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成就很大,代价不小,兴(斯)奋(大)剂(林)体制要不得

2023-08-05 13:06:5020:49 8609
所属专辑:世界现代史
声音简介

【正文】
 
  上讲问题,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  )
  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            
  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
  答案:C
  A,不对,经济危机就是因为政府实行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才引起的,胡佛总统也是继续采取这种经济政策,经济危机才日益严重的,罗斯福总统是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选项我们不用看题干,只是根据知识层面就能排除,这个说法是知识性错误。
  B,罗斯福新政是借鉴了苏联的经济模式,选项说法没错,但我们要分析题干,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作出战略判断,才能获得青睐,罗斯福新政最大的优点肯定不是因为借鉴了苏联,主要还是依据本国的国情作出改变。所以b不对
  C,这个答案正确,进入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以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需要政府干预经济,所以罗斯福新政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D,这个选项说法是正确的,罗斯福新政的亮点不是扩大了政府的行政干预,扩大干预只是手段,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才是亮点,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资本主义又出现了经济滞涨,那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了。


              第10讲:斯大林模式
  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一开始斯大林的地位并不稳固,列宁搞革命时的很多战友都还在,所以这个时候,新经济政策是在慢慢废除,后来斯大林逐渐通过政治斗争,清除了他同一辈的反对派,到1929年的时候,斯大林最终大权独揽。公开废除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表现主要有下面几个
  1.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优先发展重工业也是基于当时的苏联国情。
  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1914年沙俄的工业产品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2.46%。如果按人均计算,当时俄国的工业产量和西班牙不相上下。俄国不仅在经济技术上要依赖于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要从国外输入大量的机械设备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后来的国内战争以及外国武装干涉等,给俄国本来就很落后的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战争结束以后,俄国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国民经济。恢复国民经济的意思就是要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那1913年的水平依然是一个很落后的水平。沙皇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重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到1928年的时候,苏联的农业还占国民经济的大头,分量超过工业,在工业当中,轻工业又要超过重工业。要知道当时世界上只有苏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周围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当时很没有安全感,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都想着怎么颠覆苏联,保不准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什么时候会再次进攻苏联。苏联要想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就要实现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只有这样敌人进攻的时候才能生产出大量的武器装备,去打退敌人,在苏德战争的时候这一点体现的非常明显。
  所以发展重工业的首要目的是要保卫政权。
  此外,发展重工业能保持苏联的独立性,以前俄国的很多机器都要靠进口,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封锁,再进口就不容易了,就算可以通过一定渠道进口,也不如自给自足要好,万一打仗的时候,西方国家不卖给你了,你有什么办法。
  还有就是,重工业发展起来以后,也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重工业可以制造大量的机器,能提高轻工业和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在俄国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壮大,就要有所侧重,先富带后富,苏联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有一定道理的。
  列宁也是这样的观点,列宁说过:要挽救俄国”就要“挽救”和“恢复”重工业。当时的问题不是是否发展重工业的问题,以后的二战证明,苏联发展重工业是正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就是打酱油的,在东线打不过德国,在二战的时候,苏联就成了反法西斯的主力了,这就是因为苏联完成了重工业。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在二战爆发以前,抢先完成了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工业国。
  但在操作层面出了很大问题,这也是这个模式以后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措施太简单粗暴,付出了很多不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2.农业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组织集体农庄。
  农业集体化是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这样做也主要是为发展重工业。苏联重工业刚起步的时候需要从西方购买很多技术和机器设备,同时苏联又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斯大林就想加大粮食出口量,赚更多的外汇,然后去买更多的工业品。
  斯大林认为把原来分散的小农经济组织前来,形成国有的集体农场,形成大农场了,也方便使用机械化耕种了,在种地的时候,国家统一派领导和专家去指导和领导,可以大大提高产量。
  斯大林在1929年公布这个计划的时候说:“大约三年之内,我们的国家将成为全世界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甚至就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斯大林认为农业集体化将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加大粮食出口,赚取外汇,资助工业化。斯大林设定的是:5年之内,要让钢的产量加倍,铁的产量增加为3倍。
  斯大林的想法倒是挺不错的,但那只是他在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农民未必也是想的。
  果然,农民对这项新的政策不感冒。并且,也较富有的农民尤其不愿接受这种安排。我们家家给人足,我为什么要参加集体农庄,听国家安排呀,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我们家原来的东西,以及以后生产的东西都归集体了,不归个人了,有些富农就把庄稼给烧了,把牲口给宰了,就是不交给集体农庄,后来斯大林下令,现在所有的庄稼、牲口和粮食可都是属于国家了,谁要敢毁坏东西,或者藏起来不交出来,谁就是人民的敌人,统统送进劳改营里面。富农反对最激烈,苏联政府对富农的打击力度最大。
