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故事|丢勒:忧郁的自画像狂人为何被尊为德国的大神?

2020-03-04 11:57:0313:11 115
声音简介

不可以思议的“犀牛”

 

15151月初,一只犀牛开始了它艰难的海上旅途。这只来自印度的犀牛要在海上飘荡120多天之久,它的目的地是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

 

600多年前,印度还很难称得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断强大的欧洲想要把印度管起来。就在这之前,葡萄牙第一任驻印度总督刚和当地统领有过一次商谈,葡萄牙随行使节带了些礼物来,当地也回赠了礼物。对,那只印度犀牛就是其中的礼物之一。面对这么大个活物,这位总督也不知如何处理是好。刚好一支葡萄牙舰队路过,他便让犀牛搭车回里斯本,并将其转送给国王当贡品。

  

为了节省空间,犀牛的主要食物材料被换成了大米;为了尽快赶回,舰队也只在三个地方做了短暂停留。虽然极其不易,但历经千难万险,犀牛最终还是到达了它的目的地。犀牛曾经出现在古罗马作家普林尼的《自然史》一书中,但当时这个物种在欧洲已经绝迹,所以不出意外的,这个东方来的庞然大物吸引了无数的人前来观看。

 

为了争取教皇对葡萄牙“开发”印度的支持,这只可怜的犀牛又被当作贡品转送给教皇,并再次开始海上旅途。不过上次的好运气全然不见,运载它的轮船在离开港口后就遭遇了风暴,船上人员全部遇难,犀牛虽是游泳好手,但无奈被铁链拴在甲板上,最终没能逃过这一劫。

 

虽然这只印度犀牛没能活着去到教皇所在的意大利,但这并不妨碍它被写进诗歌和故事里,被画在素描里。有位来自德国的画家,凭借这些流传的故事和素描,为死去的犀牛画了一幅肖像,并通过当时的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

 

后来,虽然有关于犀牛更为准确的画像版本,但依旧未能撼动之前那幅画像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1551年,世界上第一本《动物史》出版,就选用了这幅图片作为犀牛的标准证件照。过去,那幅犀牛画像出现在教堂的大门上,现在则被印在人们的马克杯和T恤衫上。

 

但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画出那幅犀牛画像的德国画家,其实并未见过那只活的犀牛。他完全凭借已有的素材、自己的想象和解剖学等科学知识的运用,画出了那幅犀牛肖像图。在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中,就有这幅著名的《犀牛》画像。至于这位神一样的画家,就是今天小童要介绍给大家的丢勒。

  

丢勒,全名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在他的绝大多数画中都能在显眼或隐蔽的地方找到类似汉字的一个标记,那正是丢勒为自己设计的特别签名,不过不是字,而是他姓和名的首字母“A”“D”的缩写。

 

丢勒出生于德国一个叫做纽伦堡的城市,和之前我们介绍过的怪爷爷达·芬奇还有绘画天才拉斐尔基本处于同一时代,都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他的父亲是一个银匠,家里有17个兄弟姐妹,但最后只有3个存活。少年时的小丢勒随父学艺,14岁被送入当地一所公立小学,当一名首饰工人是父亲对他的全部希望。

 

但小丢勒自幼年时就展现出过人的绘画才能,让人实在是无法视而不见。13岁那年,他用银针刻了第一幅自画像,并且在画上写道:“1484年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照着镜子画了自己。在这之前,虽然也有画家画自画像,但都是用来练习,很少有将其当作艺术品来画的。所以当时的丢勒并没有意识到,世界上可能最早的自画像就这样产生了。

丢勒13岁时的自画像

 

之后的丢勒在画室当过学徒,然后翻过阿尔卑斯山去意大利游学。先后3次的游学中,丢勒不仅得到了名师的点拨,而且交到了不少的好朋友,比如之前提到的绘画天才拉斐尔)。他绘画技巧和思想的变化,都能在他一系列的自画像中找到痕迹。

 

下面这张是丢勒22岁的自画像。紧身衣+小红帽的打扮虽然现在看有点怪异,但据说这是当时的流行时尚。嘴唇的柔软度还有脖子的阴影、衣服的褶皱处理,相比9年前的处女作,都能看出明显的进步。对了,他手中拿着的那束草叫做刺芹,也被称作海东青,是爱情的象征。转年,丢勒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所以,也有人说这张自画像其实是张相亲照呢。

丢勒22岁自画像及细节图

 

下面这幅是丢勒26岁时的自画像。4年的游学生涯,已经让他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改变。不仅穿着更具有贵族气质,尤其是那双白手套很是惹眼;更重要的是,他的眼神,更坚毅更成熟了。画面背景是一扇敞开的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见美丽的北欧风光,隐喻他那段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之旅。

丢勒26岁自画像

 

