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心声 | 51岁的生命,在防疫卡口点上定格

2022-09-16 21:14:2912:33 311
声音简介

       2020年2月28日,51岁的王晓东走了。


      走的时候,他只是安徽省天长市文物局管理所的普通一员。或许他从未料想过,自己的离去会牵动这么多人的心。


      31日,王晓东的遗体火化后下葬。按照防疫工作要求,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凌晨4 点,天色漆黑,还下着冻雨,却有许多朋友、同事和邻居自发赶了来,100多人分散在他家附近,大家戴着口罩,跟着灵车步行送葬,最后经反复劝解,才不舍地离去。

 

       连日来,天长市文旅系统的干部群众沉痛悼念这位可敬的同事,还在微信工作群和朋友圈中,传颂着这位牺牲在抗疫一线的文博干部,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一个多月以来,王晓东一直奋战在防控一线。


        在防疫卡口点,

       王晓东是哨兵,也是“暖男”

    

       值班搭档赵树新回忆朝夕相处的“战友”时说:“王晓东曾说,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保护群众的健康最重要,不阻挡住疫情决不收兵。”


      在文博工作岗位上,

      王晓东是“顶梁柱”“活地图”

      

     2014年寒冬,天长市辖区发生一起古墓葬被盗事件,接到报告后,大家到现场进行拍照绘图、抢救清理。在清理中,发现一长方形漆盒,内装有30余片木牍,均有清晰文字,大家判断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在驱车连夜回返途中,怕漆盒和木牍颠坏,王晓东始终像抱婴儿一样小心抱着。当回到单位进入库房时,王晓东已是嘴唇乌紫,浑身瑟瑟发抖。原来,漆盒中的污水早已把他的下身浸湿了,要知道,那可是在数九寒冬啊!保护下来的这批木牍,后来在文博考古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被定名为“天长西汉木牍”,成为研究领域的重要历史文献。

        

       在日常生活中,

       王晓东是心好、心细的“大白”


      他不仅对自己女儿、目前和自己的亲人关心体贴,对同事、朋友乃至陌生人也是一样,像春风般温暖。


       3月2日,国家文物局在给天长市文物局管理所发来的慰问信中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王晓东同志作为共产党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将整个身心扑在了疫情防控工作上,他是文博人的优秀代表,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服务群众的品质与情怀,将激励着广大文博人投入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斗争中。”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在批示中说:“王晓东同志在疫情发生以来,日夜值守,牺牲在防控工作第一线,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昭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近日整理了王晓东同志先进事迹,发出通知号召全系统干部群众向他学习。

 

  天长市委和滁州市委先后做出决定,追授王晓东为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向王晓东同志学习活动。

 

      春风浩荡,王晓东的感人事迹传遍江淮大地……



        作者:文旅中国客户端融媒体记者  郜磊

        主播:王连文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抗疫!抗疫!

所有内容版权归被引用人所有,本号仅用于传播正能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y:若飞谭声

声情抗疫

抗击疫情,中华儿女汇聚了磅礴的民族力量,体现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担当与大爱。“逆行者”的“凡人微光”汇聚成璀璨的星河,照亮了中国,也照亮了世界和未来。朗诵的...

by:喜笨牛

以情抗疫

加油中国!战疫!用声音为中国加油!

by:萤火虫网络频道

抗疫专辑

新型冠状病毒牵动人心,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很多人坚守岗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

by:惠之风和畅

抗疫家书

这场全民抗疫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网络时代信息的力量,在众声喧哗中,有一种文字让人倍感温暖,那就是家书。本书收录的家书包含各阶层全力抗疫的一幕幕感人画面,以及大家的...

by:中国方正出版社

援鄂抗疫丨庞文跃援鄂抗疫战地日记

他是医疗队员口中的“庞舅”,是辽宁援鄂医疗队的副队长,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病房主任。翻开他的日记,带我们一同回味2020年初春辽宁医护工...

by:沈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