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编辑工作

2019-11-12 14:00:2376:46 112
声音简介

第二章 编辑工作

 

1. 信息采集具有哪些作用?编辑需要采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1)作用

①有助于把握出版物市场趋势。通过搜集、记录、整理、分析出版物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供需情况,系统掌握显在市场和潜在市场的情报和数据,为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②有助于出版物的科学设计。在构思出版物的整体设计方案时,对内容的深层涵义、消费者的心理要求、复制的技术条件、原材料的供应情况、生产成本的预算等信息的采集,是设计出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从而为消费者所喜爱的出版物的重要条件。

③有助于对稿件的判断和加工。编辑只有以与内容相关的信息为参照,才能对稿件作出全面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并由此作出取舍、调整、增补、删节等处理;同时,只有以出版工作规范、有关学科规范等信息为依据,才能对稿件进行必要的编辑加工。

④有助于制订营销方案。任何出版物营销方案的制订,都需要建立在对消费者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充分了解、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

(2)内容

从编辑工作的要求出发,需要采集的信息可以分为一般信息和专业信息。

①一般信息包括社会发展信息和科学文化信息。

社会发展信息是指影响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信息,包括国际形势,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与发展规划,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经济形势变化,人口状况,国民教育状况,国民购买力和基本生活指数等各类信息。

科学文化信息是指与出版物内容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与学科门类发展变化的信息。

②专业信息包括出版业市场信息、作者信息和消费者信息。

出版业市场信息包括出版动态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

出版动态信息主要指各种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出版信息,如出版物目录、出版物评论、出版动态报道、出版物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出版统计资料等。这是构成出版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竞争对手信息是指与本出版单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或潜在市场竞争关系)的其他出版单位的相关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出版规模、品种构成、出版特色、经济实力、出版策略、竞争战略等。它们对于编辑确定自己的选题方向,判断出版价值,制定出版策略和决定出版物的出版方式、数量、定价等,具有举足轻重的参考作用。

作者信息是指作者基本情况的资料,既包括对有关学科作者群的分布状况和结构状况的了解与分析,也包括对作者群体中各人不同专长、不同学识水平的了解与分析,如具体作者的个人生平、专业特长、研究方向、文字修养,从事研究工作的经历、成果、代表作品、当前的研究课题、撰著新计划等。还应包括作者的人际关系、性格、爱好等。

消费者信息是指出版物在消费者中引起的反应和消费者对未来出版物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此类信息中既有消费者针对单一出版物品种的评价,也有消费者对某类出版物的综合反映;既有一个时期内出版物的发行销售情况和公众对它们总体倾向的评价,也有公众对新出版物的希望和要求;同时,也包括消费者对出版单位的认知度与认可度。

 

2. 信息采集的方法有哪几种?

①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这是获取消费者信息、出版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出版物交易场所包括出版物零售店,全国和地方的书市,图书订货会,国际性书展。

②文献检索。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和一些专为出版业服务的信息中心,都能存储和提供有关出版的信息。

③关注大众传媒。可以利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或者是出版单位网站、网上书店、出版信息服务网站、网上报刊、网上图书馆等网络媒体。

④人际交往。编辑通过与作者的互访、通信和其他各种方式的联络,通过同各类与出版业务相关人士的交流,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有关的社会活动,都可直接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出版单位也可通过组织编辑沙龙、作者沙龙、读者座谈会等联谊活动,为编辑充分运用人际交往方式采集信息创造条件。

⑤专业市场调查。编辑可以通过查看调查公司公布的调查分析报告获知某方面的相关信息,出版单位也可以就某一项目请调查公司进行专项调查。

 

3. 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①筛选。将采集到的分散、零乱的信息经过识别、整理、核实,将其中过时的、重复的、不准确的信息剔除出去,把主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保留下来。

②加工。所谓加工,就是在筛选的基础上,经过组合、整理、分析,形成系统的、有一定规格的信息数据资料或调查研究报告等,使信息有序化、系统化。

③存储。信息经过筛选、加工以后,需要进行存储。不但暂时不利用的信息需要存储,而且利用过的信息也需要存储。

④使用。要注意编辑经验的积累和多种信息的交融,以利于思维多元化、多角度的延伸, 将信息化成求新求变的观念,化成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为选题策划和其他编辑工作打下基础。

 

4. 什么是选题?什么是选题策划?

(1)选题的概念

是指经多方面分析、考量而选中主题后拟实施的出版项目。选题一般以未来出版物的题目作为名称,故有时用以指代出版物本身。选题是出版物编辑工作的基础。

(2)选题策划的概念

编辑人员根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选题策划是编辑工作与出版工作之“本”。

5. 选题策划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要求?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作用

①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选题策划是对出版物的基础性设计,从根本上决定着出版物成品的内容质量。策划选题的过程,也就是编辑理解和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的过程。

②保障出版生产秩序。单个选题的策划和在众多选题策划基础上订立的选题计划,以及进而制订的发稿计划、出版物生产计划和营销计划,能够有效地明确出版单位的工作目标,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出版秩序。

③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选题策划是对精神产品的设计,起着引导精神产品生产全过程的重要作用。选题策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能为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④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是通过所生产的每一种具体出版物来展现的。因此,选题策划便成了塑造出版单位品牌形象的首要措施。

