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生第五讲2

2016-10-31 11:57:1013:50 546
声音简介
调教斗鸡与调心

  《庄子》里这个养斗鸡的故事,影响非常深远,包括日本的忍者、武士道,还有韩国这样那样的斗士,甚至金庸、古龙以及几个东南亚一带的武侠小说家,都从这里来找感觉。当然日本人最早,像小朋友喜欢看的日本动画片《忍者神龟》之类。电视剧里的“忍者”,以及一些武林高手都是“冷血动物”,坐在那里就像“西门吹雪”一样,眼睛也不睁开,哪怕老虎追上来了,十万大军杀过来了,都是岿然不动。不出剑则已,出剑则血流千里。那么,这种气派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庄子“纪渻子为王养斗鸡”这个寓言中学来的。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这个“王”说的是不是周宣王?说不清。到底是哪位王可以不管,总之是周室之王。那时候就养斗鸡,《左传》里也有鲁国季氏与郈氏斗鸡的记载,可见中国斗鸡之风,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那么,这个斗鸡是怎样被纪渻子调教出来的呢?

  “十日而问:鸡已乎?”十天过去了,王就把纪渻子召去问,你给我训练的斗鸡调教成功没有呢?纪渻子就说:“未也,方虚而恃气。”还没有训练好,这个鸡呀,还骄傲得不得了,胆量又小又骄傲,还有点自负之气,经常是恃气而动。

  看了这几句,我们就应反观自己有没有“虚而恃气”?我们有没有虚荣心、傲慢心等不健康的心理?比如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没有非要把人家比下去、不服别人?还有,自己心里是不是经常七上八下的?有些人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经常对某个人瞄上一眼,不屑的断语就出来了。哎呀,这个人如何如何、怎样怎样。其实,这就是给别人一种不公正的评判,都是“虚而恃气”的表现。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又过了十天,王又问纪渻子说:“已经二十天了,你把斗鸡调教得如何?”纪渻子汇报说:“未也,犹应向景。”“景”者,影也,还没有训练好,这只鸡现在还不行,它的警惕性太高了,哪有一点风吹草动,它一下就把眼睛转过去了。这样下去要弄成神经病,风吹草动,影子一动,它马上就要准备战斗了,这也不行。我们也要再看一看自己,有没有这样呢?很多神经质的人,成天疑神疑鬼,就是处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中。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又过了十天,王又问鸡调理得如何。纪渻子回答,还没有成功。都调教一个月了,还没有成功,为什么呢?因为它“疾视而盛气”,因为把它的怒气养起来了。只要看到对手来了,就雄赳赳地立起来准备战斗,这仍然不是最佳状态。

  我以前在康定新都桥农场时,有个走廊里养了几百只鸡,每一只公鸡身边有几十只母鸡,几百只母鸡群里,就有十来只公鸡。有一次我去串门,刚刚把栅栏门打开,一走进去,公鸡就雄赳赳冲向我啄,就像怕我把它的“太太们”抓跑似的,威风大得很,根本不怕人。我那时脾气也有点大,心想,鸡还想欺负人呀?于是抓起棒子朝它横扫过去,当然也不敢把它打到,就是吓唬吓唬它。如果你一害怕,那十几只公鸡就群起追着你啄,飞起来啄你,凶得很。我小时候有一次就差点让鸡把眼睛啄坏。以前我的姑妈在北门城边上住,那时家里也穷,她们院子里也养了一只大公鸡。当时我只有四五岁,奶奶带我去串门。当时姑妈不在,大公鸡见到生人,雄赳赳地冲过来,跳起来就啄我的脸。我表姐比我大几岁,一看这情形,马上把那个鸡赶走了。那时候,不管是养鸡也好,养鹅也好,有时比

保安还管用,它们的警觉性很高。如果养gou,有人会用肉来骗它。养鸡或者鹅,除了主人之外,它不认生人的,反而能管事。特别是养了斗鸡,那就更厉害了。纪渻子养这只斗鸡,训练三十天了,“疾视而盛气”,就有点像以前我姑妈家养的那只大公鸡。  


  就纪渻子养斗鸡的这几个阶段来说,我们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犹应向景”的毛病?有没有一听到风吹草动,就想这样那样的感觉?有没有“疾视而盛气”的感觉?这些问题,都要回归到人的修为上来。我们平常疑神疑鬼的,在人事关系上,经常是捕风捉影,草木皆兵,你能不能够把这种气平下去?

