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万章上》第6——第7章

2020-04-13 20:21:1608:27 22
所属专辑:《孟子》
声音简介
《孟子•万章上》
第6——第7章
9·6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①。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②。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③,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④,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⑤。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⑥。太甲颠覆汤之典刑⑦,伊尹放之于桐⑧。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⑨,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⑩。 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11)殷周继,其义一也。’”

〔注释〕 ①阳城: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北。②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③启:禹之子。④丹朱:尧之子,名朱,封于丹,所以叫丹朱。⑤伊尹:汤之贤相,曾辅佐汤伐桀。⑥太丁:汤的儿子,未立而死。外丙、仲壬: 皆为太丁之弟。⑦太甲:太丁之子。⑧桐:在今河南商丘以西。旧说桐是汤的葬地,故流放太甲在此反省。⑨自怨自艾: 自我怨恨,自我改过。⑩毫(bó): 汤国都。(11)后:君王。

9·7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①,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②,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③,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④,嚣嚣然曰⑤:‘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⑥:‘与我处畎亩之中⑦,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 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⑧。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⑨:‘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⑩。’”

〔注释〕 ①伊尹以割烹要汤:相传伊尹想要接近汤,就做了厨师,通过烹饪之道游说汤,最后得到汤的重用。这在《墨子·尚贤》、《史记·殷本纪》、《吕氏春秋·本味》中都有记载。割烹,割肉而烹,指烹饪。要,干谒。②有莘:古代国名。③介:通“芥”,指非常细小、微不足道的东西。④币:束帛。古代以束帛为相见时的赠礼。⑤嚣嚣然:不在乎的样子。⑥幡然:完全改变的样子。幡,同“翻”。⑦与:与其。⑧内:同“纳”。⑨《伊训》:《尚书》逸篇名,根据《书序》,这是伊尹训示太甲之文。现在《尚书》中的《伊训》是伪古文。⑩造: 开始。牧宫: 桀的宫室。载:开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孟子·万章下

孟子·万章下

by:向荣诵数

孟子 万章

南师孟子系列演讲之一,《万章》这一篇最短,但却最引人入胜;原因是孟子与万章师生二人,问答犀利,又充满禅机,内容所涉及的,有些更是数千年来炎黄子孙心中的疑问。《万...

by:菩提雅舍

《孟子》梁惠王~万章

宝贝们,你读书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

by:简小惠于老师

南怀瑾|孟子与万章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孟子生于战国时代,他继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所以在《孟子》书中所记述的,不仅是为政的原理准...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文山不泥講孟子第五篇萬章

萬章上篇凡九章萬章下篇凡九章bksun8864大師兄微X全網同名-大師兄文山不泥前一篇離婁篇主題談王者修為養成,由於王者是統領天下的領導人,事業規模恢弘浩瀚...

by:大師兄文山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