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生第二讲3

2016-10-22 09:47:3813:27 632
声音简介
有“醉酒坠车,虽疾不死”的事吗?

  

  接着,庄子就打比喻了。“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经常看到出了车祸的,惨不忍睹;也有跳楼的,摔得血肉模糊。我有一个老朋友爱喝酒,在东门大桥边住,比我还大几岁。有一次喝醉了跟老婆吵架,从三楼跳下去,竟然毫发无伤,大家都认为是怪事情。其实这就有点“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的感觉。当然,喝醉了胡闹也不能保证不受伤,也可能脚摔断、手摔断,或受到这样那样的损害。但是他比常人、比不醉者要经得起摔打,想想从三楼跳下去,清醒的人吓都会吓死了。那么,为什么“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呢?

  下面就回答了,“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清醒的人与糊涂的人,他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躯干头脑都是一样的,但同样从高处坠落下来,结果却大不一样。同样的现象,两三岁的小娃娃从楼上掉下去,存活率是相当高的。我一个地质局的朋友,他的邻居家有一个娃娃,才五六岁,从五楼摔下来,毫发无伤。但是成年人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试试,能做到毫发无伤吗?做不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无知者“其神全也”。
  神全和神不全的感觉,我们平常都有体会。有的人看起来好好的,偶尔去医院一检查,查出了癌症,结果一个月之内,基本上就没戏了,自己把自己吓死了。如果不去检查,或者没有检查出什么病,或者他不知道有这个毛病,说不定再活个两三年都没有问题。
  云门寺的那位老菩萨——明桂法师,他得肝癌都五年了。他到书院来,娜姐姐问他,你得了什么病?他满不在乎地说,肝癌。查出几年了?他说,五年了。说完还跟你笑,就像中了大奖一样。他自己对这个病根本不以为然。他到北京做肝癌手术,给他打麻药开了刀,结果第二天他还坐飞机回庙里来了。医生告诉他,你起码要在医院住一个月,打点滴都要给你打一个月,等伤口恢复才行。他就一句话:“不打。”然后药瓶子一摔,自己买张飞机票就回来了。我们知道,刚刚开了刀的人,是不能上飞机的。但是明桂法师就没有事,原因是他有修行,他的“神全”。(注:明桂法师于两年后在云南坐化。)
  有的人“神全”是自觉的,他自己修养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神全”了。有的人是不自觉的,比如小娃娃,他朦朦胧胧不懂事,不知道这些利害得失,他也是“神全”。这里说“醉者之坠车”,他是喝醉酒了,喝得迷迷糊糊的,他根本不知道利害。从某种角度上说,他这也算是“神全”。
  这类人就是“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你把他放在马车上,他不知道;你把他从马车上扔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还是不知道,就像在梦中一样。所以“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遻物而不慴”。一个人只要神全,不管是通过修行也好,不懂事也好,还是酒精麻醉了也好,总之,能够达到“神全”,就可以使自己面对外界的种种变化时毫不动心,或者说他根本不知道动心。这样的话,他就“遻物而不慴”,面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他就不惊不惧,没有恐怖的感觉。
  “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一个人酒喝醉了,都有这样的优势,有这么一个好处,何况我们通过修行明心见性、悟道了呢!一个人修行到庄子所说的“得全于天”的程度,就等于禅宗大彻大悟了,那么,你面对宇宙人生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把自己藏在哪里


