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

2023-05-03 09:35:2913:33 2516
所属专辑:唐诗鉴赏辞典
声音简介

 

南园十三首(其六)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

中国人是非常谦虚的。

如果某人在某领域或某方面

取得了过人的成绩,

受到别人称赞时,

当事人往往都会谦虚地说: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有典故说这个用法缘起于唐朝。当时,有一个叫做韩明宗的人,为人十分热心,喜欢帮一些年轻人谋求好的前程。

有一次,当时的大才子李白给韩明宗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自己的一些诗文,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李白在信的最后写道: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

那么,这个雕虫,究竟是雕的什么虫呢?其实,雕虫的本义并不是指写诗作文,而是另有所指的。

虫书唐宋元明清

当然是刻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能被雕刻呢?

原来,这里的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虫子,而是秦朝时秦书八体之一的虫书。

《说文解字》记载,八体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shū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和隶书

虫书、篆书中的花体,常常铸或刻在兵器、旗帜和符节上,形状像鸟和虫的样子,故称虫书雕虫就是指刻写虫书。

《北史·李浑传》另有一则关于雕虫小技的典故:

李浑是北齐大臣,学问很大,文宣帝高洋命他组织一套班子,制定新的法律法规《麟趾格》。班子里面还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魏收。

文人相轻,李浑有一次就对魏收说:

雕虫小技,我不如卿;

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意思是写那些花花绕绕的虫书,我不如你魏收;但是制定国家的典章制度,你魏收可就比不上我了。

在这里,雕虫小技就是用于贬斥他人不过是微末之技,而不是自我谦虚之辞了。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象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抱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
悲痛回旋之风摇落蕙草,我心中郁结内自感伤。鱼儿叠起鳞片自己显示特别,蛟龙隐藏起它身上的纹章。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再生缘_xy

🦔🐓🎄🌵🐩🐈🐖

细品名人

补充得好,否则诗意不够连贯。谢谢海佑信士老师。

听友77776005

翻译少了后半部分,补充一下: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

秋语荷塘 回复 @听友77776005

呀。谢谢老弟

秋语荷塘 回复 @听友77776005

老弟何时来呀

猜你喜欢
李贺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1]祖籍陇西郡。[2]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

by:假说真听

诗鬼李贺

唐代有这么一个人,他长相奇特。又高又大的鹰钩鼻、眉毛不仅粗,还连成一条直线,手指又细又长完全就是九阴白骨爪。他长得像鬼也就算了,写的诗还都是“鬼火”、“鬼坟”...

by:听见洛阳

李贺诗集

唐代诗人李贺诗选朗诵。

by:大萌牙牙牙

李贺诗集

李贺的诗歌,在李贺生前就受到著名文人韩愈、皇甫湜的称道,常常是刚刚写就,就被文朋诗友权璩、杨敬之、王参元等取去读赏,特别是他的几十篇乐府诗,“至于云韶乐工,无不...

by:南柯晓梦

李贺诗文选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

by:弎乐

洛阳-李贺广场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四季皆宜电话暂无简介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李贺广场。李贺是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

by:恋景旅行APP

唐诗鉴赏一李贺篇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诗作...

by:凭栏望月乐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全...

by:小巧小玲

泰国-南园岛

票价详情非岛上酒店住宿客人需支付每人100泰铢上岛费。适宜四季皆宜电话暂无简介好山好水好风光,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南园岛。南园岛位于泰国海湾,临...

by:恋景旅行APP

李贺轩的穿越游戏之怪谈篇

李贺轩和他的冤种朋友们的爆笑故事,穿越游戏,联合整活儿,里边所有配音都出自我一人,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感谢收听。

by:烟老叭

声音主播

72953854.3万

简介:虚度五十春秋,传道授业已三十载。 徒有其名,但自强不息的精神至死秉持。 不愿与不齿之人宣战。受到误解多多,承受压力多多,淡然一笑,只当是过眼云烟。 喜欢独处,公平交往,说真话,讲实情,坚信世上好人多! 崇拜辛弃疾一人,只为他是真正的文武集于一身而不只是擂动战鼓摇旗呐喊的一类。 优缺点皆突出,自己喜欢跟自己叫板。理想是有生之年骑车跑够十万公里。 自豪的事情是妻贤子孝,自己的个性很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原谅。每日笑声常伴,此生所图,莫过于此。 坚信自己以后的文字会更精彩!我的公众号:秋语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