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白话商君书-徕民第十五

2023-07-21 11:09:3511:58 2428
声音简介

徕民,即招徕民众。本篇开篇论述了土地资源配置要合理,山林湖泽的比例要适当,民众的人口要适中。进而分析秦国地广人稀,土地没有有效利用。而三晋人多地少,民众生活资源缺乏。因此商鞅建议秦孝公采取减免赋税徭役的优惠政策吸引三晋民众,招他们来秦国以开垦荒地。这样既削减了三晋的兵力,又增加了秦国的粮食产量,而本国的民众则可以全力投入作战,这样就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他驳斥了秦国的大臣吝惜徭役赋税收入而不肯免除役税的做法,因为三晋之民不来,那些徭役赋税的收入无从谈起,不如招徕民众,虽然免除了徭役赋税,但也确实增加了粮食产量。

 

方圆百里的地方,高山、丘陵占国土的十分之一,湖泊、沼泽占国土的十分之一,山谷河流占国土的十分之一,城镇道路占国土的十分之一,薄田占国土的十分之二,良田占国土的十分之四。用这些可以养活约五万个农夫。其中的高山、丘陵、湖泊、沼泽、山谷、河流可以供给各种生活资料,城镇道路足够它的民众居住,这就是先古帝王制定的规划土地、分配人口的原则。

 

现在秦国拥有五个方千里的土地,可是种庄稼的田地还占不到十分之二,田数不到一百万,国中的湖泊沼泽、山谷溪流、大山大河中的物产、财宝又不能全部被利用,这就是人口没有满足土地啊。与秦相邻的国家是三家分晋后的韩、赵、魏三国;秦国想要用兵攻打的是韩、魏两国。这两个国家土地面积狭小而人口众多,他们房屋错杂聚居在一起。百姓从事商贾来获利的,上无爵位,下无土地和住宅,只能靠耍奸欺诈从事工商业来维持生活。人们在山坡和湖泽的低洼处挖洞居住的超过半数。这些国家的土地不够供养它的民众生存,似乎超过了秦国民众不够用来充实他的国土的程度。我们揣摩民众的心情,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是田地和房屋。可是三晋确实没有,而秦的田地富裕有余也是实情。即使这样,韩、赵、魏三国的民众也不向西到秦国来,是因为秦的士阶层忧愁而民众辛苦。我个人认为,以为大王的官吏高明是错误的认识。他们不去争取三晋的民众,是吝惜爵位和舍不得免租免役。他们说:“三晋所以弱的原因,是由于三晋人民追求安乐,朝廷又轻易准许免除租役给人爵位。秦国所以强的原因,是由于秦国人民甘愿劳苦,朝廷又不轻易准许免除租役给人爵位。如果我们也多给人民爵位,延长免除租役的时间,就是放弃秦国所以强大的原则,而使用三晋所以弱的原则。”这就是大王的官吏重视爵位、舍不得免除租役的说辞,我个人认为这种话不对。我们所以叫人民吃苦来加强兵力,是为了攻打敌国,实现自己的愿望。兵法说:“敌国兵力弱了,我们兵力就强了。”这是说我们没有失掉进攻的能力,而敌人失掉了防御的能力。现在三晋打不过秦国,已经四代了。自魏襄王以来,他们在野外作战打不过秦国,守城必定被秦国攻下,大小战役,三晋败给秦国的次数,是数不过来的。像这样,他们还不屈服,秦国仅能取得他们的土地,而不能夺去他们的人民。

 

现在大王发布的优惠政策,凡是各诸侯国来归附的人,现在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赋税,不用参加作战。秦国四境之内的丘陵、坡地、洼地,十年不收赋税,并把这些都写在法律中。这样做足以招来上百万农夫。方才我说:“揣摩民众的心情,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是田地和房屋,可是三晋没有是实情,秦的田地富余也是实情。情况如此,而韩、赵、魏三国的民众也不向西到秦国来的原因,是秦的士阶层忧愁而民众辛苦。”现在赐给他们田地住宅,又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赋税,这就是给他们想要的,又不让他们干不情愿干的事。这样,秦崤(xiao二声)山以东的民众没有不西向秦而来的,这就是归德啊。如果不是这样,从各国来的民众充实了荒芜的土地,使那里土地有所产出,百万人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所创造的好处之多,仅仅是不丧失进攻的力量吗?