(2)要求

1)原则要求

①贯彻出版方针。选题策划必须符合国家的出版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认真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选题策划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含有国家依法禁止出版的内容;如果策划的选题是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容;策划选题时,还必须注意不能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③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选题策划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好契合点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是选题策划的重要目标。

④正确引导消费者。一个好的选题,无论是基本立意还是主要内容,都应该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引导消费者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从而给人以启发、教育,体现出明确的引导性。

⑤具有独创性。选题之所以能够成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独创性。在结合本出版单位的业务范围特色和考虑本出版单位的编辑力量的基础上,力争在内容方面或在形式方面具有独创性。

2)具体要求

①针对性。在策划每一种出版物的选题时,策划者应该有非常清晰的目标消费者定位,即必须十分明确设计的出版物是供哪些消费者使用的。

②前瞻性。在策划选题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处于激烈竞争状况中的市场在相应出版物开始发行时可能发生的变化。

③可行性。选题的最终实现,是要以出版单位本身的主观条件(业务范围、人力、物力、财力等)和外部客观条件(作者、制作生产能力、市场、时间等)为基础的。对选题的策划,一定要密切结合主、客观条件进行周密的思考,一定要切实可行。

(3)内容

①信息梳理。信息梳理是选题策划最基础的工作内容。这项工作主要是有机接合信息采集环节,对各种信息进行梳理以便选择利用。

②选题设计。选题设计是指编辑人员整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思、拟订出具体出版项目总体方案的工作。它是选题策划工作的核心内容。

③选题论证。编辑人员设计的选题,必须经过集体论证,才可以成为出版单位的生产项目。

④选题优化。对选题进行优化是选题策划工作中的重要步骤,但这项工作并非只进行一次,也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贯穿于出版物生产全过程的。选题优化包括修订和调整两方面的工作:修订过时或脱离实际的内容,增强选题的针对性;根据出版物市场的变化调整选题角度和实施方案,加强可操作性。

 

6. 期刊选题策划有别于图书选题策划的特殊之处是什么?

(1)期刊选题策划的层次。

①宏观层次的策划。期刊的宏观层次选题策划,是对一种期刊的总体策划,涉及期刊的性质、宗旨、编辑目的、编辑方针、内容定位、读者定位、风格定位、出版周期、形态结构等,决定着一种期刊的总体面貌和办刊宗旨。

②中观层次的策划。期刊编辑部经常需要进行的选题策划,是在中观层次进行的。这一层次的策划又包括栏目设计、专题策划、作品组配3个方面。

③微观层次的策划。微观层次的策划常常是对栏目设计和专题策划的具体实施,所以需要根据栏目或者专题的设计要求组织作者撰写某一主题的文章。

(2)期刊选题策划的具体要求。

①针对性。与图书选题策划相比,针对性基本相同。

②前瞻性。期刊选题策划的前瞻性对不同层次的策划有不同的要求。宏观层次策划的前瞻性往往要求有很大的时间“提前量”,期刊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的策划,则前瞻的时间提前量可以短一些。

③可行性。可行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作者能力的考虑上。无论是设计栏目或者策划专题,都要充分考虑是否有相应的作者。

 

7. 组稿有哪几种方式?包括哪些基本步骤?

(1)方式

①个别约稿。个别约稿是编辑直接约请作者创作稿件的组稿方式。这种组稿方式是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

②社会征稿。社会征稿是出版单位通过一定的媒体或其他传播手段,向社会公开征集稿件的组稿方式。

③群体集稿。群体集稿是指出版单位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约请一批有创作实力的作者撰写稿件的组稿方式,如向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学术团体等的作者群体组织稿件。

(2)步骤

①组稿的准备。为了使组稿取得预期的效果,编辑一定要作充分的准备:一是要深入研究选题,以便向作者充分展示市场的需求、选题的价值和设计的合理性。二是制订组稿方案,对于诸如向谁组稿、由谁组稿、交稿时间、出版时间、付酬标准等问题都要逐条写明,并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

②联系作者。当对选题的要求和作者人选有了明确、细致的了解之后,编辑可开始联系选择合适的作者。

③商讨撰稿事宜。合适的作者选定以后,编辑要向作者全面介绍选题策划的意图和内容;商讨稿件的结构、体例;确定作者所要撰写的内容及各部分的篇幅;如需配图,向作者提出有关图稿的要求;约定交稿时间,等等。

④确定约稿关系。与作者商讨好撰稿事宜之后,出版单位就可以用口头约定或与作者签订约稿合同的方式确定约稿关系,作者正式开始创作。

 

8. 出版单位的稿件有哪几种来源?

