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啸林全传(52)第59章 窝里斗,一代大亨死不瞑目(4)

2022-09-12 03:32:4920:46 180
所属专辑:一代枭雄 张啸林
声音简介

张啸林全传(52)第59章 窝里斗,一代大亨死不瞑目(4)

    1939年7月9日,汪精卫在上海公开发表《我对于中日关系之基本观念及其前进目标》讲话。而后,又乘日本军用飞机到广州,拉拢张发奎、邓龙光、李汉魂等将军,对国民党军队作诱降广播。

    汪精卫仍然坚持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政府’必须由国民党产生,因此,经过一番殚精竭虑,挖空心思,积极筹备召开“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汪精卫倾尽全力,企图把各党各派都拉到他的阵营中来。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了许多新的没有名气的党派,许多人纷纷找日本人说情,要求到汪伪政府里任职。

    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来要官做的。要到官了,便兴高采烈,忙得不亦乐乎;要是没有得到理想的位子,有人立刻就翻脸,骂汪精卫为汉奸、傀儡。

    1939年8月28日,汪精卫在上海愚园路主持召开“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了一批“中央委员”,通过了“和平、建国、反共”三大政治纲领;修改了“国民党党章”,废除了“总裁制”,改推汪精卫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并推梅思平为组织部长、陶希圣为宣传部长、丁默村为社会部长。会议决定开展“国民政府还都”运动,授权汪精卫领导这一运动。

    在这次“全会”上,汪精卫像泼妇骂街似地,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疯狂地攻击。他胡说:“共产党假借抗战,以削弱国民政府力量,使之继续不断丧师失地,以促进其崩溃之势。”

    他还无中生有,说共产党“假借抗战,以实行愚民政策,剥夺所谓知识阶级之一切,使之全国陷于精神破产。”

    对当时的苏中关系,也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说:“共产党要夷中华民国为中华苏维埃,使之永为苏联之附庸……使中、日兵连祸结,苏联得安坐而乘其敝。”

    汪精卫对蒋介石也是骂声不绝:“所可怪者,蒋同志(介石)……当此国家存亡毁于一发之际,置一切同志之忠言于不听,惟共匪之所左右……取决于共匪之颐指气使……使和平运动横受挫折。”

    8月30日下午,举行闭幕典礼,这场“国民党六大”闹剧,草草收场。

    在这次会议上,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人在职员的名单上,看到了卢英的名字,便顿时骚动起来。

    中午吃过饭后,有几个代表吵着嚷着要见汪精卫,让他给个说法。汪精卫躲在房间里死活不肯出来,周佛海只好代见。

    周佛海一脸不耐烦地说道:“汪先生很辛苦,很累,现在正在午睡,有什么事的话,跟我讲就行了。”

    “在这样一个大会中,职员名单里怎么会有大汉奸卢英?”

    “让卢英来当大会的秘书,我们岂不是与汉奸为伍了吗?”

    周佛海一听,立刻眉毛倒竖了起来:“卢英到底是不是汉奸,后人自有公论。汪先生到了上海,最先响应和平运动的,就是人家卢英。”

    周佛海猛地从口腔里射出一口浓痰,接着说:“卢英为迎接汪先生翻了车,差点儿把命都搭进去了,他对于和平运动,可以说比谁都热心。”

    “汪先生的警卫人员,都是卢英找来的,你们谁有这么大的本事?万一因此而发生误会,谁来保卫汪先生的生命安全?”周佛海用冷峻的目光扫射众人,不屑一顾地说。

    周佛海越说越带劲,索性又给大家透露一点消息:“实话告诉你们,汪先生还早就内定卢英做‘中央委员’哩!”

    当汪精卫宣布‘中央委员’的名单时,有几个名气更大的老牌汉奸,也赫然在目,如温宗尧、陈群等人还排位在刚。

    这时,会场上发生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骚动,有个叫胡志宁的代表,站起来准备发言。一见到这种情景,提着手枪的李士群带领两个全副武装的特工队员,快速奔到胡志宁身边,丁默村也朝胡使眼色,让他识相些。

    胡志宁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好支支吾吾,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一时间,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汪精卫一看到这种尴尬的局面,马上站起来打圆场说:“代表们要是有什么意见的话,会后可以与我个人谈。”

    他还掩耳盗铃地说:“外面有人对我们造谣诬蔑,说我们是日本人的傀儡,请大家看看,我们今天会场里有没有日本人?”

