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为什么屡禁不止——《老田酉文化》番外篇01

2023-11-11 21:31:1110:42 8007
所属专辑:老田讲酒文化
声音简介

酒驾为什么屡禁不止


前几天,看到网络上一个视频,提到有个孩子考军校,分数体检都没问题,但因为他父亲在2011年酒驾被拘留,结果政审没过去。国家为了禁止酒后驾车,从扣分、罚款、吊销执照,到直接入刑,再到这几年,居然出现了“连坐”这样的处罚,法律管控程度是一步步升级,但是酒驾的人依然层出不穷,被查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老田每年亲身经历身边的酒驾行为就不在少数。


酒驾犯罪和其他犯罪是有很大不同的。你看抢劫、盗窃、强奸、杀人,一个行为导致一个结果,包含未遂在内,他都是有明确侵犯别人利益的作为作为事实依据的!我有一个想法,或者我说了某句话,一般是不能定我的罪的,但是我一旦有了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比如我心里恨你恨得要死,恨不得拿一把菜刀把你砍了,这不代表我犯罪;就算我真的拿一把菜刀,也不代表我犯罪;但是我拿着菜刀踹你家的门,这就麻烦了。


然而酒驾却不一样,我喝酒开车了,是不是产生车祸,这个后果是不确定的,但我就已经犯罪了,说明这项法律更倾向于预防性。在我们国家私人持有枪支、毒品等,无论你是否构成危害,都会面对这种预防性法律。


然而酒驾跟持有枪支和毒品又有不同,持有枪支有很多刚性需求,毒品对人的吸引力也可以看做是对他的某种好处。但大家有没有发现,喝酒开车,除了有那么一点点方便的因素,他对当事人是没有其他任何好处的,面对法律的严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酒驾呢?这些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不一定,肯定是有些地方出了问题,才会导致这样的局面,这一期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这也属于酒文化的一部分。


科学上有个常识:叫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什么意思呢?


老田举个例子,比如抽烟和肺癌。科学的阐释应该是:吸烟会增加罹患肺癌的几率,但不代表吸烟就一定得肺癌。一部分会片面的理解为:吸烟就会导致肺癌,尤其是不吸烟的人。而很多烟民的理解其实更科学:吸烟可能得肺癌,但我相信我的运气没那么差。所以通过肺癌来吓唬吸烟的人,促使其戒烟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本身没有因果性。既然不存在因果性,那通过运气逃过惩罚的几率就存在,那吸烟有害这四个字带来的警示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同样的道理,喝酒开车这个过程里存在两个“相关性和因果性”问题,我们先说第一个是:酒驾会增加车祸的几率,但不一定会发生车祸。国家从宏观角度出发,想要降低这个几率,所以将酒驾纳入犯罪的范畴里,这也是国家预防性定罪的基础。而这反过来也是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犯罪的原因,我喝酒没出车祸啊,没碰到东西,也没碰到人,所以我喝酒开车不构成犯罪,这样的人就是只看到酒驾和车祸的相关性,忽略了自己的喝酒开车这个过程本身就的违法的。这个矛盾如果不解决,任凭你什么永久性吊销驾照、什么关监狱、什么孩子将来不能考公务员和军校,都不能阻止他酒驾,因为他打心里并不认为这是违法!


法律一步步变严,但酒驾依然屡禁不止,很大一部分责任来源于国家的普法宣传不够。如果你注意身边喝酒的人,你就很容发现,有的人酒驾之后还会很得意的跟身边的人炫耀:你看我喝酒开车是如何躲开警察查车的,还会分享一些技巧,车里准备两瓶矿泉水,遇到查车,赶紧狂喝水,这样吹检测仪的时候有可能蒙混过关,这就说明他打心里没有认可这个法律。而我们国家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宣传酒驾危害性,都只会报道什么案例和大数据。想想戒烟的例子,酒驾的危害是个相关性问题,它是一个概率,不具备因果性。所以是起不到根本作用的!


怎么办,也很简单,就是提出一个因果性概念,你喝酒开车,无论是否查到你,你都是罪犯!各位,大家看,不是犯罪而是罪犯!首先,这么说不违法,因为我没有提到是具体的人;其次,将人们的思维从“喝酒开车可能会犯罪”扭转到他已经犯了罪,就是个罪犯,这样才能激起人们对这条法律本身的重视;第三,现在人们躲避酒驾还会到处炫耀,如果大众普遍认识到喝酒开车,无论是否被查到,当事人就是罪犯的时候,环境带给他的道德压力就会促使他尽量少得,或者干脆不敢酒驾了。