①自投。这是作者自行把稿件投寄给有关出版单位,既表示希望自己的作品公开发表,同时也表示愿将该作品的出版权授予该出版单位。

②推荐。这是指由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出面,把作者的稿件转交给出版单位。

③引进。这是通过著作权贸易或者出版交流而获得稿件。

④组织。这是编辑根据所策划并得到批准的选题,主动物色、联系作者而获得稿件。

 

9. 审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①决定稿件取舍,为文化传播把关。从决定稿件取舍这一点来看,审稿工作为文化传播把关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为发现好作品并保护它“出关”,一为鉴别坏作品并阻止它“过关”。

②提出修改意见,提高稿件质量。审稿不仅可以对那些有一定基础但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的稿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还可以为稿件质量的提升指明方向。

③发现创作人才,扩大作者队伍。审稿不仅可以从众多的稿件中挑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发现优秀作品的同时发现优秀的人才,还可以透过各类“舍掉”的稿件发现优秀的创作人才,使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并保持较高的总体水平。

 

10. 我国实行什么审稿制度?这项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审稿制度

我国出版单位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审稿制度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简称“三审制”,有时又称“三审责任制度”,即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事级组成的审稿制度。

(2)要求

①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

②三审依照初审→复审→终审的次序循序递进。前一审级对后一审级负责并以本审级的意见为后一审级的审稿提供基础,后一审级对前一审级制约并以本审级的意见对前一审级的审稿结果作出评判与补充。只有三审通过以后,才能对稿件正式作出处理。

③担任责任编辑的人员必须具备中级及以上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经注册而持有责任编辑证书。初级技术人员提出的审稿意见,必须由具备责任编辑资质的编辑人员负责复核并签字认可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初审审稿意见。

 

11. 对稿件的内容质量有哪些基本要求?对稿件的形式质量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1)对稿件内容质量的评价

①政治性。对稿件政治性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现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政治性还要求稿件内容不得违反党和国家各项具体的方针政策。因此,任何稿件都不得含有《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出版物登载的内容。

②思想性。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引导消费者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持积极健康的思想格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全盘西化。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传播先进的社会意识,宣传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进思想。面向未成年人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入身心健康的内容。

③科学性。尊重历史,尊重事实,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准确表述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正确使用和解释科学术语。认真分析和选择材料,引证真实准确的材料(包括图表和数据)等。

④知识性。知识性的基本要求是合乎科学。稿件包含的内容应该是经过条理化、系统化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生产实践的经验与总结,稿件介绍知识的方法应该充分考虑到时代的要求和消费者的需要,必须正确、全面,不能歪曲或片面。

⑤独创性。独创性表现为稿件在学术观点、资料发掘、题材开拓、艺术风格或表现形式等方面有超越前人之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东西。

⑥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时效较长。对于相当一部分书稿尤其是工具书、资料书,审稿时都要衡量内容的稳定性,判断稿件的内容是否能在较长时间内具有使用价值,能发挥效益。

⑦艺术性。艺术性是指稿件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点、对读者产生审美感染力的程度。它表现为构思具有创意,运用语言文字或艺术手法的技巧臻于完美,具备一定特色,能给读者带来较多的审美愉悦。

 

(2)对稿件形式质量的评价

①结构框架。稿件的结构框架是指稿件中的内容层次安排形式。结构框架的合理,主要表现为:各个部分的前后次序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体现出一定的系统结构;各个部分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每个部分的阐述方式具有同一性,等等。

②行文格式。行文格式的统一,主要表现为各级标题采用互有区别的标志,而相同级别的标题均采用相同的标志;公式、图片、表格和各种注释的格式标志应该一致。

③表述形式。稿件的表述形式是指稿件中对语言文字及量和单位的应用状况。任何稿件的表述形式都应该符合相关的规范。

 

12. 对审稿人员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①坚持稿件取舍标准。审稿者要按照出版要求和有关规定,通过对稿件的阅读和研究,在从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独创性等方面对稿件的内容质量及从结构框架、体例、表述形式等方面对稿件的形式质量作出较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对是否接受出版作出选择。

②评价要客观、科学。对于一部稿件的取舍,是在对稿件进行审阅并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和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因此,评价与判断的客观、科学极为重要。既不能够以偏概全、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也不能使评价与判断仅仅停留于表层,对于稿件的精髓或根本缺陷认识不清。

 

13. 期刊的审稿有哪些特殊要求?

①符合期刊宗旨和定位。为了维护期刊的形象和期刊的整体结构,期刊编辑在审稿时,要坚持从期刊出发,按照期刊既定的编辑方针和取稿标准选择稿件,不能降格以求。

②把握栏目风格。期刊编辑在审稿时,不仅要考虑某篇稿件本刊能否采用,而且还要进一步考虑本刊某个栏目能否采用。栏目的协调性关乎整本期刊的协调性。

③注重时效性。是否符合时效性要求,是期刊编辑审稿的一条重要标准。这种时效性,往往表现在对新事物的及时宣传,对新学说的及时介绍,对热点人物的及时报道,对突发事件的及时追踪。要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这样,刊物才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

④弘扬创造性。尽量发掘并突出稿件中一点一滴的创造性,为发现、培养新作者打好基础,拓展方向。

⑤考虑稿件篇幅。一本刊物的篇幅,总是事先设定的,一般情况下不会随便变动;其中每个栏目所刊载文章的篇幅,也有一定的浮动范围,相互之间不宜相差悬殊。所以,编辑审稿时须胸有全局,善于控制篇幅。

 

14. 审稿的最基本方法有哪些?审读稿件如何进行?

