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生第六讲2

2016-11-02 11:23:4020:15 580
声音简介
执其一,万事毕

  下面这一则故事也是谈功夫的。《达生》篇里有多处谈功夫的,“列子问关尹”是功夫,“孔夫子遇到佝偻丈人粘蝉”也是功夫,“颜渊问仲尼:吾尝济乎觞深之渊”和“观于吕梁”,也都是谈功夫。这里仍然是谈功夫,我们且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梓庆削木为,成,见者惊犹鬼神。”鲁国有一位木匠师傅叫梓庆,为鲁侯制作一种乐器的挂架,叫作“”。博物馆里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铜制的编钟还在,但是挂钟的木制架子早已经成灰了,我们看不到了。“成,见者惊犹鬼神”,可见这个挂架做得极为精致。我们看商周青铜器的工艺,那种精湛的造型和冶炼技术,现在的人都叹为观止,无法仿制。那么,当时陈列钟磬乐器的木质架子,它的制作、雕刻也应该非常精美华贵才能与之相匹配,宫廷乐器嘛。孔夫子提倡的“六经”,是以礼乐为主来教化社会、教化世间。乐,当然就离不开乐器,庙堂之乐,堂堂皇皇。就像紫禁城一样,建筑是如此堂皇气派,那里面的乐器及放置乐器的木架也一定很精美气派。我们到紫禁城里就能看到,皇帝用过的书桌、床、衣柜以及文物架、博古架等,都是精美豪华至极,随便拿一件出来拍卖,都是价值连城。愿炯法师的朋友有套明清时祭天的盘子,其中一件都上千万。这个东西故宫博物院也只有一两件,成套的都在海外。你想想,这些东西有多精美。
  “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鲁侯见了也是连连赞叹,哎呀,你雕刻得太好啦,你是用什么技艺把它做得这么巧?这么精妙绝伦的呢?
  “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我们现在说的“工人”这个词,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用了。过去的百工技艺,在《礼记》里分得很细,当然还没有现在“工人阶级”这一说。这个木匠就说,我哪有什么道术呢?我不是什么修道之人,也不知道道术,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工匠,而且只是工匠中的一员而已,不敢以术称之啊!话虽如此,但是,我还是有一个感觉,还有个“一”要给你说说。
  刚才我们有位学员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我们现在说的这个“一”,很不简单。孔夫子说“一以贯之”,《荀子》里说“虚一而静”,道教里说“抱元守一”。 我在书院对各位说这个“一”,也是反反复复地说了好几年,不知道各位对“一”的感觉到底如何?在平常的修为之中,是否能抓得住、坐得实?
  这个木匠在鲁侯面前敢于说“有一”,这个不简单,敢于说这个话是很气派的,谁敢说他“有一”?“有一”就是有道嘛。一者道也,道者一也。平常我们都是东一下、西一下,以“散乱心”为用,谁敢说自己“有一”呢?“执其一,万事毕”啊,所以这个木匠了不得。大家现在坐在这里听课,心里在想什么,是否专心致志,能不能一以贯之?说不清楚。若能专心致志坐两个钟头,那这两个钟头里,你就“有一”了。两个钟头以后能不能一直守住,这就很难说了。
  “执其一,万事毕”啊!所以这个木匠了不得。我们先把这个“一”放在这里,再往下面看。

每临大事有静气

  “臣将为,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之前讲“纪渻子养鸡”,那个鸡,最后是呆若木鸡,是在养气、畜气啊。这里,木匠自己在开工动手之前,“未尝敢以耗气也”,也是在养气。说老实话,我每次上课之前,都不敢耗气,闲话都不敢和大家多说。

  昨天小段在书院住,我也没有跟他多说话,他忙他的,我该休息就休息。早晨起来,喝点茶,吃完饭,安安静静的,也是在养气,不敢耗气,何况我现在还在病中,就更不敢耗气了。但是,我们想一想,自己经常都在耗气。生气了,发脾气了,伤心了,别扭了,麻烦了;心里打鼓了,这不舒服、那不舒服了;这头是冤家债主来了,那头又是“背时倒灶”的事情来了。我今天身体好,要出去跳几转,整几招,或者几个朋友大家在一起打麻将,或者聊天儿。实际上,这些都是在耗气,用中医“火神派”的话说,是“动则耗阳”。
  “未尝敢以耗气也”,我们在平常的修为中,如何使自己做到不耗气?很难,我得病都是吃了这个亏,一耗气就要得病。所以,身体差的人,不能耗气,好难得才养了一口气,你还要去耗,那就是犯傻。我们一定要善于养气,不要随便耗气。
  “必齐以静心”。这个“齐”,读“斋”。斋戒,不是佛教的独特发明,在佛教出现以前,古婆罗门就有。中国儒家、道家也都有斋戒。“齐以静心”, 斋以戒,我们书院楼上有一间静心的房间,不敢用禅堂之名,因为我们这里不是寺院,所以只敢用“心斋”。庄子讲心斋嘛。我们刻了一道“心斋”的匾挂起,在这里虚室以待,但还没有人入住。等以后大家有雅兴,有时间了,欢迎大家来打坐静修,愿炯法师还可以来指导大家打坐。“齐以静心”,静心必然和斋戒连在一起,这个斋戒并不是我今天不吃肉了。心上的斋戒不是这样的,心斋主要是静心。实际上印度的禅,也就是静心、静虑、思维修。就是要把我们思维的杂质作一番扫除,要经常清洁一下。神秀大师说“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要有这样的一个过程。一个人浮躁之气不除,怎能谈得上斋戒,怎能谈得上静心?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这个木匠说自己首先要斋戒三日,而且不敢打妄想,国家要我制作国家音乐厅的一个设备,这是一个大工程,做好了肯定要赚钱。“庆赏爵禄”嘛,要赚好多钱、升好大的官,这个工程做好了不得了!不能想这些,不能有这些念头。
  “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斋戒了五天,不敢怀有是非之心,不去想这些毁誉之事。我把这个工程做好了,会不会有人来赞叹?会不会有人来批评?到底这个做得好还是不好?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切都还是虚幻的,自己心中要完完全全地“清盘归零”,一点杂念都没有才行。愿炯法师给觉光老和尚写的那首生日贺联“觉照今古,光耀大千”,就有这样的感觉。这个木匠经过五天斋戒,不仅不敢有“庆赏爵禄”之心,更不敢有“非誉巧拙”之念。
  斋戒到七天,“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这就是入定了。常入定的人,不会大惊小怪觉得自己入定了,只是一下觉得自己空了。这种感觉,庄子早就描述了,也不是那么艰难的。你成了一个“空空道人”,四肢形体都没有了,通体光明,这种境界也不是你参禅打坐才有,实际上,庄子早就把这些光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我在讲《大宗师》时,已经把各种层次的感觉,包括禅宗的那些感觉都说到了,这些都是“四禅八定”里的感觉。“忘吾有四枝形体也”,达到这样的状态以后,到底会怎样呢?
“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到了这个时候,眼里根本没有朝廷的感觉了,而自己的心意呢?除了专心致志于工艺技巧之外,已经彻底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其巧专而外骨消”,就是消除了外界一切环境的影响。比如某个设计师来了,对你说“你要这样设计呀”;那个设计师又来了,又给你提点建议,等等。这些,他统统不管。到底上面给他拨了多少款,他也不管。到时候能否如期完工,他也不管。他全神贯注,心只放在乐器架子的制作上,翁同龢“每临大事有静气”对此做了最精彩的概括。

