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055.【移精变气论】诊治疾病的关键只有一个字

2023-06-21 17:37:4819:58 21.6万
声音简介


大家好!上一讲我们讲了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方法——祝由,黄帝在听了以后,进一步发问: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黄帝说:“讲得好!我想在临诊病人时,能够察觉生死,决断疑惑,掌握要领,就像日月光芒一样的清晰明了,这样的方法能讲给我听听吗?”


岐伯回答:“色和脉的诊察,是上古帝王非常重视的,是我的先师传授的。”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上古帝王派了一位叫僦货季的医生,他能够梳理色脉、能够通达神明,并结合五行、四时、八风、六合进行研究(六合就是天地宇宙,上下加四方),从不离开它们的正常的运行规律,又结合异常的变化移动,以观察它的奥妙所在,从而知道其中的要领,我们想要掌握其中的要领,就需要观察色脉——面色和脉象。“色以应日,脉以应月”:气色对应太阳,太阳有阴晴的变化;脉象对应象月亮,月亮有盈亏变化。经常从日月和色脉中求得要领,就会掌握这些要领。人气色的变化与四时的脉象是相应的,这是上古帝王非常重视的道理,这是符合神明之道,如果能明白原理,就能够远离死亡、保全生命。这样做就可以延长生命,人们也会尊崇你为“圣王”。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中古时治疗疾病,在疾病出现时才开始治疗,先服用十天汤液,汤液就是中药汤剂,用来祛除八风五痹的病邪。哪个五痹?就是筋痹、脉痹、肉痹、皮痹、骨痹。


如果十天还不能痊愈,再用草药治疗:“治以草苏草荄之枝”——“苏”就是叶,“荄”就是根。“之”不是“的”的意思,而是“与”的意思。草药有用叶的,有用根的,有用茎的,它们的性味、功效是不同的,要根据病情的需要来选用,要“本末为助,标本已得”,“本末”就是根本和末端,“标本”就是枝节和根本。谁为本?谁为末(标)呢?当然是病人和病情为本,医生和药物为标。只有本末互相佐助,标本兼顾,邪气才能被制服,疾病才能痊愈。


“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末世治疗疾病也不是这样,治病不以四时变化为根本,不知道日月阴阳的变化,不能够审查疾病的顺逆,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才想到用微针从外治疗,用汤药从内治疗,粗浅的医生鲁莽、草率,“粗工凶凶”,“凶凶”通“汹汹”,气势汹汹,来势汹汹,本来是形容势头凶猛的样子,这里表示鲁莽、草率。还认为可以用攻泻的方法,导致之前的病还没痊愈,又添新病。”


岐伯的这一段回答,比较了上古、中古和末世三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疾病治疗情况,上古的医生用移精变气祝由的方法来治病,中古的医生用汤药治病,暮世的医生胡乱采用针药治病。一代不如一代了。原因是什么呢?是在于感应天地、把握色脉的能力退化了


上古医生的代表是僦贷季,他是岐伯的祖师爷,他能够“理色脉而通神明”,不仅色脉合参,而且将色脉与五行四时八风六合相联系,具备高超的天人感应能力,在疾病还没有发生之时,就能根据天地变化预防它的发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


中古时期医生在疾病初发之时,就及时治疗,虽不及上古对疾病防范于未然,但医生通过色脉对疾病的把握还是非常准确的,再给予合适的治疗,疾病就能痊愈。


后世医生不能以四时为本,不知色脉诊察,在疾病完全成形时才给予治疗,为时已晚。唐代名医杨上善总结了“暮代疗病,与古不同,凡有五别”:“一则不知根寻四时之疗,二则不知色脉法于日月之异,三则不审病之逆顺,四则不知病成未成,五则不知所行疗方。”


这个“五不知”这是后世不如上古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医生怎么能治好病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呢?关键在于一点。


“帝曰:愿闻其要。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黄帝说:“我希望能听您说说有关临证的要领。”


岐伯说:“诊断疾病重要的关键在于不能脱离色脉,正确运用色脉而不疑惑,是治疗的大法则。如果将疾病的顺逆搞错,不能分辨出枝节和根本,这样治病会使病人亡神,若这样治国会使国家灭亡。因此医生要去掉旧时的陋习,接受新知识技术,才能达到上古真人的水平。”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帝曰:奈何?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


黄帝道:“我听你讲解临证的要领,你说其根本是不离色脉,这一点我已经知道了。”


岐伯说:“诊治疾病的关键可以归纳为一点。”


黄帝问:“是什么呢?”


岐伯答:“一者因得之。”岐伯没有马上直接说出答案,而是卖了一个关子:“这一点要想办法找到。”


黄帝问:“怎么找到呢?”


岐伯答:“关闭门窗,闭户塞牖,户是门,牖是窗。一心挂念病人,反复耐心地询问病情,顺从病人的意志,使病人毫无顾虑,尽情诉说,并观察病人的精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有了神就昌盛、健康,失去神就会死亡。”


黄帝说:“讲得很好。”


这一段是黄帝和岐伯在讨论诊治疾病的这个“一”。“岐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这个“一”究竟是什么呢?岐伯给出的答案是“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天年篇也提到过“失神者死,得神者生”,杨上善解释说“一,得神也。得神,谓问病得其意也。得其意者,加之针药,去死得生,故曰昌也。”


这个一就是神,通过问诊的具体方法来观察病人神的得失。问诊时是非常讲究的,要营造良好的诊病环境,耐心认真的和病人沟通,取得信任,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才能准确判断出神的得失。那么除了问诊了解病人是不是有“神”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知道呢?当然有!那就是更高明的望诊。


古代有一位名医叫扁鹊,他有一个功能叫“视见垣一方人”,就是能透视墙那一边的人,所以他治病时一看就知道这个人得了什么病,实际上扁鹊看的就是神。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治病时,可以用针灸、推拿、药物等来激发、调动人体自身的“神”——人体的生命活力和自愈能力,所以说一个人的健康和寿命都是由“神”来决定和主导。养生时,也重在养神,因为神旺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活,神去则死。


谢谢大家!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原古化石

张老师您好,您讲得非常棒,有些章节听了几遍,请教:人类是否是灵魂和肉体(物质和能量)两种维度生命的结合体。得神则昌失神者亡,神是人的灵魂吗?如是用量子力学很好理解了。神魂魄意志就是灵魂

A肆玖昌明

第二遍反复听

秋心明月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养生的关键是“养神”。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想来大抵同此意吧。内经似乎是一本启示录,是先哲对后人的谆谆教诲,有着近乎预言般的准确性,“理色脉而通神明”的能力若已丧失,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弥补这巨大的“天人之分”呢?感恩老师!

猜你喜欢
试听

声工厂有声书分类:言情(现言、古言)、悬疑(灵异、恐怖)、玄幻(武侠、修真)……小说剧、广播剧…儿童读物历史…………

by:声工厂

试听collection

欢迎移步公众平台继续关注我:Danica有约,全本有声小说《亦舒|流金岁月》,《亦舒|我的前半生》,《亦舒|玫瑰的故事》,《张爱玲|半生缘》,《张爱玲|小团圆》...

by:Danica有约

试听版

一半的一半

by:启源_领秀

免费试听

一些免费的试听课程,都集结在这里

by:欢丸妈妈陈霜

试听分享

欢迎继续关注娓娓的更多作品哟!有喜欢的也可以找我约音。

by:余音娓娓

新书试听

喜欢那本就在下面留言哦!~

by:钩子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