(1)审稿的最基本方法

通读全稿并对有问题处作出批注。

(2)稿的进行

不论是组织的稿件还是自投、推荐或者引进的稿件,初审者都必须通读整部稿件。这是了解稿件全部内容的唯一途径,是只看内容提要、篇章要义或重点抽读都无法替代的。只有通过通读,才能奠定审稿的基础。

审读稿件要审读两遍:第一遍是略读,第二遍是精读。

①略读。略读最好先阅读前言、后记与章节目录,了解稿件的基本内容和总体框架;然后再审读稿件的具体内容,以了解特色和整体质量。略读时对稿件中某些地方如有疑问,一般用铅笔简单标注。

②精读。精读时,审稿者应该从头至尾认真地阅读全稿,同时验证自己在略读时对于稿件的了解是否正确,并对在略读中产生的疑问作进一步的探究解决。如确认存在问题,要把意见写明,以提请作者修改;如研究后觉得实际上没有问题,要把略读时的铅笔标记擦除;如精读时发现新的问题,就要把意见及时标注在稿面上。

这种全稿阅读通常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反复地进行的;对那些特别重要的内容或者存有疑问之处,更是要反复研读,直到得出结论为止。

 

15. 对稿件质量评价采用什么方法?

①比较:对稿件所引用的材料、理论和所阐发的观点,都可以用审稿者已经掌握的有关政策、专业知识来进行比较,也可以根据已经出版的同类著作、辞书或资料汇编等工具书所提供的材料、理论、观点来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对稿件各个部分的比较,还可以发现稿件中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

②分析:从主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切题,思想表达是否清楚,材料是否可靠,说理是否充分,立论是否正确;主题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内容的主次关系安排得是否得当,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处理得是否合乎逻辑,体例是否统一,表述是否通畅、有条理,文字是否通顺等方面对全稿进行分析。

③综合: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对稿件本身进行全方位衡量,即依据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独创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判断其内容是否达到可以出版的质量要求,同时对稿件在结构框架、体例、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优缺点作总体性的概括。第二,对稿件是否符合本出版单位的出版要求和出版风格、是否可以归入本单位现有的品种板块之中,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判断。并对下一步的如何整合、完善有所考虑。第三,稿件如果可以出版,对后续情况应有所考虑。譬如,按照稿件的内容应该有什么样的宣传、促销工作,该作品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可能产生怎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等。

 

16. 审稿结论有哪几种?相应的审稿意见应如何体现?

(1)审稿结论

一般有3种:退稿、退修、接受出版

2具体体现

①如果是不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稿”。审稿者要非常明确地说明退稿理由。

②如果是基本符合出版要求但又存在一些不足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修”。(又称“退改”),即把稿件退还给作者进行修改。审稿者必须说明稿件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及要求进行修改的理由,并提出中肯的、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使作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出版单位的意图,并将这一意图和要求贯彻到修改工作中去。

③如果是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就是“接受出版”。(对期刊的自投稿件多用“决定采用”的表述形式)。

 

17. 编辑加工整理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作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概念

编辑加工整理通常简称“编辑加工”“加工整理”或“加工”,是对已决定接受出版的稿件再次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作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

2)作用

①履行出版单位职责。出版单位负有的“把关”职责,就是体现在有权拒绝出版不合格的作品。如果出版单位选择某一作品出版,那就必然会帮助提升该作品在社会上的流通能力,扩大它在社会公众中的传播范围,强化它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出版单位必须对该作品所产生的结果负责,不存在任何可以推诿的理由,否则“把关”职责就无从谈起。

②保证出版物质量。编辑加工整理具有消灭差错、弥补疏漏、规范文字、提高质量的作用;编辑加工整理还具有对稿件的把关职能;此外,就书刊稿件来说,编辑加工整理工作做得好,对后续的整体设计、印前制作、校对等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③发挥和提高编辑人员的创造性。

3)原则

①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第一,尊重作者,就是要尊重作者的著作权。因此,要在著作权法规定的允许范围内进行加工。第二,要尊重原稿所体现的作者的学术观点。第三,要尊重作者的风格。

②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对稿件的修改必须有充分的依据和理由,必须有绝对的把握。

③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编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并按照《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有关内容对原稿中不规范的地方一一予以改正。编辑的修改应该是只改非改不可的,可改可不改的一律不改。

 

18. 编辑加工整理包括哪些步骤?采用什么方法?

(1)步骤

①准备。主要检查稿件是否齐全,既检查正文( 指由文字、图片、表格等构成的作品本身)部分的稿件,也要检查辅文( 指正文的辅助文字,一般包括目录、序、跋、凡 例、注释、附 录、索引等)部分的稿件。此外,如果准备利用作者提交的电子文件原稿发稿,需要核实该电子文件的格式是否能够与排版系统兼容。

②计划。要拟订一个比较完整的编辑加工整理方案。方案包括加工整理的内容、标准、重点、难点、方法、时间安排和进度等。

③实施。编辑加工整理的实施是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的。精读要非常仔细,逐字逐句地阅读原稿,发现问题一般应该立即加以解决;对因需要与作者沟通或向其他专业人员请教而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做好明确标记以防遗忘,并在得到相关的确切结论后及时处理。必要时应该反复阅读多次。

④总结。基本完成全稿的编辑加工整理之后,要整理好加工的记录和撰写小结。编辑要将加工整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悬而未决、需要复审或终审定夺的问题填入记录表。为了积累经验,编辑还要对加工整理情况进行综合归纳,写出小结。

(2)方法

①认真审读,发现问题。加工编辑如果不是审稿时的初审者,那么,对稿件先要快速浏览一遍,从宏观方面了解稿件的全貌和基本状况。然后进行第二遍比较仔细的略读,在审读过程中对认为有必要进行加工的地方作出记号,以便在精读、加工时予以注意。

