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妙果2016年11月关于《道德经》第67章分享暨收获月祝福

2016-12-11 11:00:4568:57 1840
声音简介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三宝之光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sì)不肖(xiào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人都说我们的道太大了,没有谁与它相似,因为它太大了,所以无法比拟它。如果它像什么,那么它早就是细小之物了! 我有三个宝,坚持保有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因为慈爱所以勇敢;因为俭啬所以广大;因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成为众人的领袖。现在抛弃慈善追求勇敢,抛弃节俭追求广大,抛弃谦让追求逞强,结果只有死亡。慈爱,用来出战就会获胜,用于守卫就会坚固。上天将要救助众人,就是用慈爱去保护它。


本章共九十九个字,分三段来阐述:

第一段共二十五个字,即:天下皆谓我道大,似(sì)不肖(xiào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本章开篇,老子用答问形式、用形而上的理论,来阐述“道”为什么是博大精深的;用万物抽象概括总结,来阐述“道”既是无形无味的物质形态,又是产生和支配万物的规律。本段从三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层面,道是真正的大,大到宇宙中无法用语言来比拟。

首先,《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老子描述的这个宇宙创生系统里,“道”是创造的本源。因为“道”在宇宙天地中是至大的;“道”是大到了极处,当然通常人们就不会能察觉到他种种有形有象的物质形象了。更何况,“道”是宇宙中最根本的总法则和总力量。


其次,“道”的形象其实是渗透在天下万物之中的,可以说无处不可以见“道”,但又无处可以见“道”“道”在宇宙里就水在大海里一样普及,空气在陆地上一样普及。


再次,道“似不肖”,所谓“肖”就是形象,所谓“不肖”就是看不到“道”的形象。

从宇宙宏观而言,凡是有形象的东西其实都是渺小的一类。一般意义上的“大”的东西,都有具体的尺寸、规模、范围来显示出它的“大”,可以有具体的“大”的形象被人们切实地感知到。然而那些可以用具体的尺寸、规模、范围来形容出来的“大”,又哪里会是真正的“大”呢?所以,“道”是真正的“大”,是“大”到了身在其中而不觉的地步。所以老子所说,如果“道”等同于某一具体事物,那么具体事物总是万物之一,则“细”。具体事物有生有灭,道也就会随其细而“细”,因其亡而亡,也就不叫“道”了。


第二层面,老子《道德经》的至高概念是什么?是“道”。

首先,《道德经》第四章阐述了“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个“道”既大而无外,又小而无内,所以万物都不可能与道相肖像。这个“道”既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又无生无灭、无限无量,所以“道”是无与伦比的。这是老子系统地把“道”这个概念提升为宇宙万物之终极本源。


其次,近三千年前老子系统论述“道”这个至高概念之前的至高概念是什么?是人格化的“帝”,又称“上帝”。

“上帝”是最高的神,“上帝”是风雨雷电的主宰“上帝”决定是否风调雨顺,“上帝”决定人间吉凶祸福,“上帝”决定国家命运变化,“上帝”决定战争胜败等等。在《道德经》五千言中,老子强调“道”,但并没有否认“上帝”,因为作为寓人化的“帝”或是“天帝”亦是观天之道,是执天之行的宇宙中正义之神的代表;是能够遵循自然规律的、能动性的、有意志的;是回应人的信仰,回应人类的祈祷,回应人类的德行的。


再次,老子《道德经》中把“天与道”整合成天道,面对主观能动之,与面对客观自然之这里是不同层面的两种态度。

我们面对“天”,是信仰、祷告,真诚地遵“天”而行,是信仰性的。我们面对“道”,是观察总结,智慧地运用“道”的规律。“道”是客观规律,是自然规律。面对客观的自然规律,您得有自然科学的心态,去观察事实,总结规律,实践规律,这是科学性的。一个搞自然研究的科学家,他在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规律时,他不会这样祈祷:“自然规律啊,求您把您的奥秘告诉我吧,求您帮助我,让我明白您的规律!”面对“道”,您就得融入生活、溶入自然、溶入生命,用身心去观察人与万物,去感悟自然,冷静地研究和了解自然的规律。所以,人应当以信仰来敬畏“天”、服从“天”,以智慧来认识“道”、顺应“道”——这是一个伟大的组合!天道,上天之道,上帝之道,这是宇宙万物的依托,是生命的依托。困境之中,心灵向上帝祈祷,祈求上天之福佑;行动之前,研究自然之道,认识自然规律之特征,按“道”的规律去趋利避害。“天道”概念的出现,这是中国文化的一次大升华。


