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半夏泻心汤

2019-09-09 10:52:1217:34 3724
声音简介
上消化道炎症:半夏泻心汤

这是一张治疗上消化道炎症的古方。饮食不调,颠沛流离,惊恐不安。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痞痛、或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等。这就是古代所说的痞症。
凡呕吐而肠鸣,心下痞者,都可用半夏泻心汤。因为本方能较快地消除心下痞的症状,所以名半夏泻心汤。
上呕、中痞、下肠鸣,病变在整个胃肠道。呕吐是本方证的主要特征,往往患者见饮食物无食欲,或有恶心感,甚至入口即吐,或者进食不久以后,上腹部发胀,或者消化液返流。这种饮食不下出现上反。
所谓痞,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但按压后并不是硬满如石,也不是腹满如覆瓦,相反很软。现在许多上消化道炎症均可表现为“心下痞”。肠鸣,多伴有大便次数增加,或不成形等。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的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半夏泻心汤有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参与免疫调节,保护胃粘膜屏障功能以及止血等功效。慢性胃炎使用半夏泻心汤原方即有效果。

如果为久治未愈,面色晦暗,舌质淡红的胃病,可以加肉桂5克。
如咽喉疼痛,胸闷明显者,可加山栀、连翘,效果更好。
糜烂性胃炎导致的出血,可加制大黄。

胃病是中国人的常见病。用黄连、黄芩配伍半夏、干姜、厚朴、吴茱萸、肉桂等,所谓的苦辛配伍法。治疗许多胃肠道疾病、发热性疾病,往往药到病除。而黄连、黄芩配伍半夏、干姜的经验,正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看病,要摸病人的上腹部,看看有无“心下痞”?然后要看舌苔是否厚腻?还有问病人的大便是否成形或腹泻?这套程序,实际上就教我们如何辨认半夏泻心汤证。

要用好半夏泻心汤,还有几点要说一下。
第一,本方是胃病的专方,虽有报道用于其他系统的疾病,但一般都伴有上消化道症状。
第二,本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但脉象没有明显特征。
第三,本方证的病机是寒热错杂,中虚热结。半夏泻心汤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寒热补泻同用之方,只要是胃炎,虽舌红不忌生姜和半夏,虽舌淡不避黄芩和黄连。
第四,方中人参,可用党参替代。
第五,本方与黄连温胆汤相比,黄胆汤针对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如失眠、心烦、心悸、易惊、多梦;半夏泻心汤则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与香砂养胃丸也不同。香砂养胃丸多用于面色黄、消化不良者,而半夏泻心汤多用于胃中有感染者,所以柯韵伯说“凡呕家夹热者,不利于香砂橘半,服此方而晏如”,夹热,是特征。
第六,服用本方有效以后,需要小剂量守方常服,疗程常在3个月以上。即使停药以后,可常常食用生姜红枣汤。

调和寒热剂,适用于寒热互结于中焦,升降失常,而致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等症。常用辛温药如干姜、生姜、半夏等与苦寒药黄连、黄芩等为主组方。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半夏(汤洗)12g,黄芩、干姜、人参各9g,黄连3g,大枣4枚,甘草炙9g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证治机理: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用攻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乗虚内陷,以致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通达。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如今中气虛弱,寒热互结,遂成痞满之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上下交病治其中,法宜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

方解: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君臣相伍,寒热平调,辛开苦降。然而寒热互结,又缘于中虚失运,升降失常,故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甘草补脾和中而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伍,使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本方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変和解少阳之剂,而为调和寒热之方。后世师其法,随证加减,广泛应用于中焦寒热互结、升降失调诸证。

配伍特点:本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之基础方,又是寒热平调、散结除痞之代表方。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辦证要点。

附方
1.生姜泻心汤(《伤寒论》)生姜切12g,甘草炙9g,人参9g,干姜3g,黄芩9g,半夏洗9g,黄连3g,大枣4枚。上八味,水煎服。
功用: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主治:水热互结痞证。症见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者。

2.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炙甘草12g,黄芩、人参、干姜各9g,黄连3g,大枣4枚,半夏(汤洗)9g,上七味,水煎服。
功用: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主治:胃气虚弱痞证。症见下利每日数十次,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3.黄连汤(《伤寒论》) 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各9g,人参6g,半夏(汤洗)9g,大枣4枚,上七味,水煎服。
功用: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主治:胃热肠寒证。症见腹中痛,欲呕吐者。

