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宪问第十四》31-1568-191130

2022-09-11 23:25:4519:38 306
声音简介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一米阳光SunnyWang

“仁者不忧”他也必然不惑、不惧;“智者不惑”也必然不忧不惧;“勇者不惧”也必然不忧不惑,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不管具备哪一方面,尤其是如果只有勇猛而没有慈悲智慧,勇者不必有仁,那这个勇的话就变成了匹夫之勇了。“勇”一定要有智慧,要有慈悲,才会真正把这个“勇”变得有礼有节、有根据,真的是“依于仁,游于艺”。

孝笑_sg

子贡常常评论他人的短处,指出别人的缺点。于是孔子就问子贡自己是不是就已经达到了贤的境界了呢?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没有达到贤的程度,就不能以贤的标准来要求他人了。这也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师父说:一味地比较,指责他人的缺点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更乱。很有道理!感恩师父慈悲智慧开示!🙏🙏🙏

猜你喜欢
《论语·宪问第十四篇》

钟茂森教授是金融学博士,融汇儒释道,他解读《论语》别有深意。

by:沈德斌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诵读—君子吉

国学儒学经典诵读《论语宪问》篇。

by:君子吉

論語不泥 14 憲問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憲問第十四1.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五02、21、八13...

by:大師兄文山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