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埃里希·康科德:让音乐变成电影的“主角

2019-12-25 19:13:2714:32 1475
声音简介

Erich Wolfgang Korngold作品推荐:

1.《侠盗罗宾汉》(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 )

聆听指数:4.5星

2.《海鹰》(The Sea Hawk)

聆听指数:4.5星


埃里希·康科德:让音乐变成电影的“主角”


1933年秋天,奥地利著名剧场导演马克斯·莱因哈特踏上了远赴美国西海岸的轮渡。来到洛杉矶后,他马不停蹄地奔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公司邀请他执导门德尔松名作《仲夏夜之梦》的演出。莱因哈特却借机向华纳兄弟推荐了一位年轻人——埃里希·沃尔夫冈·康科德。


几年前,莱因哈特曾经和这位犹太作曲家在德国一起合作编排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新版《蝙蝠》上演后大获成功,在柏林热闹了好几个星期。此次合作让莱因哈特对康科德的才华称赞不已。


在莱因哈特的引荐下,第二年,康科德来到好莱坞。在好莱坞著名的圆形露天剧场,康科德改编并指挥了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演出结束后不久,华纳兄弟正式委托康科德将这部作品改编成同名电影配乐。


这是康科德在好莱坞的第一份工作,之后便回到了维也纳,因为他早已习惯那里的生活。然而不久后,因为纳粹势力迅速扩张,康科德终于决定举家迁移到美国。移民,是那个时代许多欧洲音乐家的共同选择,包括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和辛德米斯等人,均纷纷远赴大洋彼岸。


和康科德一起来到美国的还有他的妻子和他的父亲——著名的朱利叶斯·康科德。朱利叶斯对康科德的一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康科德4岁那年,朱利叶斯被任命为维也纳《新自由报》音乐评论版主编、大名鼎鼎的爱德华·汉斯立克的副手。汉斯立克是19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保守派乐评人,以支持舒曼和勃拉姆斯、反对瓦格纳和李斯特而闻名于世。


汉斯立克去世后,朱利叶斯成为了这个奥地利音乐喉舌的掌门人。与他的前任一样,朱利叶斯的音乐观点十分保守。正是这些保守的观念对小康科德的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于后来,他始终不能接受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


因为《仲夏夜之梦》的愉快合作,康科德加入了华纳兄弟。走进公司音乐部门的第一天,他便受到了同事们的热烈欢迎。


1936年,康科德适时推出了他在好莱坞的首部电影配乐《布拉德船长》(Captain Blood),此后,他走上了一条理想化的电影配乐道路。


他的才华得到承认后,迅速成为这个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一位同事托尼·汤玛斯亲眼见证了一个欧洲人在好莱坞迅速取得成功的过程,他形容康科德是“一个得到上级垂青的青年电影配乐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好莱坞从此迎来了一名天才。


天才的工作方式也与众不同。二十世纪3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工业已然形成,配乐家在创作过程中总是要受制于各种因素,有人形容配乐家是掐着秒表计算音符的数学家。配乐必须受到影片画面的绝对制约。对于绝大部分作曲家而言,为电影谱曲并不能尽情施展他们的才能,然而康科德显然不打算只是将自己的天赋隐藏在电影画面的背后。


这样一位习惯了古典音乐创作模式的作曲家,能适应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流程吗?刚到好莱坞的康科德便用强硬的态度打破了一些既有传统,他从不轻易妥协。这也让他成为好莱坞出了名的强势配乐家。


康科德从一开始便要求公司给他配备大型管弦乐队,而华纳兄弟的确为康科德营造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进入好莱坞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康科德不断往返于洛杉矶与维也纳之间,他并没有因为新的工作而彻底放弃欧洲的事业。但彼时整个欧洲的局势已急转直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1936年,康科德开始申请加人美国国籍。虽然初到好莱坞,但他已迅速成为这个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华纳兄弟也将他视作拥有特殊公民权的人物。