  “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真正得道的圣人,他是“藏于天”的,所以没有什么可以伤害他。《庄子·大宗师》里讲到“藏舟于壑”不若“藏天下于天下”,这里说的“藏于天”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要把自己藏到哪里呢?山里面吗?城里面吗?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个算不算藏呢?也算。还是回到洞山禅师的那个公案。有人问:“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面对这样的问题,洞山禅师就说:“何不向无寒暑处去!”那人又问:“如何是无寒暑处?”洞山禅师就说:“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这个也叫“藏于天”。
  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举心动念之间,到何处藏身?我们这个精神的天罗地网,哪里有我们可以安身立命之处?哪里有我们可以藏身之处?面对利害得失、荣辱是非、生死更迭,我们能躲藏到哪里去?“藏于天”到底是怎么一个藏法,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当然,如果你见道了,明心见性了,打破了“三世因果”的关口,那么,我们的生死就藏于“三世”之中。所谓“三世”,我们把它浓缩一下,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何须等到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呢。你当下明白了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皆不可得的道理,当下明白了这一念就是“竖穷三际,圆裹十虚”的道理,并且从心性上体证到这“竖穷三际,圆裹十虚”的一念,那么,你当下就“藏于天”了。
  我曾反复给大家说,这个“现在”忽一下,就成“过去”了,而未来呢?又一刻不停地变成“现在”。我们怎样在时间的流逝之中,在万物的新陈代谢之中,把过去、未来的时间把握好?怎样在时间之流中站稳脚跟?我们通过对时间的感受,知道“未来”肯定会变成“过去”,“明年”肯定会变成“今年”,然后又变成“去年”。你知道了时间的这个“真实相”,就知道了“现在”的奥秘。时间就不存在过去、未来,永恒的只有现在。过去、未来只不过是“现在”这个魔术师在那儿做“加减乘除”的游戏而已。
  “圣人藏于天”,天是什么?天就是道,圣人藏身于大道。道是什么?《道德经》里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过去也好,未来也好,有也好,无也好,都是由一念心生而已。我们念头一动,未知的就是未来,已知的就是过去;已拥有的就是过去,未拥有的就是未来。当你明白了谁在玩这个游戏,一切就都好办了。道,包括了过去、未来、已拥有、未拥有、已知、未知……所有一切都全在里面。但是,这个“全在里面”,仍然还是我们的念头在起作用。所以,我们说“藏于天”也好,“藏于道”也好,归根到底,还是藏于我们的当下一念。
  佛经里说“善护念”,就是要我们好好护持这当下一念。当然,到了功夫成熟的时候,“护念”都是多此一举,都是头上安头,没有用了,那就是“圣人藏于天”了。藏于天,你才得全于天。为什么呢?因为它“万法具足”,没有任何缺憾。只有明白了这个,我们才知道什么叫不生不死,什么叫不来不去。
  严格来说,宇宙是一个恒量,人一辈子的衣禄福报也是一个恒量。尽管我这一辈子有点穷,但你怎么知道我上辈子没发大财呢?你怎么知道我下辈子不是亿万富翁呢?如果拉通了“三世因果”来看,这个方面也是不增不减的。我们都有一个银行卡,玉皇大帝那里、老佛爷那里、阎王老子那里,都有我们的存款。你这个存款现在兑现了多少?不管这个兑现了多少,总之它是一个恒量。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对现实世间的利害得失,就不会萦绕于心,同样对于由此而生的种种情感、欲望,我们就不会动心,不会伤情,也不会伤志。所以庄子才说“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
  我们平常起烦恼,这样不舒服,那样不愉快,七情六欲煎熬不断。这个是内伤,有内伤必有外伤。如果你把这个看破、放下,那么你就“莫之能伤也”。
  以前禅宗有个偈子:“有时忘却苦,有时又有苦。打破鬼门关,日轮正当午。”每天都是好日子,就看我们能不能打得破这个“鬼门关”。打破了,根本没有什么伤不伤的问题,也根本没有什么利害得失的计较了。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庄子·齐物论》里讲“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把这些道理反反复复打成一片、存乎一心、以应物无穷。
  “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你有了这个金刚不坏之身,才有前面说的“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不然的话,遇到逆境就要得心脏病、神经病、抑郁症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长春-明达生态园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欢迎您来到明达生态园参观游览。观光型温室是最近几年很受青睐的类型,随着各大观光园的相继建成,该类型温室...

by:恋景旅行APP

冯学成先生之《禅说庄子-达生》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

by:语默涉离微

《鬼谷子》学说之精华 直达生活核心价值观

鬼谷子的处世哲学之精华书中很多观点直达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核心只要我们认真去听去理解相信这本鬼谷子学说绝对能在我们迷茫时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与助力

by:逸Mr徐

怡妈讲故事第二辑

安安要上幼儿园,心里忐忑不安,来听怡妈讲《圆子的故事》,你就和圆子一样爱上幼儿园啦!

by:怡声相伴茹音相随

婷婷讲成语第二季

一份成语,两份收获。名著和成语双管齐下;沉浸式演绎“情景剧”,让故事妙趣横生;生活场景引入,效果立竿见影;100个原创故事,8部名著经典内容,丰富孩子词汇积累,...

by:婷婷唱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