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疫情与海外中文播客

2022-09-13 23:19:3019:35 2215
所属专辑:播客评论
声音简介

打破播客的第四面墙,发表个人的主观的播客评论。机械朗读,评论互动和阅读完整文字内容可以前往同名知乎专栏。


欢迎搜索加入知乎“播客圈”。





为什么将近一个月没更新

距离本专栏的上一篇文章更新已经过去快一个月时间了,好在我本就没有打算定期更新,也没有任何读者催更,所以在这方面没有压力。我前面的文章中说过,只要我有时间、有想法这个栏目会一直写下去。这两个条件里,有想法是更重要的条件。我写前面的文章,快的时候一天到两天写一篇,还可以连续写,正是因为那些想法已经积累在脑子里,只要写出来就可以。


我这段时间没写是既缺时间也缺想法,最主要的还是缺想法。这段时间虽然比较忙,但是其实播客听得并不少,每天收听的时长比以前不忙的时候还要多很多。大概也是得益于此,前几天突然有了几个可写的角度,所以我今天就抽出时间来写了。


关于缺乏想法的原因,除了原先的想法写完殆尽,我后来兴起搞起的知乎播客圈也是一个影响的原因。虽然这个圈子除我以外没有活跃用户,我每天还是会往里面搬运至少一条有关播客的文章或者分享最近听过的节目。阅读这些播客相关的文章,让我学习到以前作为听众不曾了解的播客幕后和行业分析,也让我意识到自己视角的局限和以前文章的不足;分享最近听的播客节目时,我会顺便写几句评论或心得,这让我经常零碎地表达不成熟的想法而无法形成比较完整的想法。受这两方面影响,我一直没有能够书写成文的关于播客的完整想法。


如果你对播客话题感兴趣,还是欢迎能够到知乎播客圈发帖互动。



疫情与海外中文播客

国内爆发疫情的时候,中国播客全面动员,发起“播客温度”活动一起声援灾区、互相鼓励。不过这类播客节目我几乎都没听,原因是那个时候每天醒来到晚上睡觉都是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整个人连续几天都处于信息过载的状态。疫情话题的播客节目一方面内容都较接近,另一方面我怕内容煽情,所以就都没听。


现在国内疫情基本稳定,国外疫情则愈演愈烈,聊疫情话题的播客也从国内播客逐渐转为海外的中文播客。在我看过的播客相关文章里,我看还没人将这类播客类型或群体单独拿出来单独讨论的。实际上就我的观察体会,海外中文播客是中文播客中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很多人在追溯播客源头时认为播客本身就是舶来品,如果是沿着这条脉络,有海外背景的留学生或海外华人是中文播客的先驱者和领头羊,海外中文播客数量多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即使是像我这样的“本土派”,认为播客只是传统广播电台的网络化和个人化,也不能否认当下海外中文播客的数量在中文播客总量的占比不低。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原先对这类海外中文播客了解不多。客观原因是我听播客主要在“喜马拉雅”,这不是海外中文播客青睐的平台,因此在“喜马拉雅”上的海外中文播客不算多。主观原因是我觉得海外中文播客因为制作者都有海外背景,他们聊天的话题和思维认知、词汇用语和国内都有一定差异,这是让我不太适应的地方。如果不是疫情蔓延到海外这个契机,我大概是不会专门关注和讨论这个播客类型的。


我最近听的几个海外中文播客

我对海外中文播客的定义是主播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背景,不一定当下身处国外。按照这个标准,国内疫情爆发时因讨论武汉疫情被下架的“剩余价值”就能算是海外中文播客。“剩余价值”三个主播中至少有两个是海外留学背景,她们的思想可以说是较偏向西方自由主义的,即使她们目前可能是在国内生活工作,她们的节目在我看来也是属于海外中文播客。我不喜欢这个播客,不怎么听它的节目,所以也没更多的评论。


“什么电台”

“什么电台”3月26日发布的美国疫情节目是我听海外中文播客了解国外疫情的开端。这个播客我在影评播客那篇文章介绍过,他们平时聊的主要是影视作品。因为“什么电台”有几个成员在北美,所以北美分部这次邀请了一位在美的华人媒体人制作了这期“美国疫情”专题。节目里这位女嘉宾讲美国抗疫实行的一些行为措施,包括多洗手不必戴口罩、轻症在家隔离不必去医院、不必全民做检测等。因为她的父辈行医和自已是媒体人,所以这位女嘉宾解释起这些行为显得非常科学理性。比如她说不必戴口罩的原因是戴口罩会让人呼吸困难、戴口罩还会让其他人恐慌、美国的口罩都让华人买完寄回国了、感染原因主要是手部接触口鼻而不是呼吸;轻症在家隔离不必去医院的原因是美国的医疗资源有限、病毒能够被免疫系统克服、去了医院还可能传染给医院的病人;不必全民做检测的原因是美国的检测能力有限、即使测出病毒去医院也没有足够资源医治、即使有资源医治也不是谁都有钱治疗。


