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解读

2023-06-18 12:38:1726:46 503
声音简介

曹刿论战


左丘明《左氏春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原文读完了,咱们开始解读。别着急啊,一会儿告诉你为啥是投机成功。


先说说这是个什么事。


咱们都听说过“春秋”,“战国”,这是中国的两个历史阶段,春秋在前,战国在后。春秋时期,有一个名义上的统治者,就是东周,为啥叫“名义上”?因为它已经管不了它下面分封的诸侯国了,这些诸侯国自成一体,互相结盟,互相攻打,自生自灭,不把周王当老大,谁混得牛谁就是老大!


当时的齐国就是混得比较牛的,家大业大脾气大,齐国就慢慢的当了老大。后来齐国发生动乱,老大齐襄公被人干掉了,然后干掉老大的又被别人干掉了,国家乱了,需要新王子即位,后来那个王子差点在回国途中被人干掉了,这就是死里逃生的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差点干掉齐桓公的是鲁国人,所以齐桓公有点生气,决定教训一下鲁国。于是,在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发兵攻打鲁国,在长勺这个地方摆开了战场,这就是“长勺之战”。(长勺在山东莱芜东北)本文就是讲述这场战争的。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时间,就是按鲁国纪年算,是鲁庄公十年。为啥说“伐我”呢?因为写作文的左丘明是鲁国人,他写的“春秋左氏传”,又叫“左氏春秋”,又叫“左转”,所以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鲁国。


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是谁啊?是一个普通干部,属于有文化的“士”的阶层,当时在地方工作。他一听庄公要迎战,(公将战)觉得机会来了,立刻求见庄公。


这怎么说?因为曹刿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后面再说。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曹刿要去见国君,高级领导,同事和同乡搞不懂了,就问:“这都是吃肉的人谋划的事,你去掺和啥?”这个中间的“间”,要读“间”,第四声,表示参与的意思。


这就说明,曹刿只是基层干部,平常没机会见大领导,甚至没机会“吃肉”,可见,“有肉吃”代表社会地位啊。而曹刿可不是奔着吃肉去的,他有更大的目标。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说:“那帮吃肉的家伙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赶紧奔国都曲阜去了,就是孔夫子的老家。


从行文看,曹刿一直是韬光养晦的,处事很低调,以至于同事同乡都不知道他的志向,可能也不知道曹刿是贵胄之后,就像刘备一样,“有个姥爷也姓毕”,呵呵,是有位祖宗也是王侯,因此,他们血管里还流淌着成王成侯的气血,只是沧海桑田,现在落魄了,但是,只要机会一到,他们马上就开始行动,比如刘备,一看黄巾军起义,他就来精神了,镇压黄巾军,就是他有机会展示自己,咸鱼翻身的开始。


扯远了,回到曹刿。曹刿一看要开战,就意识到翻身的机会来了!


因为鲁国和齐国打过很多仗,鲁国基本没赢过,所以一听说打仗,军队和老百姓的士气都很低,反正打也是输,于是人们埋怨政府无能,“肉食者鄙”不就是挖苦人的吗?曹刿很清楚自己的水平是啥样,他认为此时出山,打一个胜仗,挽救颓势,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强心针,这才是他露脸的机会呢!


乱世出英雄,此言不虚啊!


见了鲁庄公,开门见山,直接问:“何以战?”,凭什么打啊?废话!凭军队和兵器来战呗?难道凭魔法啊?


曹刿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他问的是更深层的东西。庄公一下就听懂了,马上回答,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就是说,吃的穿的,我都不敢据为己有,分了好多给别人,他们会支持我的。


曹刿一听,切!分人?分谁了?你是说那些王公大臣吧?分的东西不都给他们了吗,老百姓谁见着了?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恩小惠,跟撒狗粮似的,还只撒给王公大臣(未遍),老百姓不会支持你的。


庄公又说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鬼神的时候,那些牛羊珍宝绸缎之类的贡品(牺牲玉帛),我从来不弄虚作假(弗敢加也),从来都老老实实上报给老天爷(必以信),神灵会支持我的!


别笑!别笑!那个时代,祭祀鬼神是规矩,是重要的精神信仰,无论王公贵族还是老百姓都很重视,办大事的时候,比如造房子、修水利、战争、重大节日,都得祭祀神灵,以获得神灵的保佑。所以,庄公才说我对神仙很诚实,应该能保佑我。


曹刿可没笑,他也信鬼神,但他知道,噢!就你祭祀神灵了啊?人家齐国就没祭祀?齐国就弄虚作假了,没“必以信”?咱总打败仗,是不是你偷吃贡品了?


这话他可没敢说,他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是小信用,都没有11315标识,不能取信于人(未孚),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又给怼回去了。


庄公一听,哦,王公贵族不行,神灵不行,我还有。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小大之狱),虽然不能全部察看,凡是我察看过的,必然要处理的合情合理(必以情)。


曹刿这时候一拍大腿,好!这就行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作为领导,您已经尽了职守了(忠之属也),具备打胜仗的条件了。如果开战,请让我和您一起去。干嘛去?当然是当参谋去啊。


你以为鲁庄公说服曹刿了啊?拉倒吧!曹刿是不耐烦了,听了半天,他觉得庄公根本就不在道上,不属于聪明人那一类,哦,能合理断案就能获得军事胜利啊?这样的话,法官也能当将军了!但是再否定下去,弄不好庄公也就不耐烦了,兴许把他给轰出去,那他的理想就实现不了了。所以赶紧借坡下驴,大拇指一翘,夸奖庄公“说得好!有水平!”,真实目的是,打仗带我去(战则请从),否则,你一个地方普通干部,既不是将军也不是战士,更不是随从,战斗和你有啥关系啊?