两年后,丢勒又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这一幅也被认为是他自画像中最为经典的一幅。飘逸的长发、华丽的服饰、深思的神态,让整个人散发出非凡的气场。但全神贯注的严肃中,总能察觉到一丝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惶恐和焦躁。那年,他28岁,人生中美好的年纪。


头发、皮毛的处理,都相当逼真,精细精细再精细,也是丢勒具有标志性的绘画风格。曾有人专门问他到底是用了什么样的画笔才画出如此精妙的效果,答案却是最常见的普通画笔。由此可见他的绘画技巧之高超。

 

更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自画像中一直侧着身的丢勒这次却是完全正面。在当时,只有为耶稣创作的画像才是这样的。而且他的一只手轻按在衣领的皮毛上,并且指向自己,多少年来也先后被人做各种猜测和解读。

 

根据统计,丢勒一生共为自己画了近10幅自画像,他不仅是画自画像的第一人,在自画像的数量上应该也是遥遥领先的。他对细节的极度关注,以及对不同阶段的自己内心世界的刻画,都让人们得以有机会见证一位人文大师的成长。

 

德国的达·芬奇”

 

细节控、自恋狂、“自画像之父”、木版画大师……在丢勒的诸多名头里,有一个不得不提,那就是“德国的达·芬奇”。

  

“细节控”丢勒笔下的小动物

 

是的,丢勒和达·芬奇一样博学。他不仅在绘画上很有天赋,是那个时代著名的画家、版画家,而且还是一位建筑家和艺术理论家。他曾经写了一本叫做《筑城原理》的书,里面不仅有大炮的设计图,而且还绘制了一个20万人的城区规划图。他甚至用了27年时间来研究人体解剖,并最终在去世之前完成了《人体解剖学原理》这本巨作。

 

此外,他还精通数学、几何学、宗教和占星术。他曾经设计了好几种作图仪器,比如用于画椭圆和圆的圆规,还创造了不少的德文数学术语。当时被看作是“贵族语言”的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他也都会说。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这样描述他:“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哲学和美学。”

 

说丢勒是“全才”“齐才”,估计没有人会不同意。但后人将它与达·芬奇比肩,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是他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带进德意志,也是他,开创了德意志民族艺术的新境界。如果说相比当时发达先进的意大利,德国算是一片黑暗的话,那丢勒就是照亮黑暗的那一束光。

 

他的画里,那种挥之不去的忧郁并不是用来“凹造型”的,不少人更愿意将它理解为是丢勒对祖国德意志的复杂情感。无论是他最早的代表作——名为《启示录》的木刻组画,还是在名为《忧郁》的绘画中,都有说不出的意味。

 

也因此,德国200多年前最重要的诗人这样评价丢勒:当我们明白了丢勒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高贵、真实和丰美。现在德国人在提起文艺复兴时,会用丢勒时代这个词来指代。对于他们来说,丢勒是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艺术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没有之一。

 

相比精彩励志的前半生,丢勒的中老年生活似乎显得更加平静和稳定。他后来成为马克西米里安大帝的御前画家,并继续到处旅行,“行万里路”。尽管后来身体状况不太好,但仍没有扔掉手中的画笔,直到生命的最后。

 

1528年,世界艺术天空中的一颗巨星,陨落了。愿他像自己那幅稍显另类的自画像一样,在另一个世界少一些忧郁。

  

图片来源:weixin.sogou.com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视野不丢,生活无忧!

医大一院眼科专家为您讲述青光眼的诊治常识

by:中国医大一院

艺术家的故事

你知道艺术家们都经历了什么?使他们变成了现在人们熟知的样子?你知道艺术家创作一幅画背后的含义吗?你知道表面平静下的跌宕起伏吗?来一起深挖下艺术家们的背后的故事。

by:一个无名的画家

丢失

一部经典作品!人物刻画细腻!情节起伏吸引人。根据听众的喜好而精选,声音清晰,感染力强。感情色彩浓厚。。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和厚爱。每天加班很辛苦,您就动动手指支...

by:小小逗乐

乌丢丢

《乌丢丢》,《苦儿流浪记》,《一只猫的求职经历》,《非常女生》……

by:silverecholi

艺术家们的小故事

欧洲艺术家们有趣的小故事米开朗琪罗是如何用了裸体雕像——大卫,打败了达芬奇?哪个画家敢跟皇帝讨钱?谁又是爱美女性的头号公敌?

by:潇潇君心

西游记经典故事|丢丢哥哥讲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神魔世界,但在神幻的外衣之下包裹着现实生活的本质,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和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

by:丢丢哥哥讲故事

【免费】关东诡事之丢魂者|茅山术、出马仙与丢魂者的故事

强烈推荐●完本剧情,一听到底●东北民间与道玄的融合,独一无二的作品●制作组倾力奉献故事简介李一凡,一个来自东北农村的平凡孩子,却有着不平凡的命运。...

by:九头玄音

艺术的故事

本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是有关...

by:米虫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