巧夺天工,原来如此

  “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经过七天斋戒后,达到了专一凝神,然后才能到山林里去找木材。当看到有木材长得像乐器架,天然适合做乐器架的,一个现成的“”就呈现在眼前了,何须人去多用功呢?工匠依着木材的天然曲线稍加整治就可以了。如果再用刀斧去打造,钉钉子、做榫子,那就麻烦。

  我们常说“巧夺天工”,为什么会巧夺天工?我们看有些茶客很讲究,用根雕做茶台、茶盘,做得确实非常妙,是在保持树根的自然形态和纹路下,雕成的精美艺术品。现在有些石头也是非常贵,几千块买来的石头,转手可以标价为几千万。为什么那么贵?因为它自然而然地展现出天然的美。有些石头上有三棵松树,简直是画都画不了那么好。很多石头不用人工加工,就把它往木架上一放,打点蜡,上点油,就大放异彩。遇到那些爱奇石的人,看了之后觉都睡不着,天天就想这块石头。这就是“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
  高明的工匠要善于抓住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契合点。我们怎样把这个做好?心斋的功夫要到才行。真正做到了就很舒服,然后才动手加入人工的雕刻。“不然则已”,如果树木的材质不符合要做的器具,就看都不看它一眼。
  “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以天合天,就是心性与外界自然组合。比如我们锁定一个目标,如果在自然界之中有现成的,把它拿出来用就行了,让它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融为一体,那就真是妙不可言了。
  大家都赞叹雅鲁藏布江的大转弯好壮观、好美。从西藏那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西北坡海拔是三千米,拐一个弯,流了两百多公里下来,就下降到海拔两三百米的高度,这个马蹄形的大转弯,上游和下游直线距离不过十五公里,十五公里从上游打个洞下来就有两千多米的落差,雅鲁藏布江的水流量是黄河的两倍,如修个水电站,发电量将是三峡水电站的两倍。雅鲁藏布江的大转弯蕴藏着中国百分之二十的水能。但可惜的是,“麦克马洪线”把它划了一半去,印度占据着它的下游。另外,地球板块运动也活跃,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天天地震,天天滑坡,说不定今天修起电站,明天就给弄变形。所以“不然则已”,虽然有那么好的条件,但毛病多,没有用,无法建成水电站。但我们四川的都江堰就不一样,没有高坝,也不用高坝,没有泥沙的淤积,内江、外江自然而然分流了,它就属于道法自然的水利工程。这才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水利工程,都两千二百多年了,现在青春仍在。
  所以要“以天合天”,这是中国古人的感觉,和现代很多工程思想不一样。欧洲的工程技术发展到近几十年才有这种感觉。你想一下,一只蜻蜓,一只燕子,它吃饱了能飞多远?一架飞机要加上多少吨油,才敢飞往几千公里以外啊?一只小小的天鹅,肚皮又能装多少东西呢?连水分一块儿称,也不过几斤重吧,但是它就能飞几千公里远。科学家根据飞鸟外形和体型结构来改进飞机的性能,这就是“以天合天”。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无穷无尽。
  “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这个器物做出来,为什么别人看了会以为是鬼斧神工?就是这个原因,就这么简单。《易经》里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就是一个简易。天地之道、人事之道就是一个简易。至简至易的东西,就是巧夺天工的东西。
  我们怎样把这个窍门找到?所以道术忌杂,道术无它,用孟夫子的话来说,仅仅是“求其放心而已矣”。悟道就是这样,只要把我们的散乱心收拾起来,就是道心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庄子确实是了不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长春-明达生态园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欢迎您来到明达生态园参观游览。观光型温室是最近几年很受青睐的类型,随着各大观光园的相继建成,该类型温室...

by:恋景旅行APP

冯学成先生之《禅说庄子-达生》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

by:语默涉离微

第六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