这期的主播提前意料到这些说法和国内群众的认知相去甚远,所以在这期节目的简介里预告了节目可能比较有争议。要说起来,这些解释虽然让人听得大跌眼镜,但是实际说得并没毛病,只是这番言论被嘉宾说得有些过于义正言辞、科学合理,和美国政府部门的态度很相似,这让我感觉不太自在。后来,我好像看到播客方在评论区回复留言时有说到过女嘉宾是美籍华人。如果真是这样,那倒是都能说得通了,美国人在美国相信美国政府用美国的方法抗击疫情。用什么方法抗疫是各人的自由,谁都没理由干涉谁。如果能认可这一点,这期节目的争议其实是不大的。另外还有一个让我不太满意的点是节目简介里写制做这期节目的原因是国内媒体甚至政府的错误报道,有部分自媒体在错误报道这事我不否认,但是说政府错误报道我确信没在节目中听到足够的论据。


“什么电台”的这期节目客观来讲对于国内听众了解美国抗击疫情的情况确实是有帮助的。给我最大的感触还是听这一期节目胜过上一堂爱国主义课。听女嘉宾解释美国的抗疫行为,感觉自己生活在欧美列强,她才是生活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这期节目录制时美国感染人数还不多,而如今美国的感染人数已经高居世界第一并且还在快速上升,不知道女嘉宾和北美分部的主播门现在又是怎么想的。



“老马侃美国”

“老马侃美国”可能是我最早听的海外中文播客,不过听得确实不多。这个播客在2015年就开始录节目,至今已有两百多期。不论是主理人老马的海外背景,还是播客名字中的“美国”,都能让人很容易地判定这是个海外中文播客。但是这个播客还是有些难以说清的地方,让人觉得它不像是个播客。


“老马侃美国”最新一期节目是老马连线了一位长期在美工作的华人聊了近况。嘉宾说得都还好,解释了美国的抗疫举措,说了海外华人普遍提起的名段子——“国内打抗疫上半场,国外打抗疫下半场,国外华人打满全场”。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讲了国内爆发疫情时如何往回寄口罩,现在国人是如何冷漠嘲笑美国的死亡数字增长。老马就此对国内的媒体和群众批评了一番,并且多次说到一个人说什么都是因为他有什么利益。


确实,美国人民也是人也应该被同情,老马的批评不能说不对。只是我觉得他用这种个人的绝对理性去要求一个群体不太合适。况且他的批评不一定就是理性的,他在美国生活过多年,我能理解他在情感上愿意帮美国说话。同样是在情感上,绝大部分中国人别说在美国生活,就是出国都没出过,因此大部分人没有像他那样对美国的感情。相反的,美国打完贸易战打金融战,一会儿军舰来南海,一会儿签订台湾法案,你让中国老百姓怎么喜欢美国?这些是全球公认的事实,总不是中国政府的刻意宣传。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诸如巴基斯坦、塞尔维亚,这些国家的病例和死亡人数增加为何就没有中国人幸灾乐祸,我认为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老马在节目里几次说一个人说什么都是因为他的利益。老现在生活在国内,他做的工作是海外移民咨询。从利益上讲,赞美国外的美好生活和光明前景符合他的利益,批评国外的生活和前景或者赞美国内的生活和前景违背了他的利益,以他的话揣测他的动机是有很大几率成立的。

老马说的这句话我认为没有错。从他的这句话延伸开来,一个人主要生活在哪个国家,他的利益便很可能在哪个国家,大部分中国人的利益在中国,大部分海外华人的利益很可能在国外。这大概也是我听一些海外中文播客感觉不太舒服的原因,因为大家的利益本就不一样。



“卡在中间”

“卡在中间”是一个很新的播客,由两个年轻的女生创建,目前只有5期节目。播客名字的含义是两位主播现在处于大学毕业但还没完全进入社会的人生阶段,像是卡在大学和社会中间。这个播客严格来说应该不能算海外中文播客,因为两个主播里只有一个有过不是很长的交换生经历。在这个背景认知下,我听她们的前几期节目,发现她们在聊天中,有时候没有进行中外对比时也会强调“中国的某物”如何如何。这种不经意的语言习惯似乎暗含着“中国的某物”就是不如“国外的某物”的言外之意。这种“不经意”我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如果中国的某物真的不如外国,大可列举论据进行论述,完整的表达才有说服力。


