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合作效应》-你可能会成为那只螃蟹!

2019-08-10 23:49:5011:14 966
所属专辑:惊人的定律
声音简介

华盛顿合作效应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委,三个人则永无事成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2]  。


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的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有些管理制度和行为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21世纪将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学习合作。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来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把它也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出去。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力气的简单相加,而要微妙和复杂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量都为1,那么10个人的能量可能比10大得多,也可能甚至比1还小 [1]  。因为人的合作不是静止的,它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互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1]  。


与此类似的是邦尼人力定律:“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60个人一秒钟挖不了一个洞 [1]  。”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1]  。企业里常会有一些人,嫉妒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天天想尽办法进行破坏与打压。如果企业不把这种人除去,久而久之,组织里就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1964年3月,美国纽约市克尤公园发生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凌晨3点,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受到凶手追杀,在长达半个小时的作案过程中,受害者不停地呼救奔跑,有38户居民听到或看到了,但没有一个人出来制止,甚至没有一人拨打报警电话。事后,美国媒体同声谴责纽约人的异化与冷漠。然而,巴利和拉塔内这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认为,对于旁观者们的无动于衷,还有更好的解释。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他们专门进行了一项试验。在试验中,他们邀请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另外安排一个人假扮成癫痫病患者,让他们以一对一或四对一两种方式,相互间使用对讲机通话,保持远距离联系。结果表明,在交谈过程中,当假病人大呼救命时,一对一通话的那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四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


通过这项试验,对克尤公园现象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两位心理学家称之为“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即“旁观者效应”,也就是说,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正是因为有其他目击者在场,旁观者可能更多的是在看其他观察者的反应,结果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就这样,一桩桩旁观者众多,却“见死不救”的事件产生了。


华盛顿合作定律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旁观者效应”,众多的旁观者分散了每个人应该负有的责任,最后谁都不负责任,于是合作不成功。具体说来,当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由于不存在旁观者,自然由他一个人承担全部责任,虽然有点敷衍了事,但也还能勉强成事,所以“一个和尚挑水喝”。如果有两个人,虽然两个人都有责任,但是因为有另一个旁观者在场,两个人都会犹豫不决,相互推诿,最后只好“两个和尚抬水喝”。如果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旁观者更多,情况就更加复杂,关系也更加微妙,彼此之间相互“踢皮球”,结果“永无成事之日”,最后“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就说明,当许多人共同从事某项工作时,虽然群体成员都有责任,但是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了旁观者,彼此相互推诿,最后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结果合作不成功,产生了华盛顿合作定律。


社会惰化作用


20世纪3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森格尔曼曾作过一项“拔河实验”,以对不同规模群体的人在拔河时所施加的力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加拔河的人数越多,每个人出的力就越小。当一个人拖拽绳子时会施加63千克的力量,然而,在三个人的群体中,平均每个人所施加的力量会降到53.5千克,而在八个人的群体中会降到31千克——这比一个人单独工作时付出努力的一半还要少!


1979年,拉坦内及其同事在一项“拍手和欢呼的实验”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现象。在这项实验中,他们要求被试拍手和欢呼,并测量了每个人产生的声音强度。结果发现,随着群体中人数的增加,每个人发出的声音减小。这表明,在有他人参与的情况下,个人的努力程度减小了。


森格尔曼的“拔河实验”和拉坦内的“拍手和欢呼的实验”说明了组织的社会惰化作用。所谓社会惰化作用,是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明显减少。在组织中,社会惰化作用明显减弱了群体工作效率,直接带来了华盛顿合作定律。


1981年,威廉姆斯等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人们知道他们的努力程度可以鉴别出来时,便不再发生这个效应;1982年,哈金斯等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如果人们认为他们能够对群体做出特殊贡献,并且由于任务很难,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努力时,社会惰化作用也不会发生。其实,当多个个体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时,社会惰化作用形成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工作评价来看,个体工作业绩不记名,努力程度不测量。二是从社会认知来看,个体认为其他成员不努力,所以自己也不愿努力。三是从组织目标来看,组织目标不明确,工作动力不够。


组织内耗现象


著名童话作家克雷洛夫曾经写过一个寓言故事,天鹅、梭子鱼和虾一起拉车,它们三个使出浑身力气,干得十分卖力,但是无论如何努力,车还是原地不动。其实就力气而言,它们三个拉动这辆车是绰绰有余的,可是为什么车总是拉不动呢?原来,天鹅拉着车拼命往天上飞,虾拉着车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鱼则朝着池塘把车向前推。他们谁也不想改变方向,车子自然就拉不动了。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组织内耗现象。组织内耗就是由于组织成员“窝里斗”,不仅耗费了组织的资源能量,降低了组织的运转效率,而且影响了组织的正常效能,损害了组织的整体效益。组织内耗与组织群体的规模紧密相关,一般认为,合作群体的成员越多,组织内耗就越严重。两个人之间只存在一种关系,三个人存在三种关系,四个人就会存在六种关系,以此类推,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成员关系越复杂,组织内耗就越大。所以,一个人完成任务的主观能动性最高,内耗最少,因为他别无选择;两人合作完成一件任务时,就有可能互相推诿,内耗增加;人越多,内耗越大,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越差。





华盛顿合作定律影响了群体关系,降低了组织效能。破解华盛顿合作定律,必须明确成员分工,落实成员责任,以降低旁观者效应;采用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以避免社会惰化作用;注重素质结构,重视组织沟通,以减少组织内耗现象。






启示1:责任不清引发悲剧


中国有句古话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很多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持置之不理的态度,甚至用看热闹的心态去对待。这就导致了社会冷漠,人与人之间缺少人情味。更为严重的是,有时候由于这种心态的存在,人们甚至会坐视悲剧的发生。


启示2:如果道不同,不宜共谋之


孔子说过:"思想主张不同,决不共相谋事。"即"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可以理解为个性、思想、志向;谋,交往、打交道、合作的意思。凡是个性与你相近、志向与你相同的人,你就可以和他交往,可以和他商量事情,可以和他交朋友,可以与他合作。否则,决不要与他合作共事,甚至还应主动远离他。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薛茹之

这个收获很大

猜你喜欢
华盛顿

【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括了有组织纽约大撤退、指挥奇袭特伦顿战役、普林斯顿战役获胜、组织费城保卫战、萨拉托加大捷、大胆进攻日耳曼镇、让阴谋在公开中破产、扭转兵变危...

by:有声的角落

华盛顿传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根据华盛顿的日记、讲话、书信、相关政府文件、他人回忆录等上百种资料,精心挑选了几百...

by:高高国际_电子书

华盛顿传

乔治·华盛顿(GeorgeWashington,1732-1799),美国联邦党政治家,美国首任总统,被美国人民称为“国父”,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独...

by:我影随风有声小说

华盛顿传记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D.C.)英文全称为WashingtonDistrictofColumbia,缩写为WDC,简称为华盛顿,又称...

by:彭城观月

华盛顿礼仪规范110条

礼仪规范110条整整伴随了华盛顿一生,直到他67岁去世,对他的品格形成及他所具有的高贵气质和绅士风度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深信,能够影响华盛顿一生的礼仪规范,也能影...

by:人生架构设计师元君

美国-华盛顿中国城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四季皆宜电话暂无简介您好,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华盛顿的“中国城”。中国城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唐人街,它是异域他乡里中国人的一块聚集地。...

by:恋景旅行APP

美国-华盛顿大学

票价详情无需门票。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您好,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世界闻名的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大学创建于1861年,位于美国西雅图,是一所世界顶尖的...

by:恋景旅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