接下来的1938年,康科德正在匈牙利心无旁骛地编排歌剧。一天,华纳兄弟打来电话,邀请他回好莱坞为公司耗费巨资拍摄的新电影《侠盗罗宾汉》(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配乐,这部影片由当年的动作巨星埃洛尔·弗林主演。


康科德接受了这份邀约,随即坐船返回美国。当他刚抵达洛杉矶后,便传来了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消息,犹太人在奥地利的处境也开始变得危险起来。


几个月后,他完成了职业生涯中的这部重要作品,《侠盗罗宾汉》的配乐也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后来,他曾不止一次地说:“《侠盗罗宾汉》救了我命。”



如果说,和他同时代的马克思·斯坦纳以高产著称,那么,康科德则以高质闻名。虽然他一生只写了19部电影配乐,却凭借《风流世家》(AnthonyAdverse,1936)和《侠盗罗宾汉》两度捧得小金人,并且获得了4次奥斯卡奖提名。


在许多人眼里,康科德是真正的音乐天才。


11岁那年,他为芭蕾舞谱写了一首钢琴三重奏《雪人》,他的老师亚历山大·哲林斯基把它编排成管弦乐曲,在维也纳歌剧厅为君主弗朗兹·约瑟夫公演,一时引起轰动。


一年后,理查·施特劳斯听到这首钢琴三重奏后,评价道:“我最近听到一个非常出色的钢琴三重奏。但是比作曲家所展示出来的天赋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居然是个12岁的少年。”


后来,马勒听到这个少年弹奏一些自己创作的乐曲后赞叹道:“天才,真是个天才!”普契尼也对他称赞不已:“这个男孩如此天赋异禀,在很轻松地给予我们之后,自己还能留有余地。”


16岁那年,康科德便创作出了两部独幕歌剧,甚至被那个时代的伟大指挥家尼基许和加特纳演绎过。


康科德的才华也引来了一些不怀好意的同行的嫉妒,流言立即传开,说他的作品其实是他父亲创作的。朱利叶斯回击道:“如果我能写出这样的曲子,你们认为我会安心当一个评论家么?”


实际上,康科德是那个时代几乎唯一一位在古典音乐和电影音乐领域都取得了极高成就的作曲家。他也为后来者们开辟了一条道路。


几年后,康科德创作出了歌剧《死城》,这部取材于比利时象征派作家乔治·诺登巴赫小说的歌剧,充满了弗洛伊德式的潜意识。华丽的结构使得它对演员阵容的配置要求很高。这也是康科德在古典音乐领域的代表作之一。


当《死城》在全世界大获成功后,康科德作为一名歌剧和音乐会作曲家,已经到达了事业的顶峰。很多著名指挥家、独唱家都将他的作品列入保留曲目中。1927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四部歌剧《赫利亚纳的奇迹》。


第二年,欧洲音乐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权威媒体《新自由报》和《维也纳日报》召集一群热爱音乐的维也纳人来鉴定最伟大的当世作曲家,最后,获胜者是54岁的勋伯格和年仅31岁的康科德。


他们代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音乐风格。勋伯格是朱利叶斯的老对手,而康科德继承了父亲的审美喜好,始终无法接受勋伯格的十二音列体系。


古典乐评人张煦阳曾经在《从维也纳到好莱坞——记作曲家康科德》一文中讲述过这样一则趣闻:


一次,勋伯格问康科德为什么不用十二音序来创作,康科德拿起一支笔反问道,这是什么?勋伯格回答说这是一支笔。然后康科德将笔调了个头,让笔尖向上,又问道这是什么?勋伯格还是回答说这是支笔。“现在你看”,康科德说,“你不能用它来书写了。”


就在欧洲人为勋伯格和康科德究竟谁更优秀这个问题喋喋不休的时候,康科德结识了莱因哈特,随后便跟随这位导演来到了好莱坞。1938年的《侠盗罗宾汉》配乐,让人们听到了典型的维也纳式的雍容典雅,以及有节制的煽情乐段。


