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番外:永远的风景

2023-05-18 17:53:5929:34 7.4万
所属专辑:沈从文《边城》
声音简介


照片中的女孩不是翠翠,是萃萃。1998年摄于湖南凤凰,沈从文的故乡。拍照的是萃大叔。


以下是一组广播节目,1998年录制于福州。节目中《边城》片段的演播者是萃萃,其他三位演播者是张妍、马艺和钱锋。撰稿者是萃大叔。


节目中的两首山歌,1998年采录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年过去了,我们再也没去过湘西,很想念那里。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在这个时间里,请各位收听文学专题节目《永远的风景》。


听众朋友,在一条流经湖南西部山区凤凰县的小河边上,有一座用普通石块垒起的小小坟茔,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就长眠在这里。墓旁的一块石碑上,鎸刻着沈从文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


六十多年过去了,面对书桌上这几组文字,校阅后,我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在翻阅别人的故事。经历荒诞离奇,但又极为平常,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多多少少必须经历的生活。有微笑,有痛楚,有恬适,有愤慨,有欢乐,也有撕心裂肺的难言之苦。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一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对人无机心,爱祖国,爱人民,助人为乐,为而不有,质实朴素,对百汇万物充满感情。照我想,作为作家,只要有一本传世之作就不枉此生了。他的佳作不只一本,越是从烂纸堆里翻到他越多的遗作,哪怕是零散的,有头无尾的,有尾无头的,就越觉斯人可贵。


听众朋友,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大师中,沈从文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与他同时代的文学巨匠如冰心、巴金、老舍等人,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二十世纪的文学殿堂。我们之中有很多人从小就阅读这些大师们的作品,他们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唯有沈从文是个例外,他离开人世整整十年了,而在十年之前,他的名字很少被人们提起,年轻一代中知道有沈从文其人的更是凤毛鳞角;二十年前,他甚至没有被写进文学史,几乎所有的书籍里都找不到这个作家留下的痕迹,似乎他和他的作品从来没有存在过,以致于很多年后人们重新关注沈从文和他的文学创作时,就像是挖掘出一件陈年古董,既惊叹于它曾经拥有的美丽,又仿佛陷入重重的历史迷雾。

沿着沈从文墓地溯流而上,有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通往沈从文故居。河的两岸是土家族和苗族的吊脚楼,古老斑驳的门板上画着光怪陆离的各种图腾,年迈的苗妇终日倚门而坐,望着脚下经年流淌的河水。如果是春天,房前屋后的石缝里会长满青草,盛开鲜艳的夹竹桃,它们与小河上的几座石桥、几条木船以及远方青翠的山峦一道,为这座小城笼上一层淡淡的诗意。所有这一切,都给人一种地老天荒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漫步于古城小道,或伫立在残破的祠堂寺庙门前,我们可以想象沈从文孩提时代活泼、天真、调皮的身影,追寻他当年在山水间领悟的人生道理。沈从文的《自传》中,有一段关于童年生活的记忆:


若是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上各处都是蟋蟀声音,真使人心花怒放。在这些时节,我便觉得学校真没有意思,简直坐不住,总得想方设法逃学上山去捉蟋蟀。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答解。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淋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割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上拨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稀奇古怪的梦。


听众朋友,由于家道中落,沈从文不满十五岁即厕身行伍,其后数年间,他随当地军阀部队辗转于湖南、四川、贵州边境及沅水流域各地。他依然沉醉于各处乱跑、炖狗肉,与其他士兵一道吹着竹哨列队从大街上扬长而过,或寒冬腊月与人赌赛下河洗澡。后来,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一批古代文物和文学典籍,从此“面对人类智慧光辉的领悟,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继而由于地方的变革受到五四新思潮的洗礼,于是,沈从文开始从冥顽与野性向知识与理性皈依,并跨出了对他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一九二三年秋天,沈从文身揣二十七块大洋只身离开湘西,从汉口到郑州,再转徐州、天津,十九天后,他提着一卷行李土里土气地出现在北京的前门车站。


我们无法得知这个从湖南乡下来到北京的年轻人是怎样开始他新的人生之旅,只能从他陆续发表的作品中知道他走上了一条艰辛而寂寞的文学写作之路。他的很多作品都像一个梦,梦中是远离城市的一群乡下人和他们看似平凡的故事,有偏僻的小城,古老的码头和渔船,水边的吊脚楼,纯朴敦厚的士兵、铁匠与水手,还有美丽多情的土家族苗族少女和她们清脆的山歌。