②拟定方案,标准一致。在正式动手加工稿件之前,应该根据略读稿件以后的初步印象,对编辑加工整理的工作方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尤其要对稿件中不够统一的体例和表述形式制定如何予以统一的标准,并在具体加工时前后一致地遵照既定标准执行。

③先定框架,后定细节。编辑加工整理要在对稿件的大轮廓确立之后,再对细节部位仔细雕琢。确立轮廓就是“定框架”,就是在审读的基础上再次审核稿件的内容结构、行文体例等。所谓“定细节”,就是对稿件各个局部,甚至一句话、一个词,进行润饰加工。

④选用色笔,书写端正。如果是在手稿或纸质打印稿上进行加工,编辑应选用与原稿颜色不同的色笔,让修改的字迹区别于原稿而且醒目。编辑作加工修改时,字迹要端正、规范,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能认得出。

⑤电子原稿,须留痕迹。第一,要将作者交来的初始稿件电子文件做好备份。第二,充分利用一些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以与原稿不同的颜色或者标志明确区分编辑的修改之处,同时又让删去的文字仍然能够显示、恢复原样等。第三,先将留有不同修改痕迹的电子文件备份保存副本,再利用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清稿,然后才可以将该电子文件作为定稿。

 

19. 图书正文的编辑加工整理包括哪几方面内容?各有什么要求?

①消除政治性、思想性差错,完善原稿观点。要求原稿无政治性差错,在观点及其论证上不存在偏差。

②订正事实材料,纠正知识性差错。要求稿件不出现知识性差错。

③核对引文。要求检查引文的恰当性和准确性,即检查引文是否恰当和是否与原文相符,有无断章取义、歪曲原意或张冠李戴的情况。

④调整结构。要求对稿件中的条、款、段、层次进行必要调整。

⑤修正标题,统一层次标志。要求编辑要统一整部作品的标题标志,同一层次的标题必须使用相同的标志形式。

⑥润饰文字。要求编辑对原稿进行字、词、语句及语法、修辞方面的修改。

⑦修改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要求编辑必须高度重视标点符号的编辑加工,对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要依据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进行纠正。

⑧修改表格。要求表格的形式应合理、简单、统一。

⑨检查图稿。要求图稿内容正确,与书刊主题紧密相关。

 

20. 图书辅文的编辑加工整理包括哪几方面内容?各有什么要求?

①校正注释。要求核查注释的格式和注文是否正确,对于脚注和文后注,要核查注文与注码是否对应,注码顺序是否正确,标示的相关内容与正文是否一致,等等。

②规范参考文献表。要求编辑应该根据国家标准对参考文献列表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符合规范。

③核改索引。要求编辑人员注意检查索引的编制与原稿的内容和性质是否相符,索引的编排方式是否合理、有无差错,按体例应该编入索引款目的内容是否有遗漏,索引款目与正文相关文字是否一致,等等。

④核对附录。要求编辑加工整理时要注意检查附录内容是否为补充正文内容所必需,是否与正文相应内容存在矛盾,是否简明扼要、准确无误,等等。

⑤封面文字加工。要求编辑要认真填写封面装帧设计单,准确说明面封、书脊、封底及勒口、护封上出现的所有文字。如果要在书刊封面上印要目、作者简介、宣传语或其他文字,编辑应撰写相应文字并说明登载位置。

⑥检查书名页文字。编辑应根据有关规范,对书名页文字进行审核,改正错失。

⑦检查目录。要求检查目录中所收录的正文标题级别是否统一,是否存在高低不均的现象,所收录标题的文字表述形式是否与正文中的相应标题完全一致。

⑧加工整理其他辅文。要求对于诸如内容提要作者简介、出版说明、序言、凡例、后记、译名对照表等其他各种辅文,应该按照正文编辑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加工整理。

 

21. 图书稿件的技术加工整理包括哪几方面内容?各有什么要求?

①规范、统一用语。要求加工整理时必须做到将术语、专业名词、人名、机构名及地名等的表述形式予以统一。

②规范、统一数字用法。要求加工整理稿件时,编辑人员要根据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的规定统一数字用法。

③规范、统一计量单位。要求稿件中的计量单位应按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及13个关于各专业领域中量和单位使用的国家标准的规定统一。

④添加批注。要求加工整理过程中,编辑遇到下列情况时要注意添加批注。

a.正文中有不同字体出现,对须排不同字体的部分要加批注,并要标明起讫。

b.外文字母用印刷体书写,字号、字体、大小写要标明,不加批注的通常排正体和白体,字号与其他的正文主体文字相同。

c.带附加符号的外文字母和其他特殊外文字母,应在稿面空白处附上放大的标准写法,注明文种;外形相似的字母在容易混淆时也要注明文种;希腊字母通常要作交代。

d.形体相似、极易混淆且不易根据文意推断的字,不但要描写清楚,必要时还应特别注明其特点。

e.日文汉字不能排成中国汉字时要加批注。

f.对容易混淆的标点符号(如顿号、逗号、句号),也要进行标注,以免出错。

 

22. 期刊的编辑加工整理有哪些特殊要求?