第三层面,“道”和“天”,两者都是至高无上的终极性的

首先,老子《道德经》各章中所讲到的“天”。

如《道德经》第四章中只用了一句话来阐述,即“道在帝之先”,虽然老子强调“道”,但老子在尊贵之“道”的前面,保留了“天”。

如《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中所说的:“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强调了对“天”要事奉。

如《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所说的:“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老子心中的“天”,是主观能动的,是介入人事的。

如《道德经》第七十三章中所说的:“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这是告诉人类“天”是有好恶wù)的。老子在七十三章中还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上天布下法网,不放过邪恶之人。老子心中的这位“天”,是至高的人格性的主宰力量,有明确的好恶,介入和支配人事变迁。老子以此告诫人类,慎言慎行,用修道以待天命。


其次,中国文化中有一句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的概念,已经让人不得不自强不息,不得不依靠自己了。所谓“靠自己一颗心”,心是我们生命内在之心,也是宇宙之心。当个人的主体性被提升到“道”的至高层面,“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法由心生,境由心造,心生万法——这就是“一切自己创造,创造自己一切”!生命中任何事情发生,都要靠自己去面对,去蜕变。


再次,中国文化是”,到“”,”,再”的一个发展过程。

这个发展进程,是从对外在权威的敬畏,逐渐走向“权威内在化”的过程。“心”的概念,则把自我与宇宙本原融合,把自我之“心”提升成了宇宙的中心,吾心即宇宙之心。“天、道、心”这三大终极概念,也是未来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的经济建设和精神建设抵达的最高点。


第二段共五十六个字,即: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 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在《道德经》中,老子观察宇宙不同层级中有上帝、有神、有鬼,但是老子重点讲大道、讲真理。因为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背,上帝、神、鬼,也必须按照规律去做,否则顺道者昌,逆道者亡,一切都在自然因果之中。老子还重点讲“圣人”,成为圣人的阶梯和标准有三条,下面就按三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层面:有道之人运用三条原则,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首先,第一条是慈,即慈悲。

何谓“慈”?为众生带来幸福和快乐就是“慈”。何谓“悲”?为众生解除疾苦和痛楚就叫“悲”。圣人慈悲,帮助了众生,也最终帮助了自己,天将来救之,以慈卫之。从大的方面来讲,“慈”是与万事万物、与天与地融为一体,也体现了一种“道”的精神;从小的个人方面来讲,对周围的人有慈爱之心,能够帮助我们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第二条是俭,俭有两层内涵: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中讲“治人事天,莫若啬”,与这里的“俭”是相同的含义。俭即是啬。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积蓄能量。修道之人只有常检点约束自己,才能卑恭谦下,谨慎处世,守弱而强。“俭”,也是一种简单朴实、实事求是的作风。如果我们能将自身简单化——既有物质生活的简单化,又有心理的简单化,少一点贪嗔痴念,那我们就会少很多的痛苦和烦恼,就会有一个比较幸福的人生。俭就是不图浮名、不图浮利,要默默耕耘。把团队或企业真正做强做大,更要低调谦逊,不要为富不仁和过分张扬。


再次,第三条是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也有两层涵义:一是不争,谦让;二是退守、居下。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中讲“大国者下流”,《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中讲江海“善下”,都是指“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这符合于“道”的原则。“不敢为天下先”,是为而不争的意思,只有顺势而为,顺其自然而为之。凡能成就大事者,没有一个不是先静默筑基。在事情成形成势之前就逞强逞能,往往会导致以失败告终,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丢失了性命。老子主张的“不敢为天下先”,是让我们做事情要慎终如始,以百姓心为心。“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而自来”,所以老子所说的“不敢”,不是不能,而是有大能,那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心境。如果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有能为天下先的实力,也就是说拥有了能为天下先的实力后,心态更要保持低调和谨慎,不为天下先。所以“不敢为天下先”,是真正地鼓励大家敢为天下先,做一个先行者,开天下之先河,做他人未曾做过的事。所以“不敢为天下先”,要有勇者的无畏、奉献者的无私、自信者的昂扬。


第二层面,老子的这三条,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家庭的镇山法宝;是世人为人处事的规范言行举止的指南;是人们使用生命手册的重要座右铭

本章的重点是道的“三宝”,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是为“道”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心胸非如此,不足以成大道。本段分三个层面来阐述:

首先,自然大力量的无边、无际、无量无法用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来比拟——这个伟大的“道”是世人的护身法宝,我们称他为“三宝”。

大道无形无象,难以让人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到,所以大道难以度众生。现在老子提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用“三宝”来武装普通人,来显圣于普通凡人,让我们普通人的身体,拥有一颗大道的心。人间的几大教主,就是大道的天使和化身。耶稣舍身为众生赎罪;穆圣信道行善;释迦牟尼佛光普照,救度众生;老子没有创建宗教,老子只是写了一本宇宙规律的天书——《道德经》。他只是告诉世人:世人只有尊道贵德,崇尚自然,以慈为宝,唯有大慈悲,人间才有永久的和平吉祥!


