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妙果2016年12月关于《道德经》第68章分享暨平安月祝福

2016-12-13 14:59:3762:20 1989
声音简介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用人之力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善为将帅者不逞武;善战者不发怒:善胜者不硬拼;善用人者对人谦。这叫做不争的品德,这叫做用人的力量,这叫符合宇宙的准则。 


本章共四十三个字,分两段来阐述:

第一段共二十四个字,即: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本章主要是承接上一章关于“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的道理,老子告诫人类千万不要逞强炫武,千万不要与人正面冲突,千万要发挥人民的才智能力,这种以不争达到胜的目的,这是符合天道的,是符合古老的最高行为准则的。本段共分两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层面,是专从用兵的意义上,讲战略战术的原则。

首先,从练武的角度来看。

当修习层次比较低的时候,当一个人的功夫还不能收放自如的时候,当自己有了一点比普通人强的意念之时,往往容易志得意满、不可一世,到处争强斗狠。那是因为他目光短浅,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当一个人武艺精深之时,他们总是英华内敛,混同凡俗。因为最高层次的“武”,不是用手、用脚来练的,而是用“心”。所以,最高境界的武士在外表上看不出任何“武”的迹象。因此,一个真正善良的武士,不会以一己之私,动不动就采用武力,就大打出手,就显出凶狠的样子,去解决事端;不管结果怎么样,他都不会这样去做。

一个能征惯战、善于打仗的将领,不会轻易发怒;真正的常胜将军,都是胸有成竹,都是不争的人,也就是不会只顾及一点,不顾及其他;善于用人的人,总能放下身段甘居众人之下。这些就是老子所说的“不争”的德行;这就是为何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品德,能运用他人之力来发挥出神奇效应的原因。能够做到不争和处下,就是合乎“道”的极致了;能够顺势而为,能使事物达到极致的表现,就是最佳的行为做事方法。因此,本章中“不武、不怒、不与”的配天之极的、最高尚的道德,其结果就是无往而不胜!


其次,对于军队来说,能消灭敌人,能仗才是好队;对于统帅来说,兵不血刃,能不打仗、不打硬仗而取得胜利才是好统帅。

战争永远是最不得已的手段,杀戮在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降到最低,因为战争是最伤天和的。好统帅决不会依靠愤怒和仇恨的力量,去和敌人厮杀决战。愤怒和仇恨只会让头脑失去理智,情绪变得冲动,思路变得狭隘;一时的意气,只会葬送国家的精锐。能不能打?应该怎么打?只有冷静的大脑,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战场资讯中找出正确的应对方案。因此,丧失了慈爱的勇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勇敢;同样,好战或崇尚武力之人,并不是真正的勇士。只有那些怀着慈爱之心而勇于为国家集体利益而战、为保卫人民的平安幸福而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当然,德治天下,未必不面临争战。天下发生战乱之目的,是希望人类擦亮眼睛。如以仇恨来消灭仇恨,只会恨上加恨,加重罪孽。因为,所谓“敌人”,只是人心中的敌人,前生前世却可能是兄弟朋友;所谓“仇恨”,只是以往罪和错的延续,并非平白无故的发生。因此,真正的将帅必具大德:带兵不是为了尚勇,而是为了尚仁;打仗不是为了逞强,而是为了示柔;胜敌不是为了力胜,而是为了德胜;用人不是为了役使,而是为了锤炼。


再次,一个真正的勇士,其智慧策略和德性才是制胜的保障。

第一,作为统帅者的“不武”。

“不武”,就是说他决不可穷兵黩武,以自己的兵强而去侵略别的国家、挑起争端;同时即使战胜了,也不要乘胜穷追,但求保卫自己的国土而已。因为,他知道爱护人民,不忍心生灵涂炭、田园荒芜;他知道逞强必遭报应,逞强只会速亡,勇于敢则杀。

第二,作为统帅者的“不怒”。

“不怒”,就是说即使大敌当前,大兵压境,他也不会怒气填膺,冲动迎战,去跟人家一拼死活。因为,他知道逞勇逞强必然轻敌,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同时,因一己之怒而以士卒的生命为赌注,这也不符合慈爱的原则。