①统一格式:

统一注释格式。编辑进行稿件加工整理时,须根据本刊对于注释形式的统一规定,将各篇稿件中的各种注释改得全刊一致。

统一参考文献表格式。加工整理时须按照本刊选定的种类,对各篇稿件作统一处理。

统一相关项目格式。作者的姓名署在其作品的开头或末尾、在标题之前或之后,均无不可;作者的工作单位或者通信地址是否要列出、以什么形式列、列在哪个位置,也都没有一定之规;这些项目采用什么样的字体、字号等,也可根据方便阅读和版面美观的原则自由选择。但是,在同一本期刊中,尤其是在同一个栏目中,却不能随意处置,编辑必须予以统一。不同的栏目可以有所变化,但不宜跳跃幅度过大

②写好导引文字:

编前语和编后记。编前语和编后记的撰写,关键是要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不是虚应故事,作例行公事式的汇报。文字要坦诚、朴实,把该交代的事情交代清楚,不故弄玄虚,不做表面文章。

编者按。期刊的编者按宜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文字要短小精悍,并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不要故作惊人之笔。

题前导引语。题前导引语的写作要讲艺术、讲技巧,才能够达到预想的导引效果。

③审改版本记录块、封面文字。

期刊编辑进行加工整理时,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仔细检查版本记录块和封面的有关文字,改正错失。

 

23. 稿件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才可以发稿?

稿件必须达到“齐”“清”“定”这一基本要求才可以发稿。

①所谓“齐”,是指稿件的各个组成部分齐全,没有缺漏。具体包括:正文齐全,篇、章、节以至段落等完整无缺。如有需单独制作而作为附件的图表,应该齐全并已填好说明文字,标明序号和位置,不得遗缺。应该具备的辅文齐全。应有齐全的编辑流程记录,以备查考。

②所谓“清”,是指稿面要清楚。具体包括:字迹清楚,不潦草。勾画清楚,没有模糊及线条交叉的地方,改动过多或线条过多之处要抄清。稿面上用铅笔书写的文字,若已认定作为正式修改,要用色笔描清;不需保留的文字、图表等要涂红。稿件各个组成部分次序分明,表格、图片的编排位置一一注明。

③所谓“定”,是指所发的稿件必须是定稿。具体包括:凡是发排的稿件,体例和章节的安排已确定,数字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翻译的人名和地名等已经统一。如果有图片,“定”意味着图片的数量、内容、图注已经确定,图序不缺也不重复,图名与图的内容相符,图中字符体例统一、名词统一、计量单位统一、代码统一。

“齐、清、定”的稿件有利于保证出版物的质量,便于物质生产单位组织正常的的生产,避免延长出版周期,是检验编辑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24. 发稿时需要对稿件从哪些方面进行整理?它们各有哪些要求?应该怎样实施?

①复查稿件。要求编辑对稿件再次对稿件作全面检查,确认没有错改、漏改和其他技术性的差错,发现和解决稿件上仍然可能遗留的问题。复查稿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普查,另一种是专项检查。

②清稿誊抄。要求使稿面清楚、干净。用纸质稿发排的,要将删除的文字用红墨水涂掉,因为红墨水涂后字迹还隐约可见,便于今后必要时查核。修改中曾删除但后来又恢复的文字,不仅不能涂上红墨水,还应该一一标上恢复标记。各种勾画线条必须到位,互不交叉。

③检点稿件。要求整理全部稿件,逐页检查正文和辅文是否齐全,是否依次衔接,防止出现倒页、重页、跳页和缺页;检查正文、辅文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各类图表是否齐全,有无疏漏、模糊或残缺,图表序列及插排位置是否标示清楚。

④编排次序。要求按照顺序排列全部原稿,用号码机进行编码,并注明全稿页码总数。对电子文件形式的稿件,应该将各个部分依次序排列后集中到一个文件中,或者给各个部分的电子文件重新命名,以文件名称显著地表明其在全稿中的次序。

 

25. 审定发稿包括哪些基本步骤?

①稿件送审手续。初级技术人员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后,应先将原稿交责任编辑审核认可。责任编辑经过审核,如果认为稿件已经达到出版要求,就可以逐级送请具备复审、终审资格的人员审定;如果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就需要指导初级技术人员作进一步的修改后再送复审、终审。

②稿件送审应附的文件。图书稿件送审时,除了稿件本身外,还应该附上各种相关文件,请复审、终审人员审批。这些文件中大部分是格式文件,它们的种类、名称、具体项目和格式在各个出版单位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内容还是大多相同的。随同稿件一起送审的各种文件,责任编辑必须签署姓名和日期;如果有初级技术人员共同参加编辑工作的,初级技术人员也应该一起签署。随同稿件一起发出的相关文件包括审读加工记录单、发稿单、图书装帧设计单、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申报单、征订单等。

③稿件发出。如果复审、终审都同意发稿,并且对随附于稿件送审的各种相关文件的内容也予以批准,那么,编辑就可以把稿件正式发出。正式发稿前,编辑还必须对稿件和各种相关文件再检查一次,确认没有遗漏且复审、终审都已经签名批准。然后,把稿件与相关文件相应集中,排列齐整,一起移交给负责安排后续生产工作的部门——总编室(或出版单位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设置的其他相应部门)。

 

26. 图书稿件发稿时需要随附哪些文件?