与那些言听计从的配乐人比起来,康科德可谓个性十足,他的特立独行令人印象深刻。


在一次采访中,他曾说:“音乐就是音乐,无论是在歌剧院、音乐厅或者电影中都是如此。风格也许有差异,但作曲家不会在他认同的音乐形态中让步。” 


对于那些批评他固执僵化、脱离时代的人,他的回应是坚定的:“我经常被问到是否在创作电影配乐的时候,必须考虑公众的口味和当前时代对音乐的态度。我可以坚定地给出否定的回答。我从未将电影、歌剧和音乐会的音乐区分开来。就像我创作歌剧一样,我试着给电影音乐带来戏剧性的发展和多变的主题。”


有人反感康科德的傲慢态度,但他的音乐的确广受欢迎。在其创作生涯的高峰期,他的名字总是在电影片头最醒目的地方出现,他可以随意挑选剧本进行创作。应他的要求,导演们不得不恢复那些本已删去的乐段,配乐成了电影中的主角。



1943年,康科德成为了美国公民。1945年,他的父亲朱利叶斯去世了。事实上,朱利叶斯从来没有在洛杉矶过上完全舒适的生活,也从未在公开场合同意自己的儿子专门从事电影配乐。不过,老父亲有时候总是口是心非。直到逝世前,朱利叶斯都认为儿子会再次创作电影音乐,他最喜欢电影《再度黎明》中的辉煌乐段。


朱利叶斯去世后不久,欧洲的战争画上了句号。这段时间,康科德却对好莱坞愈发失望,他开始平静地看待自己创作的电影音乐,认为终有一天,他的音乐将与这些电影一起被遗弃在历史的尘埃中。


1946年以后,康科德便不再创作电影配乐了。他在华纳兄弟的最后一部配乐是由贝蒂·戴维斯主演的《旅行者》(Deception)。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康科德是与斯坦纳齐名的配乐大师,两人也曾在华纳兄弟共事。坊间曾流传过这样一则故事:某一天,斯坦纳对康科德说:“我们都在华纳干了十年了,这段时间你的音乐越来越糟糕,而我的越来越好。你是怎么看的?”康科德想都没想就回答道:“我告诉你这是为什么,因为这十年里,你总是剽窃我的,而我却总是剽窃你的。”


这段故事出自康科德的儿子恩斯特之口。


离开电影界的康科德,再也没能回到当年的辉煌。当他再次投身古典音乐时,却被时代抛弃了。好莱坞配乐家大卫·拉辛曾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当康科德于1957年去世的时候,他的光芒在他寄居的国家消失了,同时他的音乐作为过时的作品被世人忽略。但我坚信他会迎来命运的转变,他的电影音乐将会复兴,从而促使人们对他所有的音乐作品重拾兴趣。


一位专门研究康科德的当代学者指出:康科德把电影看成一部“没有歌声的歌剧”,每个人都有他或她自己的主调。为此,康科德创造出了热烈而浪漫、富有旋律感且对位复杂的谱子。他的想法是,即便离开电影画面,这些音乐仍能在音乐厅进行演奏。康科德风格“对现代电影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音乐学者尼古拉斯·斯洛宁斯基在《音乐名家辞典》中这样写道:“很讽刺的是,他的电影配乐,作为管弦乐组曲的形式,在他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后才经历了自发的复兴,尤其是唱片。那些没有偏见和不带有色眼镜的美国青少年,在康科德的音乐中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新梦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埃里希·克莱伯《1949-1955录音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与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科隆广播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49-1955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

by:love_small_cat

尘埃里的花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青涩的年华,面对喜欢的人小心翼翼,就像张爱玲曾写的一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妖...

by:清茶素语中文配音社团

回归故里|迪迪埃·埃里蓬

《回归故里》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反思性社会学著作。父亲去世后,作者迪迪埃·埃里蓬决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兰斯,重新了解他诞生的...

by:听友470263694

风里希

【内容简介】害!就讲一女的集宝日常~【作者/主播】作者:柒玄月主播:是琪琪啊【购买须知】1、本作品为付费有声书,前64集为免费试听,购买成功后,即可收听,可下...

by:南山南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