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

2019-08-17 15:36:0710:07 3381
声音简介
归脾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18g,人参、木香各9g,炙甘草6g,当归3g,远志3g。

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气短乏力,食少,面色痿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便血,皮下紫癜,舌淡,脉细者。

证治机理:本证多由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心主血而藏神,脾主思而藏意,心脾气血两虚则神无所主,意无所藏,故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虚则化源不足,气血衰少,而见气短乏カ、面色委黄、舌质淡、脉弱。诸出血症者,乃因脾虚而不能统血之故。故治宜健脾养心与益气补血兼施。

方解:方中黄芪甘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平,既补脾气,又养心血,二者共为君药。人参、白术皆为补脾益气之要药,与黄芪相伍,其补脾益气之功益著;当归补血养心,酸枣仁宁心安神,二药与龙眼肉相伍,补心血,安神志之力更强,均为臣药。佐以茯神养心安神、远志宁神益智;更佐理气醒脾之木香,与诸补气养血药相伍,可使其补而不滞。炙甘草补益心脾之气,并调和诸药,用为佐使。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诸药配伍,心脾得补,气血得养,诸病自除。
本方原载于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在《内科摘要》中补入此二药,沿用至今。其适应范围随后世医家临证实践而不断扩充。《济生方》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仲之证。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下血证。明・薛己在《内科摘要》中增补治疗惊悸、盗汗、嗜卧食少、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至清《医宗金鉴》则又增虚劳烦热,时时恍惚………经断复来,痘色灰白陷下等。

配伍特点:本方心脾同治,以补脾为主,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权;气血双补,以补气为重,使气旺而益于生血。

辦证要点:本方为补益心脾之常用方。以气短乏力,心悸失眠,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临证加减:若崩漏下血偏寒者,加炮姜炭、艾叶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地榆炭以凉血止血。

鉴别: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均有补脾益气之功,同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但是补中益气汤配伍升阳举陷之品,重在补气、且能升阳,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及气虚发热等证;归脾汤则配伍养心安神之品,意在补养心脾、益气生血,主治心脾气血两之神志不宁及脾不统血之失血证。

艾灸以及手法调理:
心脾两虚之证;脾不统血,以至于月经淋漓不止。
腹部和背部艾灸:膻中穴,巨阙穴,章门穴,心俞穴,膈腧穴,厥阴俞穴,脾俞穴。
以上穴位采用悬灸法,采用6.0CM粗艾条悬灸最佳,每个穴位悬灸十分钟左右。倘若没有人帮你,也需要购买艾灸工具。

四肢艾灸:足三里,地机穴,太白穴,公孙穴,隐白穴,合谷穴,内关穴,大陵穴。
以上穴位采用穴位灸盒子,绑在四肢穴位上艾灸。
艾条选择很讲究,蕲艾三年陈最佳。

艾灸后每个穴位按揉一下,以便于艾灸后热量迅速渗透,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贴中药贴在心俞穴和脾俞穴。一天两贴,一贴用20小时左右,连续贴三天停一天然后继续。

建议在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自作主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玫瑰156

很棒 点赞

碧玉翠宝

学习了~

张医生 回复 @碧玉翠宝

谢谢

猜你喜欢
宫音入脾

宫音属土,主化,养脾胃,补脾助阳,除湿和胃,改善气色,缓解焦虑。

by:妙音青青

脾胃论

《脾胃论》金•李东垣著李东垣,就是中医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名李杲,字明之,到晚年的时候,他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东垣老人。所以后来留下的中医医案,都...

by:秋收冬藏9996

脾胃论

《脾胃论》,撰于公元1249年,三卷,是李东垣创导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卷上为基本部分,引用大量《内经》原文以阐述其脾胃论的主要观点和治疗方药。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

by:1730712cilg

脾不虚病不找

脾为后天之本,调好了脾百病不生;脾为五脏之源,脾养好了气血充足,自然能健康长寿。让我们跟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力女士...

by:自然法象觉尘

管住脾气

管住脾气《半山文集》里有一段话:“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坏人,多数时候只是在负面情绪下,展现出来的举止言行而已。”在生活中,我们常强调做好人和行善事。有时,行善不仅是...

by:海霞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