    会场确实是没有日本人,但是会一散,汪精卫马上就向日本人原原本本地作了汇报。

    汪精卫决定网罗人才,日本就让北平的“临时政府”、南京的“维新政府”与汪合作。准备举行“青岛会议”,商谈合作条件。

    中国人做事,一向讲究论资排辈,当汉奸也不例外。当时,北平的“临时政府”与南京的“维新政府”的傀儡头头王揖唐、梁鸿志等奴才,是老牌的卖国贼,时人奉送一个响亮而又文雅的称号——“前汉”,而汪精卫、周佛海、陈公博一伙,做汉奸的资格还嫩着呢,不及“前汉”牌子老,货色正宗,就被人称作“后汉”。

    可是,“后汉”后来居上,更加受日本主子青睐。“一月青岛会议”,就是日本特务总部——梅机关一手策划的。

    如果“前汉”与“后汉”们握手言欢,汪精卫组成伪政府,就要在南京粉墨登场,这会给蒋介石一个怎样的难堪,怎样的打击啊!蒋介石就要在这出汉奸戏开锣之前,拆掉戏台,如果不能如愿,起码得抽掉它几根台柱子。

    这桩“拆台”的戏,蒋介石交给戴笠和杜月笙共同完成。

    1940年1月21日,汪精卫由周佛海、梅思平、褚民谊、叶蓬、林柏生、罗君强以及梅机关头目影佐侦昭陪同,从上海乘船前往青岛。

    在这期间,北平“临时政府”的汉奸王克敏、王揖唐、朱深、殷同、齐燮元、王荫泰等,南京“维新政府”的汉奸梁鸿志、陈群、温宗尧,任援道、高冠吾,以及“蒙古自治政府”的汉奸代表李守信,在伪临时政府顾问喜多诚一、伪维新政府顾问原田熊吉陪同下,也先后到了青岛。

    这时期的青岛,可谓奸雄聚集,宪兵林立。“七十六号”的特务们,在李士群、傅胜兰的率领下,布满了车站、码头、商店、市场、戏园、茶馆、饭店,充塞着大街小巷。连叫卖烘山芋的人,也陡然增加了一倍。

    1940年的11月份,青岛干这营生的突然成倍增加。除了胶东味浓的吆喝声之外,又夹入了其他腔调的叫卖声。有的干脆一声不响,两只眼睛在狗皮帽下边溜来溜去,让山芋在烤柜里烤焦,变成灰。这种人便是“七十六号”的小特务。在“七十六号”特务们严密地监视下,军统的人无法打入,只得望洋兴叹!

    在三面环海、陵谷相错、林木茂密的太平山环山公路上,一辆急驶的乌亮卧车,直奔一幢造型别致的纯白色别墅。别墅门前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端枪守卫,这是华北日本海军司令野村中将特别关照的。汪精卫的车子一到,别墅的银灰色铁门“呼啦”一声打开,让车子驶了进去,在鹅卵石小道上滑行着拐了几个弯,在一幢楼前停下。

    一个日本海军军官上前打开车门。然后倾着45度身子,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让汪精卫跨下车来,并轻声地用日语说:

    “司令在等您哪!”

    “啊,兆铭先生,欢迎,欢迎!”野村中将张开双臂,抖了两抖,跑下花岗石台阶。

    汪精卫忙赶上前,来了个90度的鞠躬,而后诚惶诚恐地握住野村递过来的手,嘴里不住地重复着:“幸会,幸会!”

    “请!”野村一摆手。

    汪精卫侧着身子,进了客厅门。

    里面,王克敏、梁鸿志等“前汉”们以及一些日本顾问,正在沙发上坐着喝咖啡,似乎专等“后汉”们的到来。

    汪精卫拱着手,向众人致歉。

    “兆铭来迟,请各位多多恕罪!”

    “快请,快请!”厅里的人全站起来,有的点头,有的打躬作揖。

    寒暄之后,“前、后汉”们开始了第一轮会谈,一直到晚上10点钟才结束。

    在回住处的路上,李士群与汪精卫同车。他让傅胜兰坐在副司机座上,监视路边动静,自己与汪缩在后座,窃窃私语,后边跟着林之江率领的卫士车。

    车一开动,李士群就向汪精卫报告刚才收到的电讯:陶希圣、高宗武反叛。

    陶希圣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上海大学教书,是主张“本位文化”的“十教授”之一。高宗武原是汪精卫内阁的外交部次长,“七·七”事变后,几次秘密去东京,奉蒋、汪之命与日本商谈过“和平”条件。他们俩人都是汪记“低调俱乐部”健将,认为积极抗日是唱高调,不切实际的。汪精卫逃出重庆,转道河内来上海后,他们俩随即到上海投敌,落水当了汉奸。

    蒋介石得知日寇导演“青岛会议”,准备成立全国性的傀儡政府,把汪精卫捧上台,大为恼火。他先是命令戴笠的“军统”,趁汉奸头头们齐集青岛开会之际,杀掉他们。结果,“七十六号”先下了手,把整个“军统”站给一锅端掉了。

