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生第八讲2

2016-11-09 11:33:3116:23 447
声音简介

让精神在大道中遨游


  下面一句,“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红尘滚滚,我们都在红尘中浸泡,红尘中的名闻利养、酒色财气都在污染人。这个用佛教中的“六根六尘”就更好解释。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芒然彷徨”,看起来是一个贬义词,芒然,就是不懂、不清醒。彷徨,就是举棋不定。
  赵州老和尚说:“至道无道,唯嫌拣择,才有言语,是拣择,是明白。老僧却不在明白里。”你看赵州和尚讲的“不明白”,他就是要处在“不明白”之中。禅宗很多公案都说“不知最亲切”,你不明白,那么就守住这个“不明白”。很多人听到这里就说,我本来就是糊里糊涂的,你这么一搅,让我更是糊涂加糊涂,这怎么行?我本来就眼不明,耳不聪,你还让我“忘肝胆,遗耳目”。我本来就没有血性,再把肝胆一去,就更没有血性了,日子怎么过呀?真的到了“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程度,那还像个人吗?很多人就是有这个疑惑。当然,作为平常的人,应该有肝有胆,有血性意气,也应该耳聪目明,但这只是一个层次。我们要从不懂到懂,还要从懂又回归到不懂,这才是真正的高明。这是修为的一个必然过程,对于这点,千万别去怀疑。
  《道德经》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知识、学问,当然多多益善,我们应该学习;但是学道,“为道日损”,这可是减法。做学问是做加法,修道是做减法。减什么?减心里的烦恼是非。增什么?增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们有位朋友夸他的小孩有灵性,为什么?因为他的孩子知道说“聪明不等于智慧”。很多学佛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怎样使聪明变成智慧?就要通过“忘肝胆,遗耳目”的过程,然后“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这个“芒然彷徨”是指宽阔无涯的天地,因为尘垢、红尘毕竟只有那么大,人生也只有一百年。你拥有了千万,还有亿万富翁,还有更多的财富在别人手中。你难道要一口吞尽?你把全世界60多亿人的财富全部都揣到你的口袋里,你才算发财了吗?把整个宇宙的财富,无量恒河沙数的财富都变成自己的,你才算满足吗?不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明白,已拥有的总是有限的,未拥有的总是无限的;已知的总是有限的,未知的总是无限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才能放下已拥有,放下已知,你才能够潇洒自在于尘垢之外,才能接触更加广阔的天地。这个广阔的天地,就是佛家说的无边无量的“法界”,用道家的话说,就是“六合之外”。你要知道,“六合之外”还有更大的场面供我们的精神去遨游啊。我们要放下贪、嗔、痴、慢,到没有贪、嗔、痴、慢的地方去遨游,到没有烦恼、是非的地方去遨游,那多舒服啊。
  下边又说“逍遥乎无事之业”,什么叫无事之业?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事业的确是累人,非常累人。有的学者为了写书,每天不守子时。所以这个事业总是麻烦,有所得就有所失。我今天为了挣点钱,就要忙事业,想到高原上去轻松一下、逍遥一下都没有时间。你今天进入一个生意场合,就要受这个生意场合的“因缘”束缚,你就必须要处理这个“因缘”,你想要超越这个“因缘”而享受自在,这个不容易。所以,这个“无事之业”是什么?还是前面说的“为道日损”。
  以前本光老法师就对我们说过“舍我我所有,除断一切贪,痴与疑渐尽,涅槃道在望”。舍我,把我执放下,把我所有放下。我所有是什么?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的财富、我的地位、我的名誉,等等。对于这些,世间有几个人能放下呢?刘大姐放下了,她退休了嘛。但要让我们在职的老板们放下,能放得下吗?难啊,大多数还是放不下。
  “无事之业”,并不是要我们无所作为,就像《红楼梦》里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其实,《红楼梦》的语言就是“太虚幻境”,他从《庄子》里把这些语言调出来,融汇佛教因果关系和万法皆空的理念,稍加铺张,就写出了一部巨著。如果没有《庄子》,到哪里去找《红楼梦》?《红楼梦》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基本上就是以这个为照应的。宁荣二府就是“尘垢”,贾雨村忙的那一套就是“事业”,贾政忙的就是“事业”。而林妹妹、贾宝玉他们忙的,就是“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还有什么“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他们就去忙那一头,而甄士隐就去忙这一头。
  怎样使自己“逍遥乎无事之业”?这确实是一个功夫。不仅在理念上要达到,而且在我们的行住坐卧之中,在我们这一天、这一年、乃至这十年或终其一生,我们都能够有这样的境界,那是多么的了然。佛教里讲“无学位”,也是讲无为法,那是佛的境界,菩萨都没达到这个境界。只有到了佛的境界,才能算达到“无学位”。那可是把一切放下,进入真正的无为。实际上,道家学说已经给我们做了铺垫,我们怎样使自己进入这样的境界?那么我们就要参,结合自己的心性来参,结合自己的现实因缘来参。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我们再往下面看,“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我们在学《道德经》时,已经反反复复把这八个字讲过了。“为而不恃”,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这就是为而不恃。事要做,做了就不放在心上。做得不好,以后做好就是。做好了也不放在心上。如果认为我做得非常优秀,我有“通灵宝玉”,天上的神物与世间的凡物就是不一样,我把这个捏住、放不下,那就不行。我们永远都要“为而不恃”,才能“灵台一而不桎”,才能有“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境界。

