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2023-12-20 08:51:3815:24 2078
所属专辑:宋词鉴赏辞典
声音简介

  ●水调歌头·中秋

 

  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líng lù,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①宋玉悲愁:宋玉,楚辞作家。战国楚人。时代稍后于屈原。所作《九辩》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意即:见落叶而悲秋。

 

②兴况:兴致况味。

 

③醽醁:( líng lù)酒名。《抱朴子·知止》:"密宴继集,醽醁不撤。"

 

④金瓯:盛酒器。

 

⑤欹:(qī),斜。

 

晚风送来急促的砧声,

 

蟋蟀发出深秋的哀鸣,

 

对此情景我没有宋玉悲秋之情。

 

把凄凉的况味收起,

 

顷进盛满美酒的杯中,

 

对周围的一切倍感幽胜。

 

还有那富情韵的地方,

 

是挂在南楼的碧天明镜。

 

抒发郁闷情怀,

 

吹起悠扬玉笛,

 

清韵浮动在空中。

 

在这美好的夜晚,

 

天借此地,

 

令我尽兴倾金盅!

 

面对一天美好风物,

 

我将栏杆倚遍,

 

觉宇宙万物沉浮,就象水中浮萍。

 

让我醉入梦中不要醒.

 

倚在枕上听澎湃江声。

 

  苏东坡中秋词开门见山发出奇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上片提笔两句"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砧声""蟋蟀"为秋天典型的象征景物。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呜叫,也是一种触发人秋思的景象。前一句为了突出"砧声",增强秋的感觉,属倒装句,写词人先是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才觉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也是先听到蟋蟀鸣叫,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进入高秋季节。这两句着重写作者的直觉。

 

接着两句是:"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名句,从此"见落叶而悲秋"便成为文人的一种传统心态。米芾一反宋玉伤感秋景的幽雅。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拗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会给人带来秋意,所以词人说,让酒杯里的好酒,把凄凉的情调收起来,就会感觉到这些景物加倍的幽雅。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上片结句,"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过片换头"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三句,写词人要把他胸中的忧思,用富有情韵的笛声抒发出来。接着"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二句,承上述忧伤意脉,于是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来一番吃酒浇愁的情致。下面"可爱一天风物"三句,则是写词人面对诱人的风物,并不是惬心地去欣赏,而是倚遍栏干在深思。最终悟出了世界像浮萍一样的结论。"宇宙若萍浮",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却视之若浮萍,不只见出他心胸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兴致自然更高,于是词人不觉豪饮大醉。

 

词的歇拍"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两句是词人悟出了"宇宙若萍浮"的人生哲学之后的付诸行动,即要像李白那样"但愿长醉不愿醒" "明朝散发弄扁舟",而远离污浊的人世,去隐没江湖之中去。以发泄他的不满,这正是米芾晚年学禅的思想基础。以不结之语收束了全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

 

米芾这首中秋词通篇都是抒写自己心灵的感受,因此,写得清空而不质实,开头泛写秋声,蟋蟀之声当然随时可闻,而砧声就未必响于中秋夜了。他如此写,只不过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秋意感受罢了。接着词人写"我来对景"时感情上的折腾,也是虚写。词人在赏月。也只是着重写"横玉笛"的雅兴,"倒金瓯"的豪情,"倚栏干"的遐思,也都是个人内心的感受。写景也非实写,"清时良夜""可爱一天风物"都是采用一种很概括的写法,结句"欹枕卧江流"更是意想中的境界,整个词境如空中之色。镜中之像,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特有的风格。《宋史·米芾传》说:"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这首比东坡后出的中秋词,所以获得成功,也体现着这种创新的精神。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再生缘_xy

🐨🐦🐯🥝🐒🌽

再生缘_xy

老师精彩解释

秋语荷塘 回复 @再生缘_xy

谢谢老朋友

猜你喜欢
米芾《书史》& 米芾书法

米芾,大咖!大咖!大咖!一个有趣的人:)米芾,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史上著名的大嘴巴书法评论家。2017年9月开始,读《书史》,作了第一部分音频:一读《书史》...

by:吃时吃_睡时睡

米芾集字作品诵读

继承传统文化,学习古人书法。在古人书法作品中体味人生,感受生话……

by:祥子_w9

宋·米芾《书史》原文及译文

《书史》,又称《米海岳书史》、《米元章书史》等。主要内容为:米芾的书画鉴定、碑帖史料、书法理论以及其对书写纸张、刻帖、传拓、装褫等方面的研究。

by:冠亿妈妈读书

《海岳名言》宋朝|米芾-著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画理论家。湖北襄阳人,祖籍太原。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癫。书画自...

by:芦熙霖

中秋歌谣

《水仙子》《秋之仙子》《山居秋暝》《月姑娘,花姑娘》《月儿圆圆》《秋风吹吹》

by:小静的竖笛乐园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

by:华语音乐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水调歌头专辑

历代文人墨客,抒怀感伤。

by:醇墨溢彩

声音主播

74043854.3万

简介:虚度五十春秋,传道授业已三十载。 徒有其名,但自强不息的精神至死秉持。 不愿与不齿之人宣战。受到误解多多,承受压力多多,淡然一笑,只当是过眼云烟。 喜欢独处,公平交往,说真话,讲实情,坚信世上好人多! 崇拜辛弃疾一人,只为他是真正的文武集于一身而不只是擂动战鼓摇旗呐喊的一类。 优缺点皆突出,自己喜欢跟自己叫板。理想是有生之年骑车跑够十万公里。 自豪的事情是妻贤子孝,自己的个性很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原谅。每日笑声常伴,此生所图,莫过于此。 坚信自己以后的文字会更精彩!我的公众号:秋语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