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理论》--亲密有间,疏而不远

2023-07-15 19:16:2809:40 4689
所属专辑:惊人的定律
声音简介

刺猬理论,源于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在管理学中,刺猬理论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吃喝不分。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才是成功之道。

 

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

“距离产生美”实际是说保持恰当的距离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它的内涵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的特殊感受和状态。具体地说,如果距离太远,审美活动中的双方就会脱离联系,审美主体就不会感受到审美客体蕴含的美感,审美客体就不容易发挥自己的感染力;如果距离太近,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又会给对方造成压迫感和威胁感,更不利于主客体的交流。

为什么会这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心理学上的几个有关距离的概念——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亲密距离一般间隔在15~45厘米之间。处于这一距离中的两人,很容易就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所以,这一距离只适用于情人、夫妻、父母与子女或绝对要好的朋友之间。可想而知,这种距离是绝对私人化的,是绝对禁止外人进入的。

个人距离一般在45厘米至1米之间。处于这一距离中的两人,不容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只有握手时才可以接触到对方。这一距离通常是用于熟人的朋友。如果想向对方未来表示一种亲近感时,也可以采用这种距离。

社会距离比较灵活,可进可远,可在1米左右,亦可在3米以上。这种距离通常适用于关系一般的人际交往,处于这一距离中的两人,通常隔几步远打招呼或寒暄几句便又分开。

公共距离一般都在3米以外。人们在公共场合经常采取这种距离,如公园散步、路上行走等。这种距离带被演讲者和教师采用。

其实,各种距离中的远远指标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公共距

离,如果在公共汽车和电梯上就没办法再保持3米远的距离了。但是,人与人之间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对心理距离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这一点却是绝对的。也就是说,距离有一种“自我矛盾”——远与近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心理距离才能真正发挥其审美功能。

比如,有一个人你一向对他没有什么亲密感,一旦他侵入到你的身体距离的领域里,你就会暗吃一惊,或微微震撼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对方已经给你施予了某种压力或威胁。这种局面正如同打破了别人家的墙壁,自顾自地登堂入室了。即使对方在表面笑脸相迎,但在你的内心里,却会自然涌起一阵意欲恢复身体领域的动机。

再比如,美国警察询问犯人的时候,只要一问完话,刑警会马上靠近犯人,而后用两膝挟住嫌疑犯的单膝盖,在这种情况下,无异于侵入对方的身体领域里,而施予某种不安之感,意在强迫对方坦白,这就是警察的心理战术。

那么,什么才是最佳距离呢?最佳距离是那种最近而又没有丧失距离感的距离,最佳距离的产生于依赖于客体提供的条件和主体认识的条件的交叉,这种交叉导致了审美经验的多样性、个体性。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一定要保持最佳距离?当然不是,从前面警察审犯人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关系,在恰当的时候侵入对方的身体领域,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这样做容易就能看透对方的真意。因为,对方的身体领域遭受到了侵犯一,虽然会自然地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但同时内心里也似乎有一种被对方吸引住的痒痒之感。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推销员的访客之道,以及女性的媚态。

距离产生美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很好地阐释了距离产生美这个道理。文中,作者细致地刻画了父亲买橘子的行动,这时的“我”,虽然为父亲的一举一动所感动,然而,因为和父亲保持的“距离”太近,在“我”和父亲之间,丧失了原来应当保持的某种适度的“距离”,所以,父亲与脚夫讲价钱,我“总觉得分说话不在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他嘱咐我路上小心,夜里要惊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即便父亲艰难地为我买来橘子,“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禁不住地流下眼泪”,这也只是“我”的些许感激和离情别绪的悲伤。

如果说“车站送行”一幕中的“我”感受不到父爱的博大,是因为在审美距离上与父亲保持得太近的话,那么,“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则是我们由过于相近的距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于遥远。这样的距离又使“我”忘记了博大父爱的品味。

心理学家说,美感在适度的距离上产生,情感在适度的距离上升华。“我”对父爱的真正理解,是“最近两年的不见”;是父亲“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是“我”北来后收到了父亲悲观的信,“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时候,父亲的真情表露把“我”与父亲拉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中,“我”才被父亲的挚爱深深感动,“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这是对“距离产生美”的多么贴切的阐释啊!父子之间这样,夫妻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鲁迅先生就曾在《伤逝》中向人们提出“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他就是在警示婚姻中的要注意调适心理距离