第三,作为统帅者的“不与”。

这里的“不与”并不是不抵抗,而是暂避锋芒,等待有利时机。大敌当前要先退避三舍,不急于与敌人交锋。因为,他爱惜士卒的生命,不忍其伤亡;他懂得运用慈爱去激发将士们内心的勇气,所谓“哀兵必胜”,故能战而胜之。

第四,作为统帅者的“处下”。

英明的统帅往往礼贤下士,不但善于用人,而且用其所长。不争和处下,是作为领导者应有的道德修养;只有人尽其才,合理地调配,方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场。掌握了不争之德和用人之道,就掌握了古人深奥的用兵思想。


第二层面,老子就军事现象,来阐述深奥的辩证法思想。

首先,“善战者不武”,并非舍弃武力,而是能武而不武才是大本事。

一件利器也只有在含而不发的状态,方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威慑力。一旦图穷匕见,鱼死网破,争斗的双方反而没有了顾忌,剩下的就只有生死相搏了……所以不武、不怒、不争,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放弃,而推崇的是以一种自我节制的方式,给别人留下平安的余地,同样也给自己留下平安的空间。因为国君或指挥者的不冷静所产生的暴烈,将会给自己的国家和军队带来极大的危害和灾难!

战争是国力、人力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军事思想如此,人生旅途同样如此。遇事不急躁、不冲动,平心静气地认真思考,细心分辨客观现象,就可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得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心”的修养决定了武学造诣yì)的高低。“道”的境界是不张扬、不显赫的;是和光同尘、韬光养晦的;是如如不动,天长地久的。


其次,老子关于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喻指有善的统帅者有四个特征:

第一,能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的人,是不崇尚以武力来解决问题的,真如《道德经》第三十章中所讲到的“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第二,“不以兵强天下”是天下太平的根本原则。“不武”,不是不能打仗,而是指不崇尚打仗。因为战争本身不是目的,以战止战才是目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实现和平的一种手段而已。所以,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武力。“不武”,也不是不需要军队,不需要发展军事力量。军事力量就像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平时它并不发挥作用,一旦有外来病菌侵入时,它就自然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一旦机体恢复了平衡,它则自然又处于一个安静的状态。

第三,打仗要想取得胜利,不是光凭着一股“不要命”的冲劲就能完成的。如果很容易被激怒,那就必然会中别人的圈套;如果不用别人激将,自己就怒气冲天,那只能是自乱其阵,焉有不败之理?

第四,“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的道理,这是一般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何况是担当保卫国家安全的统帅们?因为不论您消灭了多少敌人,您自己都会有伤亡;而且会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负担,让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老子通过军事思想强调做人的原则,应该是真诚仁慈、自敛自律、韬光养晦的。用这个做人原则来接人待物,必事事有理,物物顺应。则天道不争而万物自化,圣人不争而万民自归。作为领军的将帅,如以修德畜众,不以威武耀示于人,三军自然诚服;作为领军的将帅,应当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上,能礼贤下士,能恭敬一切。

以上四点的这些行为,都属于“不争之德”的范畴。懂得“不争之德”,才能根据天性的特点而发挥出天性的力量,才能无往而不胜。


再次,以老子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三宝来指导行事,必是“不争之德”。此处亦分为三个部分来阐述:

第一,“不争之德”的核心内容在于处下、守柔,而不是高高在上。高高在上地用人,来效命的都是远不如您的奴仆;平等的用人,来的都是和您差不多的兄弟、朋友;能以“处下”地低姿态去请人,来的才会是可以当您老师的人。因此,“不争之德”也就是“用人之力”,是“配天古之极”的。

第二,“不争之德”是洞察了宇宙和人性最根本的法则而产生的智慧。不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利万物,所有有利于这个目的的事情都值得去做,不利于这个目的的事情就不要去“争”。为了避免无谓的“争”,可以“处众人之所恶wù)”;可以“知其雄而守其雌,知其荣而守其辱,知其白而守其黑”;可以“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可以“大者为下”;可以“我愚人之心也哉,而贵食母”……“不争”的实质就是“无为”,是基于“道”的“为”,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以其不争”,才能“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主要是要利用老百姓的力量来打下江山。毛主席把人民当作国家的主人,把执政人员当作“人民公仆”,这是“谦下用人”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取得巨大胜利的根本所在。