鉴别:生煎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掉干姜6g,加生姜12g而组成。方中重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故能用治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证。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调中补虚,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故能用治胃气虚弱、寒热互结所致的痞证。
上述三方,或一二味之差,虽然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宗旨不变,而主治各有偏重。
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交结之痞,故苦辛平等;
生姜泻心汤治疗水与热结之痞,故重用生姜以散水气;
甘草泻心汤治疗胃虚气结之痞,故加重甘草以补中气而痞自除。
黄连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黄连6g,并以黄芩改为桂枝而成。本方为上热下寒、胃热则欲呕、肠寒则腹痛,故用黄连清胃热干姜、桂枝温肠寒,配伍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补虚缓急。全方温清并用,补泻兼施,使寒散热清、上下调和、升降复常,故腹痛、呕吐自愈。

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以上方子仅供学习参考。倘若使用,建议咨询当地中药师,千万不要自作主张。

针对消化道问题,艾灸疗法最安全。方法:
腹部天突穴,膻中穴,上脘穴,中脘穴,
背部胃腧穴,脾俞穴。
倘若肠道不好,加腹部神阙穴和天枢穴,背部大肠腧穴。
以上穴位采用悬灸法最佳。用6.0CM粗艾条悬灸,每个穴位悬灸十分钟左右。倘若没有人帮你,背部艾灸不方便,可以借助艾灸工具,比如艾灸瓦罐、或者艾灸腰带或者悬灸仪。
四肢艾灸:足三里,解溪穴,公孙穴,曲池穴。四肢艾灸采用穴位灸盒子绑在四肢穴位上艾灸,可以和腹部艾灸同时进行。
艾灸后每个穴位按揉一下,以便于艾灸后热量迅速渗透散开。
贴中药贴在腹部中脘穴和背部胃腧穴,一天两贴,一贴用20小时,贴三天停一天然后继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天佑_z9

居士每一讲,都很通透实用,真是度人无量功德!

张医生 回复 @天佑_z9

谢谢您的鼓励

丹尼紫迷

怎么加微信

悠闲金小哥悠闲

圆方是什么,自己买中药自制吗

张医生 回复 @悠闲金小哥悠闲

原方,就是原来的剂量,不要更改

梦想_tok

136316092091

猜你喜欢
半夏

原来,花并不是在你发现的时候才败的。原来,茶并不是在你发现的时候才凉的。你只是,离得远了,看不到盛败。你只是,等得久了,忽略了暖凉。...

by:华语音乐

半夏

不料心错许枝断新芽怎奈雨倾透花残半夏2019年半夏时节,接棒自古以来情诗传承,浅唱百转千回爱情之苦。...

by:华语音乐

半冬半夏

女生穿越到架空的历史里,居然还有美人鱼。那好吧。―听说你们十八岁才能来海上?―谁说的?―安徒生啊?―那他一定是骗子

by:鬼才宋宋

半夏生

叶上半夏的声音蜕变记录

by:叶上半夏

一钱半夏

【内容简介】顾毅多次求职失败后,在同乡素兰的帮助下进入到一家小型家族式加工制造企业做质检员。专业不对口,加之公司内各类心怀鬼胎同事对他的排挤和打压,让本性淳朴的...

by:睿尔有声书馆

半夏淘歌

经常会到处去淘歌,很多时候不看歌词,听到好听的就下载下来。不知不觉就收集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不同风格的歌。有些欢快,有些悲伤,有些安静。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故事。半...

by:半夏树洞_JuLy

半夏月北翼

药侯嫡女半夏,被姐姐跟心爱的太子哥哥谋害至死。再次醒来,重生到回都京的前几天。她带着上辈子的记忆,撕开姐姐的美人皮,揭穿继母的假菩萨面。都京传言说她乡下土...

by:晚玥儿

风吹半夏

《风吹半夏》是由傅东育、毛溦执导,赵丽颖、欧豪、李光洁领衔主演,刘威、任重、冯嘉怡特邀主演,孙千、黄澄澄、宋熹联合主演,王劲松特别出演的时代剧。许半夏的母亲生许...

by:零清音

半夏初上

经典作品推荐,绝对震撼您的心灵。高品质获奖小说。。大家多支持,小说情节进口时间脉搏,内容精彩生动。人物刻画细腻到位。给您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欢迎多提建议和意见...

by:放开让我来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