小张和小李,从认识到结婚再到现在已经有5个年头了。这5年中,他们从相知相惜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感情历程也验证了那个真理——距离产生美。小吵——和好——大闹——分居,他们的感情不知经过了多少个这样的轮回,按理说早就应该分道扬镳了,可每每就在两个人真的不在一起的时候,双方又都互相牵挂起来,纷纷念起对方平日的诸多好处,于是在亲朋好友的推波助澜之下夫妻言归于好。像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夫妻俩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去找心理医生做夫妻治疗,结果心理医生说:夫妻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因为成了夫妻就不分你我了。

其实,朋友之间也是一样,也要保持必要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当两个人因为彼此投缘而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时候,双方就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态度就从尊重、容忍发展成要求,再加上彼此之间的差异引起的摩擦,慢慢地,当要求不被满足,当摩擦不断升级,挑剔和批评就会出现,到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就更别说好朋友了。

可见,就是好朋友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太接近而产生摩擦,最后造成彼此的伤寒。

刺猬理论》--亲密有间,疏而不远

距离产生美,但如果过分保持距离,也会使双方变得疏远,甚至互相遗忘,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亲密有间,疏而不远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也是刺猬理论强调的“心里距离效应”。

“心里距离效应”同样也适用于领导和员工以及合作者之间。在企业管理中,领导都也经常要面临如何与员工保持关系的问题。因此有人说,领导者要想搞好工作,就必须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那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的合作关系。这样不但可以得到下属的尊重、信任,也能减少不必要的人际麻烦,还能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遵循的法则。

这一点法国总统戴高乐做得就很好。“保持一定的距离”,长久以来一直被戴高乐奉为座右铭,就是这句话使得戴高乐和顾问、智囊和参谋们之间的关系保持得既和谐又恰当。通用电气公司的前总裁斯通,在工作中也很注意刺猬理论的实施,尤其在对待中高层管理者方面更是做到了有礼有节。公和私,在斯通那分得很清,在工作上他可以毫不吝啬地对管理者们给予关爱。但在业余时间,他从不接受员工的邀请,也绝不邀请员工到家做客。

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如同铁路的两根铁轨,两根铁轨共同载着火车,管理者与员工共同载着公司,二者之间的距离既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靠得太远,否则结果都不会太好,或许脱轨,或许翻车。对于管理者,适当的距离有利于绩效管理,也可以避免上司与下属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与员工保持适度的距离,这是管理的最佳状态,因为这种状态既不会让管理者高高在上,也不会让管理者丧失必要的威信;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必须要遵守和维护的管理原则。

同样,企业间的合作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合作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通过合作,企业可胜于无形,获得各种好处:分摊生产成本、利用优势互补、降低经营风险等。但是合作也要讲究一定的原则,也要注意保持合作距离。

 

亲密有间,疏而不远,方有始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亲密关系|5天改善亲密关系冥想|提升亲密关系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因为对方的争吵,觉得心好凉感觉自己不被理解心里有个很大的空洞却不知如何才能得到安抚你希望对方能暂时放弃自己激烈的观点能看到自己的话对你造成的...

by:墨心岛屿

冷亲密:为什么爱越来越难?|亲密爱人为何不亲密?

冷亲密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它是如何影响夫妻或伴侣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的?冷亲密对家庭和婚姻关系的影响是什么?是否会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什么人们越来越难以...

by:聆扬

亲密主题

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by:霞霞说爱

爱和亲密

要想赤裸拥抱,体会到水乳交融的快乐,让那两个经历过酸甜苦辣的小孩找到自己最初的模样,在镜子里看见最纯粹的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爱是勇敢者的游戏。我们需要在...

by:神棍糊的小海滩

亲密爱人

听完你将收获:1.认知夫妻关系重要性2.了解男女特点与角色认知3.懂得原生家庭对于夫妻的影响4.体验夫妻关系自我测评5.了解并学会处理夫妻敏感问题6.掌握夫妻沟...

by:圣仁谷教育

亲密行为

肌肤相亲是人类最根本的交流。莫利斯说,我们曾有旺盛的寻求亲密的本能,然而都市生活抑制了它,遮蔽了它,于是产生了各种替代行为——我们缺乏安全感,就去寻找成人奶嘴—...

by:___________________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