  集体化毫无疑问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农产品既然要交给国家,我还努力干活,多打粮食干嘛,人们就不愿意努力干活了。此外前一段时间,政府严厉打击富农,整个社会氛围就是越穷越光荣,越富越反动,人们也不敢努力干活多打粮食,我们家粮食多了,把我们家化成富农咋办。
  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农业集体化开始实行以后,粮食产量就下降了,但是斯大林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说怎么好怎么好,结果实施以后,粮食产量却下降了,他丢不起这个人呀。
  所以斯大林坚持说粮食产量是上升了,丰收了,只是有些农民把粮食藏起来了,这样一来,国家就按照丰收的标准加大了粮食的征收量,派人去农民家搜粮食。有时甚至口粮和种子粮都不给农民留。外界一看,苏联政府收上这么多粮食,看来农业集体化真有效呀,实际上农民手中剩下的粮食平均只相当于加入集体农庄之前的三分之一还不到,有些地方根本就不够吃了,很多地区爆发了饥荒,尤其是乌克兰,乌克兰以前一直都算是俄国的粮仓, 但在1932年到1933年,发生了严重的大饥荒,饿死了300多万人,有很多乌克兰人甚至认为这是苏联政府故意的,故意想灭绝乌克兰民族,大家看现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的。
  总的来说,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迅速实现是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以至于人们都产生很大的怀疑,付出的代价到底值不值得。到底是不是实现工业化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农业集体化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3.体制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
  1936年,苏联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新宪法。苏维埃代表大会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全国人大,规定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它的政治政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经济方面的特征: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
  政治方面的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斯大林模式(体制)优缺点。
  优点: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种体制适用于非常时期,适用于战争时期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个体制巩固了苏联政权,让苏联在那个资本主义包围的环境当中站稳了脚跟。更重要的是让苏联赢得了苏德战争的胜利。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苏联准备很不充分,在战争初期遭受了很大损失,德国军队的战斗力也很强,希特勒又认为东方的斯拉夫民族是劣等民族,对苏联实行残酷的打击,但苏联竟然在德国的打击下顽强的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打败了德国,当然其中有些原因是西方盟国对苏联进行了大量援助,但主要还是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能够把全国的力量有效的集中起来,渡过难关。
  二战以后,苏联继续运用这个体制恢复了经济,并紧随美国造出了原子弹,用丘吉尔评价斯大林的话说,那就是他接管的是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交出的则是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我们国家在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以前也采用的是这个体制,所以我们在60年代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也能造出原子弹,现在的朝鲜也是这个体制,所以这个贫穷的小国也造出了原子弹。这种体制之所以这么有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为什么不用这个体制呢?因为这个体制的弊端更大。
  这个体制取得的伟大成就能够让人精神振奋,产生民族自豪感,但这个体制的弊端却始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损害越来越多的人的利益。
  比如会造成严重的个人崇拜,截止到1929年,斯大林已经基本清除了十月革命的老一辈领导人,确立了自己唯我独尊的领导地位,从这个时候开始,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严重了,以后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说斯大林是“一切进步和先进事物的象征”,“一切时代最伟大的人物”,“我们星球上最伟大的人物”,“一切科学的泰斗”,“永远不犯错误的理论家”,等等。甚至把他的错误说成是“英明”、“伟大”的功绩。对斯大林的崇拜直到1956年赫鲁晓夫开始批判斯大林才慢慢消失,赫鲁晓夫虽然批判斯大林搞个人崇拜不对,但他掌握大权以后,也开始搞个人崇拜了,根据一般统计,斯大林时期报纸刊登斯大林的照片,每年无非几十张,但赫鲁晓夫时期,刊登赫鲁晓夫的照片每年超过一百张。赫鲁晓夫之后的勃列日涅夫也搞个人崇拜。1981年2月苏共开二十六大:勃列日涅夫在会上作政治报告时候,会场响起了78次掌声、40次长时间掌声和8次暴风雨般的掌声。
  到戈尔巴乔夫的时候基本认清了,这不完全是斯大林个人的问题,主要还是体制的问题,任何一个正常人,你把他摆到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又不制约他,他肯定会膨胀。其实不光是全国最高领袖会这样,在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会对缺乏权力制约的一把手产生崇拜的现象。
  还有就是大清洗,苏联大清洗是斯大林掀起的一场政治运动,斯大林主要是彻底打掉自己的反对派,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因为1929年斯大林在中央击败政治反对派以后,全国各地仍然有很多参加过十月革命的老一辈布尔什维克不太把斯大林当回事儿,斯大林这一次要把他们几乎全部打掉,换上对自己决定忠心的小年轻。但运动开始以后,就不光是清洗对斯大林构成威胁的人了,很多人完全是冤枉,有很多特务人员为了立功,想方设法冤枉别人,因为抓的人越多越有能力嘛。对革命越忠诚嘛。甚至有一段时间内,苏联特务认为苏共中央除了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以外,其他都有反革命嫌疑。大清洗运动被严重扩大化了。
  当然大清洗也有一定作用,因为当时德国和日本都在苏联内部布置了一些间谍,苏联大清洗也消灭了一些敌对分子,但这种作用微乎其微,苏联大清洗对苏联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是主要的。
  大清洗给苏联社会造成了严重创伤,各个领域的社会精华均受到摧残。
大清洗本着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的原则,彻底清除了任何可能对斯大林构成威胁的人物,稳固了斯大林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清洗也杀了很多经济方面的干部和专家,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障碍。
  个人崇拜和大清洗是斯大林体制下最严重的两个污点。
  此外,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还有,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到后来,苏联的坦克、导弹有的是,面包、牛奶没有。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时间长了,人们也就麻木了,人们主要还是会更在意自己的生活。现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甚至北欧这些国家要说国家整体的影响力好像没有正在崛起当中的中国耀眼,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移民过去。随着时代的发展啊,人们会逐渐把目光从关注国家的发展转向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发展。
  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和工人都没有生产积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期题目
  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327758067