 

秦国所担心的,是发兵去征伐他国,本国就会贫穷;安居务农,敌人就得到休息。这就是大王所不能两全其美的事。过去三代国君都打了胜仗,可天下诸侯国却不服气。现在用秦国原有的民众应对敌国的军队,而让新招来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军队即使驻扎国外上百天,国内也不会对农时有片刻耽误,这就是富国强兵两全其美的效果。我所说的用兵,不是要全部发动尽数使用,而是要研究清楚国内所能供给军队的马匹和车辆。让秦国原有的民众去打仗,让新招来的民众供给粮草。天下诸侯国如果有不服从的,那大王用这些军队在春天骚扰他们种地,夏天去吃他们贮藏的粮食,秋天夺取他们收割的庄稼,冬天使他们藏的粮食上冻。用《大武》篇所言动摇他们的国本,用《允文》篇所言安抚他们的后代。大王如果这么做,十年以内,各诸侯国中会没有与秦国不一条心的,大王为什么还要吝啬爵位,舍不得免除役赋呢?

 

伊阙之战和华阳之战的胜利,秦国军队斩获颇多又向东挺进。向东进攻没有什么好处也是很明显的。而官吏们认为能立大功,因为这样能杀伤敌国。现在我们用长满荒草的土地招来韩、赵、魏三国的民众,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对敌人的破坏同战胜敌人带来的破坏有同样的效果。而秦国得到他们的民众让他们生产粮食,这是军事和生产两个方面都能成就的妙计。况且秦国在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中损失了多少人呀?秦国的民众因为在外征战不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又有多少呢?我个人认为没有办法计算了。假如大王的臣子中,有能够运用这些兵力,只用这些兵力的一半来削弱韩、赵、魏三晋的实力而使秦国强大,取得如同三次战役一样的胜利的人,大王一定要重加赏赐。现在我所说的方法,民众不需服一天的徭役,官府不浪费多少钱,可是却能削弱三晋的实力,使秦国强大,远胜过那三次战役,大王却还是认为不可行,我愚笨对此不能理解。

伊阙之战,公元前293年,秦大将白起率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大破魏国、韩国联军,夺取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

华阳之战。公元前273年,白起大破魏、赵联军于华阳(今河南上蔡),斩首15万。此役是秦国“示天下要(腰)断山东之脊”(《战国策·魏策》)的一次成功尝试。

长平之胜:公元前260年,白起率军攻赵,大破赵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全歼赵军45万,使赵国元气大伤,再无力与秦国抗衡。

 

齐国有个叫东郭敞的人,贪欲较强,希望自己能拥有万金。他的徒弟请求救济,他不给,说:“我打算用这些钱换取爵位。”他的徒弟很生气,离开他到宋国去了。有人说:“这个人吝惜还没有得到的东西,还不如将已有的东西先给他的徒弟。”现在三晋有民众,而秦国还吝惜免除的徭役和赋税,这也是吝惜没有的东西,却因此失去了原有的东西,这和东郭敞的吝惜没有到手的爵位,反而失去自己的徒弟有区别吗?上古的时候有尧舜,在当时被人称颂;中古时候有商汤、周武王,在位时民众都信服。这四位帝王,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称赞,被视为圣王,但他们治理国家的方法却不能被以后的统治者使用。现在免除三代的徭役和赋税,那么三晋民众就能全被招来了。这不是以大王您今天的贤明,而让三晋的后世的人替大王效力吗?那么看来不是圣人的说法特别,而是听从圣人的教导很难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霍bit

《商君书》非商君所作,《论语》非孔子所作

EuphieMa雨霏妈

《徕民》篇内容怎么看上去不像是商鞅给秦孝公献的策啊?战胜三晋,尤其那三场大战,明显是秦昭襄王与白起的时代啊!“三晋不胜秦,四世矣”,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正好四世。

猜你喜欢
白话文商君书

商君书,农战,驭民五术。

by:不会写诗的诗人

商君书白话版

《商君书》在古代的时候也一直就是禁书,那么这到底是一本怎么样的书籍呢?要说这部书堪称是天下第一禁书,而他只能是皇帝才能够阅览,而尤其是天下的百姓们是绝对禁止的。...

by: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商君书(白话版)

《商君书》从君主独裁的角度,推行法治,注重农战,主张极刑厚赏,以富国强兵为急务,而以去智愚民为手段,自有其历史意义。但此书名为任法,实则明术,着眼点唯在于如何使...

by:谈笑翁

《商君书》白话文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治国之道了解一下?

by:歪嘴文说

《商君书》原典及白话文

《商君书》也称《商子》,过去一直是太傅教太子的教材,只有历代君王和准君王才能读到。现存24篇,是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商君书》...

by:白泽入世

商君书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by:故磊溪边

商君书

《商君书》原文朗读,白云出岫录制

by:白云出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