  “长而不宰”,万缘因我而起,万缘因我而有,是其一。“长”则是当领导,当长官。面对万事万物万法,我们的心是这一切的主宰、长官,心生则种种法生。我们所见的种种法,都是因我心而生。我的念头一动,眼睛一睁开,耳朵一打开,六根门头一放开,万象就森严成列了。谁在感知万象?谁在承担万象?就是我们的心。所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尽管万象因我的心而有,但我不去主宰它。它是它,我是我。我不把它捏着,也不把它拴着,更不能让它把我拴着。尽管我是它的长官,但是我也不去主宰这些现象,而是让它们来去自在,生灭自在,来去随缘,生灭随缘。总之我不去攀缘。要随缘来去,就是“不将不迎,不有不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很不容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只有功夫纯熟,打成一片了,你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讲了这番道理之后,扁庆子就对孙休说,你“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确实很了不起;你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处处表现自己很聪明、很能干。你既然显得如此聪明,别人就显得很愚蠢了嘛。你修身,洁身自好,你身边的人与你相比,就都是贪官污吏,那大家怎么可能跟你好好相处呢?
我一直提倡大家把李康的《运命论》学习一下,其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也就是“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你的行为标新立异,在社会中太突出了,就会遭来非议,为大众所不容。这也是中国几千年社会中的一个普遍规律。
  很多人是“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老爱表现自己的高明,表现自己的智慧,弄得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你修身把自己弄得像圣人一样,甚至比圣人还圣人,觉得周边的人都是浑浑噩噩的,只有自己干净,别人都不干净;真理都在自己手里,别人的都是谬误;只有自己光明,自己手里不仅有太阳,还有月亮,别人都在黑暗之中。这样“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我们天天举着太阳玩,能行吗?太阳太热了,要烧死人的,就像当年“四人帮”那样,必然为社会和历史所不容。
  “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扁庆子接着对孙休说,你回过头来看看,你的运气还算是很好的。尽管“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为世人所不容,被“宾于乡里,逐于州部”,但至少你的身体还是好的。你到现在是眼不瞎,耳不聋,手脚都是好的,九窍也是完备的,而且还没有“中道夭”,没有英年早逝,没有变成“瞎麻跛驼癞”这些五类分子,还能做一个完完整整、健健康康的人。说老实话,老天爷对你已经够好了,你还怨天尤人干什么呢?“子往矣”,回去,回去,你快点走吧,早点打道回府算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长春-明达生态园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欢迎您来到明达生态园参观游览。观光型温室是最近几年很受青睐的类型,随着各大观光园的相继建成,该类型温室...

by:恋景旅行APP

冯学成先生之《禅说庄子-达生》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

by:语默涉离微

第八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