因为人们把相关性和因果性搞混了,所以酒驾入刑并没有起到相应的警示作用。这个锅更多的应该是普法宣传来背,而不能通过连坐的方式来进行负面激励。这个是老田的臆断,国家立法部门的人初衷肯定是好的,开始呢,通过酒驾入刑来降低酒驾率,但发现依然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他们就想到通过追究一起喝酒的人,一起坐车的人的法律责任,甚至株连到当事人孩子未来的上学考试这样的方式来倒逼喝酒的人不要开车,不但有矫枉过正之嫌,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连坐的本质就是加大人们内心的压力和恐惧、并把这种压力变成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纠察和约束”,是一种万不得已才使用的方式。古代的连坐往往只针对谋反这种天大的事件,什么株连九族、十族;有的朝代,包括商鞅所在的秦朝,明朝屯军区域、元朝、和日寇当时在占领区才出现过同事、邻居也连坐的制度。文明发展到了今天,因为普法教育的缺失而采取连坐的方式来增大人们内心的压力,有点得不偿失!因为这涉及到喝酒的第二个相关性和因果性问题,喝酒是不是一定会喝多!


我们都知道,在严重醉酒的状态下,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出现变化,他无限的接近于一个“非正常人”,其实说白了,就是神经病。爱喝酒的人可以吹牛自己酒量多大,喝酒的酒品、酒风多好,但他一定不敢说自己永远喝不醉!用科学的逻辑来说,喝酒和喝醉本身也是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的问题。


而跟一个严重醉酒的人谈法律、道德就已经没用了,既然是预防性定罪,就应该预防到前期。让人们意识到喝酒开车,自己就会成为罪犯,让他们的压力产生在喝酒前别开车,或者干脆不喝酒,才是最总要的。否则,就算我们连坐了,但大部分人并不认为酒驾是犯罪,而一旦他喝到失去理智,这个时候他脑子里还会考虑将来孩子是不是考公务员和军校吗?考虑个屁!


所以,我们来复盘一下这一期的内容。酒驾面临两个“相关性和因果性问题”。因为很多人认为他自己喝酒不一定会喝多,所以喝酒后的意识、判断、动作都不会出问题,那么开车是安全的,既然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那我就构不成犯罪,所以没事,喝了酒我也能开车。躲着点交警就得了。


结果一不小心,我真的喝大了,身边的人想拉也拉不住,什么车祸、连坐、株连九族,这个时候说什么都已经迟了……所以杜绝酒驾一定要在喝酒前就对当事人产生极大的道德压力,才能有效阻止他的思想和行为。这需要我们提高自己对法律的认识,而在普法宣传过程中,什么预防性判决这种词汇老百姓也听不懂、什么酒驾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无法阻止人们的侥幸心理。所以现在很多喝酒开车的人,他们脑子里想的是:我喝酒开车出不了事,只要躲开警察就万事大吉。


如果我们的普法教育简单直白一点,在大众心里构建一个因果联系:喝酒开车的人就是罪犯。这样喝酒的人会明白这条法律的严肃性,今天就是再麻烦,也提前请个代驾,或者打车回去,干脆喝酒之前我就不开车了,因为我一旦这样做了,无论我是不是被查,我都是一个罪犯。这样才能放大法律的警示作用并建立环境的道德约束力。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三点水老周

连坐触犯了人权。

自然而然啊哈

老田,何许人?净瞎掰。

老田酉文化 回复 @自然而然啊哈

何许人。彼此彼此。萍水相逢,不必强求。

老田酉文化 回复 @自然而然啊哈

谢谢指教。希望具体点

花田小狗3168817342

钻侥幸心理的酒徒太多了。

老田酉文化 回复 @花田小狗3168817342

他们内心不认为这是犯罪,有点像学生淘气,有侥幸心理

1368866nboj

法律意识淡薄

老田酉文化 回复 @1368866nboj

跟普法教育方式也有关系。有时候不需要讲道理,道理讲得多了,反而人们不信了。

猜你喜欢
为什么为什么

本书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

by:猫等等

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

hi,我是琥爷,关注我的公众号littlexiaomuma,一起感受这奇妙的世界吧~

by:琥爷奇语

什么为什么

妈妈在怀孕打架时算群殴吗?眼镜没发明之前眼镜蛇叫什么?为什么手机可以联网?如何问一个让AI也答不出的问题?.............?

by:有声至尊宝

为什么

当我放开你的手滚烫的泪肆意流落当你转身离开我翻腾的心日夜折磨别再问为什么我用沉默送你远走

by:华语音乐

为什么

我想过为什么我知道那答案或许是我的幼稚对你有所隐瞒抱歉我又一次的让你再哭泣我本来可以不放你走再拥抱你...

by:华语音乐

你为什么有那么多为什么丨奇葩问

一个人的所知道的任何事情或事物都是有限的,所以就有了很多的“为什么”。如果没有了“为什么”那一个人对外界事情或事物的了解就回停留在某一个区域,而不能向更高的方面...

by:全自动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