    于是,他只得采取另一策略,让“军统”通过杜月笙的一条线,在汪伪组织即将登场、闹台锣鼓越敲越响之际,抽它几根台柱子,拆拆汪的台,策反陶、高出走。

    高宗武、陶希圣是温州同乡,同住虹口日本占领区。1939年底,他们经常到英、法租界去,直到深夜才回。每次去,总在进入租界的地方下车,并谢绝日本宪兵的护送,徒步而去。

    李士群的嗅觉灵,不久就发觉高、陶要逃走的迹象,要求逮捕他们,悄悄地干掉。“七十六号”的太上皇影佐祯昭、睛气庆胤没点头,汪精卫也没下决心,只好拖着。但李士群还是采取了措施,派人跟踪。

    高宗武很快跑到晴气庆胤那儿告状。

    “睛气先生,最近有些不三不四的人在盯我的梢,‘七十六号’实在太不像话了,您可得管一管。”

    睛气说:“对您这个和平运动的老前辈,他们不会干出失礼的事的。为防万一,我马上调查一下。可是,我听说您不带卫兵一人走路,这多危险啊!我派一个忠诚的卫兵给您,他可以负责安全。”

    日本特务头头亲自推荐的卫兵,高宗武不能推辞,只得接受。

    “七十六号”特务对高、陶的包围越来越紧,蒙在鼓里的日本卫兵却一本正经地紧张起来,以为是“军统”的刺客要行动,还决心以生命来保护高、陶。

    李士群原打算利用高、陶进入虹口乘汽车时,连人带车把他们劫到闸北一个秘密地点审讯。于是,他们把汽车司机换成了“七十六号”的人。忠于职守的日本卫兵,几次干扰了这个阴谋。

    从此,高、陶搬进法租界,再也不敢在虹口露面了。

    汪精卫听完李士群的汇报后,长叹一声:“想不到真有这个变乱!”

    汪精卫找来周佛海,让他分头找“临时政府”的王克敏、“维新政府”的梁鸿志“谈谈”。

    周佛海的“谈话”果然有效,在第二天下午的会议上,梁鸿志粗着脖子向王克敏开炮:

    “徐州一带向来是我们江苏的属地,北平临时政府据为己有,这是为何?今天倒要请王先生讲清楚!”

    “光讲清楚,还不行,要归还建制!”梁鸿志的副手温宗尧补充道。

    老奸巨猾的王克敏语调不缓不急,柔中带刚:“鸿志老弟发这么大的火干啥,古人云:天下之地,有德者居之。徐州这块地盘,乃兵家必争之地,我们政府是从蒋介石与共产党手中取得,与兄弟你的维新政府无关呀!”

    “我看这徐州,您老先生是从日本朋友那儿取得的,并不是从蒋介石与共产党那儿取得的吧!”陈群从一旁帮腔,反唇相讥。

    “说得对,王先生那时在哪儿啊?”几个维新政府代表附和着。

    “诸位,咱们把话扯远了。要是这么追根究底,那么,维新政府所在的南京。不也是日本朋友占领之地?我看还是承认现实,维持原状吧。再说,咱们现在不是谈统一吗?”王揖唐向梁鸿志刺了一枪后,随即收住,把球踢给了汪精卫。

    “那好,徐州问题全凭汪主席主持公道。”梁鸿志急忙说。

    “只要秉公处置,我方没有问题。”王克敏有条件地同意。

    “那好,承蒙两位同志信任,徐州问题交给我吧,让我与影佐少将、野村中将、板垣中将商量后再定,各位看如何?”

    “这样最好!”众人赞同。

    青岛会谈使汪精卫集团与临时、维新两个傀儡政府达成了新的默契。3月22日在南京成立了“中央政治会议”,紧接着组建汪伪政府。

    汪伪政府的党政人员主要有:

    中央政治会议主席汪精卫。伪中央执行委员陈公傅、周佛海、褚民谊、林柏生、梅思平。‘中央监’察委员丁默村、刘郁芬、叶蓬、李圣五、曾醒。

    伪行政院长汪精卫兼代“国民政府”主席、伪立法院长陈公博、伪监察院长梁鸿志、伪司法院长温宗尧、伪考试院长王揖唐。

    伪行政院所属部、会主管人员为:

    伪外交部长兼伪行政院副院长褚民谊、伪内政部长陈群、伪财政部长周佛海、伪警政部长周佛海兼任、伪军政部长鲍文樾、伪海军部长任援道、伪教育部长赵正平、伪司法行政部长李圣五、伪工商部长梅思平、伪宣传部长林柏生、伪社会部长丁默村、伪铁道部长傅式悦、伪交通部长诸青莱、伪农矿部长赵毓松、伪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济成、伪边疆委员会委员长罗君强、伪赈务委员会委员长岑德广、伪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杨寿楣、伪行政院秘书长陈春圃。