第二段共十九个字,即: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本章继续围绕“不争之德”进行结论,“不争之德”也就是用人之力,是配天古之极的。本段分两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层面,不争之德是本章的论点,也突出了整个《道德经》的中心论点“不争之德”是老子对于担任一方长官的人提出的为官准则。

首先,老子所主张的“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的动机都是由于主帅的慈爱。

只不过,“不武”的动机是爱民,实际上倡导的是不发动战争;“不怒”、“不与”的动机是爱兵,实际上是防守方略在“慈爱”方面的具体运用。归根结底,就像老子最后说的,“善为士者”必定是善战者、善胜敌者、善用人者,即善为道者。善为道者谦退不争,也正好完全符合了上天的最高品德,因此被称作“配天古之极”。

本章中的“四善”均为“不争之德”的行为,正如《道德经》第六十一章中所说的“大国者下流”之意一样,也是讲他的“无为而无不为”“道”;亦如《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所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还有《道德经》第八章和第二十七章都是讲了很多善的行为……老子的意思是说,不管是战还是用人都要不争、无为。所谓“配天”是讲这种作法是“人法道”的行为,是符合天道的行为。在人世间践行“不争之德”是最高尚的道德。让我们炼就一身不争之德吧,做一个最高尚的人,这才是人生真正的骄傲和自豪!


其次,“不争之德”具体表现在“不武”、“不怒”、“不与”等将帅治军原则方面;而以人民至上的谦下用人思想,则应该成为君王执政、团队管理、身心管理的根本原则。

“不争之德”,这是老子极力推崇的“配天古之极”的最高境界。“不争之德”不仅是将帅们应贯穿的军事原则,而且也是办好企业、和睦家庭和完善自我修养的根本原则。“配天”之德,是指“不武”、“不怒”、“不与”和“谦下”:

“不武”,要求人们在解决与外界的矛盾和纠纷时,不诉诸武力,最好通过协商或法律程序来解决。

“不怒”,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气急败坏,而要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

“不与”,就是不与他人发生正面冲突,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谦下”,就是要真心尊重他人、恭敬他人,不自高自大。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不争强斗气的道德;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发挥人的积极性;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遵循客观规律,这些都表现了老子无私仁义之至的不争之德。


再次,官场中争地位争财货争地盘,就是穷兵黩武好战的表现。

老子提出的“不争之德”,就是不要发动贪争的侵略战争。“善为士者不武”是表明了老子反对侵略战争的观点;“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所表明的是,即使是正义战争,也要不随便发怒,不强打硬拼,也要采取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和克制忍让的态度。这既是一种仁德制胜的战略,也是不可轻敌的战术。这正如《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中所说的“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也正如《道德经》第六十九章中所说的“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等思想的体现,这些都是讲的不以兵强取天下。不同的是,第二十九、三十、三十一章讲天下神器,不能以兵强取,因“兵者是不祥之器”;而本章则是继续讲,不以兵强取天下的思想,但重点是“配天”。


第二层面,本章中运用了两组排比句,犹如一部散文诗,说了一个中心,就是“不争之德”。

首先,老子对于“不争之德”的评价之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作为一个智慧的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勇于示弱,这本身就是老子关于“不争之德”的智慧。管理者成熟与否,更多的是表现在对服务功德的态度、对处理矛盾的态度和管理的正确方式上。

第一,有些人比较喜欢夸大自己的服务功德,喜欢英雄主义、山头主义,喜欢别人对自己赞美,不知不觉中却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全部漏掉了。

第二,有些人比较容易“示强”,遇事沉不住气,往往习惯戴个“放大镜”,不知不觉中就把小事看成了大事,这也是矛盾的爆发点。

第三,作为智慧的管理者,他们把任何事情当作小事情来做起。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更何况治个小团队?这样看问题,就能够让自己放松心态,减轻手上那点“特权”的意识,平等平和地和同事对话,平静平淡地来分析事情的因果。示弱,就是尽量多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尽可能得看得全面一点儿。只要避免了在第一时间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管理者就能真正赢得处理问题的主动权。