①审读加工记录单。审读加工记录单的内容,主要是在审稿意见的基础上总结编辑加工整理的情况。

②发稿单。发稿单是编辑部门交给出版部门、发行部门的有关稿件基本情况及对整体设计、排印、发行等工作提出要求的通知单。

③图书装帧设计单。这是反映编辑对于图书外部装帧设计意见的文件。它的内容一般包括书名(如有副书名要印在封面上,须特别说明)、丛书名、作者名、字数、开本、装订样式、正文用纸种类、估计页码数、内容提要、设计具体要求等。

④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申报单。这是用于向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中心申请核发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文件。须填报“著录数据项目”和“检索数据项目”。

⑤征订单。这是供发行部门了解图书内容以便做好征订工作用的文件。该单的主要内容是新书预告。

 

27. 编辑人员处理校样时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校样处理时的工作主要包括审读校样、处理作者在校样上的修改和解决校对在校样上提出的疑问及检查付印清样。

①审读校样。编辑人员审读校样,一般采取通读方式。除了检查和解决稿件排版后出现的新问题外,还要处理编辑加工整理阶段可能遗留或疏忽的问题。审读校样的工作,一般由责任编辑承担,也可以由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在责任编辑指导下进行。

②处理作者修改和校对质疑及检查付印清样的工作,由责任编辑负责。

③期刊编辑必须对校样的页面余缺情况进行处理,这实际上是原稿加工整理工作的必要延续。

 

28. 样书(刊)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①面封、书脊、底封、前后勒口、扉页、版权页、出版说明、前言、后记等部分出现的书名、作者名、出版单位名是否一致,有无差错。

②中国标准书号、书名汉语拼音、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及版本记录应记载的各个项目是否存在错误、遗漏。

③目录和书眉是否正确,与正文的内容是否一致。

④付印样上的改动是否照样改正,有无出现新的错误。

⑤全书页码是否连贯,有无错装、漏装,有无缺字,图片位置是否正确,图片内容与说明文字是否相符等。

 

29. 出版物宣传通常采用哪些方式?编辑为出版物宣传应做哪些工作?

(1)方式

①利用大众传媒。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进行宣传,是出版物宣传最常用的方式,往往能够达到传递信息快、影响面广、效果显著的目的。

②自编宣传品。出版单位可以自行编印一些宣传品,如专题书目、书评等,利用各种途径赠送给消费者,让他们深化对本单位出版物的了解,从而引发和增强他们的购买动机。

③店堂陈列布置。在零售店的店堂里利用橱窗、墙报、海报、黑板报、电子屏幕、出版物陈列等形式宣传出版物,能直接对消费者产生影响。

④举行新书发布仪式或作者签名售书活动。这类活动应该选择适当的图书进行。在消费者中有影响力、号召力的作者,其签名售书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举办消费者活动。组织各种类型的消费者座谈会、读书报告会、读书讲座、讨论会等,可通过倡导阅读、使用好出版物来主动传播相关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信息。

(2)编辑应做的工作

①提供出版物简介和出版简讯等。除了发稿时填写在征订单上的新书预告外,编辑还可以简明扼要地撰写出版物简介和出版简讯等,介绍出版物的主要内容、特点、消费者对象和适用范围,以供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本单位的宣传发布。

②组织、撰写出版物评论。出版物评论在介绍上更详细,在形式上更多样,可以有更广泛深入的分析与评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指导。

③指导设计和发布出版物广告。编辑要指导广告设计者设计出能够突出主题且有鲜明形象的出版物广告,并配以简明阐述主旨的宣传语,进行推广。

④提供和审核相关材料。编辑要向有关部门提供与某出版物相关的资料,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保证宣传中对出版物的介绍不失真。这些材料如果是由他人组织撰写的,编辑要进行必要的审核,防止与事实不符。

 

30. 什么是图书重印?

(1)概念

图书重印是图书第一次印刷后,没有改动或改动甚少的再次印刷。由于对已排版面不作改动或仅作少量改动,重印的出书速度快、生产成本低。

2意义

①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图书常常是长销书,社会对它们的需要通常是比较均衡的。重印正好适应这一特点。当先前印制的图书快销售完时,重印的图书即可补充,满足社会的需要。

②符合最佳经济效益原则。分批重印则能够保证上市的图书一直以良好的“品相”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有利于不断扩大销售,从而既保证社会效益的长久发挥,同时也给出版单位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

③可以不断提高图书质量。对于个别漏网的错误,重印时可以及时改正,从而不断提高图书的质量。

(3)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编辑要对拟重印的图书进行审核,根据审核的结果,编辑应该明确说明原书是否存在必须修改的地方。如有修改,要一一说明并提供改正的样本,经过复审者、终审者核准后,由出版部门安排进行相应修改。

②由于重印时对已排版面不宜作大量改动,所以原书中必须改动的仅仅是错误之处,不够完善、不够美满的地方,一般不宜改动。如果发现原书中必须改动的地方很多,那么,即使市场上对该图书仍然有相当大的需求量,也不宜重印,但是可以考虑修订后再版。

③图书重印时,开本、书号、版式均不变,但封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中国标准书号条码一般也不变,但若定价有调整,则必须在原来的条码后加上附加码。

 

31. 什么是图书再版?

