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书刊校对工作

2019-11-15 23:59:0914:24 55
声音简介

第四章书刊校对工作

 

1. 什么是校样?什么是校对?校对有哪些功能?

(1)校样是根据原稿按照版式设计要求排版后输出的供校对用的样张,可反映即将出版的出版物内容、版式和页面数量。

(2)校对是指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也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出版专业技术职务。现代的“校对”是由古代的“校雠”和“校勘”演变而来的,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编辑和校对工作是合一的。

(3)校对工作具有“校异同”与“校是非”两大功能。

 

2. 校异同与校是非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校异同与校是非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互融关系;

②都是以剔除出版物中的差错作为目标;

③校异同的显真保值功能通过消除校样中的显性差错实现;校是非的纠错增值功能通过消除校样中的隐性差错实现。校对质量的保证,建立在二者的基础之上。二者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

 

3. 什么是“校异同”?什么是“校是非”?它们各有什么要求?

(1)校异同是指以原稿为唯一依据来核对校样,分辨二者的异同,同则通过,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进行订正。

校异同要求保证原稿的真实性及其价值在出版过程中不致被损害、破坏。校对人员不但要工作认真细致,而且要经过长期校对实践逐步积累经验,才能得心应手地发现排版差错,并规范地加以改正。

(2)校是非是指校对者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资料来判断原稿内容是否正确,确认其“是”就通过,确认其“非”就提出疑问,交给编辑核实后处理。它的功用在于纠错增值,协助编辑纠正原稿中的错误,从而使原稿的价值得到提升。

校是非要求校对者不仅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而且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广博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原稿中可能遗留的差错。

 

4. 校对在出版工作中有什么作用?

从出版物生产过程和从校对工作与编辑工作的关系两方面考察,校对在出版工作中具有以下作用:

①校对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书刊生产流程中,校对是编辑后、印刷前对内容、文字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工序,是书刊编校质量的重要把关环节,其作用是将文字差错和其他差错消灭在书刊印刷之前,从而保证出版物的传播和积累价值。

②校对工作是文字性、学识性的创造劳动,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校对工作通过校异同订正排版过程中产生的差错,可以保证编辑的工作成果不受损害;通过校是非发现原稿中可能存在的疏漏,以校对质疑的方式向编辑提出问题,则能够帮助编辑把好稿件的质量关。校对与编辑两者相互合作,相互配合。

 

5. 校样的形成有哪几种方式?校样主要有哪些种类?

(1)校样的形成方式:

①纸质原稿附电子文件发排。

作者向出版单位交稿时,除提供原稿电子文件外,还要提供一份完整的打印原稿。出版单位在打印原稿上进行三审、编辑加工和版面设计工作;排版单位依据经审定的打印原稿,利用作者提交的原稿电子文件进行组版,并输出校样供出版单位校对;经必要的校对、改版过程,得到符合出版质量要求的付印电子文件。

②电子文件直接发排。

出版单位收到作者提交的原稿电子文件并经三级审稿认定其可以接受出版后,编辑直接在计算机上对原稿电子文件进行编辑加工整理,经过复审、终审后,发往排版单位进行组版,然后由排版单位根据排版电子文件输出校样,供出版单位校对。

③电子文件先行排版。

出版单位收到作者提交的原稿电子文件并经三级审稿认定其可以接受出版后,先将原稿电子文件送排版单位进行排版,再打印出纸质稿再交编辑进行加工整理。

(2)校样的种类:毛校样、初校样、二校样、三校样、付印样、付印清样等。

①毛校样是排版单位在向出版单位正式提交校样之前,将已经排好的版面打印出来进行毛校的样张。

②初校样又称“一校样”,是排版单位向出版单位第一次正式提交的校样,这个过程称为“提校”。初校样能够反映未来书刊的版面状况和大致篇幅。

③二校样是排版单位根据初校样上的校改标注进行修改后,再次打印出来提交出版单位的校样。

④三校样是排版单位根据二校样上的校改标注进行修改后,再次打印出来提交出版单位的校样。

⑤付印样是已经完成全部校对工作而交给排版单位进行最后一次改版的校样。

⑥付印清样是排版单位根据付印样上的校改标注进行改正后再输出、一般不应再有改动的校样。

 

6. 校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操作要点?