忍一忍,其实是一种宽容。


其次,关于“不争之德”的甘于示弱。

甘于示弱,就是习惯于在关键之时顿一顿,等一等。没有永远奔泻而下的河流,总有回水的地方,总有停滞的地方。这些地方,对管理者而言,就是宝贵的“迂回”之所。大刀阔斧在一般意义上是好的,但是在日常管理上,却往往会坏事。您要给他时间,时间才是真正的利刃!要以静制动,以低控高,制造“等待”的契机,把握“等待”的分寸。什么时候应该是和风细雨?什么时候应该是狂风暴雨?这全应该在管理者的运筹帷幄之中。

等一等,其实是一种管理的信心,或者说是一种信念。


再次,关于“不争之德”的善于示弱。

善于示弱,不是委曲求全,不是逃避放弃,更不是不作为。老子说得好:承担国家的屈辱,叫做国家的君主;承担国家的祸患,叫做天下的君王。同理,能承受住他人的误解,承受住一时的屈辱,承受住粗暴的情绪,承受住污蔑打击,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无为而治,这才是管理者真正的智慧。所以这里的善于示弱,是“变一变”之意。作为管理者,要避免“一根筋走到底”,“撞死南墙不回头”,却还自以为坚持原则……其实,成熟的管理者都会知道一个道理: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因此,在工作方法上,既要以不变应万变,更要以变对擅变,以慈爱不争为立足点,顺道而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不争”的实质就是“无为”,是基于“道”的“为”,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以其不争”,才能“天下莫能与之争”。有时,越是醉心于算计谋划,越是可能失算与失败。

德行才是决定成败盛衰的根本,天道才是人事的最高主宰!



下面,我们进入本章的【悟道心得】

一、做领导的人,不是什么事都自己做,不是让事把自己累死,而是更愿意把舞台让给大家绽放!

二、有能力,还能尊重别人,这叫本事;有能力,但处处让人看不顺眼,那铁定会闯祸。

三、在生命旅途中任何情境的发生,永远让自己去做那个问题的解决者!

四、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无论经商还是从政,想要成功都必定需要两只手:一手忠诚,一手勤奋。如果没有忠诚与勤奋,终将一事无成!

五、为人要懂得谦卑,留有余地,才可能转圆。

六、生活时常和我们开玩笑,您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您越远;您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最深,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

七、所有的发生都是最完美的安排!所有的发生都是为了指引自己回到“道”,连接内在神性,与道同行!    

八、与其跟人争论,不如把谩骂、诬陷化成自己修行的动力。

九、生气是自己生命的杀手,不生气、不抱怨,才是生长的药方!

十、享有比拥有好。人只能拥有世界的一部分,却可以享有全世界,包括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河大地。

十一、生气是下下策,生气产生的黑色毒素,登陆在人体哪里,哪里就产生不舒服,不生气命才大。

十二、学会妥协、释怀、宽容、简单和换位思考的人生,才会形成合力,才是能温暖自己的成熟人生。

十三、天道运行,就是有德而不自以为德,更不有意为德。

十四、风水最核心的原理就是四个字,即:心生万法。人身上最上等的风水有三:一是心;二是嘴巴;三是行动。命运的奥秘,就是大道至简!

十五、当我们寻找到自己心中大道的圣殿,我们就是被滋养的,是绽放的!当我们圆满觉悟回归时,我们就活在内在喜悦、和平、感恩的国度里!

十六、如果我们思想有病,那我们将收获病痛、失败和挫折;如果我们的健康发生问题,您可以先构建一道健康的程序,并让他印在您的心灵中,直到被您的每个细胞吸收为止。

十七、营养品无法延年益寿,因为这些是针对生命的次要现象;爱与感恩的思维是一种高频率的光能振动,能改变体内细胞原子活动,而引发命运的化学变化。

十八、万事万物都是一种振动形式,改变思想的振动频率就是改变命运程序,让生命到达一个良好的状态。

十九、修行的道场不在山林,修行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人生的实际问题,所以家庭是我们的道场,工作是我们的道场,身体是我们的道场。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自己。

二十、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 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二十一、每天诵读《道德经》,这哪里是我们在读《道德经》,而是《道德经》在读我,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发现如今自己站立的位置。



现在,我们进入“和谐社会我的责任,和谐家庭我的责任,和谐身心我的责任”的安平泰祝福!