湘西民歌《小小幺姑》:


小小幺姑哟小小龄罗哎
小小幺姑哟爱坏人罗哎
去年爱坏哟张果老哟
今年爱坏哟吕洞宾哎
惹得众仙家都害相思病哎


十五岁的山村少女翠翠与年迈的老祖父相依为命,终年看守着河边的渡船。翠翠纯洁美丽,天真无邪,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大佬和傩送二佬同时爱上了她。车有车路,马有马路,天保走车路遣媒人上门求亲,傩送走马路站在渡口边的高崖上唱山歌表达爱慕之情。翠翠没有表态,她心中爱的是哪一个呢?其实,早在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和爷爷进城看龙舟赛时,就有一个年轻人闯进了她少女的心扉。


《边城》节选:


再过一会,对河那两只长船已泊到对河小溪里去不见了,看龙船的人也差不多全散了。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灯,且有人敲小斑鼓弹月琴唱曲子。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象只有一只白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总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吊脚楼上唱曲子的声音热闹了一些,只听到下面船上有两个水手说话。潭中那只白鸭慢慢的向翠翠所在的码头游来,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静静地等着,但那鸭子将近岸边三丈远近时,却有个人笑着,喊那船上水手。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的踹水游近岸边。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的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的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告水中人似的,汪汪地叫了几声,那人方注意到翠翠。码头上已无别的人,那人问:


“是谁?”


“是翠翠。”


“翠翠又是谁?”


“是碧溪咀撑渡船的孙女。”


“你在这儿做什么?”


“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他不会,他答应来,他就一定会来的。”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翠翠误会邀她进屋里去的那个人的好意,正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负了她,就轻轻的说:


“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


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


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那黄狗好象明白翠翠被人欺负了,又汪汪的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的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便走上河街去了。


又过了一阵,有人从河街拿了一个废缆做成的火炬,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寻她。那人说:老船夫回到家中,不能来接她,故搭了过渡人口信来,告诉翠翠要她即刻就回去。


翻过了小山咀,望得见对溪家中火光时,那一方面也看得见了翠翠方面的火把,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上了船,祖父牵着船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这个让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的男人就是傩送。天保走车路失败后驾船出走,不幸遇难身亡。傩送也因心中悲痛而远去桃源。不久,老船夫也与世长辞。秋去冬来,翠翠怀着失去亲人的悲伤和对情人的牵挂独守渡船,而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仍然未有归期。

听众朋友,这个美丽而略带忧伤的故事名叫《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品。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美,总不免有时叫人伤心。他的许多作品都试图向人们传递这样一种信息:质朴、原始和自然的生活方式能够陶冶人们善良的情感,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美好的事物正在不可避免地逐渐消逝。他早年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叫《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讲述的是七个崇尚自然原始的生活方式而不服王化的北溪苗人在迎春节的狂欢之夜被政府军捕杀,从而在北溪地方实现了所谓文明的进步。沈从文提出了这样的质疑:社会的进步难道要以牺牲原始的美好为代价吗?进与退,人类总是处在两难的境况之中。他率先于同时代作家中表现出对这一超越时代与阶级的重大命题的关注。


沈从文似乎从一开始就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也无法融入当时文坛上旗帜鲜明的斗争洪流。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和一个“乡下人”对旧有秩序近乎偏执的固守,沈从文对当时的中国革命理解比较狭隘,这使他在四十年代后期思想陷入混乱。此后的三十余年间,他所坚持的文学理念受到了文艺界极左思潮的严重冲击,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顽固的文化守旧分子,甚至说他是一个为反动统治阶级粉饰太平的“粉红色作家”。沈从文的身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他心中田园牧歌式的精神家园也随之崩溃,再也没能拿起那支浸润着浓厚巴楚文化的神来之笔。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安排到历史博物馆工作,负责整理文物,并给游客作讲解。历经磨难已经使他变得荣辱不惊,习惯了承受痛苦、随遇而安。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文物工作中发现了无穷乐趣,并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的研究,那些秦砖汉瓦、壁画与服饰在他的眼中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


沈从文的生命再次燃烧,然而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没人知道这个快要被遗忘的作家正在一个新的领域进行着艰苦卓绝的研究和探索,更多的时候,他在人们的眼中只是一个瘦弱的老人,一个平凡的父亲。他的儿子虎雏在《团聚》一文中回忆了父亲当年送他上学时的情景:


电车铃声清脆悦耳。


“爸,都走出三站路了,星期六我一定回家,你快上电车吧!”


