附近的唱经楼住过。他在后来的散文中这样描述丹凤街:“每日中午以12点为界,整个上午是热闹喧嚣的菜市,日影过午,便静寂空落,给人以时光倒流的感觉。”在张恨水儿子的回忆里,丹凤街“有池塘,环岸有极粗壮的垂柳,杨柳梢外便是青影横空的紫金山”。

卞秋华认为,每一个作家笔下都有一座独特的城,张恨水一生执着于城市叙事。在他的笔下,塑造了北京、重庆、天津、上海等众多城市,其中,处于“时代漩涡”中的南京对张恨水来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意象,它融合了历史、时代、社会、民族、道德等多重意义。

星期天,“男女挽篮子的赶市者,侧着身子在这里挤”,“那些勤俭的主妇,或善于烹饪的主妇,穿了半新旧的摩登衣服,挽了精致的小篮子,在来往的箩担堆里撞了走。”《丹凤街》一书详细记述了南京人的生活情态,“撞了走”三字更是神来之笔。

如今的南京早已是高楼林立,但是看张恨水的书,60多年前的南京,让人非常向往。小说《石头城外》、《丹凤街》、《秦淮世家》,散文《白门十记》、《南游杂志》、《忆南京》等,都有大量的篇幅是以南京为背景的,歌咏南京风光。例如,张恨水如此写当时南京最为繁华热闹的太平路花牌楼,“但你经过那里,你也不会感到动乱,街两旁的法国梧桐和刺槐,零落的飘着秋叶儿,人行路上,有树阴而树阴不浓,我们披一件旧绸衫,穿一双软底鞋,顺着水泥路面通达。在清亮而柔和的阳光下,街上虽有几个汽车跑来跑去,没有灰土,也没有多大声音,在街这边瞧见街那边的朋友,招招手就可以同行在一处,只有北平的王府井大街,成都的春熙路可相仿佛。”

就连石头城的炎热都给张恨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石头城外》中写道:“太阳在长条儿的弄堂上空照下来,像炭火一般。在屋子里的人,可又感到一种燥热。”


厚爱第二故乡南京 更想唤醒中国民众


如此厚爱南京,这与张恨水的人生经历大有关系。张恨水幼年时,就很崇拜武功高强的祖父,曾说“愿学祖父跨高马,佩长剑”。这对他日后创作小说,尤其是武侠和战争题材的小说有很大影响。

20世纪30年代,30多岁的张恨水风华正茂,收入颇丰。《春明外史》、《金粉世家》风靡全国。张恨水不但成为通俗小说的无冕之王,还拿到一笔巨额版税。他在北京买下了一所王府,自备了一辆小汽车,甚至创办了“北华美术专科学校”,自任校长,聘请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美术大师任教。

然而好景不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恨水无奈迁往上海居住。1936年,张恨水为躲避汉奸政权的追捕,从上海举家迁至南京。爱国的张恨水拿出4000元积蓄,在中正路(淮海路以北、新街口以南这段马路,如今已消失)租下两幢小洋楼(后来扩大为三幢),先后买了四部平版印刷机,铸了几副铅字,开办自营的《南京人报》。1937年底,张恨水举家避祸离开南京撤往重庆。(本报“知识界的抗争”大型系列报道及《知识界的抗争》一书均有叙及)

在避祸的短短数年间,张恨水接连创作了多部以南京为背景的小说,甚至在其散文集《两都赋》中,将北京与南京相提并论,写尽了对于曾经逗留过的南京这座城市的悠然神往与思念第二故乡之情。

卞秋华认为,张恨水用其特别的笔触仔细对照着“荒落、冷静、萧疏、古老、冲淡、纤小悠闲”的南京与“物质文明巨浪吞蚀了的大半个”的南京,“他选择背对着城市的繁华,淡化和隐没了许多作为城市现代化的象征,而去寻访未被物质文明侵染,宁静、质朴的古城。随着南京的沦陷,这座城市在张恨水笔下,逐渐从故事的背景转入叙事的主题,从‘客体’变为‘主体’,被记忆、想象与建构。”卞秋华介绍,在国家危难的紧要关头,张恨水在书中试图以南京这座饱受国难的城市,唤醒那些沉睡的中国民众,起而反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丹凤街 张恨水

张恨水先生作品。也是我刚开始喜马拉雅时的水平很差的朗读,背景嘈杂,读的也是不忍重听。如果以后与机会很想重录一遍。请各位轻拍

by:天涯倦客_m5

丹凤街|张恨水作品

《丹凤街》是张恨水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一部长篇佳作,原名《负贩列传》,从书名可以看出作者是想为下层的肩挑小贩们立传。小说讲述的是以童老五为首的一帮丹凤街上自食其力的...

by:顾16

丹凤街

《丹凤街》是张恨水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一部长篇佳作,原名《负贩列传》,从书名可以看出作者是想为下层的肩挑小贩们立传。小说讲述的是以童老五为首的一帮丹凤街上自食其力的...

by:虹雨书库

名家经典|张恨水|丹凤街

《丹凤街》是张恨水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一部长篇佳作,原名《负贩列传》,从书名可以看出作者是想为下层的肩挑小贩们立传。小说讲述的是以童老五为首的一帮丹凤街上自食其力的...

by:素心_语

《丹凤街》,张恨水经典小说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男,安徽安庆潜山县人,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自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

by:彭城观月

品读《丹凤街》

一幅描绘民国南京城市风情的画卷,一本讴歌南京人侠义情怀的小说,民国文人张恨水的作品《丹凤街》,讲述了民国时期南京怎样的市井百姓生活?“市民学堂”特别节目“书香南...

by:南京市民学堂

《丹凤街》|张恨水民国小说|民国南京版清明上河图

最有民国南京味道的小说!南京方言一听就上瘾!南京的...

by:燕外之音

西安-丹凤门大街

地址西安新城区二马路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全天开放乘车信息暂无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

by:恋景旅行APP

张恨水随笔

张恨水笔耕一生,有许多文字是关于北京的。除了故事背景发生在北京的几部作品,比如《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外,还有许多的散文随笔。张恨水说:35岁以后,...

by:静逸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