其次,老子的三宝是无为而治的高概括,“三宝”的另一个名则是无为

特别是“慈”,他是三宝的首要原则“慈”是三宝之首,用慈进攻可以得胜,退守则可以坚固。如果上天要救护谁,就用慈来保卫他。《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讲“弱者道之用”;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中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第五十二章中讲“守柔曰强”;《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讲“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物壮则老”,这些都体现出“无为而治”的妙用。

老子说:“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老子又说“勇于敢者死,勇不敢者则活”,无论哪种说法,但老子提倡的中心要点都是“慈爱”!因慈爱而勇,则无敌。慈爱就像母爱那样伟大——很多母亲为了子女,甘于做很多事情、吃很多苦,承担很多压力和责任,忍受不能想像的痛苦。这种就是因爱而勇,母爱无敌。


再次,老子吉祥三宝的作用。

老子吉祥三宝,对人类的工作也有帮助,爱岗位、爱工作的人,就是专注于他所做的事情,幸运之神也会爱上他。

老子吉祥三宝,不仅是爱人,对周围的生物,也是充满慈爱——爱自然,爱地球,爱国家,祝福地球母亲安平泰,祝福国家稳定安平泰!所以老子的吉祥三宝,说到底,就是一宝,就是爱!爱是宇宙的法门、是生存的原则,爱是生命的基础。爱是自然发生的,一个人,心越仁慈,爱越容易在他身上发生。因为仁慈的人,他的心是开放的,他大多时候用心感觉,而不是用头脑思考。

老子吉祥三宝,“慈爱”不只是包括男女之爱、亲情之爱,还有对万事万物的爱;俭啬,不只是针对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不只是说不应该浪费、奢侈,还有很多其他事情都应该俭啬。《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中还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就是我们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情,无论是修身还是治理天下,都应该做到爱惜、吝惜、节俭、小心、谨慎,不要过度。管理团队,如果您对某些下属非常好,过于照顾,结果不一定最好,他们成长不一定最快;对待子女也一样,您越是爱他们,越应该吝啬一点。因为俭啬所以能厚广,才能源源不断。


第三层面,老子所说“三宝”绝对不是世上任何之物,老子所说三宝只能是“道”。

首先,老子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

其中“慈”是基础,慈是人的秉性。在我们人生旅途中,我们不武”、“不怒”,不以感情用事,就是慈德。“俭”与“不敢为天下先”则是“慈”的升华,三者共振,集中体现着人的高尚道德修养和最佳行为效果。


其次,老子的“三宝”也是我们经商之道、为官之道、科研之道、经营之道、养生之道、治国之道、安邦之道的三宝。

当我们选择了为官之道,就是选择了忠心为国,一心为民的清廉根本。“清廉”主要是做到清白不污浊,廉洁不贪污,刚正不妄取。在团队组织建设中,老子的“三宝”思想有着特殊的意义。国家在大发展,时代在大前进,一切都讲究创新。但是如何在创新、前进的同时,实践管理上的“慈”,行为上的“俭”和前进中的三思而后行,而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违反客观规律的“天下先”“天下先”的管理理念是十分危险的!“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这是指领导者要有天下先的能力而不逞强为天下先;就是一切应按客观规律办事,三思而后行,不要头脑一热,犯冒进错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定胜天”,这些就是敢为天下先的观念下的冲动行为。


再次,道的规律很多,最值得借鉴、最基本的是“三宝”。

慈,强调守弱、守小、守下。道,是小得看不见的物质,但它身处宇宙,无所不在,生成万物无所不能,所以它又极强、极大、极上。人能守弱,则谦恭待人,人必敬之——这种征服人心的力量,远远大于傲慢恃强、人或畏之的力量。

俭,是因为道隐而不显,不强尽其能而无所不能。人也应该有才华而不炫耀,有智力而不逞能,当用则用,见好就收。

当今社会,世人无不碌碌,而做的多是毫无意义的名利之争。如果真要反思一下:我一生做了几件于人、于己、于家、于国有益的事?因此,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是他最为宝贵的一条!在人间、在人道,无论是名利还是才华,争先,必然引起他人的忌妒和打击。因为世人出于本能,都希望平等,包括生存资源、生活技能的平等。有人争,就会让他们感到威胁。有争必有强,有强必有弱;有争必有多,有多必有少。真正能够承认他人胜过自己,并包容“优秀”的人,是少数!所以在前一章,老子强调:“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为人必须韬光养晦。而那些外强中干者,有谁敬畏?