呆若木鸡的妙处


  庄子表面在讲养鸡,其实是在讲怎样养人。很多人没有这种平和之气,八方树敌,穷于奔命,这样折腾下去,人都会被累死了。在人世上生活是如此,在修行上则更要对此加以警惕。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这一次,纪渻子调教这只鸡已经四十天了,王又来询问,可见这位最高领导对斗鸡这件事是多么的关心,应该是他亲自抓的大事吧。这一回,纪渻子终于说,训练得差不多了。外边其他的鸡打鸣也好,雄赳赳气昂昂四处窥视也好,这只鸡“已无变矣”。它听到其他鸡跑、跳、叫,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照样站立着如睡着了一样。“望之似木鸡”,看上去就像木鸡一样,对周边的事物已经没有感应了。纪渻子给它的评价是“其德全矣”。这可不得了,我们想一想,什么叫德全?审视一下周边的人,能否找到德全的?很遗憾,这样的人无处可找。用佛教的话来说,我们都是有漏之身,怎么可能德全呢?那是无漏的佛菩萨们才能达到的境界,在庄子眼里,只有真人们才能达到德全的境界。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其他的鸡到它这里来,离一丈远,就不敢走近了。“反走矣”,把这只鸡往斗鸡场一放,其他的鸡都退避三舍,不敢接招,见了它反而跑开了。有些高明的人,像云门寺的佛源老和尚,平常就像木鸡一样,坐在那里,眼睛都不睁开一下,也不说话,但是一般人哪个敢去冒犯他呢?练功夫练到呆若木鸡时,这个威风才是真的、才够大。这并不是爱出风头,都呆若木鸡了,哪有风头可言呢?那些爱四处寻衅的人,爱无事生非的人,往往很容易挨刀、挨打,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处于与环境敌对的状态中。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学会了怎样培养自己的精神。《道德经》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为什么要“重”?为什么要“静”?静重之气怎么表现出来?庄子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把这个讲得很生动,把其中的风光都勾勒出来了。我们要把这种感觉纳入到身心性命的修养之中。
  检查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虚而恃气”?有没有“犹应向景”?有没有“疾视而盛气”?这些不良的习气,如果有,怎样把它化解掉?《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我们怎样让自己虚、虚、虚……养到虚之极;静、静、静……养到静之笃,而且达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境界?真正达到了,那么我们在社会上生活就无往而不利。你用不着和别人拆招,别人也不敢和你过招,站在你面前就已经如斗败了的公鸡,谁敢在你面前张扬?当然,有些无知的人,也可能要冲撞一下、冒犯一下,但还未近身就会望而生畏。所以我们要练这方面的功夫,要好好修为。有朝一日你确实“呆若木鸡”了,其中的妙处就出来了。
  我看很多人来来去去,都是烦躁之气甚重,张扬之气太重。很多人好动、好表现、反应敏感。这种表现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难以避免。那么,如何使自己高明起来?这并不容易。所以我们在学《庄子》这一段时,一定要把它当成佛教的“如是我闻”,就像老佛爷的开示一样来要求自己。如果真能把我们的种种不良习气化解掉,把种种名闻利养之气、争强斗狠之气,化归为静定之气、凝重之气了,那你就能无敌于天下。因为没有敌人,当然就无敌于天下。只要有盛气,这样的气一露,你就有敌人,你就会有麻烦。你的麻烦心一动,偷心一动,马上就有一个相对应的境况应缘而生。应缘而生的东西就是你的敌人,就是你的对立面。如果你把这种种气统统化解掉,就会感觉天下太平。
  这个不是说来好玩的。有人觉得有点感觉了,似乎就行了。不行!这是对身心性命的约束和升华,非得踏踏实实修下去才行!我好歹也搞了这么几十年,仍觉得自己的气没有化尽,还要继续化,要使之化滓化渣,就像练太极一样,化得一点都没有了。胥老师、陈老师,你们是太极高手,平常对人很客气,但客气太多也不好,傲气是气,客气也是气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长春-明达生态园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欢迎您来到明达生态园参观游览。观光型温室是最近几年很受青睐的类型,随着各大观光园的相继建成,该类型温室...

by:恋景旅行APP

冯学成先生之《禅说庄子-达生》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

by:语默涉离微

《鬼谷子》学说之精华 直达生活核心价值观

鬼谷子的处世哲学之精华书中很多观点直达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核心只要我们认真去听去理解相信这本鬼谷子学说绝对能在我们迷茫时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与助力

by:逸Mr徐

拓羽讲《财富第五波》

《财富第五波》内容简介:我们每天都用的牙膏、洗发液,白天的饮食到晚上睡觉的床垫及化妆品,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已表明对保健的需求。我们需要产品带来安全,也...

by:拓羽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