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75章: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有文化

2020-04-20 13:20:2303:07 134
声音简介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子说:前面我说过一句引起争议的话:“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按照大家常规的理解,就是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老百姓之所以不好管理,主要是因为他们懂得太多。现在看来,这句话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国家之所以治理不好,不是因为百姓懂得太多,而是因为领导懂得太多。领导懂得太多,或者自以为懂得太多,就会想法设法搞出一些事情来,以便发挥自己的才智,以免埋没自身的才华。领导积极的“乱作为”,比起消极的“不作为”,有时候似乎危害更大。不作为只是不能够变得更好,乱作为却很可能变得更差。
领导太相信自己的知识,太希望显摆自己的能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也许他的出发点很好,但是结局却常常偏离他的设想。领导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要建立轰轰烈烈的功业,不仅需要依赖自己的才智,更加依赖充足的物质资源。这些物质当然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百姓那里搜取。百姓把财富都上交给了国家。自己便只能空着肚子喝西北风了。我们仍然以最大的善意揣测领导者,他们发动大规模的落实活动,或者是更基础的建设活动,最终的目的肯定是,让百姓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他一厢情愿的瞎折腾,耗费了实实在在的财富,却未必能收到实实在在的回报。万一到时候血本无归,领导者当然有丰厚的家底可以支撑,老百姓却只能冒着杀头的危险,走上不可预知的歧途了。
老子说:我的观点非常明确,领导者不应该处处彰显自己,不应该过多干涉百姓的生活。因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千万的百姓,但是一个人的绝对权力,却可以把千万人的才智抹杀。老百姓需要的最大资助,其实就是生产生活的自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老子》八十一章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

by:读国学诵经典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河上公章句》是西汉时期的道家学术著作,皇甫谧《高士传》云:河上丈人,不知何国人,自隐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号河上丈人,亦称河上公。汉文帝时结草为庵于...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老子庄子选》1(《老子》1-37章 绍南文化)

与绍南文化编订的《老子庄子选》配套...

by:绍南文化

《老子庄子选》2(《老子》38-81章 绍南文化)

与绍南文化编订的《老子庄子选》配套...

by:绍南文化

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

by:Cathy轩频道

老子

开创自己的第一份音频多媒体,先找个经典试试音,思虑一番唯经典适合首选《道德经》。待<老子>五千言读完,正式切入自己的思维、心灵感悟,更多会记录些太极拳的所感所悟...

by:德一太极

老子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

by:井旗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

by:每一日都在喜雅

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道家最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人,被后世称为老子。...

by:癸卯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