“卡在中间”最新一期节目是两位主播中有交换生经历的这位连线了一位从英国回国的留学生嘉宾。两人都有疫情期间从外国回国的经历,分享交流了各自的感受。这位英国回国的嘉宾是真的敢说,直接就抱怨起了回国后隔离的宾馆条件差、没有矿泉水、盒饭是冷的。从日本回国的主播也数落了一番回国路上多么漫长和辛苦。她们把抱怨归纳为为了心理健康的情绪发泄,然后对国内有些网民和媒体对留学生回国的恶意进行了批评。

她们的批评有一部分我是认同的,国内有些网民和媒体将病毒携带者称为“毒王”、将留学生回国称为“投毒”,这些有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论我也十分反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些网民反感境外输入型病例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她们为了心理健康发泄隔离期间的情绪,有些网民也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愉快情绪。如果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所有人都这么去抱怨别人,这个世界上的负能量恐怕会越来越多。


还有一点,留学生和出国工作的华人,这些人本身就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小群体。这个小群体在内部交流形成的共识不一定是整体的共识。这里的观念差异就是海外中文播客和本土播客最大的不同。有些留学生以为自己获得的观念就是所有人的观念,比如必须喝矿泉水。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条件是很多人没有拥有的。


从这期节目我意识到我原先的判断可能是错的。尽管这个播客的两个主播已有的海外经历并不长,但是她们以后往海外发展的概率是很大的。如果我现在就把这个播客看成是一个海外中文播客,她们在谈论事物时的语境已经不是处在国内,那么谈论国内事物时强调“中国的某物”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播客及节目推荐

“轱辘电台”

这是几个在北美工作学习的北京年轻人做的播客,是我到目前为止听过最舒服的海外中文播客。他们在聊天过程中也会冒出很多英文语句,但是他们聊的话题和思维方式给我的感觉都是偏中式的,播客的名字就起得很中式。还有比如聊音乐时他们选的都是中文老歌,聊童年时他们说的都是我童年看的动画片,聊网络段子时他们说的大多也是国内的段子。如果不知道背景,听他们聊天几乎发觉不出他们都是在国外。也是这个原因,他们的聊天能给我以共鸣。这个播客发布了18期节目,在“喜马拉雅”的关注数还只有两位数,可以说是真正的“宝藏播客”。


“井户端会议”

这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南方播客,并且聊的话题有时偏文化娱乐、有时偏时事政治。播客主理人梵一如有日本留学的背景,新栏目聊的是东亚国家的时政,会邀请日本和韩国的研究学者共同参与。这种节目虽然参与者都有很强的海外背景,但是能听出来他们都是以中国人的视角去聊,所以又不能算海外中文播客。“井户端会议”也指出过中国网民对外国防疫行为的误解,但是评价上较为客观。他们的东亚时政节目聊得比较细致,很多内容是国内媒体看不到的,但同时又不严肃枯燥。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现在的播客节目里日本生活和文化相关的有些过多了,对于我这样对日本不是那么感兴趣的人来说是过载的。如果有适量的日本相关节目我是会收听的,但是太多了我就会全部过滤掉。“井户端会议”的节目在这方面就相对好一些,即使对日本文化不感兴趣,时事政治对我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过载电台”——《Vol.199 国际连麦:关于近期的经历与思考

这个播客我听的不多,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听了他们昨天发的这期关于海外疫情的连线节目,我感觉他们的这期节目做得是比较中肯的。这期节目邀请了三位留学回国或者还在国外工作的华人连线,聊了聊大家最近的情况。后面还聊到了有关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大家观点都比较正,也正视了中外的差异,不会像有些播客节目会让人不太舒服,推荐收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海外中文课阅读辅导

为了帮助更多的海外小朋友们学中文,结合我的课堂教学,每周定期更新阅读指导,欢迎关注!

by:乐知分享

到海外去

一档讲述中国企业出海故事和经验的访谈。越来越多中国代工厂寻求转型;越来越多中国资本在海外投资;越来越多中国品牌在全球拓展;越来越多中国式创新被海外学习;...

by:声动活泼

海外文摘(2023年第3期)-海外文摘

海外文摘(2023年第3期)-海外文摘

by:其实不爱喝美式

海外文摘(2023年第2期)-海外文摘

海外文摘(2023年第2期)-海外文摘

by:我要下班啊啊啊

海外征程

本书改编自华为前员工的真实经历,讲述了海外开拓者在海外拼搏的热血故事。拉美市场的战斗正式打响。4G网络技术投标的倒计时已经开启,他们要在后的二十多天里拿...

by:芙蓉果儿

海外故事

刘悦老师用她自己海外生活的素材创作的有声读物,包括美国小学介绍,中美小学对比,法国中学介绍,以及海外旅游游记等等

by:LiuyueBiling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