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潼关

2022-08-25 11:51:3811:37 317
所属专辑:诗词鉴赏
声音简介

      品味诗词,体悟人生。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课标诗词鉴赏》,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诗词是谭嗣同的《潼关》,在讲解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本人。谭嗣同生于1865310日。他出生在一个大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做过甘肃道台、湖北巡抚。巡抚和道台就是类似于省长一样的高官。谭嗣同出生的时候是1865年,正是清政府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步步加深的时候。1895417日,谭嗣同30岁时。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又签订了一个屈辱的《马关条约》,谭嗣同作为一位有志之士,他满怀忧愤,他能做的就是提倡新学、呼号变法。他为此还写了一部宣扬资产阶级民主的著作叫做《仁学》。

        1895年的52日。北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公车上书。以康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革派,他们联合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一千名举人,上书清政府,要求变法,一时间变法的思潮全国萌动。这时早已经倾向于新法的谭嗣同呢,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鼓励,这样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希望,他坚定的认为,中国变法是大化之所趋,必须对腐朽的封建制度进行改革。事实上证明这是谭嗣同的一厢情愿,中国当时并不具有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条件。


       谭嗣同在1896年的2月才是从进入北京,他认识了康有为,梁启超,还有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这些维新派的人士。他们一起深得光绪皇帝的信任,光绪皇帝支持他们变法,在1896年的6月份,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了一个诏书,这个诏书叫《定国是诏》,正式开始维新派变法。但是新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权贵的利益,所以在三个月之后呢,慈禧就发动了一次政变,这个政变对于自己来说毫无悬念,他囚禁了光绪皇帝,开始捉拿维新派的人士。康有为和梁启超,都跑了。关于这段历史呢,那个老舍先生在他的《茶馆》中他写了一个顺口溜,叫做“太后发慈威,康梁各自飞,留下谭嗣同,哎,转眼成鬼雄”,指的就是这个故事。那康有为和梁启超都跑掉了,谭嗣同也有机会跑掉,别人都劝他你也要跑啊,因为慈禧太后会拿你开刀的。可是谭嗣同却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之中国,未闻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的意思是,他留下来受死,以他的血与他的命来唤醒民众,民众觉悟了,中国才有救。因此,谭嗣同被捕之后,他在监狱中还写了一首诗,叫做“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望门投止这个典故呢,是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时的一个主要人物,叫做张俭的故事,张俭是一个道德品行非常高尚的一个名士,在党锢之祸之下呢,朝廷逮捕张,张俭就逃跑,逃跑的时候那张俭要看到有门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他就直接去投靠,直接去避难,而这些老百姓都愿意开门接纳,当然遭到朝廷的追究,当时因为张俭而破家的人很多。所以谭嗣同引用这个典故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他是一个因变法会受到别人欢迎的人。忍死须臾待杜根,杜根也是因为要提倡改革,改革什么,让当时东汉的邓太后交出他的权力,让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等等措施,而受到邓太后的忌恨,邓太后呢,把杜根折磨的死去活来,所以,杜跟忍死就是为了国家。“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为什么说去留呢?去当然指的是维新派的改革人士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两个人都跑掉了,所以叫去;留就是指他谭嗣同自己,他留下来了,所以就叫留。意思是我们维新派的人士,不管是离开的,还是留下来受死的,我们都是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所以叫去留肝胆两昆仑。


                 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英勇就义,当时还有跟他一起就义的五位战友,他们一起被后世称为“戊戌六君子”,因为他就义的时间是戊戌年,所以叫戊戌六君子。不过很可惜的是谭嗣同之死并没有唤醒民众。因为在谭嗣同临刑前,广大的同胞们不仅表情冷漠,有的还用菜叶子扔向刑场,以此无知的陋习为行刑增添氛围。后来鲁迅有一句话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句话应该很准确的写出了当时谭嗣同临死时的心境啊。

       这首诗潼关则创作于谭嗣同14岁的时候,谭嗣同是湖南人,当时他父亲在甘肃兰州做官,要求谭嗣同到他兰州的治所去学习,那谭嗣同从湖南老家,就一路上奔赴甘肃的兰州,这是他路过。渭南的潼关的时候,他的一个怀古之作。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全诗的内容,题目叫做《潼关》,内容是: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题目叫做潼关,我们先来谈一谈潼关这个地理位置,潼关位于陕西省的渭南市,北临黄河,南距山腰,郦道元的《水经注》,这部古代的地理著作上记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因此叫做潼关。潼激的意思是冲刷。黄河从关内向南流,向南流的时候冲刷着当时的秦都关山,所以叫做潼关。潼关作为历史名胜登上历史舞台是东汉时期的曹操时候,曹操的才能十倍于马超。曹操却久战马超而不能胜,就是因为马超占据的潼关要塞,可见潼关的重要性。后来的历朝历代,他们对潼关也是非常的重视,所以潼关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比如西晋时永嘉之乱,匈奴主刘聪,他要攻破长安也是先攻破潼关才长驱直入长安的。总之,潼关是中国十大名关之一。不过如今我们对潼关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潼关酱菜”、“潼关肉夹馍”、“潼关卤烧鸡”,等等这上面。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整体大意。“终古高云簇此城”,终古是久远的意思,意思是从古到今这座巍峨的雄关都被白云团团簇拥者。“秋风吹散马蹄声”,我谭嗣同乘兴前行,任秋风吹散我清脆的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站在潼关之上,眼见黄河从北面的高原上、山谷中奔腾而来,奔向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所以叫犹嫌束,束就是束缚。黄河不想被河床束缚。“山入潼关不解平”。不解平就是不知道平,因为潼关以东的山,他都是平坦的,潼关以西的山就开始出现争奇斗险。他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平坦了。他们唯恐自己显得平庸,因此“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他在修辞上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表现其奔腾壮阔,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小小年纪却渴望冲破樊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总的来说,《潼关》这首诗短小却意境深远。它出自与、于14岁的谭嗣同之手,已属了不起。它被选入我们初一的语文课本,希望大家能够认真体会。关于《潼关》这首诗我就为大家,分享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一次新课标诗词鉴赏,再见,谢谢大家。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绍剧-潼关

汉代,王莽药死平帝,篡位登记。大考武场,招吴汉为驸马,又命镇守潼关。有一日,吴汉将蒙混过关的平帝之子刘秀拿获,告知母亲窦氏,母却十分恼怒,命吴汉将刘秀放出潼关。...

by:银海正龙

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朝代】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部编...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

by:小巧小玲

我给家乡上大分丨潼关古城丨生活指南原创

回家过年啦!回到家乡,你会发现,你一直思念的不是故乡,而是回不去的过往,吃着家里的饭菜,你会明白,幸福莫过于“人间烟火,柴米油盐,老屋还在,亲人安康!”就让我的...

by:魔鬼天使_KKB

纯音乐.-.[中国古典音乐历朝黄金年鉴.CD4.元.潼关怀古].专辑.(MP3)

CD4元-《潼关怀古》01.海青拿天鹅(琵琶独奏)02.黄莺吟(古琴箫与琵琶)...

by:莱蒙法耶

Q3WK12-20170829 Raz12_Family

Q3WK12-20170829Raz12_Family幼儿英文磨耳朵

by:涛洋他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