(1)概念

图书再版是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刷,仅指同一个出版单位的出版行为。

(2)意义

①再版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通过再版,图书能够补充记录随着社会发展而新产生的文化精华,使之积淀存储,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基础性积累。

②再版是图书更新的重要途径。再版能够使图书与时俱进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新情况、新发展,改善图书质量,以适应社会的新需求。

③再版可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图书经过精益求精的修订,可以吸纳最新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造成果,更新、充实、深化内容,增加知识信息的“含金量”,从而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

④再版能使出版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再版是对图书资源的深度开发,可以使老书焕发青春、长销不衰,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⑤再版能打造图书的品牌。品牌书生命力极强,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延续不绝,而这正是通过图书的不断再版来实现的。

(3)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操作时完全按照生产新品种的程序进行。再版图书的封面装帧、开本、版式等都可以重新设计,但书名不变,而为了方便消费者辨识,可附标“修订本”“增订本”等字样,或者标“第2版”“第3版”等。

②再版的图书,不可再用原书号,必须改用新的书号。

③版本记录中的版次(即出版次数)项对第一次再版标“第2版”,第二次再版标“第3版”,依此类推。

④再版的图书照原样再印或略作小的改动再印,称为再版书的重印。再版书重印的印次和印数,都是从初版严第一次印刷起累计。

 

32. 音像制品的编辑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1)内容

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织脚本作者→审核脚本→组织导演、演员→节目录制→节目编辑合成→审查评改节目母版→发稿→复制→审查样品→宣传→收集反馈信息。

与图书、期刊的编辑工作相比,音像制品编辑工作中从“组织脚本作者”到“审查评改节目母版”的几个环节,是其特有的,而在其他环节上,具体工作内容稍有不同。

2)基本特点

①注重声像优化。是指在音像制品的制作工作中要使解说、配乐和画面编排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以形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音像效果。

②选题策划涉及较多方面。音像制品编辑工作中的选题策划,主要是对音像节目的策划。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电、光、磁介质载体的特殊之处和加工制作技术的特点,进行综合设计。

③组稿工作涉及面较广。音像制品编辑为落实一个选题所需组织的作者往往不止一名,而需要选择各种专门人才。

④用多种方式多次审查评改节目。在音像节目的审查评改中,首先要对文字脚本进行审查评改,然后要对基本完成制作的母带(或母盘)进行审查评改,最后还需要对音像制品成品中的音像节目进行测试性审查。

⑤参与拍摄、录制、制作过程。音像制品编辑除了必须参与音像节目的拍摄、录制、制作过程,还要参与节目制作后期的音像素材编辑制作、合成工作,进行试听、试看、校对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3. 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1)内容

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编写脚本→准备素材→设计界面→编辑集成→检测质量→审核发稿→样品检查→宣传→收集反馈信息。

与图书、期刊的编辑工作相比,电子出版物编辑工作中从“编写脚本”到“检测质量”的几个环节,是其特有的,而在其他环节上,具体工作内容稍有不同。

2)基本特点

①选题策划需考虑较多因素。策划电子出版物的选题时,既要构拟出版物的基本框架结构,合理地调动可以利用的多种资源,用各种媒体方式有效地表现出版物的内容,又要考虑到制作者的软、硬件设备条件与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并兼顾计算机硬件升级的趋势和大多数用户的计算机运行环境,还要考虑如何运用技术手段保护电子出版物的著作权。此外,还要考虑载体的额定容量对选题内容信息量的限制,根据内容的容量,选择适用的载体。

②充分重视脚本设计。脚本是对电子出版物框架结构设计的具体化,要能表达项目的主题和内容,并规划表现内容的方式。所以,编辑人员对脚本要充分重视,除了注意模块和层次的结构设计外,还应仔细考虑多媒体表现、交互性功能、超链接、数据统计等方面。

③先行准备各种素材。电子出版物中需要使用的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素材,要按照脚本要求先行收集,并根据三审制的要求仔细审核。审查合格的素材,需要按照脚本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技术加工处理。

④充分重视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在总体上要把握风格与选题内容一致、元素成套化、模块层次系列化和体现界面友好性几个原则。在编辑集成后,界面的表面形式可以有少量修改,但是难以再作结构上的调整,所以界面设计要经过多方面的审核和修正后才予以确定。

⑤关注编辑集成。这项工作主要是创建模块和各模块中的层次结构,然后将素材放入相应的结构中,再根据框架结构和设计要求,创建播放、检索、标注、超链接、打印等功能。在这过程中,编辑要与技术编辑经常沟通,商量、解决结构设计、素材加工和界面设计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⑥从多个方面进行质量检测。检测交互性、检测各种功能(超链接、文字检索、书签安放、标注、打印等)、检测数据库、测试运行环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第二性》解读|译文讲书工作室

【选书理由】《第二性》被誉为20世纪的女性圣经,也是20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它的作者波伏瓦被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

by:译文有声

编辑的文

《编辑的文》是纪念宁夏出版创立60年系列图书中之一本,宁夏出版几代人积累下来的专业文章,是一份重要的学术积累和精神资源,要更好地传承发扬,需要汇集、推介,我们如...

by:真真阳

正念领导力四周练习工作坊第二周

职场中您是否有以下困扰?1、与团队沟通很难获得理解或支持2、一天忙忙碌碌,下班时却觉成效不高3、压力山大,烟瘾、网瘾、购物瘾……瘾患不断...

by:阿字正念

第二章正道

不偏其中,谓之正;人行之履,谓之道中华民族的道德史中对人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个人要成大事,就必须讲求方正,即要做到诚挚待人、光明坦荡、宽人严己、严守信义。只有这样...

by:妙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