第三段共十八个字,即: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首先,老子用兵之道的重中之重是“慈”。

“慈”是用兵者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涉及军事哲学范畴的问题。作为一般学军事者,很少会提到“慈”,更少提到慈可以打胜仗。可是在这里,老子特别强调唯有“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就是说以仁慈之心指导战争,不以牺牲为代价,不以兵强天下,不得已而用之。这样一来,战则胜,守则固。以“夫慈”为指导思想的是仁义之师、正义之师,自古正义战胜邪恶;以争、贪为目的的侵略战争,必然以失败而告终。所以,慈爱的力量可以击退一切来犯之敌。天要灭亡的,永远只是那些失“道”者。“天”为什么要救它?因为在那里有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慈爱。


其次,“三宝”之中,最根本的”,表示慈爱、慈悲,慈仁、柔慈。

“慈”永远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最受上天赞美和佑护的。“慈”作为三宝之一,老子重点强调的是“慈”的价值——就是用慈的爱心、善心,去对待人、社会、国家、自然、地球和宇宙,这是取得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人与地球、人与宇宙和平相处的永恒的动力源泉。真正达到“与人为善,海阔天空;与物为善,宇宙无限”的境界!三宝之慈爱,是宇宙所有众生都拥有的最纯朴的热爱,这种热爱是天性中最朴实的情感,这种情感能产生宇宙中最伟大的动力。所以,慈爱的最基本层次,是满足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原则。慈爱的终极意义,是“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是甘愿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是舍“小我”而成“大我”,走向天长地久的宇宙不二法门。


再次,“天心仁慈”,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句成语。

仁慈是天地之心,天地之心生生不息。天地的心在哪里?天地无心,看不到一个心脏,也看不到一个思想,天地的心在万物上面表现出来,它生生不息。万物的生命靠天地而生,这就是“天心仁慈”。所以,“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一个人真到达了慈悲心、慈爱心、慈仁心、柔慈心充沛于内在时,上天自然会保佑您。这个上天,称之为“上天”也好,“上帝”也好,乃至于鬼神也好,都在保卫您,保卫万物。假如一个人没有慈悲之心,没有爱天下人之心,不能为官,不能为大将,不能成为领袖。至少在带领自己的部下时,如果没有慈悲之心,不能视部下如自己的子弟,那是无法带领大家走向天长地久的幸福大道的。“慈悲”是人类效法天地精神、走向天长地久的最重要的“大器”。


最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中国文化中另一句成语。

慈是大道之心,慈是上帝的德行,是大地的属性;慈也是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语”,甚至是不需要言语的言语。总而言之:为慈善而战总能胜利,为慈善而坚守总能牢固。上天要拯救世界,就需要让慈善、慈爱、慈悲长住人间。“夫慈”是真教育,真爱护;“夫慈”既要懂得宏观上的大道,又要注意从小事做起。所以,不但作战带兵要“夫慈”,就是领导一个机构,领导一个工厂、一个公司,对部下也是应该如此。坚守仁慈之德,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原文摘自:赵妙果2016年11月关于《道德经》第67章分享暨收获月祝福节选

作者:赵妙果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道德经》问道心得--赵妙果

赵妙果老师对《道德经》有着独到的心解,认为道德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柢,她倡导学以致用,并进行了广泛的学用实践。

by:听我读经典

《道德经》悟道心得-赵妙果老师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的璀璨明珠,是世界和平的灵魂。为了让大家能够轻松地学用和理解《道德经》,赵老师写下了悟道心得。

by:听我读经典

道德经悟道心得— —赵妙果老师

道是一个终极境界,无法用语言说出,但可以用语言唱出。《道德经》五千言,这是一部旷世的宇宙生命使用书,这是描述生命使用手册的一曲长歌。下面,我们邀请大家来听听这首...

by:道德经学用DX

妙果爱读经

诵读国学经典,增长智慧和慈悲。

by:妙丹妙果爱读经

声音主播

405102万

简介:大道蕴含在天地间的每一处,隐藏在生活中的每一点、每一滴。当您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大道的流转时,当您把那一瞬间它对您的触动、对您心灵的震撼记录下来的时候,您的顿悟就会在自己的修行路上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您翻开生命的崭新篇章。而且,它不光记录着您的成长足迹,还将让每一个翻开这一页的人停住他们的目光,与您一起感动、心动乃至行动;与您一起踏上您所搭建的通向天堂的阶梯……这就是一篇能够让阅读者觉醒的文章;这里就是为天地立心的殿堂;这里就是讲述《道德经》学用的【学用者感悟集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