请您把“觉知”放在身体的中央,请您观想:您身体的中央会出现一个圆圆的安平泰图腾——安平泰图腾分有三个圆组成,最外面是紫色的圆,中间是蓝色的圆,最里面是金色的圆。

当您不断把领悟《道德经》根本真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之时,不断清理内心压力、焦虑、伤害、痛苦、污染等意识和潜意识的负荷之时,您心中安平泰图腾的紫色之光不断地扩大。紫色之光代表创造之爱,紫色之光不断地滋润着您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各细胞的每一个角落,您的身体充满了丰盛、自由、圆满的能量流经。

当您不断在工作中、生活中学用、践行《道德经》根本真言之时,您心中安平泰的图腾就发送蓝色之光,蓝色之光不断地扩大。蓝色之光代表广大之爱,蓝色之光能够像大海一样净化混浊的,成为让人心安的、和谐的,成为沉静的、流畅的、喜悦的、感恩的、成为环境的高能量联接状态!当个人天性亮化,爱流向我们,快乐流向我们,丰盛流向我们,恩典流向我们。

当您把“和谐社会我的责任,和谐企业我的责任,和谐家庭我的责任,和谐身心我的责任”落地之时,您心中的安平泰图腾将发送出金色的光芒。金色的光芒代表着平衡之爱,金色的光芒不断地扩大,金色的光芒怀抱着您的家庭、您的企业、您的团队、您周围的世界。当您邀请更多的人来学用《道德经》,让更多的人成为自在、圆满、爱的存在,金色的光芒将不断地扩大,金色的光芒将覆盖全世界。

全世界需要和平,全世界需要静心!现在,让我们点上心香一炷,再次来祝愿:敬畏自然,世界和平,社会祥和,众生吉祥!



亲爱的家人,谢谢您参与《道德经学用.每月一信》的公益祈福活动!

您感动生命的真实故事,是功德,是爱的指引与祝福,将引导更多的生命回归圆满和谐的状态。平安月的金色之光,将洒向您的是大吉祥、大自在!祝福大家,持续跟随《道德经》智慧的指引,成长为既绽放又落地的生活英雄!

谢谢您,我爱您!



原文摘自:赵妙果201612月关于《道德经》68分享暨平安月祝福节选

作者:赵妙果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道德经》问道心得--赵妙果

赵妙果老师对《道德经》有着独到的心解,认为道德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柢,她倡导学以致用,并进行了广泛的学用实践。

by:听我读经典

《道德经》悟道心得-赵妙果老师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的璀璨明珠,是世界和平的灵魂。为了让大家能够轻松地学用和理解《道德经》,赵老师写下了悟道心得。

by:听我读经典

道德经悟道心得— —赵妙果老师

道是一个终极境界,无法用语言说出,但可以用语言唱出。《道德经》五千言,这是一部旷世的宇宙生命使用书,这是描述生命使用手册的一曲长歌。下面,我们邀请大家来听听这首...

by:道德经学用DX

妙果爱读经

诵读国学经典,增长智慧和慈悲。

by:妙丹妙果爱读经

声音主播

405102万

简介:大道蕴含在天地间的每一处,隐藏在生活中的每一点、每一滴。当您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大道的流转时,当您把那一瞬间它对您的触动、对您心灵的震撼记录下来的时候,您的顿悟就会在自己的修行路上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您翻开生命的崭新篇章。而且,它不光记录着您的成长足迹,还将让每一个翻开这一页的人停住他们的目光,与您一起感动、心动乃至行动;与您一起踏上您所搭建的通向天堂的阶梯……这就是一篇能够让阅读者觉醒的文章;这里就是为天地立心的殿堂;这里就是讲述《道德经》学用的【学用者感悟集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