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苏轼洗个澡,顺便思考水和泥儿的关系

2020-04-29 01:31:5128:06 940
声音简介


[长沙 诗友 Timmy爹 抄录作品]


忆仙姿

[后唐]李存勖(音xù)

曾宴桃源深洞。
一曲清风舞凤。
长记欲别时,
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备注: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李存勖()(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唐 代北节度使李国昌之孙


苏轼改题《如梦令》一首: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

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

水垢何曾相受。

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

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

居士本来无垢。


李清照《如梦令》佳品三篇: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谁伴明窗独坐。
和我影儿两个。
灯烬欲眠时,
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那 音nuò)
好个恓惶的我。(恓 音)


今日抄词一首:

如梦令
[北宋]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
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
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
人与绿杨俱瘦。



备记:


如梦令,又名宴桃源、如意令、不见、比梅、古记(《梅苑》一体》、无梦令(《鸣鹤余音》一体)等。

变体一:单调三十三字,七句,六仄韵,第五、六句不叠。以无名氏《古记·腊半雪梅初绽》为代表。

变体二: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第五、六句叠韵不叠句。以无名氏《如梦令·疑是水晶宫殿》为代表。

变体三:单调三十三字,六句,四仄韵,一叠韵(第五句作四字一句,叠上句下四字)。以无名氏《鸣鹤余音》为代表。

变体四: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平韵,一叠韵,全词用平韵。以吴文英《如梦令·鞦韆争闹粉墙》为代表,宋人惟吴文英一首,无别词可校。

变体五: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七句,五仄韵,一叠韵。以魏泰《如梦令·寿新恩人》为代表。


原创节目,字字辛苦,

全网同号,欢迎关注!

大仙敬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33630250

王安石是变法派,为什么高适(保守派)要启用他和苏轼?大仙你好像讲错了

孙大仙老师 回复 @听友233630250

您凑合听,我看着改,等我忙完了 我细抠一下,包您满意万分感谢,还请多指正

依依Zhou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依依Zhou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猜你喜欢
如梦令

专辑名:如梦令歌手:音未所以/痴笑流派:Pop语言:国语类型:Single简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那卷帘的人却道海棠若依旧知道与否知道与否应绿肥红瘦...

by:华语音乐

如梦令

如梦令南宋·李清照常记①溪亭②日暮③,沉醉④不知归路,兴尽⑤晚回舟,误入藕花⑥深处。争渡⑦,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⑧。[1]作品注释词解①常记:常常记起。②溪亭...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文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

by:小巧小玲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

by:小巧小玲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文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

by:小巧小玲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如梦令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by:小巧小玲

李清照诗词集 宋代 如梦令

宋代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2]。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

by:林同学为你读诗

梦入宋词丨如梦令里相见欢丨朗读+赏析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他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他已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

by:漫雾mw_KKB