我是个高中政治老师,觉得这位老师讲的还是很不错的哟,怎么这么少人关注?

袁星_qz

勃列尔列夫,还是勃列斯列夫

十年一剑2017 回复 @袁星_qz

勃列日涅夫

找北男

讲的非常👍

未来会越来越好121

一提到现代中国,作者就说各种落后,说制度不好,一提到美国就是自由民主的天堂,你安的什么心呢?作者?不过我会继续向你学习历史知识,毕竟这方面你值得我学习。

树根012 回复 @未来会越来越好121

你是漂亮国的水军间谍吗

未来会越来越好121 回复 @未来会越来越好121

我并不认为是什么实话,仅此而已。

猜你喜欢
世界很大

世界很大,我们一点点开拓,一步步丈量,一样样学习。适合谁听:给所有坚持学习的人!

by:橙心艾米粒

世界很大

世界很大,我很小很小

by:宇玺_FX

爸爸的爱很大

《爸爸的爱很大》是一套彰显深沉父爱的原创儿童绘本。爸爸的爱,没人能替代。小眼镜猴的成长之路上,有小小的梦想、小小的挫折和无尽的好奇心……最重要的是,有父亲的爱和...

by: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爱的代价

各类爱情,心理英文节目精选。

by:我是苏雨果

爽的代价

爽的代价清华留学生香港联谊会演讲主办单位清华大学香港汉鼎书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授各位来自世界各地友好国家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叫刘小龙,来自珠海市儒家...

by:听友71888815

廉价的代价

工业文明反思和生态文明构想

by:来芙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