(1)校对的基本方法有4种,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①对校法。对校法是比照原稿核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内容与原稿完全相符,版式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校对方法。

②本校法。本校法是通过本稿件上下文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订正差错的一种校对方法。

③他校法。他校法是在对校样内容存在疑问时,利用内容相关的其他权威文献(包括工具书和各类标准、规范)来判断正误的一种校对方法。

④理校法。理校法是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的一种校对方法。

 

(2)操作要点:

①对校法有折校、点校、读校等具体操作方式,其中以折校法和点校法应用最广泛。折校是把校样放在桌子上,再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向压在校样上,并把校样上的字句对准原稿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比对。为了便于阅读和比较,常将位于上方、手持的原稿(或校样)逐行折叠,使正在校读的一行总是处于折叠处的下端。点校是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②本校法要求校对人员在脱离原稿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辨别校样上文字的形态,理解文句的含义,通过比较、前后互证未发现错误。

③采用他校法时,常常需要通过数种文献的反复比较来确认正误。因此,校对人员应该对权威工具书、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相当熟悉,这样才能迅速、准确地运用他校法释疑解难。

④理校法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必须是学有专长、知识面较广的校对人员才可运用,否则容易出现“以误为不误”“以误改误”甚至“以不误为误”等错误。在校对工作实践中运用理校法时,或从分析字词含义入手进行推理判断,或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推理判断。

 

7. 校对工作有哪些基本工序?在这些工序中各应完成什么任务?

(1)校对由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和对片等基本操作工序组成。

(2)①“初校”的主要任务是校异同,兼顾校是非。②“二校”除了履行校异同、校是非职责之外,还要检查初校者的校改之处是否正确。③“三校”者应先根据初校样进行核红,然后依据原稿对二校样进行校对,继续履行校异同、校是非职责。有时还要填写目录页码。④“通读”的主要任务是校是非,兼顾校异同。⑤“誊样”的任务是在该校次即将结束前,一般是把副样上所作的改动誊录到正样上。誊样时对副样改动部分不能简单的过录,还要判断改动是否合理;若有疑问,则提请责任编辑解决。⑥“核红”的任务是检查、核对前次(或前几次)校样上色笔批改之处在后次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未改或错改之处的工作。⑦“文字技术整理”的任务是从体例格式方面检查和整理书刊全部校样。⑧“对片”的任务是将排版单位输出的胶片与付印清样核对。

 

8. 各种校对符号应该如何正确使用?

(1)国家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对各种校对符号的形式和使用方式作了详尽的规定,适用于以文字为主的校样的校对。

(2)国家标准《图像复制用校对符号》适用于图像或以图为主的校样的校对。

(3)在书刊出版工作中,文字校对符号的使用主体主要是校对和编辑人员,图像复制用校对符号的使用主体主要是美术编辑。校对和编辑人员虽然工作中不经常使用图像复制用校对符号,但也需要了解和识别,而美术编辑也要掌握文字校对符号的用法,这样就能运用校对符号校改带少量文字的图文版书刊校样上的文字差错。只有熟悉并正确地使用校对符号,才能把自己对于校样修改的要求明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从而有利于保证和提高改版的正确率。

 

9. 在校对工作的规范化操作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校对工作规范化操作的具体要求:

①正确使用校改符号。

②正确作出标记。其中包括引线的处理、版心外标记的处理、质疑的处理。

③正确选用色笔。同一份校样上不同人留下的笔迹颜色必须有区别,以明确各自的责任。

 

10. 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有哪些?它们各包括哪些基本要求?

(1)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这是我国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

(2)基本要求:出版单位每出一本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三校一读”制度的两个要求是:校次不可随意减少,终校必须由专业校对人员担任,且其专业技术职务至少应达到中级。

 

11. 书刊校样中常见的差错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

①内容差错。②汉字差错。③汉字语言差错。④外文、汉语拼音差错。⑤标点符号用法差错。⑥数字用法差错。⑦量和单位使用差错。⑧插图差错。⑨表格差错。⑩公式和算式差错。⑪相关项目不一致:内容、规格不一致。⑫辅文的构成或格式不规范。⑬其他格式差错:较长的标题转行时将词义断裂开,不该留的行空、字空未能消除,注释的字号、字体未能与正文明显区分,等等。

 

12. 校对工作实践中查改文字差错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①联系字义、字音辨别字形。②善作联想思维。③留心四角相同而中间不同的字。④善于辨识潦草字。⑤勤查工具书及有关规范。⑥大胆质疑。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