他不走,把我拉进一家冷食店,要两瓶汽水,一个小圆面包。


“吃过晚饭了,爸,不饿。”


“你吃得下,就一个。”


面包很小很新鲜,盘着一圈螺旋形黄丝。他把喝了一点的汽水瓶推过来。


还不肯回去,进了弯弯曲曲的烟袋斜街。窄路上,车后行李有点碍事,我推车拐来拐去。这包袱太大了,好像我出远门,被塞进了许多夏天用不着的东西。


他在一家棉花店前驻足,观看门楼上的那些雕饰。


“清朝留下的老铺子,以前很讲究呢。”


他指给我看悬吊着的老式店招,大棉球扁扁的像南瓜。


“这种老店越来越少了,都给毁掉了。以后只能在画上看到。”


银锭桥把着斜街西南口,桥头有鲜枣卖,他把手绢摊开来。


“别买了,爸,同学要笑话。”


爸爸像没听见:“尝了,很甜,只有半斤。”


扎上手绢,我说没法拿,他不懂自行车装载学,果然想不出把它挂在哪,又去解疙瘩。我扭怩着,被装满裤兜。他俯身拣拾滚落的几个。


“爸!我顺着这后海北河沿很快就到学校,听说是摄政王府。你到家没准天都黑了。”


“我知道,也是溥仪的家。坐车子小心点。”


我跨上车滑开,桥上只剩下爸爸一人,他总是管骑车叫坐车。


听众朋友,在少年虎雏的眼中,父亲老了,他已经落后于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的确,沈从文的生命之烛已将燃烧殆尽,但就在古稀之年,他还整理编撰了数百万字的历史文物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更是堪称经典的传世之作。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日,沈从文病逝于北京。此前,他已经开始受到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待遇也明显提高,但他的丧事十分简单。没有追悼会,也没有花圈,只有二十几个布满鲜花的花篮,和前来告别的为数不多的亲友。沈从文面色如生,很安祥地躺在那里,就如张兆和女士所言:“火化前他像熟睡一般,非常平静,看样子他明白自己一生在大风大浪中已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清清白白,无愧于心。”


沈从文晚年曾几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就在一九八八年,瑞典皇家学院还将他列为竞争这一奖项的最佳人选之一,未料他竟溘然长逝,令人扼腕叹息。其实,沈从文一生甘于寂寞,不愿为声名所累,这样的结局对他而言又何尝不是最好的解脱呢?真正的意义在于,人们又开始重新认识他、关注他、研究他,他的作品正在赢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生存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沈从文和他笔下那些闪烁着自然与人性光芒的不朽之作,便树立为一道永远的风景;那些清新隽永的山歌,时隔半个世纪之后,又一次在人们心中响起。


  湘西民歌《冷水泡茶慢慢浓》:


  韭菜开花啊细茸茸哎
  有心恋郎啊不怕穷哎
  只要二人哪情意好咧
  冷水泡茶哟慢慢浓啊


听众朋友,您刚才收听的是文学专题节目《永远的风景》,这次节目播送完了,谢谢您的收听,再会。


- END -


专辑“沈从文《边城》”到此全部结束,感谢各位的陪伴。我是萃萃, 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萃萃LOOK



PS:


品读经典丨老舍《正红旗下》

已在“萃萃的小广播”上线

全本共16节

欢迎免费订阅收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561891rmnv

沈从文有点像 瓦尔登湖的作者,都是那种回归田园的思维,。其实是距离产生美,,如果没有有城市的比较,如果让你长期生活在乡村,也就会感到乏味 厌倦和习以为常了。。。

若若若若若

这声音,稍微有点惊悚片的赶脚

若若若若若 回复 @若若若若若

我说的是一开篇那段,后来就挺好的了

飞向火星的飞龙

商业化了,好多好多人

星星六便士

一口气听完了。经典

语过天青

主播讲的真好,一开始加入主播自己的理解和思想还不以为然,后来竟渐渐喜欢,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一本书,只是有人能表达出来,能让别人听懂,有的不能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边城

《边城》名列世纪百强第2。本书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这篇作品如沈从文的其他湘西作品,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迁,描摹了湘女...

by:于我无瓜

边城

沈从文凭一颗诚心、一支笔,用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他的作品,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在充满焦虑和苦难的现实中,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

by:昱婷0

边城

民国时期,湘西边境,一座小城,山清水秀,翠翠的爱情故事。

by:冬蝉语冰

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

by:西顾依依

边城

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以兼具柔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

by:果冻S

边城

《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

by:洛颜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