    在汪精卫的这个汉奸班底里,尽是乌合之众,有的是反共老手,有的是无耻政客,有的是民族败类。一时间,沦陷区内死灰复燃,群魔狂舞,这一帮败类,竞相投靠到日本人的怀抱里,乞求主子的一些残羹冷汁。

    1940年3月30日,酝酿、孕育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汪伪政府正式挂牌“营业”了。

    这一天,汪记“国民政府”,正式建“都”南京。

    一大早,军警和特务们就强迫南京市民重新挂起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跟以前明显不同的是,现在的旗子上面新加了一条三角黄布飘带,写着“和平、反共、建国”六个字。

    所有汪记政府的首脑人物,都衣冠楚楚地分乘才购置的崭新汽车,一路呼啸着驰向新的“国民政府”。

    礼堂里早已挤满了人,没有一个人脸上有喜悦的神情,会场一片沉静。

    满脸疲惫、身心惟悴的汪精卫,步履沉重地走上主席台。在“三民主义,吾党所宗……”的国歌声中,汪精卫的脸上用力挤出一点微笑。然后,清一清嗓子,开始发表就职演讲。

    演讲的大意是:

    一、大亚洲主义是我们的最后主张;

    二、历史上绝对没有百年不和的战争;

    三、收拾山河,拯救苍生。

    当汪精卫粉墨登场的时候,一点外交上所必须具备的各国使节的祝贺形式也没有,周佛海曾经多次希望日方能派出常驻大使,但日本政府不予理睬。

    但是,为汪精卫喝倒彩的倒有两件事。

    3月30日,蒋介石在重庆发表了一百多人的通缉名单,从汪精卫开始,汪记政权的院部会长、副院长以及所有次长在内,一网无遗。

    这一天,日本军人在南京城里,到处把青天白日旗当作攻击目标,甚至还殴打那些悬旗的居户,在鼓楼与新街口等地,到处挤满了气势汹汹的日本兵。

    因为日本军人自认为三年来作战伤亡累累,目的就是要把青天白日旗给打倒,而现在,在他们侵华的大本营南京,一夜之间。出现了这么多的青天白日旗,他们的心里实在是无法平衡。

    南京市民也不愿意在国旗上多出来这么一条不伦不类的黄条子,于是,便自动把黄条子给剪了。这么一来,日本士兵找到了借口,趁机制造事端。汪伪的军警同日本军部方面会同极力弹压群众的反抗情绪,这一天才算平安过去。

    汪伪的这一系列活动,都被上海法租界里的一个人密切注视着,这个人就是当时上海滩最走红的大亨张啸林。

    张啸林虽然与土肥原、永野修身建立了密切联系,为日本人忙得不亦乐乎,可是除了多卖几箱烟土。多抽几个赌头,在生意上赚了一笔,政治上什么也没捞着,眼见徒弟辈的卢英都混入汪伪的党内,搞个不小的官当当,他的心按捺不住了,决定攀结汪精卫,投靠“明主”。

    暗杀行动开始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张啸林全传

张啸林(1877年6月14日一1940年8月14日),原名张小林。出生浙江慈溪,上海青帮头目。

by:老余故事汇

张啸林全传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张啸林在风起云涌的旧上海被称为“张大帅”“三色大亨”。他出身社会层,却能叱咤上海滩数十年,...

by:赤尔斯文化电子书

三色大亨张啸林

张啸林,原名为张小林,浙江慈溪人,是旧上海青帮头目,贩卖鸦片,逼良为娼,与黄金荣、杜月笙并称"上海三大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

by:亭姗

张啸林全传(上海滩)|上海黑帮三大亨|风云上海滩

张啸林(1877—1940),乳名阿虎,原名小林,后更名寅,慈溪庄桥(今属江北区)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移居杭州。张啸林在杭州城里就是一条虎,后来踏入黄...

by:联合读创书院

一代枭雄 张啸林

有近2000人的QQ群“上海话顶呱呱学院”的上海话配套节目。更多学习交流,请参与QQ聊天群:上海话沪语顶呱呱学院。这是大家学习上海话的家园。并请同时关...

by:阿拉顶呱呱

沪上闻人——张啸林传记

张啸林(1877-1940),浙江慈溪人,原名张小林,旧上海青帮头目,与黄金荣,杜月笙并称上海滩“青帮三大亨”。早年游手好闲,打架斗殴,与流氓为伍,为杭州地痞。...

by:贾书锋

林彪全传

本专辑选自林雨星著《林彪全传》林彪(1906—1971)湖北省黄冈县人。又名育容。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入黄埔军校,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by:英明神武安心觉罗

沪语故事《张啸林和他的女人们》

张啸林(1877-1940),浙江慈溪人,原名张小林,旧上海青帮头目,与黄金荣、杜月笙并称上海滩”青帮三大亨“。早年游手好闲,打架斗殴,与流氓为伍,为杭州地痞...

by:听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