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中庸之道

2022-10-09 23:01:3804:48 35
声音简介
人心中的坚硬与柔软,应该如何处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快乐上学人lalala

或者直接逃避这些恶意,可以吗?这自然是不行的。孔夫子在数千年前便给出了答案——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我们自身正直向上的品格,作为坚硬的一面去面对怨恨,而用自己的德来报答对方的德行,一味的忍让与宽厚并非是行中庸之道。孔夫子推崇的,便是把握好内心的坚硬与柔软,以恰当的方式来处世。我们若是一味的偏向柔软,那不是君子,而是懦夫。但同时,若一直偏执于坚硬的一面,又有失人情味。古时,有儿子因父亲偷羊养在家中,反将其状告上庭的故事。这便是一味的偏于坚硬,不以柔软中和,导致了忽视亲情的情况。儿子并未寻求到坚硬与柔软的平衡点,以直报德,纵使有了大公无私的美名,却失了重要的亲情,无法造就和谐的内心;只有行的中庸之

快乐上学人lalala

行中庸之道  人心中总有一些坚硬,同时,也必会有些柔软。如何处理对待坚硬与柔软,关乎如何构建出和谐的内心。 行,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一大命题,并贯穿了中国前后五千年的历史。中庸并非单纯的平凡于人世之间,在面对内心的坚硬与柔软时,则迅速逃避。正相反,我们所应做的是在坚硬与柔软之间寻求平衡点,不做一位坚定的偏执之人,也不做一位柔软的优柔寡断之人,以自己正确的认知与态度保持平衡,从而缔造和谐的自我。我们虽然无法全面的参透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成为圣人,但我们可尽量的靠近中庸之道,来帮助自己修身养性,达到坚硬与柔软间的相对平衡。 以德报怨,可乎?我们一味的用内心的柔软来面对,或者直接逃避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之道

《中庸》是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by:经典易读

中庸之道

小道理,大智慧

by:疏帘淡月_zh

孔门心法-中庸之道

现代人不容易读懂孔子,这是因为没有掌握心法的缘故;而孔门的心法「中庸」二字,我们常见到,更常听到,但他到底隐含什么意义,值得我们深究。这是一门深入孔子内心世界的...

by:时哉时哉

聆听于丹教授讲《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就是保持中正的立场的规律和方法,是人修为的一种最高境界。简单地说,就是要自我管理,顺应自然规律,时刻保持克制和正气。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

by:坤鹏墨林

私塾国学课件分享-中庸之道

育人弘道;行持中庸。“四书”中一般认为《中庸》义理最深,所以历来讲解《中庸》的人不多,恩师余觉中先生将《中庸》内含的奥义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使这部经典通俗易懂...

by:致善书塾

廖志刚 | 中庸之道与情绪管理

微信搜索公众号【南方国学】获取全集《中庸之道与情绪管理》主讲老师廖志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总裁班资深授课讲师、浙江大学西南财大CEO总裁班客座教授、央视【名家论坛...

by:陶麗

曾国藩做人的经典智慧(做事做官中庸之道)

曾国藩的一生可说是充满传奇色彩,曾国藩从一介书生到位及人臣,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下明暂保身、得以善终,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能力与做人处世的艺术可窥一斑:在面对清...

by:亭姗

第27小节 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中庸之道

陈昌文解读论语《雍也篇第六》第27小节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中庸之道原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by:秀秀讲论语

《中庸之道》执其两端用中于民儒家学苑子龙演绎

简单滴说:就是为人处世,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

by:听友71888815

曾国藩全集|教会普通人做人为官中庸之道|名人传记

本专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曾国藩》:从偏僻村庄到登上朝庭宫殿的名臣;从笨人到圣人,经历五次耻辱,他是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生存之道,步步升级脱胎换骨的呢?《胡雪...

by:珊珊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