他已经看清了,鲁庄公无法打赢战争,他不是军事家,但从古至今的君臣礼法曹刿还是懂的,臣子就是辅佐君王的,“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想发达,就得贡献朝廷,这就是真理。所以曹刿真正的企图就是作为参谋参战,前面的对话只是为了试探老大的水平,因为他以前也没见过国君,不知道国君都有啥本事啊。


庄公同意了,战斗开始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他俩同乘一辆战车,出现在阵地上。曹刿的抱负可以实现了!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正当曹刿观察敌情时,庄公发话了,让擂鼓进攻。曹刿赶紧按住,说:“不行!别动!”


这怎么回事啊?庄公傻了,这么大胆,敢对我说不行?到底是国君,真有容人之量,在百千军士面前,被一个下级按住,而且没有解释,居然就真不擂鼓进攻了,有水平!


鲁国不进攻,齐国可不等啊!齐人三鼓。意思是,齐国擂了三次鼓,进攻了三次。《左转》真省事,齐国进攻三次,鲁国干嘛呢?是放箭啊,还是吐唾沫啊,还是放出一群大妈,把齐军吓回去了啊?都没写,那齐军干嘛不一个冲锋打过来,反而退回去了呢?


这事一会再说,咱接着看文章。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曹刿拿着望远镜一看齐师退回去了,一拍扶手,大喊一声:“行了!打!”齐国军队就……打败了!(齐师败绩)《左转》你真省事,就这么败了?咋打的?


这文章主要表现的曹刿的军事水平,不是描写战争,咱也别瞎猜了,反正打赢了。


庄公一看乐坏了,命令追击!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一把又被曹刿按住了,“不中!等会!”


他干嘛呀?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下了战车满地看齐军的车辙印子,又爬上车,还嫌不够高,踩着扶手用望远镜看,看了一会,说:“行了!追!”于是,追击齐军,大获全胜。


打赢了,非常高兴,回到军营,庄公和其他人都很好奇,既克,公问其故。得问问,用了啥法儿啊?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说:“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通鼓是提气用的,大家一听鼓响就来劲了(一鼓作气),结果我们不动,他们就停下来,撤回去了;等了一会,开始敲第二遍鼓,军士们又摆开架势往前走,但我们还是没有回应,他们只好把队形再往回收,就有点泄气了(再而衰);最后一通鼓响,咱们还是不动,他们就不耐烦了,反正一会还得收队,但战鼓响,又不能不前进,所以有的摆着架势往前走,有的就懒洋洋的溜达,队形就散乱了,这不是作气,是没气了(三而竭)。他们没气了,我们可有的是啊(彼竭我盈),这时候我们开始擂鼓,军队向前冲击,就把他们散乱的阵型打垮了(故克之)。”


还没说完,接着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齐国是大国,有很多军事高人,行为难以揣测,我怕这是佯败,有伏兵(惧有伏焉)。所以我下车看他们的车辙印,一看乱七八糟,七扭八歪,就知道车手心慌了,在上车看他们的旌旗,不是举着,都是扛着跑,有的还嫌碍事,丢一地(旗靡),所以我才说可以追击了。这不,打了个大胜仗嘛!




曹刿是说完了,从庄公到士兵,都双挑大拇指赞扬曹刿高才,是个当将军的料!曹刿心满意足,政治目的达到了。果不其然,鲁庄公封曹刿为大夫。




文章这就解读完了,这回不用解释,你也知道为啥叫投机成功了吧。




其实曹刿很清楚他是怎么赢的,是钻了春秋时期战争礼仪的空子。长勺之战的时候,军队以战车为主,步兵为辅,打仗时,双方擂鼓,开始打马驾车冲击,步兵随后厮杀。但那时必须遵守战场礼仪,即双方必须同时擂鼓冲击,齐军一擂鼓,部队就开始缓步出击,一看对方不动,以为没准备好,得遵守礼仪啊,于是往回收队。车往回收队可不像人一样转身回来就是了,得绕圈,步兵早回去了,车得半天。最后一通鼓响后,士兵们就生气了,不知道还打不打啊,光绕圈了,队伍就散乱了,曹刿这时发令冲击,是以乱取胜,用了点诡计,打了个心理战,在现在说,是打赢了,在当时说,是没遵守规则,胜之不武,所以也没人学,曹刿自己也没再用第二次,历史记录里也见不到还有谁用了这招。因此,曹刿投机成功。


再往后,骑兵和步兵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军事行动也开始越来越显露出其本质:歼灭、征服,不择手段。所以,孙子说“兵者,诡道也”,等于肯定了曹刿的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的故事告诫了后人,像他的同乡一样撇嘴鄙视上级,不算看清现实,反而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要想实现抱负,必须抓住机会施展才华,才能实现上位之梦,毕竟,上位了才能实现抱负嘛!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57714513

听得最明白的一次解读

猜你喜欢
曹刿论战

《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ao第二声),故又称“长...

by:一颗酸葡萄_

曹刿论战朗诵读

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中的一篇文章)《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by:老裴背古文

曹刿论战 先秦 左丘明

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

by:小巧小玲

中医论战

打完万民皆医,帮助您明理,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遇到疾病不着急,不害怕,有办法,沉着应对!同时要请中医各大门派,进行理论论战,寻找最佳治疗预防方案,帮助更多的人

by:董学军讲健康

大师论战略

很久之前的一本书。补充了解企业战略演进历程。

by:李嘉翔

大侠论战史

历史的改变往往源于战争,而绝少直接来自于谈判桌上。战场上捞不到的,更别指望在谈判桌上得到!大侠将给大家分享那些改变历史轨迹的战争史。不定期更新,欢迎收藏聆听!

by:读书的瓜娃

王志刚论战略

所谓战略,就是我们在面临关键阶段的重大决策时,如何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的做事。

by:邱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